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豆浆和黄浆水的超滤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醋酸纤维素膜和聚矾膜对豆浆和黄浆水进行了超滤试验。分析了液体温度、压力、流速、pH值等因素对渗透流量和截留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处理黄浆水废液的最佳工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添加黄浆水对酸菜腌制过程中酸菜品质的影响,以经过培养基活化的乳酸菌粉为发酵剂,分别加入10%、20%、30%灭菌冷却后的黄浆水作为发酵辅料,进行酸菜发酵,同时做对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30%黄浆水发酵,酸菜18 d成熟,比对照组提前6 d达到可食用酸度,其pH为3.5,可滴定酸度为1.7%,亚硝酸盐含量18...  相似文献   

3.
4.
发酵黄浆水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黄浆水作为培养物,研究不同乳酸菌发酵黄浆水对致病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具有抑菌功能的发酵黄浆水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碳氮源组成。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TY947-4黄浆水发酵液的p H较低、酸度和活菌数较高,分别为3.91、84.66°T及9.21×108CFU/m 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能力较强,抑菌圈直径为18.13mm;S.thermophilus TY947-4发酵黄浆水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添加1.5%的葡萄糖,0.5%的鱼粉蛋白胨及0.5%的酵母膏,接种量为6%,39℃发酵48h,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2mm。  相似文献   

