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为寻求简捷的栽培途径,近年来,笔者采用帘式开放性栽培香菇,效果较好。此栽培方法简便宜行,工效高,成本低,除培养基需每年更新外,其它物料可连年使用,栽培成功率近100%,鲜菇产量每平方尺在1.5公斤左右,经济效益较高,适合北方农村实行大面积栽培。现将其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一)棚架设置:简易菇棚上部用矛草覆盖,四周用草帘或草袋片围严,以防直风吹入,留有窗口,保持充足散射光线,室内设培养架。双帘架宽120厘米,单帘架宽60厘米,每层之间高度28厘米,最高设七层。作业道宽60厘米以上,以5根玉米杆用柴棍串成帘数个,长66厘米,宽33厘米,宽架两帘对放,单架放截帘,每个帘上将摆放两个一平方尺的菌块。  相似文献   

2.
在提高香菇产量的研究中,为利用有限的空间扩大生产,我们采用塑料大棚层架式栽培,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香菇大棚层架式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棚形结构和层架设置大棚用直插式钢管(六分管)为骨架,跨度为6米,棚高2.3米,肩高1.5米,入土深0.3米,每片钢管骨架相距1米,全棚31片,棚长30米,棚顶复盖聚乙烯薄膜,两端留进出门。建棚要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之处,棚架要竖直,薄膜不漏焊,四周上好腰裙,以利保温保湿。层架采用5mm等边角铁焊成,架高2米,长14米,共分五层,每层高40cm,宽44cm。全棚可容层架12笺,放置时二相  相似文献   

3.
82年冬季笔者开始香菇立体栽培研究。83年进行小试栽培,每袋平均获0.98斤的鲜菇产量。84年初冬组织学生中试,效果颇好,现初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搭架和消毒就地取材利用竹木条作培养架材料。因陋就简利用空房、走廊作栽培房。搭架前将菇房四壁、屋顶及地面用10%石灰浆洗刷。搭架时按菇房的大小宽狭灵活立架。二面操作的培养架宽1.6米;单向操作的培养架宽1.0米。分搭五层,每层高50-55厘米,长度按菇房进深而定。走道宽60厘米,以便操作。每层培养床中铺12至15厘米行距光滑的竹或木条,条上再铺摊一层旧报纸。搭床架时的铅丝扭结头要向内,床架及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木屑栽培香菇发展很快,经济价值也高。我们开始试验木屑栽培香菇时,用的是野生菌北江种,每平方尺只产3、4两鲜菇。74年后采用7402菌种,并改进了管理措施,产量逐渐提高,每平方尺平均产3斤左右,高产菌块达4斤以上。 (一)菌龄长短与出菇的快慢香菇的生长发育分二个阶段:在营养阶段,菌丝在培养基内生长,分解和积累养料,为转  相似文献   

5.
我们峡江县木屑栽培香菇是从1980年开始的,在小面积试种成功后,1981年县共大和县林业局均办起香菇厂,木屑生产香菇的菌砖达1300平方尺,平均每平方尺产鲜菇2.8斤。1982年又有较大的发展,菌砖达到2500平方尺以上。据三年来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莓,群众俗称“黑草莓”,为蔷薇科黑莓属多年生藤本鲜食水果。1995年从美国引入我国,1999年我们对二年生黑莓进行了大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果实、果色、风味与露地栽培较为相似,产量折合666.7平方米达820公斤,售价比露地栽培增长10倍(40~60元/公斤),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大棚的构造大棚坐北朝南,东西方向。北墙及山墙用坯砌成,墙体厚度0.8米。骨架用水泥柱作立架,竹杆作拱架。棚长度60米,宽10米,棚顶高3米。大棚所用薄膜为无滴膜。2定植及搭架方法2.1定植采…  相似文献   

7.
香菇越夏后,菌袋中的营养和水分有了较大消耗,菌丝较弱,且出菇时又已进入秋季,此时若出菇管理措施不当,容易出现减产乃至绝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4]。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总结了越夏香菇秋季出菇管理的技术要点,为广大香菇栽培户提供参考。1香菇出菇大棚主要构造和设施香菇出菇大棚长40 m,宽9 m,大棚上布置带有电动卷帘机的保温被(图1),用于调节棚内光照、温度,棚内设有间隔1 m的喷水管。管上每隔1 m设雾化喷头,用于降温增湿,由自动控制器控制喷水时间和次数。棚内放铁制层架(放置菌棒),层架共有5层。大棚后墙每隔0.5 m均匀开设边长0.2 m的正方形通风口。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七年九月在西德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食用真菌科学及栽培会议上,荷兰 Agri-systems 公司介绍了开发成功的“菌床式”生产香菇的技术、全套的机械设备及相关的软件技术。该技术利用与栽培蘑菇相似的菌床生产香菇,在精密控制的菇房中,利用六层菇床进行立体栽培。生产过程实现连续机械操作,中央控制系统利用微处理机控制。目前每平方米菇床每次采收鲜菇15公斤,每床连续采收5次。  相似文献   

