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探究应用极喷液体缓释复合肥作追肥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植株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特进行了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叶面追施极喷液体缓释复合肥作追肥两个处理的小麦叶绿素含量、株高和单株分蘖数均较空白对照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16.78%和32.79%、11.38%和18.69%、20.00%和40.00%;叶面追施极喷液体缓释复合肥替代尿素处理的小麦植株氮肥利用率最高,比常规追肥处理高26.54%;尿素+叶面喷施极喷液体缓释复合肥作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较常规追肥处理增产13.21%。  相似文献   

2.
按照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在时间上同步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原则,根据小麦生长需肥的阶段性特点,基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小麦生产管理模式,研究了冬小麦春后弱苗在中后期氮肥以及磷钾硼肥综合调控措施下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响应。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其中,主区为习惯追氮(返青期一次性追施氮肥120 kg/hm)2和优化追氮(返青期追施氮肥40 kg/hm2、拔节期追80 kg/hm)2,副区为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5月15日和22日各喷施1次0.1%磷酸二氢钾+1%尿素溶液)、硼肥+尿素+磷酸二氢钾(在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处理的基础上,5月2日扬花期增加了1次喷施硼肥)、清水(在前述喷施叶面肥的时候喷施清水)3个因素,研究了冬小麦中后期不同养分调控处理对春后弱苗冬小麦生长动态、产量和养分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冬小麦春后弱苗,采取春后优化追氮方法能够提高穗粒数,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延长叶片持绿时间,提高小麦籽粒产量4.60%;春后无论是优化追氮还是习惯追氮,在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条件下,扬花期喷施硼肥对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在优化追氮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后期叶面补充氮磷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其增产效应可能被追氮后移的增产效应所掩盖。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19,(8):143-145
[目的]研究意菲乐~?替代尿素追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处理:叶面喷雾追施意菲乐~?7.5 L/hm~2、地表撒施尿素112.5 kg/hm~2和不追施任何肥料,分析在冬小麦拔节孕穗期不同处理对冬小麦生长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喷施意菲乐~?处理的产量为6 130.8 kg/hm~2,增产效果最显著,与撒施尿素相比,产量增加5.02%,产值增加556.53元/hm~2,纯收益增加406.53元/hm~2;产投比表现为意菲乐~?处理>尿素处理>不追施任何肥料。[结论]与撒施尿素相比,叶面喷施意菲乐~?不仅减少了氮肥投入、提高了氮素利用率,还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值、纯收益和产投比。因此,在冬小麦拔节孕穗期,采用意菲乐~?替代尿素追施氮肥对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小军  李红霞  白冰  魏亦勤  樊明  方亮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49-12451
[目的]研究"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产量构成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清旺"在小麦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选取5个宁夏选育小麦品种(系)为宁春50号、CB037、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为材料,2011年为宁春50号、N618、宁春4号、N2038、宁春47号。小麦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清旺"富硒植物营养素,每品种设计喷施和未喷施(对照)2种处理。室内考种测试小麦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饱满度、小区产量等。取成熟籽粒250 g寄送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测试硒含量。[结果]2010、2011年喷施处理产量比没喷施对照平均增产2.60%,穗粒数平均增加1.52粒,穗粒重平均增加0.09 g,千粒重平均降低0.21 g,说明喷施硒肥对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增产效果不明显;喷施处理对小麦穗部穗长、结实小穗、不结实小穗影响不大;喷施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均明显增加,高于对照8倍以上。