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度、营养对寄生金纹细蛾的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和寿命的影响。【方法】于相对湿度(70±5)%、光照14/10(L/D)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在10,15,20,25℃的温度条件和混合糖液(V(300 g/L葡萄糖)∶V(300 g/L果糖)∶V(300 g/L蔗糖)=1∶1∶1)、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的营养条件下,研究温度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羽化以及温度、营养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丝角姬小蜂蛹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温度在15℃以上时,茶细蛾绒茧蜂蛹历期在30 d以下;温度低于15℃时,其对茶细蛾绒茧蜂蛹的发育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条件下,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的羽化率均表现为25℃>20℃>15℃>10℃,在25℃时丝角姬小蜂的羽化率达到(93.33±3.33)%,温度低于15℃时其羽化率低于50%;低温能延缓茧的发育,但不会导致茶细蛾绒茧蜂在蛹期死亡。不同温度条件下,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长短均依次表现为10℃>15℃>20℃>25℃;不同营养条件下,2种蜂成虫寿命均表现为混合糖液>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温度和营养对丝角姬小蜂寿命的影响未表现出交互作用,而对茶细蛾绒茧蜂寿命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金纹细蛾天敌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的发育、羽化随温度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其寿命与温度、营养关系密切,在10℃下饲喂葡萄糖、果糖、蔗糖混合糖液有利于延长2种蜂的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温度及低温贮存天数对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成虫羽化率的影响,为贮存和指导田间适期释放丽蚜小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温度[(10.0±0.5)、(15.0±0.5)、(25.0±0.5)、(30.0±0.5)℃]对被丽蚜小蜂寄生的烟粉虱(Bemisiatabaci Gennadius)褐蛹成虫羽化率的影响;测定丽蚜小蜂褐蛹在(10.0±0.5)℃下低温贮存10、15、20、25、30 d后分别放入(25.0±0.5)、(30.0±0.5)℃恒温培养箱后的成虫羽化率。[结果]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羽化率和羽化速率相应提高,在(10.0±0.5)℃下10 d羽化率仅为15.3%,而在(30.0±0.5)℃下7 d羽化率即达92.5%;低温贮存20 d后,在(25.0±0.5)℃和(30.0±0.5)℃下羽化率可分别达92.9%(11 d)和90.9%(7 d),而贮存25 d后羽化率只有31.2%和41.8%(11 d)。[结论]温室温度应在20℃以上时放蜂,且放蜂时应增加10%放蜂量;丽蚜小蜂褐蛹低温贮存时间最长为20 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杉梢小卷蛾的为害习性,鉴别杉梢小卷蛾雌雄蛹和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方法]从杉木林采集带杉梢小卷蛾幼虫的梢头,带回养虫室饲养观察,并结合室外林间观察等方法,对杉梢小卷蛾的幼虫、蛹和成虫等的行为习性以及雌雄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杉梢小卷蛾幼虫具有转梢为害杉木梢头的行为习性,幼虫接近老熟后,在适宜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为明确褐带卷蛾茧蜂对红脉穗螟不同龄期幼虫的偏好和适应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寄生蜂对寄主幼虫龄期的选择性及寄主幼虫龄期对寄生蜂发育、存活、寿命、子代性比等的影响。[结果]在选择性试验中,褐带卷蛾茧蜂可寄生红脉穗螟3~5龄幼虫,而在非选择性条件下可以寄生红脉穗螟2~5龄幼虫,且寄生率随寄主龄期的升高而增加。褐带卷蛾茧蜂在红脉穗螟2~5龄幼虫体上均可完成世代发育。其中以2龄幼虫为寄主时,褐带卷蛾茧蜂总发育历期(卵-成虫)最长,为18.50 d,而以红脉穗螟5龄幼虫为寄主时发育历期最短,仅为12.75 d,两者之间相差5.75 d。以红脉穗螟5龄幼虫为寄主时,褐带卷蛾茧蜂单雌产卵量最高(34.85粒),寿命最长(14.50 d),而以2龄幼虫为寄主时单雌产卵量最低(5.29粒),寿命最短(11.15 d),与5龄幼虫为寄主相比分别降低84.82%和23.10%。褐带卷蛾茧蜂的生命表参数内禀增长率(rm)、净增值率(R0)、世代时间(T)和有限增长率(λ)均在寄生红脉穗螟5龄幼虫时达到最大,rm、R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在10、15、20、25、30、32、35℃不同温度对烟蚜茧蜂羽化率、寿命、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有负面的影响,温度32℃时,烟蚜茧蜂羽化率为29.44%,成蜂寿命为1.5 d,性比[♀/(♀+♂)]为27.03%;温度35℃时不能正常羽化;在大温棚内繁殖烟蚜茧蜂温度应控制在20~25℃,以20℃为最适合温度,在20℃时羽化率为68.33%,寿命为5.30 d,性比[♀/(♀+♂)]为66.71%。田间释放僵蚜或烟蚜茧蜂,选择晴天室外温度在(20±1)℃条件下为宜,有利于烟蚜茧蜂自然繁殖及发挥控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适合蝙蝠蛾蛹生存和羽化的通风、光照条件以及培养基质。[方法]分别对蝙蝠蛾蛹羽化的通风条件(分别设置室内微风、室内无风2个处理,以自然条件为对照)、光照条件(分别设置散射光、LED灯光照射2个处理,以直射光照射为对照)和基质种类(分别设置泥炭土、水苔和椰糠3个处理,以草甸土为对照)进行单因素试验,比较分析各处理的蛹死亡率和羽化率,探索蝙蝠蛾蛹羽化的最优条件。[结果]室内微风处理有利于蝙蝠蛾蛹的羽化和健康成虫的获得;散射光处理可显著提高蝙蝠蛾蛹的羽化率;以椰糠与草甸为培养基质,蛹羽化率和健康成虫获得率上差异均不显著,两者在培养蝙蝠蛾蛹时效果相似,且优于泥炭土和水苔基质。