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一、信阳"籼改粳"的意义信阳位于豫南的最南端,作为河南省水稻重要产区的信阳和豫南其他地区一样,水稻生产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却属于传统产区,多年来品种多以籼稻为主,稻谷米质差,价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因籼稻和小麦在播种腾茬期衔接上的不合理,致使水稻机插及轻简栽培应用困难,成为制约豫南水稻生产瓶颈。为改变这一困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河南省在豫南各地多次立项进行"籼改粳"攻关。2010年,时任信阳市农科所副所长、"籼改粳"重大科技专项主持人宋世枝研究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推迟粳稻1个月左右的播  相似文献   

2.
三、主要工作1.实施"籼改粳"工程,稳步提高粳稻生产能力按照江苏省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在全省适宜地区实施"旱改水、籼改粳"工程,把扩大粳稻生产作为全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条重要措施。各地要按照"宜籼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明确江西不同纬度不同类型双季晚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差异,为江西双季晚稻适宜粳稻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CK)4种类型品种为材料,在江西乐平市(29.00°N,117.12°E)、上高县(28.27°N,115.12°E)、赣州市(25.81°N,114.96°E)3个试验点进行试验,比较研究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在纬度上的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差异特征。【结果】随着纬度升高,3种类型粳稻产量均增加,2013年(2014年)平均纬度每增加1°,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分别增产0.36(0.32)、0.18(0.22)、0.25(0.20)t·hm~(-2)。同一纬度下,除赣州试验点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的产量低于杂交籼稻外,其余各点均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产量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各试验点3种类型粳稻均能安全成熟,随着纬度升高,各类型水稻播种至拔节期显著延长,全生育期天数增加;同一试验点3种类型粳稻全生育期均极显著长于杂交籼稻,主要表现在抽穗至成熟期天数的增加。3种类型粳稻光照与积温及其利用效率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在安全成熟条件下,双季晚稻生育期越长,温光资源利用率越高。【结论】江西不同纬度地区实行双季晚稻"籼改粳",可显著提高当地温光资源利用率与稻谷产量。与大面积种植的籼型杂交稻相比,在乐平与上高地区选种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均具有显著的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优势;在赣州地区选种籼粳杂交稻的优势明显。双季晚稻"籼改粳"可能是提高双季稻区水稻产量的现实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籼稻和粳稻是两类不同的水稻生态类型,籼粳杂交稻发扬了籼稻与粳稻的优势基因,具有长势繁茂、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丰产性好等特点。籼粳杂交稻米不仅有籼米的蓬松清香,又有粳米的柔滑微甘,具有米质优、口感好、整精米率高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学习江苏省水稻"籼改粳"工作的经验以及上海市粳稻育种情况,分析了以襄阳市为代表的鄂北一季中稻产区粳稻发展问题,提出了水稻"籼改粳"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准确区分水稻的籼粳性在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和进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在籼稻和粳稻中存在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设计的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籼粳性的判别中。但是已公布的这些籼粳性判别分子标记在遗传背景多样的实验材料中是否仍然表现出籼粳特异性尚未可知;此外,目前籼粳性的判别多是基于待测品系与 2 个对照品种的比较,无法反映待测品系与籼(粳)亚种群体的籼粳相似性。因此,需要筛选出一套能在多样性遗传材料中都表现出籼粳性特异的分子标记,并建立籼粳组群判别体系客观判别水稻的籼粳性。【方法】在能代表世界水稻遗传多样性的水稻多样性种质平台 2(RDP2)中,利用 7 万个 SNP分子标记的基因型,选取保留群体遗传多样性的 92 份水稻品种(系),对已知的 51 对用于籼粳性判别的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并根据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选取 5 份籼稻和 5 份粳稻组成籼稻和粳稻判别组,利用籼性判别值量化水稻籼粳性。【结果】在 51 对分子标记中筛选到 24 对籼粳特异性强的分子标记(在籼 / 粳稻群中出现专一带型的频率均高于 69.5%),它们均匀分布在水稻 12 条染色体上。根据籼粳特异分子标记的带型结果,92 份品种(系)可分为籼稻和粳稻 2 个组群,聚类结果与这些品种(系)已知的籼粳性完全吻合。