9.
茶薪菇,学名Agrocybe aegerita(Brig)Sing原生于南方油茶树上,俗称茶树菇。它与云南、贵州的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绣伞,日本和我国台湾的柳松茸属同一物种,但在形态、品质、风味上有较大差别。茶薪菇肉嫩柄脆,味道清香,口感极佳,颇受市场青睐,目前国内鲜菇消费量已超过香菇,干品内销和出口在不断扩大,成为食用菌产业中又一主栽品种,发展前景看好。为迎合消费者“吃放心菇”的心理,特介绍茶薪菇无公害标准化栽培10项关键技术。1优化产地菇棚环境野外栽培生态条件较适宜,无公害栽培环境要求“三无”,即场地土壤无污染,水质水源无污染,周围无垃圾废物。菇房坐北朝南,背风向阳,地势高,排灌方便,水、电源充足。菇棚骨架木料结构,宽4·6米,长13米,人字形棚顶,四周高3·4米,中间高4米。每棚占地60平方米。四周保温层采用1·8厘米厚的隔热膨体塑料板,内外加6~8丝(俗称,1丝=0·01毫米,下同)厚的黑色塑料膜;棚顶隔热塑料板加盖塑料广告幕防雨。棚内设“三架两走道”:培养架6层,层距53厘米,架脚离地10厘米,中间一架床宽1·5米,旁边两架床宽各为75厘米;走道两条各宽80厘米,两端各开两扇对流门(2米×0·...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木屑压块栽培香菇普遍采用室内床架培养,园一次性投资大,难以在菇农中推广。为进一步简化工艺,笔者1985年曾在福建试用悬挂式栽培香菇。供试香菇菌株为7402,母种采用PDA 培养基扩繁,原种和栽培种均按常规配料制作。1985年7月27日~8月28日接种,10月18日~11月4日压块,11月7~19日悬挂裁培。试验面积228.3米~2,共收鲜菇2567.5公斤,平均每米~2产菇11.24公斤,高的达22.05公斤。扣除成本盈利3800余元,说明悬挂式栽培香菇是可行的,现将具体做法及优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县糖蔗渣甚多,除小量用作造纸外,大部分是当作燃料。1980年我们试用糖蔗渣代替原木栽培香菇,获得成功。从9月6日接种,到11月18日开始收菇,只有70天,翌年还可采收春菇。每平方尺鲜菇产量为1.78斤,折每百斤干料产干菇6.2斤。试验证明,香菇菌丝在糖蔗渣培养基与锯末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基本相近。但甘蔗渣栽培香菇,成本比本屑低,锯末每100斤价值2元,甘蔗渣每  相似文献   

12.
枣树大棚栽培可将鲜枣成熟期提前40~60天,而且当年栽植,当年结果,666.7平方米可产枣600公斤以上,第二年可达1 500公斤以上。枣树本身具有当年栽植当年结果的特性,苗木栽植在棚内提高了地温,根系愈合早、生长快、萌芽早、花期棚内温湿度适宜,坐果率明显提高,而露地枣树花期正遇干燥气候,第一茬果坐果极少,所以大棚枣的果重、产量都比露地枣明显提高。一、建造大棚 适于种植桃、杏、蔬菜的大棚均可直接利用,新建大棚以东西方向,长度60米,南北宽8~10米,后墙水泥块或砖体结构,厚度1米左右,棚体高度2.5~3米为宜。二、品种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木屑等代料人工栽培香菇的发展,迫切需要产量高、质量好、抗逆性强的配套菌种。为此,我们采用多种方法选育菌种,并于80年初获得一个较好的菌株—8001。经连续三年试验观察,该菌株每平方尺产鲜菇3斤左右,现将其经济性状和栽培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5,(3)
<正>香菇属低温型食用菌,夏季由于气温高,香菇无法正常生长。因此,夏季鲜菇的价格高,夏季栽培香菇不仅调节了市场淡旺季的供应而且提高了栽培者的经济效益。目前,云南香菇栽培采用地栽、单层栽、大棚层架式栽培(钢架结构长30 m、宽5 m)。夏季栽培香菇也称反季节栽培。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区域海拔为1600~1700 m。从云南高原地理气候特点出发,通过利用高原环境进行夏季栽培香菇除了品种选择正  相似文献   

