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三秋”蚕不好养。天气热,病原多,蚕容易生病。我饲养的“三秋”蚕产量比较稳,有人问我有什么经验,我认为要养好“三秋”蚕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养蚕要注意消毒我每次在养蚕之前都对蚕室以及一切蚕具进行彻底消毒,一件蚕具不遗漏,在小蚕到家前一星期消毒完毕。还要注意蚕期中的消毒防病,一旦发现蚕病,要把病死蚕集中处理掉,大小蚕分开饲养,并用药防病。蚕体蚕座消毒用药,一般从小蚕到家(3龄)以后,每天早上用大蚕用防病一号或防僵粉一次;晚上用一次新鲜石灰粉;氯霉素在3龄用一次,4龄用二次,5龄用三次;灭蚕蝇在4龄用一次,5龄用二到三次。在前期  相似文献   

2.
蚕用消毒药“养蚕欢二号”是“养蚕欢”液荆的换代产品,由次氯酸盐等多种有效成分蛆成的复合消毒粉剂.用“养蚕欢二号”0.2%~0.5%的水剂或粉剂消毒蚕宣,蚕具或蚕体、蚕座,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微粒子病、猝倒病等防治效果迭93.3%~100%.养蚕欢二号按规定剂量使用对家蚕的发育及体质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蚕座净”是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研制的新的蚕体消毒复合增效剂。含有多种选择性较强的消毒灭菌成份,对家蚕各种僵病的分生孢子、病原细菌、微粒子孢子、核型多角体、质型多角体、浓核病毒等均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同时具有对蚕儿安全低毒、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少的优点。我们将该药作农村养蚕蚕体蚕座消毒效果中试,以常用的漂白粉防僵粉消毒剂作对比,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及方法: (一)供试药物:新蚕药“蚕座净”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提供,对照药物“漂白粉防僵粉”由蚕户自行配制,另设新鲜石灰粉对照。  相似文献   

4.
孙书静 《蚕学通讯》2005,25(2):42-42
针对秋季气候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秋蚕稳产高产. 1 把好消毒关 在夏蚕饲养结束后,首先进行蚕后消毒,即用2%的福尔马林液或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将蚕室蚕具先消一次毒后再搬出去清洗,晒干.养蚕前又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然后用硫磺柏桠熏烟一次,最后开放门窗,准备养蚕.上一季养蚕的大蚕室和上蔟室不能用来养下一季的小蚕.在饲养中要做到蚕期继续消毒,坚持每天用漂白粉防僵粉或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如发现病蚕应及时隔离淘汰,除沙时,对死蚕和淘汰的病、弱蚕必须投入石灰缸中集中深埋.除沙后坚持换鞋进出贮桑室,坚持洗手给桑等卫生制度,隔离病源防止蚕病传播蔓延.小蚕期坚持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进行擦洗桑叶,稍干后再喂蚕.  相似文献   

5.
新型蚕体蚕座消毒剂复方蚕座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医药卫生防疫消毒剂、农药杀菌剂和化工防霉剂中,经过抑菌效果多重筛选、滤纸条交叉法,测定各药液搭配是否增效或拮抗;消毒效果生物试验、蚕体蚕座消毒防病试验等筛选出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微粒子病等四大类传染性蚕病病原均有灭活作用的杀菌广谱、高效、低毒、安全、无腐蚀性及化学性稳定的复合剂型蚕体蚕座消毒剂。经2年农村生产中试,对降低蚕期发病率、死笼茧率,提高上茧率和原蚕繁殖系数等均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梁方 《广西蚕业》2002,39(4):51-51
去年十月中旬 ,笔者到老蚕区指导养蚕生产时 ,曾有一蚕户说 ,其上一批蚕因工作忙 ,养蚕只在蚕前消毒、蚕中喂饱桑叶 ,未曾添食任何蚕药 ,也未使用石灰粉进行蚕座消毒防病 ,饲养0 .2 5张蚕种 ,产茧 9.5公斤 ,产值 1 50 .1元 ,未见死蚕。他问是否可以今后养蚕不用添食蚕药和石灰了 ?我当时就说 :“你是偶尔成功 ,不值得提倡”,对他解释如下 :您可能是养蚕前消毒较彻底 ,批饲养量少 ,叶质好 ,喂叶足 ,加上 1 0月份的天气 ,也较适合蚕的生长发育 ,只要蚕生长健壮 ,饲养环境没有太多的病源存在的情况下 ,一般蚕依靠自身的抵抗力 ,都能正常上蔟结…  相似文献   

