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掌握矿区地面塌陷的状况及多年来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总体特征,以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影像解译结果,采用动态度模型及转移矩阵,同时计算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重心转移距离及方向,以定量分析2000年—2017年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耕地在整个研究期呈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塌陷积水区2000年—2005年面积增幅最大;其他农用地与耕地之间的转入转出较频繁,其次为水域,水域的净增面积主要来自滩涂沼泽和其他农用地;耕地重心在研究期内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城乡建设用地的重心偏移距离最小,塌陷积水区重心总体向东南傅村街道等塌陷积水较严重的地区及湖区偏移,但偏移方向不大。研究结果可对未来土地利用趋势预测及塌陷地复垦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广西某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灾害为研究对象,从造成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的内外因素入手,分析了区内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机制,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的致塌模式和塌陷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岩溶地面塌陷主要诱因是暴雨和地下水位变动;岩溶塌陷模式可归纳为潜蚀—吸蚀—重力致塌模式和软化—失托增荷—真空吸蚀致塌模式。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的岩溶地面塌陷预测与防治,地下水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采煤塌陷区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以山东省微山县地面塌陷较严重的11个乡镇作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研究区2000-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及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与驱动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在整个研究期呈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塌陷积水区2000-2005年面积增幅最大;距居民点的距离是影响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及水域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距工矿的距离是影响塌陷积水区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保护等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兖州矿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自然、人文等因素综合影响矿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变化特征。本文旨在探明兖州矿区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方法]以2009年、2012年及2015年三期的遥感影像为基础资料,提取农村居民点、道路、塌陷积水区和河流等信息,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定量研究。[结果]2009—2015年间,矿区农村居民点数量逐渐减少,总体空间布局较分散,仅部分区域呈现微弱的聚集态势;在道路、河流、塌陷积水区的综合影响下,居民点通过旧址重建、整合并建等方式向矿区外的城镇迁移。[结论]道路、塌陷积水区、河流及政策等是引起居民点变化的原因,其中采矿扰动是矿区内农村居民点空间特征变化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对土地合理利用及农村居民点搬迁选址等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矿塌陷区农田复耕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矿塌陷是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要原因之一。塌陷区复耕可保护耕地和环境,增加矿区供给。塌陷后种植条件恶化程度与塌陷深度和当地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等有关,可分为常年积水、雨季积水、短期局部积水、渗漏干旱四个类型。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修整渠道、整平耕地,建圩,造田(挖沟、塘取土、或填河泥、煤矸石、粉煤灰后复土),修建塌陷区水库,改变种植制度等复耕技术,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煤产生的地面塌陷引发了诸多环境灾害,尤其是水环境受到污染后重金属危害备受关注,重金属经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对水生生物及人类造成毒害.为寻求兴隆庄采煤塌陷蓄水区重金属污染来源,系统采集水样36个,并在水样采样点对应处设置相同数目的底泥采样点,同时采集近岸土壤,分别进行镉、铜、铅、铬、锌5项重金属指标的测定.与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比较,除蓄水区2、5镉含量超标外,其它重金属含量均在Ⅲ类水标准值内,说明塌陷蓄水区受到镉污染.以镉为例,结合塌陷水域周边环境,对塌陷蓄水、水体底泥、近岸土壤进行“三位一体”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塌陷蓄水区镉污染主要来源于矿业煤矸石污染、廖河地表径流污染.运用SPSS软件,探求镉、铜、铅、铬、锌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3,r=0.861,r =0.935和r=0.816,呈现显著相关,说明这些重金属极有可能具有相似的污染源,为治理和开发塌陷蓄水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饲养母猪户,为了提高年产仔数和经济效益,多在产后21~28日龄内断奶出售仔猪。早期断奶仔猪难养,易腹泻,成活率不是很高,因而催生出了一批培育早期断奶仔猪的专业户,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一、猪舍建设和设备一般是用旧房改建,地面用水泥抹平前高后低,不积水,易清洁。猪栏食料区靠人行道边,以便投料,一般不用食糟。饲料撒在地面上,让仔猪抢食,限时定时喂料。地面要平滑干净,便于喂料后清洁。自动饮水器设在食料区的对角,以保持猪舍干燥。早期断奶仔猪调节体温能力差,在寒冷潮湿季节,仔猪睡卧区要垫木板,上方吊红外线灯保温。保…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黑方台灌区土壤粒度、孔隙度、容重、有机质等物理化学性状的分析及对灌溉强度与土壤入渗性能的关系、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钙积作用、土壤凝聚力、田面龟裂程度的影响分析,得出:灌溉方法和灌溉定额是诱发黑方台灌区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治理黑方台灌区地面塌陷的几种工程与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9.