根据聚类结果,构建了组群判别体系,随机选取 10 份品种(系)对其籼性判别值进行计算,其中 1 份偏籼品系、1 份偏粳品系、4 份籼稻品系、4 份粳稻品系,准确地实现了对其籼粳性的量化判别。【结论】筛选出一套可在 遗传背景丰富的材料中进行籼粳性鉴定的分子标记,并基于籼粳组群建立了一套籼粳判别体系,高效准确判别水稻的籼粳性。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南方许多粳稻品种引种栽植后,较籼稻表现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叶片浓绿,光能利用率高;茎与穗梗粗壮,抗倒能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因此,得到广大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粮食种植合作社、粮食科技示范户)认可,它对水稻产量普遍提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水稻"籼改粳"中的水稻稻曲病发病严重,能否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是决定水稻"籼改粳"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水稻稻曲病是水稻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随州市是湖北典型的稻-麦两熟制中稻高产优质生态区,稻瘟病和倒伏是制约现有杂交中籼稻产量的两大难题,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稻米产业健康发展.中籼稻品种收获后有一个月左右空闲期,是水稻形成产量和提高品质的最好时期.随州市温、光、水资源完全能满足一季中粳稻生长需要.多年试验、示范筛选的中粳稻品种特别是籼粳杂交品种丰产性、抗稻瘟病、抗倒伏和米质都比现有杂交中籼稻有明显的优势."籼改粳"还可以科学解决冬秋播因种粮效益低和农村劳力转移而引起的摞荒难题,实现绿肥-粳稻配套、种地养地结合、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无公害稻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在长江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的产量和生育特性,为筛选适宜长江下游双季晚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农场,以高产晚籼稻品种(IR)为对照,并选择大面积应用的常规粳稻(IJR)、杂交粳稻(HJR)和籼粳杂交稻(IJHR)品种,研究比较晚季温光条件下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籼粳杂交稻和晚籼稻在产量、生育期以及温光资源配置上的差异。【结果】(1)籼粳杂交稻产量(8.3—10.0 t·hm~(-2))显著高于其他晚稻类型,分别增产2.9%—29.3%(晚籼稻),30.9%—35.3%(常规粳稻)和13.4%—14.0%(杂交粳稻);常规粳稻产量最低,较晚籼稻分别减产24.0%(2017年)和1.2%(2018年);而杂交粳稻与晚籼稻产量差异随年份不同而不同。与晚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有效穗少、穗型大、库容高、千粒重和结实率相似;而常规/杂交粳稻则表现为有效穗近似,千粒重大,穗型小。全生育期总体上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籼稻。与籼稻相比,粳型(籼粳杂、常规和杂交粳稻)水稻营养生长期变化较小;穗发育期略有缩短(1—6 d),而灌浆期显著延长(12—22 d);全生育期温光资源积累量显著提高,其中主要贡献来自灌浆期的延长。(2)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将供试双季晚稻产量构成与生育特性降维为主成分一(穗粒型因子,37.7%)和主成分二(生育期因子,24.7%)。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为少穗多粒、长灌浆期;晚籼稻为穗粒兼顾、短灌浆期;常规和杂交粳稻的品种特征无显著差异,均为多穗少粒、长灌浆期。(3)相关分析表明,双季晚粳稻产量与每穗粒数(R~2=0.607,P0.001)、库容(R~2=0.779,P0.001)和灌浆期(R~2=0.505,P0.001)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与双季晚籼稻相比,双季晚粳稻产量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品种间、年度间变异系数较大,这就需要品种的属地化和因种栽培。【结论】双季晚稻"籼改粳"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延长灌浆期,从而提高全生育期温光资源积累量。与其他类型水稻相比,籼粳杂交稻产量高,表现为大穗型、高库容及长灌浆期,更适宜于长江下游双季晚稻种植。选用籼粳杂交稻,对于提高双季晚稻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率、保证双季稻生产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籼粳稻特异InDel标记分析云南糯稻品种的籼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根据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基因组序列设计的34对特异性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引物,对采自云南省7个地州17个县的181份糯稻品种进行籼粳性分析。通过对这些糯稻品种DNA样品在这34个InDel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确定各个糯稻品种的籼、粳性。结果表明:141份测试品种被鉴定为典型籼稻,18份为籼稻,8份为典型粳稻,13份为粳稻,1份为偏粳稻。主成分分析表明,云南糯稻籼粳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11.