7.
<正> 《江苏蚕业》先后刊登了关于养蚕消毒防病的文章,对做好蚕病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众所周知,引起蚕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病原体的存在,如果消毒不严,防病措施疏忽,加上气候不良,管理粗放,就易引致蚕感染发病。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常见某些养蚕单位,蚕期前的消毒比较认真,蚕期中也注意蚕座和蚕体消毒,饲养管理水平也不差,但到了蚕的4~5龄期,仍有较多的病蚕发生。其原因何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促使我们去观察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单位,在养蚕处理的某些细节上,  相似文献   

8.
曹丽玲 《广西蚕业》2003,40(1):45-46
随着我县蚕业生产的发展,养蚕量的增多,蚕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在下乡进行技术指导的过程中,经常听到蚕农说:“我每批蚕都进行消毒和添食蚕药,小蚕发育还可以,但到了五龄后期还是发病严重,甚至死完”。根据调查发现,蚕农养蚕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消毒防病认识浅薄,造成在消毒防病过程中出现许多疏漏,也就是本文所要讲的“误区”,正确认识并纠正这些“误区”,对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误区”的具体表现1.1 养蚕前消毒过于马虎:一是在配制消毒药液时,不按要求去办,而是胡乱配制,以至药液浓度不够,达不到消毒效果;二是用失效变质的消毒药品配制,如用发糊了的漂白粉、存放很久  相似文献   

9.
蚕用消毒药“养蚕欢二号”是“养蚕欢”液剂的换代产品,由次氯酸盐等多种有效成分组成的复合消毒粉剂。用“养蚕欢二号”0.2%至0.25%的水剂或粉剂消毒蚕室、蚕具或蚕体、蚕座,对家病毒病、真菌病、微粒子病、卒倒病等防治效果达93.3%至100%。养蚕欢二号按规定剂量使用对家蚕的发育及体质无影响。用于农村消毒防病、比常规消毒药——漂白粉用量少、成本低、运输、保管和使用方便,药效稳定,消毒效果好,增产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10.
1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高叶质注重施有机肥以改善土质;桑树夏伐后及时施肥,促使提早发芽长条;养一次蚕,施一次肥,以满足桑树生长发育的需要;干旱季节,及时灌溉,可增加条长,延迟秋叶硬化。通过以上措施,可达到桑树“采”、“养”结合和消耗与供给的统一,提高桑叶质量和产量。2彻底消毒防病认真做好养蚕前后及期中清洗消毒工作,切实做到消毒彻底,不留死角。饲养中一旦发生蚕病,必须首先隔离病蚕,防止蔓延,若是病毒性蚕病,要每天用石灰粉消毒蚕座;细菌性病可用氯霉素添食;僵病可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蝇蛆病用“灭蚕蝇”体喷或添食。3桑园治虫统…  相似文献   

11.
蚕期“毒消散”熏烟防僵消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根据农村养蚕户和许多蚕种场的反映,近几年来,僵病为害有日渐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对僵病感受性大的苏12品种,发病更为严重.现行防僵的主要药剂是“敌蚕病”(防病1号)及抗菌剂402.从试验结果看,这两种药剂的防僵效果是良好的.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这两种药剂是采用撒布或喷布法,加之该两种药剂刺激性较大,在壮蚕期大面积使用的情况下,难免因劳动强度过大出现施药量偏少或施药不匀的现象.本试验是利用现行蚕室蚕具消毒剂毒消散,在调整剂量、熏烟时间的基础上,把它应用于有密闭条件的蚕体蚕座或簇室蔟具消毒上,期望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兼有蚕体蚕座及蚕室环境消毒之利,以提高对僵病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经常会听到一些蚕农埋怨:“我药买了不少,钱也没少花,也消毒几遍了,为啥蚕还会生病呢?”是的,如果消毒彻底,蚕是不会生病的,这主要是蚕农养蚕技术水平低,消毒不彻底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误解了蚕药的作用。蚕生病后,希望象人一样通过医疗而痊愈,认为蚕药是用来“治疗”蚕病的。目前,所有蚕用药品对蚕均无治疗作用,只能起到预防和保健作用。 2.消毒防病不规范。一是消毒不全面。有的地面消毒,天花板、墙壁却不消毒;有的蚕具只喷正面,反面不  相似文献   

