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河北省用水结构变化规律也在逐年发生变化。本研究利用河北省1988-2012年用水量资料,分析了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总用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0.59亿m3;农业用水量所占比重逐年降低,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及其所占比重均逐年增长。耕地面积连年的下降和节水灌溉面积的增加是农业用水量持续减少的重要原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增加、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的减少对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人口增长是生活用水连年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张家口市居民人均用水量数据进行S型曲线拟合以及对原利用反正切函数拟合S型曲线的数学理论分析证明原方法存在不尽合理的隐含假设,根据该数学理论分析对原来的拟合方法进行改进,提出新的利用反正切函数拟合S型曲线的方法并在张家口市人均居民用水量的拟合中应用,证明了新方法拟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虚拟水贸易是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计算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单位虚拟水含量,结合2000—2009年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对外贸易量,估算出了10年间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对外贸易中净进口虚拟水量,并比较了2009年河北省用水量和用水结构。结果表明,净进口虚拟水量是农业用水的重要补充,并间接的支持了其他产业的用水。最后从可持续角度构建了河北省虚拟水战略。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近20年农业用水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6-2007年北京市农业用水情况和影响其变化的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种植业总产量、养殖业总产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五大指标所代表的面积、产量、气候三大因素对北京市农业用水影响的贡献率依次为44.1%、35.2%和17.1%。具体分析各因素,发现近20年北京市农业用水量的降低主要是因为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缩小,节水灌溉面积扩大以及节水技术进步;种植业单位产量用水量的减少,使农业用水量降低;种、养业等用水比例变化趋向合理,有利于北京市节水型农业结构的发展;但目前北京市参考作物腾发量呈上升趋势,将加大农业灌溉用水压力。  相似文献   

5.
新疆产业结构变动的用水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用水强度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新疆用水效率的影响.[方法]运用因素分解法将生产用水的变化分解成经济规模变动、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用水强度变动三个影响因素,重点分析新疆产业结构变动对用水量的影响.[结果]新疆用水总量大,人均用水量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很多,农业用水占比高,生态用水量大且占比高.[结论]要考虑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用水效率,建立研制推广利用水资源的先进工程技术体系;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重庆秦巴山区农业用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用水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生产,通过分析2000-2014年重庆市秦巴山区农业用水变化趋势及农业用水结构,并对影响农业用水变化的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主导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庆秦巴山区农业用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并趋于平稳,近几年维持在4.6亿m3左右,但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却有所下降,从2000年的55.1%下降到2014年的43.7%;农田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比例逐渐减小,农林牧渔业比例趋向合理,农业用水结构在向合理的方向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农作物结构调整、养殖业发展、人口增长、灌溉面积和气候条件是影响重庆秦巴山区农业用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气候因素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具体分析发现,近15年重庆秦巴山区农业用水量增加主要是由于水果和蔬菜种植面积增长、养殖业发展、人口需求增长、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引起的,同时,近几年农业用水量逐渐趋于平稳且未来几年也不会出现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武威市是石羊河流域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而水资源供需矛盾较突出的内陆干旱盆地,水资源是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研判该区水资源脆弱性可为该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指导意义。通过选取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的12个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对武威市2005—2017年水资源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武威市2005—2017年水资源脆弱性呈降低趋势,由强脆弱到中脆弱、中脆弱到弱脆弱、弱脆弱到不脆弱转变。研究还表明,2005—2017年武威市万元GDP用水量呈显著降低趋势,总体上经济发展的用水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武威市降雨量和人均地下水资源量较低,2005—2017年武威市农田灌溉用水率虽然呈降低趋势,但该值依旧在80%以上,农业用水所占比例较高。在上述基础上,本研究提出通过使用高效农田灌溉技术等工程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等农业节水措施、调节农业水价等多种措施控制农田灌溉用水量,以期进一步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8.
