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易旱缺水区域杂交中籼稻长秧龄迟栽条件下的氮肥有效补偿方式和高产栽培模式,该文以新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在长秧龄迟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其大田群体数量及产量表现的影响,为肥西县西北部易旱单季稻产区生产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杂交稻川香优6号、宜香3728为材料,应用Logistic模型模拟不同秧龄对杂交水稻灌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秧龄对杂交水稻灌浆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随着秧龄延迟,初始灌浆速率下降,最大灌浆速率降低,最大灌浆时期推迟.  相似文献   

3.
以新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肥床旱育条件下,不同秧龄期栽插,以及长秧龄条件下不同基本苗数的大田群体数量及产量表现的研究,为肥西县西北部易旱单季稻产区生产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秧龄和氮肥运筹对杂交稻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方法】以四川主推品种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35、50和65d3种移栽秧龄,副区为总施氮量的0%、20%、40%以及60%4种穗肥比例运筹。【结果】随着移栽秧龄的延长,一、二次枝梗及其颖花分化和现存数逐渐增加,二次颖花退化数极显著降低。由穗基部至顶部,各处理水稻二次枝梗现存数、二次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呈双峰曲线趋势,二次枝梗分化数逐渐减少而退化数则先降后升;二次颖花退化数在基部第2位点最多,第6位点退化则相对较少。50d和65d秧龄下,40%穗肥的处理最不利于水稻二次枝梗和颖花的分化;35d移栽秧龄下,穗肥比例为40%或60%时,枝梗和颖花的分化数和现存数较多;就产量而言,随着穗肥比例提高,产量逐渐增加,且施用穗肥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无穗肥处理。【结论】为获得更多的枝梗和颖花,促进大穗的形成,在50d和65d移栽秧龄下不应采用40%穗肥比例这种运筹方式,35d移栽秧龄下则应重施穗肥。  相似文献   

5.
杂交中籼稻机插秧播种期的推迟与后期低温冷害对水稻抽穗灌浆及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本地稻麦两熟田杂交中籼稻机插秧种植的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麦茬杂交中籼稻长秧龄机插秧不同秧龄和播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密度相同时30 d的秧龄产量最高,同样的播种密度50 g/盘播种量产量最高,播种期越早,成熟期越提前;提前规划播期及播种量,可避免因水稻在抽穗期遇低温冷害的影响。因此,杂交中籼稻机插秧应采用30~40 d秧龄,通过减少单盘播种量,培育大苗壮秧,保证适宜密度,能够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氮肥运筹对水稻株型特征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粳稻品种武粳15号为材料,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5个氮素配比处理,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武粳15号株型变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顶部的3叶长、宽、重的变化随着穗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至基蘖肥∶穗肥=6∶4处理时最大,随后降低;倒3叶重与穗重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上2节长度与穗重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节间长度与穗重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各处理用不同方式表示的源库特征变化趋势一致,库源比均以基蘖肥∶穗肥=6∶4处理为最高.各株穗型性状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顶1叶宽与单株谷重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各节间长度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8.
王冉  周桂香  李勇  何刘  张从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38-9439
[目的]为水稻品种新两优香4筛选适宜的移栽秧龄。[方法]通过同期播种、不同秧龄处理,研究秧龄对水稻品种新两优香4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秧龄的延长,新两优香4产量出现不同幅度的减产,尤其是当秧龄达49 d时减产幅度较大。[结论]新两优香4的秧龄弹性较好,其移栽秧龄在42 d以内时,对产量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油—稻—稻”栽培模式是长江中下游主要耕作制度 ,但生产季节紧张。通过对中熟早稻与秧龄的研究结果表明 :40d秧龄的产量最高 ,产量为 9375kg/hm2 ,比对照 (2 5d秧龄 )增产 16 .8% ,经过LSR分析产量差异极显著。 45d和 5 0d秧龄的产量也比 2 5、35d秧龄的高 ,适当延长秧龄 ,有利于茬口安排和缓解生产季节紧张  相似文献   