周宇杰  徐越坚  徐铁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38-1039,1041
[目的]确定对籼粳杂交晚稻种子安全性较高的浸种药剂及浓度,从而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方法]以籼粳杂交晚稻种子甬优9号、甬优12号和甬优538号为供试品种,分别采用常规浸种浓度和高浓度4种浸种药剂处理种子,研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化。[结果]用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0和1.67吕/L、1.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2.22和4.00g/L浸种安全性最高,对甬优9号、甬优12号及甬优538号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无明显抑制作用;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2.00g/L和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3.33g/L常规浓度浸种时对杂交晚稻种子比较安全。但是,在相同条件下,甬优9号、12号和甬优538号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对药剂的敏感程度有差异,甬优9号耐药,甬优12号次之,甬优538号最敏感。[结论]甬优9号、12号和甬优538号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的浸种药剂在安全性方面首选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而常规浸种浓度的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杂交中籼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2个杂交中籼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指标。[结果]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筛选出综合表现好的品种有两优502、丰两优688、两优392;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Y两优5836、荃优金1号;两优8号、两优3451这2个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差。[结论]降低株高可以提高品种的抗倒能力,但产量并不低;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育籼三系不育系楠丰67A,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介绍楠丰67A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稻米品质遗传特点和制繁种关键技术,探讨其应用价值及潜力.[结果]研究迟熟早籼矮败型不育系楠丰67A,典败率96.78%,柱头外露率43.98%,其中双外露率25.30%.株型好,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总体高于珍汕97A,单株穗数、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比珍汕97A有更强的杂种优势,单株粒重、千粒重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方差较小,软胶稠度,中低直链淀粉含量,中感稻瘟病.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结论]该研究对今后三系不育系的选育和楠丰67A的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两优0328旱直播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稳定的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鄂西北地区是传统的麦稻轮作区。选用双季晚籼新品种两优0328作麦后稻直播种植,探索以水资源低耗、氮肥高效、省工省时为主要内容的麦后稻旱直播轻简栽培技术,并对麦后稻旱直播的推广价值和品种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赣早籼43号的选育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赣早籼43号是从南特占//美国籼稻/意大利B、罗马复交组合中,用系谱法育成。该品种属早籼早熟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稻瘟稻、适应推广等特点。两年江西省区试,平均比赣早籼37号增产7.28%。该品种1997年底累计推广6.6万hm2,在江西稻区已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水稻籼粳交育种策略的优化及育种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粳交育种是水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基本途径,以培育掺粳籼稻为主题,分析了籼粳交育种的多个育种策略,利用典型粳稻和采用三交(回交)方式是优先可取的方法,但存在工作量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工作量小、能有效缩短育种时间的高效育种策略,即(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的典型粳稻品种F1//具有恢复能力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的育种策略,回顾了籼粳交育种历程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籼粳交育种策略的进一步优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栽培稻的籼粳分化机理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前人在不同时期对栽培稻起源演化的代表性观点,并结合近年来对稻种籼粳分化机理的研究结果,重点研究了籼粳分化的机理并提出了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对籼粳分化的影响作用,其作用有三:一是确定籼粳分化的方向;二是积累和扩大籼粳分化的范围和程度;三是人工选择加上生态环境的自然选择的作用要明显大于单纯的自然选择。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Meeting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japonica rice is a major challenge facing China’s grain secur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yield, quality, and profitability of japonica rice varieties(including hybrids and inbreds) grown in the late season as compared with local elite indica hybrids in a double rice cropping system of China where indicas are traditionally planted. Indica hybrids had significantly longer vegetative(from sowing to heading) and total(from sowing to maturity) growth durations than japonicas in both2011 and 2012, while reproductive growth duration(from heading to maturity) was longer for indica hybrids than for japonicas in 2011 but not in 2012. Indica hybrids produced higher grain yield than japonicas in 2011, but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2012. Japonicas had higher brown rice, milled rice, and head rice percentages than indicas, but had lower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amylose content,while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l consistency and protein content. Indica hybrids tended to have lower chalky grain percentage and chalkiness degree than japonicas, though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ue to large genotypic variations. The net returns were 16.1% and 9.9% greater for indica hybrids than for japonica hybrids and japonica inbreds in 2011, with only 3.8% and 1.3% in2012, respectively. Thu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eplacing indicas with japonica varieties as late rice may not be feasible at the present site unless locally adapted japonica varieties ar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20.
焦善伟 《农业展望》2013,(8):4-6,10
2013年以来,受2012年产稻谷托市收购启动及2013年最低收购价继续大幅提高以及低价进口大米冲击和镉大米事件的影响,国内稻米价格总体偏弱运行,但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籼稻市场因供应充足、需求疲软,价格整体跌幅较大;粳稻市场在托市收购支撑下,价格总体保持缓慢上涨态势。预计后期国内稻米市场仍将维持"粳强籼弱"格局。如果新季稻谷生产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进口大米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晚籼稻品种及局部地区粳稻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