需水量预测可以为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基于陕西省2004—2018年的用水总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以及生态用水量等数据,在分析陕西省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灰色GM(1,1)模型对陕西省2021—2030年需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4—2018年陕西省的用水总量和各类用水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用水的上升幅度最大。灰色GM(1,1)模型对陕西省用水总量、生态用水量以及生活用水量预测效果较好,预测得出2030年陕西省的总需水量、生活用水量及生态用水量分别为107.97亿m~3、22.03亿m~3、27.25亿m~3。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用水占全省总用水量的百分之七十.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份额还将进一步提高.而我省亩均和人均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230m^3’,占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据有关报道,我国农业用水量很大,占社会用水总量的80%以上,其中水稻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用水量占农业用水总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剑  苑长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54-7255,7293
依据1983~2007年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消费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相关知识,对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消费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983~2007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Grang-er-Sims因果检验表明,短期内,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对实际消费有显著影响,但这一影响是逐渐减弱的;河北省农村居民实际消费对实际收入的影响在内短期影响并不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影响逐渐显著;在河北省农民实际收入与实际消费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过程中,从短期来看,主要体现为农民实际收入对实际消费的影响作用;从中期来看,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都较为显著;从长期来看,主要体现为实际消费对实际收入的影响。鉴于此,提出河北省短期内可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扩大消费,长期内则可以借助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辉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76-15978,15981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依据1978~2009年《湖南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消费数据,选取湖南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个指标,采用广义差分法,运用EVIEWS6.0对湖南农村居民人均居民消费与人均纯收入进行单位根及协整检验,并结合莫迪格利安尼消费理论、杜森贝里消费理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拟合湖南省农村消费函数模型,找出了适合湖南省农村消费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模型通过统计检验和计量检验,相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生命周期消费函数模型未通过检,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比较适合描述湖南省农村消费与收入的相关关系。针对湖南省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现状,提出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建议:一是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二是完善农村保障制度,稳定农村居民消费信心;三是改善农村流通制度。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农民信息支付能力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考查2003-2008年河北省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和人均纯收入现状,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建立GM(1,1)模型,计算河北省农民信息支付能力的划分标准,并结合实际调研数据进一步分析河北省农民的信息支付能力,得出目前河北省农民信息支付能力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结论,并在最后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以河北省2002-2011年县(市)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和人均农民收入的数据为基础,对河北省县际农业经济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县际农业经济的指标均具有正的空间相关特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相对于人均农民纯收入时空变化明显.最后提出了形成分布合理的农业经济综合体、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等促进河北省农业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农村居民蔬菜消费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是河北省农村居民基本的生活消费品,需求弹性相对比较小,但随着农村居民饮食习惯的改变,各类农产品市场结构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据此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农村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与价格、恩格尔系数和替代品之间的关系,通过综合得分排序,得出替代品对蔬菜消费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蔬菜价格对蔬菜消费量的影响不明显,主要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致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有很大关系,收入增加决定农村居民更关注营养与健康。  相似文献   

16.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相关性作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以验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并据此对提高荆州市农民收入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模型分析得到结论: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农业生产结构累计变动率每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增加1.21%。其中.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和牧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而渔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在种植业内部结构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引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李晨曦  颜毓洁  范凤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74-16276
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陕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陕西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与全国人均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收入结构逐渐演化为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性收入共同主导格局。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缓慢增长,但比重较低。研究表明,县域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城市化进程缓慢以及农民持续增收的空间有限时制约陕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需要通过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健全农民持续增长长效机制以及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措施,提高陕西省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来自广东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中生计资本概念,构建生计资本与农户分工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探讨推进农户分工的可行途径。结果表明,对于转型为兼业偏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对于转型为兼业偏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村干部、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劳均土地面积、是否贷款;对于转型为纯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受教育年限、非农业就业培训、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三代人是否生活于本村与拥有的农机数量。据此计量结果,提出了促进兼业型农户向纯农型农户或纯非农型农户转换,引导农户合理分工演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陶爱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85-15987
以江苏省为例,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人均受教育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个指标,依据2002~2009年《江苏统计年鉴》和江苏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采用灰色理论,分析了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因素。结果表明,按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城镇化水平、农民受教育水平、工业化水平、人均GDP、农村科技人员数量、乡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即r06〉r04〉r02〉r05〉r07〉r03〉r01。结合具体实际,具体分析了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各个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陈萌  夏方舟  严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96-22798,22803
基于对江苏省常熟市和江都市农户的调研,对不同区域农产品市场发展情况下,微观经济主体——农户的商业决策、生产行为进行研究。选取江苏省常熟市、江都市7个村的农户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对理论进行判断与验证,探索农产品市场发展、农户行为和农户收入之间关系,建立农产品市场对农户人均收入影响的计量模型。研究发现,江苏省内不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相同因素在不同地区作用效力不尽相同;农户收入结构、市场化发展对农户人均总收入影响比较大;种植结构对于人均农业收入的影响显著。进而提出推进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建设,加强市场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合理调整农户生产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