[结论]通过喷施硒肥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提高食品中的硒含量是可行的,通过合理安全适宜的叶面喷施硒肥技术,可以达到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8种叶面喷剂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低平原区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频发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为害的问题,采用化学防御措施,在灌浆初期(5月17日)和灌浆中期(5月22日)进行2次叶面喷剂喷施处理,以不喷施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喷剂种类(0.1%醋酸溶液、0.1%黄腐酸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2%蔗糖溶液、0.05%硫酸锌溶液、清水、3.5 mg/L吲哚乙酸溶液)对小麦叶片SPAD值、籽粒灌浆特性、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剂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粒重和穗粒数,提高小麦产量,但不同喷剂种类的增产效果不同,喷施8种叶面喷剂的小麦增产率为3.96%~18.94%,其中,喷施0.1%黄腐酸溶液、0.1%醋酸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0.05%硫酸锌溶液和2%蔗糖溶液小麦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用Logistic模型描述籽粒灌浆进程(决定系数均达0.99以上)显示,叶面喷剂处理延长了到达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的时间以及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使粒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延长了快速灌浆的持效期;从光合机理的角度看,叶面喷剂处理提高了灌浆后期叶片的SPAD值,延缓了叶片衰老,是光合产物增加、粒重提高的源基础。喷施叶面喷剂对提高小麦产量、增强小麦后期抗干热风的能力作用明显,是抵御干热风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旱地冬小麦田间试验叶面喷施肥料,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施硫酸锌、硫酸锰,或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均能取得较好效果.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提高千粒重,覆膜N120kg/hm2处理、N240kg/hm2处理小麦千粒重分别较其相同氮水平下常规对照提高3.4g和4.3g;提高幅度分别为7.9%和10.4%;但喷施KH2PO4不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施锌、锰,具有显著增产效果,较清水对照增产18.4%.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灌浆期喷施不同类型叶面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冬小麦叶面配方施肥及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为供试材料,大田试验条件下,设吨田宝、磷酸二氢钾+尿素、光合菌肥、清水对照(CK,不施叶面肥)共4个处理,测定各处理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品质等指标。【结果】与CK相比,3种不同类型叶面肥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增产效应大小依次为吨田宝>光合菌肥>磷酸二氢钾+尿素,增幅分别达到7.46%、6.08%、5.15%;叶面肥处理通过增加小麦穗粒重和千粒重提高小麦籽粒产量。3种类型叶面肥中,光合菌肥改善小麦籽粒品质的性能略优于磷酸二氢钾+尿素、吨田宝;与CK比较,3种类型叶面肥均显著提高了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光合菌肥还显著提高了小麦湿面筋含量。【结论】灌浆期适当施用叶面肥是冬小麦优质高产的一种有效技术措施,其中,光合菌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改善明显,可以应用于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8.
小麦田追施沼肥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追施沼肥对小麦产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和灌浆期分别追施沼肥,增产效果明显,小麦产量比不追肥处理提高30·7%、比常规追施氮肥处理提高5·7%;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小麦根系活力,比不追肥处理分别提高30·8%、28·6%和30·2%,比追氮处理分别提高6·3%、5·9%和8·3%;并提高了土壤的供肥能力。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笑梅  郑义  苗子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60-3761
研究了在中、高肥力壤质潮土上叶面喷施不同品种肥料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产量为4 500~6 500 kg/hm2的试验点上喷施0.3%磷酸二氢钾、0.2%硫酸锌、0.05%钼酸铵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喷施2%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可提高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基础产量达7 000 kg/hm2的试验点喷肥对小麦产量及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麦叶面喷肥防早衰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叶面喷肥防早衰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田喷施尿素、尿素+磷酸二氢钾、黄腐酸、美洲星等溶液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叶面肥喷施2次增产效果比喷施1次更加明显。尿素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单独喷施效果相对较差,应混合喷施。  相似文献   

11.