模糊评价在高潜水位矿区复垦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土地,为编制科学合理的采煤塌陷治理规划及复垦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对高潜水位地区采煤塌陷地复垦潜力评价进行了研究.以东部高潜水位平原某矿区为例,主要针对其塌陷易积水的特点,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其复垦为耕地的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最终评价结果为适宜复垦为耕地.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农村饲养母猪户,为了提高年产仔数和经济效益,多在产后21~28日龄内断奶出售仔猪。早期断奶仔猪难养,易腹泻,成活率不是很高,因而催生出了一批培育早期断奶仔猪的专业户,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一、猪舍建设和设备一般是用旧房改建,地面用水泥抹平前高后低,不积水。易清洁。猪栏食料区靠人行道边,以便投料,一般不用食糟。饲料撒在地面上,让仔猪抢食,限时  相似文献   

11.
采煤塌陷对土壤水分损失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王健  刘彩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58-5062
摸清采煤塌陷对土壤水分作用是塌陷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前提。根据相似可比原则,应用空间对比法研究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井工矿——补连塔0~100 cm层土壤含水量对采煤塌陷的响应,探索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为困难立地土地复垦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如下:煤矿井工开采形成的裂缝(隙)加剧了土壤水分损失,造成塌陷区含水量明显降低,3个试验样地的土壤水分损失量顺序:2005年塌陷区〉2004年塌陷区〉未塌陷区。试验样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表现为塌陷后0~60 cm层含水量明显下降(P〈0.01);空间变化表现为塌陷后坡底和丘间低地含水量明显下降(P〈0.01)。开采塌陷加剧土壤水分损失主要是由于塌陷造成土壤非毛管孔隙增多,促进了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塌陷裂缝(隙)的发育增大了土壤水分侧向蒸发;同时塌陷错落面的形成也增大了土壤水分蒸发量。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从政府视角对采煤塌陷地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基于政府视角和企业视角的采煤塌陷地土地综合整治及规划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基于政府视角规划的合理性,并对政府视角进行采煤塌陷地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山西采煤引发的大量地表塌陷、废弃岩土压占土地、人为水土流失加剧、区域性水破坏和污染等严峻的现实,提出:借助于现代采矿业的经济实力和运用现代生态工程技术,进行矿区生态重建(EcologicalReconstruction),是扭转山西长期以来“输出资源、留下污染”、“捧着金碗讨饭吃”的唯一选择。本文围绕矿区生态重建中的核心问题——土地复垦(LandReclamation),分析了山西矿区生态重建的现状和问题,论述了山西矿区生态重建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进行山西矿区生态重建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14.
井工采煤造成矿区内大量集体土地塌陷,引起煤炭能源生产与农地保护利用、农业经济发展的矛盾。土地复垦是化解矛盾的唯一办法。本文分析了井工采煤区土地破坏、工农关系、地权关系的特点,对开展土地复垦的资金、政策、组织等管理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松藻矿区采煤塌陷对环境的影响及土地复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光华  李妍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87-20489,20519
以重庆市松藻矿区作为西南喀斯特采煤塌陷地的典型代表,分析了矿区采煤塌陷对环境的影响,总结了采煤塌陷土地复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区及重庆市乃至整个西南喀斯特地区的采煤塌陷土地复垦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迪沟采煤沉陷区重金属特征与污染状况,采集沉陷区23个土壤样本和35个沉积物样本,分析了铜(Cu)、锌(Zn)、铅(Pb)、镉(Cd)和砷(As)5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迪沟采煤沉陷区土壤沉积物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As、Cd和Cu的含量高于背景值,沉积物中As、Cu、Cd、Pb的含量高于背景值;21.7%土壤样本中的Cd和80%沉积物样本中的As含量明显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低于污染风险管制值;迪沟采煤沉陷区重金属含量整体表现为陆域低于水域、中部区域较高、东西部区域较低的特点。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迪沟采煤沉陷区土壤和沉积物污染总体表现为未污染到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As和Cd。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迪沟采煤沉陷区土壤和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低,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依次为CdAsCuPbZn。研究表明,迪沟采煤沉陷区土壤和沉积物重金属总体生态污染风险较小,但不能忽视Cd和As的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邓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87-9088,9135
煤矿资源的开发一方面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给矿区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该研究以安徽省淮南煤矿为例,根据该煤矿区的土地塌陷及复垦情况,从立法、资金、组织管理体制和技术4个方面分析煤矿区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复垦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刚  郭广礼  李伶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65-6767,6769
根据煤炭开采对地表的破坏规律,即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结合土地自身的属性,多角度分析了煤炭开采对土地的破坏机理,并提出了矿区土地的破坏等级划分和具体的矿区土地复垦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徐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综合利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振  秦伟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29-11530
采煤塌陷对徐州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和破坏。根据徐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的类型特点,分析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利用途径,提出了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地调绘、遥感解译、统计分析、历史类比与趋势外推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区平朔露井联采区2006~2080年期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水土流失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预测和评价,以期为平朔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矿区共挖损、压占和占用土地面积10 791.81 hm2,挖损、压占和占用耕地面积6 239.30 hm2。因井工开采诱发地面中度以上沉陷损害土地资源面积2198.60 hm2。(2)不同情境下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20.44~25.33之间变化,环境质量状况在山西省属于较差等级,废弃地全部复垦成林草地情况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最好。(3)由于采掘规模的不断扩大,植被的彻底破坏,矿区水土流失明显增加,但在后期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措施下,随着林草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