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萱草炭疽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其发病率为85%~95%,病情指数为28~43。病原菌系Colletotrichum liliacearum Ferr。病菌在患病组织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初次侵染,初侵染的潜育期为10~14d。病害发生期4~11月,其中5月下旬至6月及8月下旬至9月为发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其次侵染花茎。被害部初呈褪绿色条斑,后转变成枯黄色,发病严重时,导致全叶或花茎枯死。病害流行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发病的最适气温为24℃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湿度大,雨日长的年份发病重。受害程度与品种有关,大花萱草、重瓣萱草易感病,而普通萱草较为抗病。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50%大福丹、50%三福美、75%百菌清、50%代森锰锌及20%三环唑各1000倍液对该病菌的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兰花炭疽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花炭疽病菌在病叶组织内越冬,4月上、中旬初次侵染,分生孢子能再次侵染。病害发生期为4~11月,其中4~8月为老叶发病期,7~11月为新叶发病期。病害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雨日有关。病害流行的最适气温为25℃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雨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病害程度与品种有关,春兰、寒兰、和秋兰均发病严重;台兰发病较轻。在病害发生期使用1%波尔多液及75%百菌清、50%稻瘟酞、25%培福朗、50%代森锰锌等1000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防效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3.
棉花烂铃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棉花烂铃是由多种病菌共同作用而引发的复合性病害。烂铃可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15%~20%。重发生年份产量损失达50%以上。 近年,有关单位通过对烂铃病原菌鉴定,明确了烂铃是以苎麻疫霉菌为主的多种病原菌综合引起的一种棉铃病害。病菌以卵孢子的形态在土壤中越冬,且不受土壤环境的影响,萌发的孢子可侵染棉苗,引起棉苗发病。在棉花蕾铃期,病原菌形成的孢子囊释放的孢子借助于风雨和昆虫等传播侵染棉株,引起棉铃发病。棉花发育期间低温(24~27℃)、多雨(雨日3~5 d)及虫害重则是诱发烂铃发生流行的外部生态环境条件。棉花烂铃的发生与花序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外接种以及田间试验,明确了细菌性条斑病在20℃~39℃的范围内均可引起侵染,尤其是在32℃~38℃之间发病最为严重,相对湿度在40%以上及风雨多的年份易发生,伤口有利病菌的侵入和缩短潜育期;淹水和长期深灌水、偏施氮肥和密植加重病害,磷钾肥有减轻病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霉腐格氏霉(Ceriachianivalis)侵染小麦的适宜温度为17℃,20℃以上有利于病菌在寄生组织中扩展。在相对温度93%以上的条件下,2~3d病害就会普遍发生,持续时间越长,发病越严重。光强8000~100001x每天光照6h最适于病菌侵入和扩展,长时间光照不利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省苹果生长季高温多雨,苹果炭疽病危害十分严重,常年损失产量20~40%。病害流行年份,小国光、鸡冠、红绞等易感病品种损失高达90%以上,采收时的好果,贮藏期仍陆续发病可达50%左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1980~1984年与淮阴市清江果园和徐州市果园协作,对病菌侵染与发病关系,病害周年发病动态和药剂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侵染规律 (一)越冬病菌形成分生孢子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兰花圆斑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作者1989~1990年对兰花圆斑病的研究结果。该病菌初步鉴定为Cylindrosporium dioscoreae Miyabe et Ito.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患病组织内越冬,病菌主要侵染叶片,病斑呈圆形、半圆形,边缘黑褐色,中间淡褐色。发病严重时造成全叶枯死。病害发生期4~11月。病菌在黄豆粉蔗搪琼脂培养基中生长最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为25℃,适宜pH值为4~8,最适为6,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6℃左右,最高为32℃,适宜温度为20~25℃,糖分可促进孢子萌发。接种试验表明,不论有伤或无伤接种,均能致病。室内抑菌测定结果:75%百菌清WP,50%代森锰锌WP,50%稻瘟酞WP,50%克菌丹WP各1000倍,均可100%抑制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也可100%抑制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 sp. 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100%抑菌率。本文对病菌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寒地水稻秆腐菌核病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秆腐菌核病的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关,在15℃-30℃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潜育期也越短。在25℃条件下,保湿24h病菌就能完成侵入,保湿时间越长,侵染率越高,发病程度越重。在黑龙江省密山地区于7月20日前后开始发病,随时间推移,病穴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呈对数曲线形式增长。7月下旬至8月中旬病害主要是水平方向扩展,8月中、下旬病害主要是垂直方向扩展。在病稻区采用连根拔除或齐泥收割及单灌单排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枸杞炭疽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炭疽病,是由 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寄生性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枸杞的青果,亦可侵染花和花蕾。病菌自4月下旬—9月下旬,均可侵染枸杞的春、夏、秋果。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果内越冬,成为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以形成分生孢子为主,田间观察和室内培养,均未见其有性世代。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分生孢子在偏酸(pH4.1)和在0.2%糖液中萌发率最高。经初步试验该病菌有潜伏侵染特性。温度和降雨对病害的发生发展起主导作用;高温、多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综合防治研究结果表明:以剪除秋果;冬季清除病果和化学药剂保护为中心的大田综合防治试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化学药剂以1∶1∶100的波尔多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50%代森铵8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控制陕西关中地区枣树生产中危害不断加重的枣缩果病.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病原菌越冬场所、侵染循环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病情况、病情指数和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合理选择园址、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淡水螯虾传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的人工养殖热潮正在我国部分地区兴起,由于养殖者缺乏饲养克氏原螯虾的经验和技术,随着养殖面积的迅速扩大,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性发生正在威胁着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由致病性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的危害严重.本文对克氏原螯虾传染性疾病和防治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养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梨锈病田间发病规律及发病影响因素,为梨锈病抗病性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翠冠×金星杂交梨苗为试材,采用田间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梨锈病发病规律及抗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梨杂交实生苗对梨锈病的抗性表现出广泛的分离,不同年份梨杂交实生苗锈病病情指数概率分布差别较大;田间发病条件下,病害分布呈多峰型,人工接种呈单峰型;同一年份不同时期杂交实生苗对梨锈病的抗病性不一致;梨锈病病情指数与桧柏和梨树间的距离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性逐年增强.[结论]梨树杂交苗单株对梨锈病抗性年份间有差异,同一年内不同时期也不一致;对锈病人工接种鉴定,应进行多次接种,才能筛选出综合抗性较强的单株;进行田间抗性鉴定时应考虑梨树与桧柏距离对病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生产中马铃薯植株出现黄化矮化现象明显,严重影响了产量.为了摸清马铃薯黄矮病发生及危害情况,于2006~2007年对新疆天山以北乌鲁木齐、沙湾、奇台、玛纳斯、克拉玛依、奎屯、阿勒泰、伊犁和塔城等主要马铃薯种植区的马铃薯黄矮病进行了调查,典型症状为:植株极端矮化偶伴有顶端丛生,由新叶向老叶黄化,病薯块茎小而轻,出现龟裂,表面凹凸不平.其发病率为22;~80;,病情指数为0.19~27.56.对上述调查结果从种植地区海拔高度、马铃薯品种、栽培管理、栽培土壤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对马铃薯黄矮病的发病情况和近3年马铃薯产量分析,初步了解马铃薯黄矮病的危害程度并做出病害损失估计.  相似文献   