宋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63-7364
[目的]为了研究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生态源"叶面肥的表现及增产效果。[方法]以小麦品种石麦18为试验材料,以喷施清水处理为对照,分别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喷施"生态源"叶面肥。[结果]在小麦这4个生育关键时期喷施"生态源"叶面肥能提高分蘖成穗率,提高抗干热风能力,增加千粒重,大幅度提高产量,其中,在小麦这4个时期分别喷施3 750 ml/hm2的"生态源"叶面肥效果最好,增产达18%以上,收益最好。[结论]在研究条件下,喷施"生态源"叶面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灌浆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灌浆期喷施氯化钙水溶液、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硼砂、水杨酸、亚硫酸钠溶液,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喷施磷酸二氢钾的效果最佳,较对照的穗粒数、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较对照增产最高,达3.61%。[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磷酸二氢钾适宜在沧州地区小麦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追施海藻叶面肥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喷清水为对照(CK),分别在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以2.5、5.0、7.5 g/L浓度的叶面肥对冬小麦进行追肥,并对冬小麦生长情况和生产能力进行观测比较。[结果]喷施海藻叶面肥处理能增加冬小麦群体数、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养分运输能力、抗倒伏、抗盐碱及其后续生长能力,其中喷施5.0和7.5 g/L叶面肥处理的效果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生产能力方面,喷施海藻叶面肥处理能增加冬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喷施5.0和7.5 g/L叶面肥处理的效果极其显著。[结论]中高量喷施海藻叶面肥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棉花苗期遭受涝渍胁迫后,采用不同的恢复技术对棉花形态、生理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为遭受涝渍胁迫后的棉花快速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方法,以湘杂棉8号F1、中棉所63F1为试验材料,淹水15 d排除渍水后进行恢复,设置双对照,共13个处理。研究采用恢复技术后棉花形态生长、SPAD、产量、棉铃等特征变化。[结果]涝渍胁迫后采用恢复技术能加快棉花株高及叶片增长。喷施天丰素、尿素及磷酸二氢钾等技术能提高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喷施萘乙酸、赤霉素、乙烯利、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土壤穴施复合肥,土壤穴施复合肥配合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等恢复技术均能提高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及总干物质积累量,其中总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最大的技术为土壤穴施,分别比胁迫不采用恢复技术处理总干物质积累量提高45.2%、70.4%;总干物质积累量恢复到不受涝渍胁迫处理的54.1%、58.2%。对籽棉产量分析,植株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土壤穴施氮磷钾复合肥2项技术,与涝渍胁迫不采用恢复技术对照比较均达极显著差异,其中植株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技术比涝渍胁迫不采用恢复技术对照提高94.9%、144.5%,恢复到未受涝渍胁迫对照的71.3%、73.6%。[结论]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棉花苗期遭受涝渍胁迫后,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土壤穴施复合肥均能快速恢复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15.
氨基酸复合叶面肥在小麦生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宏  常景玲  田养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71-11472
[目的]探讨氨基酸复合叶面肥在小麦生长中的作用,以探求高质量的叶面肥及施用方法。[方法]于小麦拔节、孕穗、齐穗、灌浆4个生长期喷施氨基酸复合叶面肥,对其产量进行比较。[结果]啧施1次、2次、3次、4次比CK组均有提高。尤其啧施4次比CK组在成穗率、千粒重、穗重、穗粒、其产量分别提高6.12%、3.43%、9.66%、6.95%和16.39%。喷施1次、2次、3次、4次比CK有逐次递增的情况,即0〈1〈2〈3〈4,而且较显著。[结论]微量元素对提高植物新陈代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麦巨金对德抗961小麦产量和株高的影响。[方法]以小麦耐盐品种德抗961为材料,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喷施麦巨金,对小麦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穗下各个茎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随着喷施麦巨金次数的增加,穗下各个茎节长度缩短越大,尤其是倒二节间和穗下茎,最终显著降低株高;能够改善小麦的产量构成要素,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越大,最终小麦产量增幅越大。[结论]在小麦起身期间隔14 d连续喷施2次麦巨金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小麦株高,还能够明显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春季不同追氮模式对小麦各节间茎秆抗倒伏能力、木质素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明确高施氮量条件下适宜的春季追氮模式,为小麦高产稳产抗逆应变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2个小麦生长季,以倒伏敏感型品种山农16和抗倒伏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在高施氮量300 kg·hm-2基施1/3条件下设置4种春季追肥模式,分别为等量二次性追氮和剩余一次性追氮,即起身期﹕孕穗期1/3﹕1/3(T1),拔节期﹕开花期1/3﹕1/3(T2),孕穗期一次性追施剩余2/3氮(T3)和拔节期一次性追施剩余2/3氮(CK)。