13.
主要病症防治方法1.遵守蚕室工作规则,严格消毒防病。2.及时淘汰弱蚕、病蚕、迟眠蚕。3.操作细致,减少创伤。中肠型脓病(又称白口仔)蚕体瘦小,静伏。发育大小不齐,吐液、下痢、空胸,手压蚕胸部吐出米汤色胃液,撕开中肠见白色横纹。4.经常用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发现病蚕每天消毒1~2次。空头性软化病(又称红头蚕)蚕体瘦小,起皱,空头,下痢,胸部膨大透明,略带红色。撕开中肠见黄褐色略透明,充满黄绿色污水及未消化桑叶片。5.三龄起每龄添食蚕服康一次,发病时每8小时添食一次,连续三次,以后每天一次,也可添食“蚕病清”、“蚕用脓蚕灵”…  相似文献   

14.
周贤满 《广西蚕业》2007,44(A02):18-18
主要病症防治方法1.遵守蚕室工作规则,严格消毒防病。2.及时淘汰弱蚕、病蚕、迟眠蚕。3.操作细致,减少创伤。中肠型脓病(又称白口仔)蚕体瘦小,静伏。发育大小不齐,吐液、下痢、空胸,手压蚕胸部吐出米汤色胃液,撕开中肠见白色横纹。4.经常用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发现病蚕每天消毒1~2次。空头性软化病(又称红头蚕)蚕体瘦小,起皱,空头,下痢,胸部膨大透明,略带红色。撕开中肠见黄褐色略透明,充满黄绿色污水及未消化桑叶片。5.三龄起每龄添食蚕服康一次,发病时每8小时添食一次,连续三次,以后每天一次,也可添食“蚕病清”、“蚕用脓蚕灵”…  相似文献   

15.
市售灭蚕病为蚕用粉型消毒剂。试验结果表明:蚕体蚕座消毒时,将灭蚕病粉剂改作水剂使用,对预防家蚕病毒病、细菌病以及僵病的传播与发生,其作用与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1 蚕病多发的原因 1.1 预防为主的意识不强 有相当一部分蚕农对蚕的生理特性不了解,主观上没有“防病在先”的意识,不会主动切断病源物;忽视蚕室蚕具和蚕座、蚕体的消毒,蚕期中的蚕体保护措施不力,导致病源污染引起蚕病暴发,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夏秋蚕期在气候不良、叶质差的情况下,中肠型脓病和空头病发生严重,发生原因大多因蚕具消毒不彻底、早期蚕座接触感染.笔者分析现行消毒药剂漂白粉液,当药液用量不足或蚕具病原污染严重时,药液有效成分不能完全彻底杀灭病原,成为感染下期蚕的祸根.笔者于1980年起选择期期发病、低产欠收的镇海县河头公社勤山蚕桑队,改药液消毒蚕具为蒸汽消毒蚕具,消毒灶内保  相似文献   

18.
<正> 养蚕生产中历来都是采用粉剂药物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很多蚕农没有听说过用水剂药物作为蚕体蚕座消毒,也不敢使用,怕出了问题造成损失。还有相当多的蚕桑技术人员对水剂药物蚕体蚕座消毒也心中无数,不敢盲目推广。他们认为本地气候特点是多湿,特别是夏秋多雨季节,湿度大,使用水剂消毒后座内湿度更大,容易发生真菌病,对蚕生长发育也不利,一旦发生问题难承担责任,还是老办法稳妥。因此,蚕体蚕座水剂药物消毒无法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蚕体蚕座消毒的常用药物主要是聚甲醛粉(大、小蚕用),本文就亚迪蚕保的消毒效果、产量影响等进行了试验。试验证明:亚迪蚕保消毒效果及产量好于聚甲醛粉(大、小蚕用),宜在生产上取代聚甲醛粉(大、小蚕用)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7,44(1):28-28
答:蚕的中肠型脓病病毒来源于病、死蚕体、蚕沙及养蚕的环境中,桑树上的许多鳞翅目的昆虫如桑螟等也会携带这种病毒,通过污染桑叶而造成蚕食下传染。一旦蚕得了病,排出的蚕粪又会污染蚕座、桑叶、蚕具、养蚕环境等,造成消毒难于彻底,只要养蚕环境有病源存在,随时都会引发中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