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脂质在干腌火腿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  张曦  赵成法  陈玉芹 《现代农业科技》2012,(10):329-330,332
脂质是干腌火腿的风味前体物质,对干腌火腿风味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详细介绍脂质在干腌火腿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变化,即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分析其对干腌火腿风味形成的影响,旨在为改善干腌火腿风味及其加工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湿腌法加工制作火腿的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干腌火腿在长期的腌制加工和发酵成熟过程中极易滋生害虫,不仅影响火腿品质还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主要介绍国内外干腌火腿加工过程中害虫对火腿的危害及其主要种类和生活习性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干腌火腿的害虫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干腌火腿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干腌火腿在长期的腌制加工和发酵成熟过程中极易滋生害虫,不仅影响火腿品质还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干腌火腿加工过程中害虫对火腿的危害及其主要种类和生活习性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干腌火腿的加工过程所需步骤多、周期长,在加工和发酵过程中容易被害虫污染,影响火腿的品质与外观。虫害发生部位火腿颜色变黑、内部出现空洞、散发腐臭味,残留的虫卵、虫蛹造成火腿后期加工处理困难,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其中,酪蝇和腐食酪螨等害虫对火腿品质影响较大,而国内外对于腐食酪螨的研究多,对酪蝇的研究则集中于法医学方面,其他的火腿害虫鲜有报道。因此,本文重点介绍干腌火腿加工过程、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为干腌火腿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具有火腿风味的干腌肉块用盐量对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以新鲜猪腿肉为原料,经切块、腌制、发酵等工序后,可以制成具有传统工艺火腿色泽、风味的产品、该工艺只需4d即可以完成腌制过程,生产周期可控制在1个月左右,腌制用盐量控制在8%-10%之间,经干燥后肉块水分含量相应控制在48%以内,发酵时腐败肉块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每100g肉中大于148mg,PH值大于6.9;而产生香气肉块的挥发性盐基氮在71mg以内内,PH值小于6.7。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大麦饲喂对大河乌猪干腌火腿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的作用,为大河乌猪养殖管理和肉制品加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长白猪×大河乌猪”二元杂交的仔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麦饲喂(玉米饲喂为对照)到100 kg(180日龄)、130 kg(210日龄)、160 kg(250日龄)后,选用其后腿肉为原料,按照传统工艺二次撒盐加工成干腌火腿,食盐添加量为原料肉重的8%,取含有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的肉块,绞碎后测定食盐、蛋白质、水分、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蛋白质氧化、脂肪氧化水平的差异。【结果】与饲喂玉米相比,从100-160 kg,大麦型日粮组的大河乌猪干腌火腿脂肪含量降低了2%-4%,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4%,蛋白质和脂肪氧化程度减小;大河乌猪体重达到160 kg时,干腌火腿的食盐含量降低了1.03%,水分含量增加了4.52%;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的是130 kg体重组中饲喂大麦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的是160 kg体重组中饲喂玉米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的是130 kg组的饲喂大麦组。饲喂大麦会显著降低100 kg、130 kg组大河乌猪干腌火腿中棕榈酸(C16:0)含量(P<0.05),显著降低130 kg、160 kg组的硬脂酸(C18:0)含量(P<0.05)。与饲喂玉米型日粮组相比,大麦型日粮组的大河乌猪干腌火腿中PUFA含量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UFA/SFA)显著增加(P<0.05)。随着大河乌猪体重的变化,干腌火腿中羰基含量先升高再趋于稳定。大麦型日粮组中大河乌猪干腌火腿的羰基含量均显著低于玉米型日粮组(P<0.05)。在大麦型日粮组中,大河乌猪体重对干腌火腿中TBRAS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玉米型日粮组中,130 kg 体重组的TBARS值显著低于100 kg、160 kg体重组中的TBARS值。饲喂大麦的大河乌猪体重达到160 kg时干腌火腿的品质最佳,其食盐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PUFA含量分别为7.96%、48.38%、34.64%、8.52%和12.18%,PUFA/SFA和n-6/n-3的比率分别为0.31和30.25,羰基含量和TBARS值分别为0.62 nmol·mg-1蛋白质和2.14 mg·kg-1。【结论】饲喂大麦增加大河乌猪干腌火腿的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强其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11.
试验表明,影响兔肉挤压火腿品质和出品率的主要因素是盐水注射量、淀粉添加量和煮制温度。分析结果表明,盐水用量最少为35%,淀粉用量不宜超过12%,煮制温度以80~82℃为宜。  相似文献   

12.