深入研究春季不同追氮模式对冬小麦植株茎秆抗折力、木质素积累、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丰度及籽粒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 抗倒伏品种济麦22的各节间茎秆抗折力、木质素积累量以及单体含量均高于倒伏敏感型品种山农16,2种类型品种开花期T1、CK处理的抗折力高于T2和T3处理,木质素积累量、单体的含量表现为T1>T3>CK>T2,灌浆期和成熟期各处理间抗折力、木质素积累量以及单体的含量表现为T1>T3>T2>CK。灌浆期山农16和济麦22在T1处理下抗折力较CK、T2、T3处理分别增加24.69%、19.97%、13.15%和26.92%、15.36%、5.87%;山农16和济麦22在T1处理下的各生育阶段木质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较CK、T2、T3处理提高了21.71%、15.45%、8.85%和25.19%、21.75%、15.83%;成熟期2个品种T1处理的木质素S型单体含量平均值分别较CK、T2、T3处理高18.82%、18.48%、8.39%。不同追氮模式处理的木质素合成相关酶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咖啡酸3氧甲基转移酶:COMT、香豆酸-3-羟基氧化酶:C3H、肉桂酰辅酶 A 还原酶:CCR、肉桂酸4羟化酶:C4H等)表达均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其表达量高低依次为T1>T3>T2>CK。孕穗期追氮处理模式的千粒重高于其他处理,因T1处理可提高穗粒数以及群体有效穗数,其最终籽粒产量较高。同一时期相同处理各节间茎秆木质素积累量、单体含量均呈现为I1>I2>I3>I4>I5的趋势。【结论】 高施氮量300 kg·hm-2基施1/3条件下起身与孕穗期等量二次性追氮模式较其他春季追氮模式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后茎秆各节间抗折能力、木质素积累量、木质素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的表达以及籽粒产量。因此,起身与孕穗期等量二次性追氮模式可作为黄淮海麦区高施氮量300 kg·hm-2基施1/3条件下的春季适宜追氮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冬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高产中筋品种鲁麦22和高产优质强筋品种烟农15为试材,研究了追氮时期对不同类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拔节雌雄蕊原基形成期和挑旗(四分体)期追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穗粒数、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极显著地提高粒重;追氮时期过早(起身期)或过迟(开花期)均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超高产中筋品种鲁麦22拔节期追氮效果显著优于挑旗期,而高产优质强筋品种烟农15拔节期与挑旗期调控效果差异不显著。挑旗期和拔节期追施氮肥,均能提高籽粒容重、出粉率和面粉的湿面筋含量、沉淀值,显著延长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降低公差指数,提高评价值,但高产优质强筋品种烟农15较超高产中筋品种鲁麦22对追肥时期更敏感,挑旗期追施氮肥效果最佳,拔节期次之,而鲁麦22拔节期和挑旗期追施氮肥效果基本一致。[结论]拔节期或挑旗期是小麦高产优质兼顾的追氮时期。  相似文献   

19.
叶面施肥对小麦品种西农2000抗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叶面肥对小麦品种西农2000旗叶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设置4个施肥处理:CK(叶面喷清水750L.hm-2)、T1(w=46%尿素15kg.hm-2)、T2(w=96%磷酸二氢钾2.25kg.hm-2)、T3(w=46%尿素15kg.hm-2+w=96%磷酸二氢钾2.25kg.hm-2),分别在花后5d和10d各喷1次。测定分析各处理下西农2000旗叶叶绿素质量分数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叶面肥喷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西农2000的产量,T3、T1和T2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8.4%、6.4%和5.3%,其增产效应系由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所致。3种叶面肥喷施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小麦品种西农2000旗叶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极显著提高其旗叶叶绿素质量分数、SOD和POD活性,其中T3处理效果更佳。这些生理特性的改善有助于延缓叶片衰老,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给黄土旱地经济合理施肥、粮食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小麦产量、各生育期钾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小麦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单施氮肥小麦增产75.3%,单施磷肥小麦产量则降低24.7%,NM、PM、NPM配施小麦增产75.9%~92.9%;小麦钾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前期,孕穗期以后因泌钾现象多表现为负吸收,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促进小麦吸钾作用明显,小麦植株各器官含钾量明显提高;单施N肥、NP配施小麦钾素的吸收量、吸收速率较高,单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小麦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比对照也有明显提高;单施N肥小麦氮肥利用率较高为76.73%,单施P肥小麦磷肥利用率较低仅为14.20%,NP配施与单施P肥相比,吸磷量、吸钾量分别增加112.53%和79.36%。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氮、磷、钾吸收量,但肥料利用率却不高。[结论]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