15.
玉米病原微生物来源广泛,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卵菌纲等,常在叶片、雌雄穗和根茎等部位引起病症, 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玉米属异花授粉作物,地域分布广泛,遗传资源丰富,基因组多样性明显,蕴含着 大量质量和数量性状抗病位点。近年来,针对玉米主要病害开展了大量的抗病基因定位和发掘工作。到目 前为止,至少克隆了4个主效抗病基因,定位了大量的抗病基因/QTL位点,获得了一批抗病获选基因。在理论 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分子标记辅助的抗病基因/QTL的回交导入和聚合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改良效果。从 玉米真菌病害、病毒病、卵菌纲和细菌病害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玉米抗病遗传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报导了安阳县某鸡场突然暴发传染病。短短4天内死亡700余只,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用法氏囊弱毒疫苗加适量奶粉进行饮水免疫,并对部分鸡注射高免卵黄抗体,连用3天,70%病鸡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地理植物病理学(Geophytopathology)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和分析,论述了地理植物病理学(Geophytopathology)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发展。基础学科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本学科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手段,对病害宏观发生趋势预测的迫切需求为地理植物病理学的形成提供了动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地理植物病理学会成为一门既有一套理论体系又有实践价值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8.
2005~2009年对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下属3个品种试验圃的桑树杂交组合进行连续5年的花叶病田间发病规律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桑树杂交组合对花叶病的抗性有差异,其中以A2×9512、桂桑优62-B、C2×K1、A51×G3、A2×G30、A2×93133、A2×伦109、A2×94168、A2×9102等杂交组合的抗性较好;而同一杂交组合群体不同年份花叶病发病情况也有差异,随着树龄的增加,桑树杂交组合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桑树杂交组合对花叶病的抗性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通过选育抗花叶病品种(或组合)、合理的人为干预能够有效地防治桑树花叶病。  相似文献   

19.
外源水果储运期病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9-2005年来自广州口岸的2000多批次入境水果进行了检验和病害鉴定,共鉴定出37种病害,其中3种系检疫性有害生物所致,分别为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afructicola Poll)、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Griff. & Maubl.)和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同时列出了各类水果储运期常见的病害种类.  相似文献   

20.
广东花生生产上于1965年首先发生锈病,之后迅速扩展蔓延,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在调查品种与发病关系中,发现花生抗锈力在类型间和品种间有显著差异。选育种植高产抗锈病花生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1972年广东省花生育种协作会议把抗锈病育种定为花生育种目标。利用国内外花生品种资源鉴定筛选出抗原材料并通过各种育种途径,选育出高产抗锈病的花生品种投入生产,减轻锈病危害,提高花生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