[结论]室内微风和散射光照处理有利于提高蝙蝠蛾蛹的羽化率,椰糠可作为蝙蝠蛾蛹的替代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恒温(19、22、25、28、31、34℃)条件下,研究温度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sis Walsingham)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桃小食心虫的发育、存活及繁殖均有明显的影响,并且不同的虫态对温度的适应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温度为25℃时,桃小食心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较短,存活率较高,成虫的寿命、交配率和产卵量均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25℃是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市园林科学所院内国槐小卷蛾、美国白蛾、梨小食心虫三种害虫寄主树上设置国槐小卷蛾、美国白蛾、梨小食心虫3种害虫成虫诱捕器,每7d调查1次所诱集到的3种成虫,直至无成虫羽化为止。结果表明:3种诱捕器诱捕效果良好,3种昆虫全年羽化不整齐,国槐小卷蛾成虫羽化期与之前记录相比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9.
甘蓝夜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甘蓝夜蛾的成虫、卵、幼虫、蛹分期饲养并进行观察,明确了越冬蛹羽化要经过6~7个月的时间,第一代和第二代蛹期为10~20 d。羽化后成虫寿命,雌虫为5.5 d,雄虫为3.7 d,交尾1~3次,每头雌蛾产卵1~6块,产卵3~5 d,卵孵化期为4~5 d。幼虫一年发生3代,幼虫发育期32 d左右,脱皮6次,最适温度为18~25℃。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开始羽化后的5~10 d,每日的羽化主要集中于2∶00—10∶00,其中雌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4∶00—10∶00,雄虫则在2∶00—8∶00和18∶00—24∶00出现2个小高峰。雌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第2天产卵量最多,产卵高峰期出现在每日14∶00—24∶00。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寿命最长,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11.9 d和10.7 d;交尾雌、雄虫寿命低于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7.6 d和6.9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109.4粒;在30℃时寿命最短,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2.6 d和2.9 d,交尾雌、雄虫则为1.9 d和2.7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49.4粒;在25℃时,不同雌雄配比的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雌、雄虫平均约为2 d和4 d,单雌有效产卵量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和雌虫产卵具有明显节律性,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影响较大,不同雌雄虫配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温对豇豆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为华南地区冬种豇豆拒避低温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油白1号和粤红5号豇豆种子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不同温度(10、15、20和25℃)、不同温度组合和不同温度持续时间长短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10℃时两个豇豆品种起始萌发比25℃滞后12~13 d,油白1号的萌发率为33.3%,粤红5号为63.0%;15℃时两个品种起始出苗时间比25 ℃滞后9~10d,油白1号的出苗率为22.0%,粤红5号为18.0%; 10℃时两品种均未能出苗.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条件下,10℃低温持续5 d以上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为74.1%,粤红5号为44.4%;出苗过程中10℃低温持续2d以上或15℃低温持续5d以上,种子出苗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在相同低温条件下比粤红5号的抗性表现略好.[结论]在华南地区冬种豇豆如果出现10℃低温的天气,或15℃以下低温天气持续5 d以上不宜进行播种;若播种后10℃低温持续2 d以上或15 ℃低温持续5d以上,要采取保温等措施,确保较高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温度对广西瓜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5、20、25、30、35℃5个恒温条件,测定不同恒温条件下瓜实蝇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瓜实蝇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6、7.33、10.77、9.72和10.77℃,有效积温分别为12.68、117.91、107.15、364.43和602.17℃·d;在35℃时蛹不能存活,25℃时单雌产卵量最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1428.30粒,15℃时最低,平均240.30粒;在15。30℃时,瓜实蝇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大于1,在25、30℃时,种群趋势指数最大,分别为447.37和301.19。【结论】15-30℃范围内瓜实蝇可正常发育,25~30℃为其最适生长发育及繁殖温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有效实施烟草储藏害虫综合治理、确保烟草及其制品品质提供新方法。[方法]研究不同温度(25、35、45、55、60、65℃)下处理不同时间(60、75、90、105、120 s)对烟草甲成虫、蛹、幼虫和卵的致死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温度、不同处理时间对烟草甲各虫态的致死作用效果差异显著。