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筹资困难和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长的矛盾。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提高了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益,改变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资金筹集方式;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能彰显政府投资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湖南省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方式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2000-2008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河南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静态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其动态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综合效率处于无效率状态,三大区域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河南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动态效率总体上呈现改善的趋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结合各地市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综合效率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提出了各地市改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甘肃省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甘肃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甘肃农户收入的计量经济学模型:lny=b0+b1lnx1+b2lnx2+b3lnx3+b4lnx4+b5x5+u,得出了甘肃省财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每增加1元人民币,农户收入将增加0.381元人民币的结论.据此认为:应该增加甘肃省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应该调整甘肃省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财政支农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近20 a来财政支农资金中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对农业增长及农民增收的作用.认为非生产性支出增长过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应在保持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性支出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已经成为制约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财政支农投入不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失衡等问题。通过建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性分析模型,验证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关注农民对公共产品的真正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6.
财政支农是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手段,是国家与农民分配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湖南省武冈市财政支农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抗灾救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等方面,但是在各项财政支农政策实施中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健全、支农方式不恰当、具体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因此,今后要采取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优化财政支农方式等措施,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7.
蒙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921-2923
运用线形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工业反哺农业中的两个主要的资金注入渠道——财政支农和“以工建农”对我国农业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财政支农各组成部分的产出效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资金注入应以财政支农作为主要通道,并适当调整财政支农的结构:减少流通环节的补贴,增加生产环节的支出,减少农业事业费开支,增加农业科技三项经费支出,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96-13898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与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资金渠道、决策机制、使用监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市场化、社会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以农民为本。制度创新的对策是建立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制度;加大国家对于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和渠道;资金筹集的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逐步实现法制化;强化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监督和使用机制;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简述农村公共产品内涵界定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借助统计和普查资料对浙江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浙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断增加,但其规模结构、区域布局和供给效率等方面仍存在缺憾,主要表现在“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村级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农田水利建设不足、生态环境仍较差、城乡和地区供给仍失衡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财政支农水平不高、府际间协作不足以及政府供给机制与农民需求脱节相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在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逐渐增加,但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中,各项支农资金的投入规模大小、结构偏向、资金管理问题不仅反应了政府投入侧重点存在差异,还影响财政支农资金实际使用效率,从而制约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果。当前,财政支农资金专项分配中存在结构不合理、投入不够、资金滞留、骗取套取、监管不力等一些问题,对此,在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坚持"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跟踪"原则强化监管。  相似文献   

11.
融资问题是困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农业经济融资主要面临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不成比例、金融体系不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不善、使用效率低、农村信用环境不佳、主体信用意识淡薄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应通过创新融资方式、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强化财政支农法制建设,增强主体信用意识,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等措施,建立强有力的农业融资体系,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玉萍 《现代农业》2010,(5):113-115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部门多,财政支农监督机制落后,有限资金使用分散,不能形成合力,投入重复,交叉现象突出,管理漏洞大,滋生了贪污腐败条件。文章从修订完善现行支农资金管理制度,改革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管理机制,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监督机制,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监管问责机制等四方面探讨了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力求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和集权财政与地方主义的矛盾是制约河北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因素,结合冀州市"一事一议"决策与筹资现状,提出改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出路,包括拓展多元化筹资渠道、开征农村维护建设费、建立有效的需求表达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分税制。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财政支农资金运用效率的DEA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单阐述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在综合研究分析财政支农资金效率方面的众多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法分析中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并分析了河南财政支农资金的规模、结构及效益.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效率不断下降,其原因在于相对规模存在波动和资金管理监督的不到位.各部分的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基本建设支...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农’工作,对河南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分析河南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规模较小、资金投入稳定性差;金融支农制度供给不足、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稳定投入,加强金融支农政策立法支持,强化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应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增收的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文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88-15990
在介绍国家财政在农业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财政支农规模不足和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2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财政支农现状。在介绍我国农民收入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数据,探讨了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和财政支出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计量回归方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反映了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对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作用;我国现行财政农业支出结构比重由高到低的序列为生产性支出和事业费、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这与财政农业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高低和农民收入关联度大小正好相反,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严重不合理。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一方面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明确资金投放重点。  相似文献   

17.
利用陕西省1980~2011年的财政支农数据,分析了陕西省财政支农的现状并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考察了各类财政农业支对陕西省农业产出之间的动态影响及贡献。研究结论表明:生产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对陕西省农业产出增加的稳定贡献率分别为:7.954%、7.579%、6.373%、3.283%。如果将各项财政农业支出的贡献率与各项财政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之商定义为财政农业支出效率,各项财政农业支出支农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业科技三项费(486.49%)农村救济费(62.77%)农业基本建设支出(33.66%)农业生产支出(10.71%)。基于此,提出了在财政农业支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应减小财政农业支出中生产支出的投入比例,增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比例,以提高陕西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支农如何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农产品供需关系的结构性失衡已经不可忽视,"供需不均"已成为阻碍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财政支农作为政府调控手段,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导向作用和杠杆作用。本文深度分析了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结构状况面临的挑战和我国当前财政支农的必要性和现状,剖析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和关键。在此基础上,从找准发力支点、创造良好改革条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支农资金效率等方面,提出"十三五"时期财政支农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品供给管理国际经验借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国家财政实力、农村人文素质和农村公共品供给与需求现状等比较背景视角,总结了印度、日本、美国以及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管理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政府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行为、加强对农业稳定发展的保护作用、加强政府财政支农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建设、支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逐步实现农民社会保障统筹、重视农村环境保护等八个方面借鉴他国经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财政支农项目投入逐年加大,急需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财政支农项目进行评估、监管。本研究以江苏省财政支农项目为例,通过利用遥感技术以及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政支农项目中有形的实体建设项目和无形的科研培训类项目的评估与监管,不仅可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也可为相关管理部门合理配置资源提供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