15.
锯木屑栽培香菇具有出菇快、产量高、节省木材的优点,是今后主要生产途径。但也存在投资大、成本高、工艺繁琐等问题,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我们综合分析了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它对环境因素的要求,以及老法种菇的经验,于1980年8月份,进行了木屑栽培香菇“三脱离”试验,即脱离玻璃瓶、脱离菇房、脱离栽培架,现已初见成效。在63.76平方尺的菌块上,共收鲜菇93.10斤,平均每平方尺1.46斤。  相似文献   

16.
实践证明,代料栽培香菇是发展香菇生产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按现有的栽培工艺,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大约需要8-11个月的时间,而产菇期长达6个月之久,每平方尺可产鲜菇3斤左右,仍存在着周期长,花工大,菇房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为此,本研究着重于如何进一步缩短香菇的收获期(即子实体生育阶段),探索香菇促成栽培新工艺。从83年开始利用地热温室,采用了“加温养菌法”和“温差刺激催营法”,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成功地缩短了香菇栽培周期。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提高香菇产量的研究中,为利用有限的空间扩大生产,我们采用塑料大棚层架式栽培种植,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此法可避免寒冬季节不良气候的影响,尽可能地满足香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使其早结菇、多结菇,可望成为提高香菇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大棚栽培香菇的优点是:不占房屋、可以搬迁、成本低、产量高,特别棚内昼夜温差幅度大,保湿性能好,这样的小气候对促进香菇生长发育和子实体形成十分有利,故出菇多,质量好。1979~1985年我们每年种植一座大棚,面积为0.3亩,棚内设层架,可移放香菇木屑菌砖1000块。一般8月上旬制栽培种,10月上旬压块,待转色…  相似文献   

18.
甘蔗田里种植蘑菇,值得在南方蔗区推广,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菇棚搭设九月底十月初,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不积水的蔗田,用两畦间的蔗沟为菇床,毗邻的蔗沟作人行道,三条蔗沟可作两床。每床设架两层,上下相距六十厘米左右。以畦上高一米五以上的成熟蔗茎为柱,以竹杆横夹蔗茎为梁,用高一米八以上的粗竹为支柱撑顶加固。菇棚两端用编好的蔗叶帘或塑料薄膜围封,留南北门与通风窗。每亩蔗田可种植八百平方米蘑菇。二、制培养料按室内栽培蘑菇的培养料选用原料,配方、堆料、翻堆的方法大体  相似文献   

19.
我省近年来,平菇生产发展很快,普遍采用塑料袋立体化栽培.此法成本低,效益高,但由于塑料袋是直立排放在棚内出菇的,出过二、三潮菇后,袋料水分大量散失,不能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而培养料中的养分还没有耗尽,有些菇农便把菌袋置容器中浸泡补水让其再出菇,由于这样做费工,所以不适宜大批量生产。我们采用挖沟埋袋补水法,不但省工,省时,而且简便易行。1986年在全县5个点进行试验,共埋菌料4万余袋,平均每袋产菇250克(高产袋达500克以上),共收鲜菇1万余公斤,生物转化率达38%以上.具体做法是:①挖沟.在棚内挖宽1~1.5米、深0.3米的长条沟,沟与沟之间留0.5米走道.②脱袋.选袋子大部分还有菌丝,出过二,三潮菇而尚有部分  相似文献   

20.
高棚层架式香菇栽培技术 ,搭建棚架 ,需消耗一定的林木资源 ,成本高。为了提高香菇栽培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我们从1998年开始探索低棚畦式栽培香菇花厚菇模式 ,经过三年的试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1 低棚畦式的规格与制作  1场地选择 :场地要求干燥 ,环境无污染源 ,通风良好 ,阳光充足 ,有水源 ,排水方便。 2低棚畦式的规格与制作 :低棚为拱型弹篾塑料棚 ,棚宽 3 m,拱型篾长 5 m,塑料膜宽 5 m ,遮阳网宽 4m。长度视场地而定 ,棚内作两畦菇床 ,每畦宽 1.1m,中间走道宽 80 cm,菇床面比人行道及排水沟高2 0 cm ,菇床上每隔 2 5 cm横架一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