在处理温度为25、35和45℃时,该试验各个处理时间对烟草甲各虫态均无致死作用,而在处理温度为55℃以上时对烟草甲各虫态均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在处理温度为60℃时,对烟草甲成虫、蛹、幼虫和卵达到100%致死作用的最短处理时间分别为90、120、75和75 s。[结论]高温处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害虫防治方式运用到储烟害虫综合治理当中。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内以米蛾卵作寄主,观察了玉米螟赤眼蜂在5个恒温条件下(17,21,25,29,33℃)的发育羽化情况及成蜂寿命、产卵量和后代性比,实验中光照为14:10(L:D),相对湿度控制为75%.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完成一代所需的发育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17℃时完成一代需要25.12d,而在33℃时仅需要8.11d;在17~25℃成蜂羽化率最高,33℃时最低,其次是29℃;雌蜂的寿命在17℃时最长为219h,但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33℃时仅为19.20h;在21.25℃范围内,雌蜂产卵量达到最高;所设定的5个温度条件下发育的雌蜂,其所产的后代中雌性均超过雄性,后代雌性百分率在17~29℃达到高峰,但在33℃时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温度和营养条件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营养条件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补充水分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没有明显影响,补充蜂蜜水能明显延长成虫寿命。在18℃饲喂20%蜂蜜水条件下,成虫寿命最长(雌虫为24.6±3.0d,雄虫为13.8±2.5d),且相同条件下雌成虫寿命长于雄成虫;在30℃不饲喂条件下,成虫寿命最短(雌成虫为1.4±0.1 d,雄成虫为1.2±0.1 d)。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在不同高温(39、41、43℃)下冲击1 h后,东亚小花蝽成虫存活率、产卵前期、产卵量、寿命等生殖特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成虫的存活率从94.44%下降到68.89%;东亚小花蝽雌虫的产卵前期随温度升高而延长,25℃恒温条件下雌虫产卵前期平均为2.56 d,43℃高温处理1 h后延长至4.11 d;短时高温冲击显著降低东亚小花蝽成虫的单雌产卵量,25℃恒温条件下单雌产卵量平均为60.44粒,41℃冲击1 h后,其产卵量为24.10粒,43℃冲击1 h后仅为13.78粒;东亚小花蝽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5℃恒温条件下,雌成虫寿命平均为15.33 d,而43℃高温冲击1 h后,雌虫寿命仅为8.11 d。以上结果表明,短时高温冲击导致东亚小花蝽生殖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王婷  邓波  张智  毛志远  公维香  周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739-7741,7799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忽地笑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将盆栽忽地笑依次置于5、10、15、20、25、30℃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0.5 h,选取忽地笑的成熟叶片进行光响应曲线的测量;将盆栽忽地笑置于5、10、15、20、25、30℃的恒温培养箱内黑暗培养0.5 h,选取成熟叶片测量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在25℃条件下,忽地笑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最高,光补偿点最低,其次为20℃10℃15℃5℃,在30℃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低。[结论]忽地笑在20~25℃范围内光能利用率最高。它对光照要求不严,对弱光和强光均可有效利用,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杨梅、樱桃等浆果果实最主要害虫。为明确温度对黑腹果蝇种群增长的影响,掌握黑腹果蝇饲养合适温度,在室内观察了黑腹果蝇在15,20,25,30和3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黑腹果蝇不能完成发育,其他温度条件下黑腹果蝇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在15℃下,完成发育需要长达41 d,而在30℃下,黑腹果蝇完成发育仅需7 d;黑腹果蝇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在15℃下,雌、雄平均寿命分别高达70,80 d,在30℃下,平均寿命都仅为30 d;黑腹果蝇在20和30℃的平均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38.85和137.97粒卵·雌-1,但在以上条件下的平均繁殖能力显著低于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黑腹果蝇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在25℃时达最高值分别为55.10和1.021 d-1,而在15℃条件下值最小,分别为36.67和0.189 d-1。据此得出,25℃是最适宜黑腹果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黑腹果蝇种群增长。黑腹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123.3日·度。  相似文献   

19.
李帆  朱宏斌  蒋光月  万水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07-13209
[目的]探究猪粪堆肥过程中调理剂的配比及养分变化情况。[方法]猪粪与水稻秸秆的质量比在4:1、6:1、10:1的条件下,研究3个处理(①:120kg猪粪+30k稻草;②:135.0kg猪粪+22.5kg稻草;③140kg猪粪+14kg稻草)的温度、pH值、TN、TP、TK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3个处理的温度维持在50℃以上的时问分别为4、10、3d,最高温度分别达到51.0、57.0、60.5℃,在第25天时,3个处理的总养分含量分别达到11.33%、12.07%和13.19%。pH值分别上升至8.73、9.00、8.79。[结论]以猪粪和水稻秸秆的质量比为6:1时,混合腐熟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