10.
重施穗肥对杂交水稻的产量和氮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水稻不同品种(组合)进行了连续8年的施肥技术的研究,结果如下:重施穗肥与常规施肥比较,大穗型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显著,其中杂交稻增产的幅度(10%~21.5%)较常规稻品种大,但穗数型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重施穗肥可降低无效分蘖率,增加成穗率,提高单位面积上总颖花数和实粒数。抽穗至灌浆期间,重施穗肥较常规施肥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1.2,叶片含N率提高11%~15%,光合速率增高7%左右,干物质生产量增长14.4%。稻株对穗肥中N的吸收利用率较基肥和分集肥中N分别高出22.3%和14.6%,而且穗肥中N向穗部的转运率较基肥和分蘖肥中N分别提高9.2%和11.0%。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株型玉米叶面积消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杂交籼稻品种新优188和粳稻品种华粳295不同移栽秧龄对其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裂区试验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新优188和华粳295两种水稻的实际产量均随着秧龄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秧龄的情况下,晚籼品种新优188的实际产量均高于华粳295。[结论]以产量为指标,新优188比较适宜在京山地种植,其最佳秧龄为15 d,在此条件下,水稻新优188的实际产量可以达到8 289.0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杂交中籼稻新型简化的肥料运筹技术方法,开展了杂交中籼稻肥料运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基施20kg尿素、分蘖肥3.5kg尿素、穗肥10.4 kg尿素,水稻总粒数、实粒数高,有效穗适中,水稻产量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秧龄试验结果表明,在25d~45d秧龄范围内,随着秧龄的延长,长优2号的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等经济性状不断减少。长优2号作单季晚稻栽培时,初步得出本次试验秧龄以25d为最适宜,其产量为790.5㎏/667㎡,显著高于30 d处理,极显著高于35d、40d、45d等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以中棉所50为供试材料,设计缓释氮肥用量(45、90、135 kg·hm-2)和施用时期(2、4叶期) 2个因子试验,以不施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缓释氮肥轻简化应用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和成铃的影响。结果表明:4叶期一次性施入90 kg·hm-2的缓释氮肥处理群体成铃数最多,且群体成铃集中。合理的缓释氮肥运筹能塑造高光效株型,株高保持在81.2~90.5 cm,节枝比为2.6~2.7,从而提高果枝长度和果枝向值,降低果枝弯曲度;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株高、节枝比与成铃数、成铃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果枝长度、果枝向值与成铃数、成铃强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果枝弯曲度与成铃数、成铃强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因此,通过缓释氮肥轻简化施用可构建高光效株型,促进小麦后直播棉成铃并成铃集中,为高产和机采提供空间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杂交水稻新组合浙优18的适宜秧龄.[方法]通过相同播期、不同秧龄移栽处理,调查其对浙优18的生育期及产量影响.[结果]浙优18的始穗期、齐穗期随秧龄增长而延迟,并对分蘖及成穗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秧龄影响浙优18的叶龄增长动态,尤其在生育早期表现为秧龄长叶龄指数增长慢.但在秧龄45d范围内,对产量未造成较大影响.[结论]浙优18秧龄弹性较好,有利于大面积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17.
18.
 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3个直立株型杂交稻组合的分蘖力、叶面积指数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各个组合的分蘖力提高,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前中期降低;在合理的栽培密度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下3个组合的理论产量与穗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3个组合均以16.5cm×26.4cm, 13.3cm×26.4cm两个密度栽培较好。  相似文献   

19.
“油-稻-稻”栽培模式是长江中下游主要耕作制度,但生产季节紧张,通过对中熟早稻与秧龄的研究结果表明,40d秧龄的产量最高,产量为9375kg/hm^2,比对照(25d秧龄)增产16.8%,经过LSR分析产量差异极显著。45d和50d秧龄的产量也比25、35d秧龄的高、适当延长秧龄,有利于茬口在安排和缓解生产季节紧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