白灵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但鲜品白灵菇容易腐烂变质。以新鲜白灵菇为原料加工成罐头,具有储存期长,食用方便卫生,风味和口感与鲜品差异不大的特点,其国内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研究了不同贮存条件,贮存时间和调酸介质对白灵菇罐头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摘后的白灵菇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加工。若采摘时气温高于20℃或者不能及时进行加工的,最好先放于3~6℃的冷库保鲜,调酸介质效果最好的是葡萄糖酸,其次是柠檬酸。综合考虑,汤汁调配比例以1%食盐水加0.075%柠檬酸,再加0.02%EDTA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风鹅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风鹅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传统风鹅的工业化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HS-SPME-GC-MS),对加工过程中各工艺点风鹅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了风鹅加工各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成分、种类、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原料和腌制的鹅肉中分别检测到43和63种风味化合物;在风干1 d、2 d和3 d的鹅肉中分别检测到50、61和62种风味化合物。这些成分可归类为:酯类、醛类、酮类、醚类、醇类、羧酸类、烯烃、烷烃、芳香族、杂环类化合物。在风鹅成品的风味成分中,烯烃类、酮类、醛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分别占化合物总数的39.67%、14.20%、12.12%和8.27%。【结论】风鹅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的总峰面积大幅增长,风干3 d达到原料肉3倍以上,尤其是烯烃、醛、酮、芳香族等化合物最为显著,这类物质对形成风鹅特有的风味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风味酱鸭的加工工艺。[方法]以鸭腿为原料,选取腌制时间、煮制时间、葡萄糖添加量和酱油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风味酱鸭风味的影响,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风味酱鸭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腌制时间12h、煮制时间70min、葡萄糖添加量2.O%、酱油添加量30ml/kg(均以鸭腿的重量计)。在此工艺条件下,酱鸭腿风味口感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风味酱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兰溪长白×金华猪杂交猪后腿为原料,按传统工艺加工金华火腿,分别在腌制前、腌制结束、晒腿结束、成熟中期、成熟结束和后熟结束6个工艺点随机取5条腿的股二头肌,测定了各样品的常规理化指标和二肽酰肽酶(dipeptidylpeptidaseIV,DPP)在pH7.0和温度37℃条件下的潜在活力;借助Design-experts6.0软件,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温度、食盐含量、硝酸钠含量和pH值对DPPIV活力的影响,并用响应曲面回归方程对金华火腿加工各阶段结束后的肌肉DPPIV实际活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金华火腿加工过程中,随加工温度和股二头肌pH逐渐升高,食盐含量持续增加,DPPIV潜在活力持续下降;DPPIV实际活力受加工温度、肌肉pH和食盐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DPPⅣ在金华火腿整个加工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潜在活力,但其实际活力一直很低,最高为其潜在活力的3.12%。  相似文献   

16.
王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09-7609,7616
为了筛选出决明茶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决明茶的科学炮制提供参考。通过利用恒温电热鼓风干燥箱处理决明子,探讨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工艺处理对决明子茶饮风味及水浸黄酮含量的影响。经170℃处理759、0 min的决明子,冲泡前香味较浓。未粉碎冲泡,3 min即呈现棕色和深棕色,口感香,10 min后品尝口感更香。经160℃处理759、01、05 min和170℃处理607、59、0 min的样品,粉碎后冲泡立即呈现浓咖啡色,且香气浓郁。经160℃处理105 min、170℃处理751、05 min和180℃处理75 min的决明子,未粉碎冲泡时,黄酮含量分别为1.108 81、.138 11、.012 61、.544 0 mg/g。经160℃处理607、59、0 min和170℃处理901、05 min和180℃处理105 min的决明子,粉碎冲泡时,黄酮含量分别为1.795 12、.029 5、1.987 71、.544 01、.598 5、1.736 6 mg/g。使用未粉碎的决明子时,170℃处理75 min的工艺为最佳,使用粉碎决明时,160℃处理759、0 min的工艺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绿色大米辐照保鲜技术及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辐照加工技术来杀灭小包装大米的贮藏害虫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尼龙-聚乙烯复合塑料真空包装材料及适宜的辐照吸收剂量0.4~0.8kGy范围内,大米在常温条件下贮藏-年,没有出现虫蛀现象.其主要营养成分及感观和食味变化不明显.并提出了大米辐照保鲜加工技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绿色食品保鲜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