5.
黄浆水是豆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工业废水,常作为农业废弃物排放,不仅引起环境污染,还造成资源浪费。由于黄浆水中含有大量的碳源、氮源和其他生长因子,可满足多种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可作为很多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质。文章综述了黄浆水的营养组成及作为培养基质发酵生产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充分利用黄浆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优质大曲中分离出具有高活性酯化能力的微生物,用于黄浆水的酯化,利用酶促反应,加速加大黄浆水的酯化速度和效率。同时,摸索出黄浆水中各种酯化因素的最佳参数,黄浆水酯化液在生产中的应用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搅拌型黄浆水酸奶的稳定性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变差的主要原因,为提高黄浆水酸奶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以普通酸奶、大豆多糖酸奶为参照,以还原糖、粗多糖、pH、滴定酸度、持水力、表面疏水性、δ-电位、粒径、硬度和黏性以及微观结构为指标,将黄浆水酸奶于4 ℃下贮藏1,3,5,7,9 d后,取样分析其理化指标、凝乳结构及其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探究黄浆水酸奶的失稳机理。【结果】4 ℃低温贮藏过程中,黄浆水酸奶、大豆多糖酸奶和普通酸奶分别在贮藏的第5,7和9天出现乳清析出和油脂上浮现象。随贮藏时间延长,3种酸奶的还原糖含量总体均呈缓慢增加趋势,且在第7天开始大豆多糖酸奶及黄浆水酸奶中的还原糖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普通酸奶,而3种酸奶中的粗多糖含量总体均始终呈减少趋势且无差异。低温贮藏1 d时,大豆多糖酸奶和黄浆水酸奶的pH均显著低于普通酸奶(P<0.05),随贮藏时间延长,3种酸奶的pH均总体呈下降趋势,至第9天时均稳定在4.3左右。黄浆水酸奶滴定酸度贮藏1 d就达100 °T以上,显著高于大豆多糖酸奶,且均显著高于普通酸奶;3种酸奶的滴定酸度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持续上升,但普通酸奶和大豆多糖酸奶的滴定酸度值均未超过100 °T,且均显著低于黄浆水酸奶(P<0.05)。低温贮藏过程中,普通酸奶和黄浆水酸奶持水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分别在第5天和第3天达到峰值,大豆多糖酸奶的持水力整体呈升高趋势,且第7天起显著高于其余2种酸奶(P<0.05)。大豆多糖酸奶和黄浆水酸奶的疏水性在贮藏7 d后仍能保持在300以上,且均显著高于普通酸奶(P<0.05)。大豆多糖酸奶的δ-电位绝对值始终维持在6.8 mV以上,而另外2种酸奶在贮藏3~5 d后迅速下降到5 mV左右。在贮藏过程中,所有酸奶的粒径均呈增长趋势,但黄浆水酸奶和大豆多糖酸奶的粒径均维持在1 μm以下,显著低于普通酸奶(1.4~2.0 μm)(P<0.05)。低温贮藏1 d时,大豆多糖酸奶的硬度显著高于另外2种酸奶;随贮藏时间延长,普通酸奶的硬度持续增加,而大豆多糖酸奶和黄浆水酸奶的硬度随贮藏时间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均于第9天达到最低。随贮藏时间延长,普通酸奶的黏性持续上升,黄浆水酸奶和大豆多糖酸奶的黏性呈波动下降,并分别在第7和9天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影响黄浆水酸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其黏性的显著降低,其次是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从优质大曲中分离出具有高活性酯化能力的微生物,用于黄浆水的酯化,利用酶促反应,加速加大黄浆水的酯化速度和效率。同时,摸索出黄浆水中各种酯化因素的最佳参数,黄浆水酯化液在生产中的应用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乳清废液中低聚糖的分离纯化技术。以大豆低聚糖的分离度和总糖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对不同类型吸附树脂、不同洗脱流速、进料量、进料浓度和分离温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DSK530型树脂对大豆低聚糖的分离效果较好,且在流速2 mL·min-1、进料浓度15%、进料量15 mL条件下,大豆低聚糖的分离度达到0.55,总糖回收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探讨了日粮中添加大豆低聚糖(SBOS)对湘黄鸡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的湘黄仔鸡360羽,随机分为对照(基础日粮)组、试验I(基础日粮+0.1%SBOS)组、试验Ⅱ(基础日粮+0.3%SBOS)组、试验Ⅲ(基础日粮+0.5%SBOS)组和试验IV(基础日粮+0.8%SBOS)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试验期42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大豆低聚糖处理,明显提高了42日龄的免疫器官指数,显著提高了血清中SOD的含量、降低了血清中MDA的含量;SBOS适宜的添加水平为0.3%。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利用大豆蛋白分离后的乳清废液,生产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良好的乳清饮料。对乳清饮料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大豆乳清饮料生产中抽滤、脱臭、除盐、调配及杀菌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李慧蓉  王利强  吕小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73-10874
介绍了膜技术在大豆乳清活性成分回收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活性成分分离过程中的膜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乳清蛋白成膜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研究了乳清蛋白的成膜条件,并测定了乳清蛋白膜对番茄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乳清蛋白在80%乙二醇中溶解效果良好。将1g80%乳清蛋白加入至10mL80%乙二醇中,60℃保温30min,再加入4.3mL4%甘油,在80℃恒温条件下干燥60min,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可食性薄膜。将该膜用于番茄的涂膜保鲜,可使8d内番茄的失重率从1.53%降至0.94%。  相似文献   

14.
以浓缩乳清蛋白为原料,选择胃蛋白酶,采用均匀实验设计安排多因素多水平,寻求酶解乳清蛋白的最佳优化条件,利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具有拟合度较高的回归方程.确定胃蛋白酶酶解乳清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0.5 ℃、pH 2.5、酶和底物比1/25、底物浓度5.25%、酶解时间187 min,水解度16.98%.  相似文献   

15.
用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A s1.398枯草蛋白酶分别对豆粕、棉粕、菜粕和花生粕的蛋白质进行酶解,并对其酶解产物进行超滤分析及用产物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试验,探讨不同蛋白酶解产物的蛋白质组成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分布与酶的种类和植物蛋白质种类有关,其中A s1.398枯草蛋白酶对豆粕酶解能力最强,酶解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小于3 ku的比例占31.67%;各酶解产物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以A s1.398枯草蛋白酶酶解的棉粕产物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其细胞生长速度比豆粕、菜粕和花生粕酶解产物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牛乳乳清蛋白过敏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刘小翠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328-1331
乳清蛋白是引起牛乳过敏的主要成分,其中,β-乳球蛋白(β-Lg)和α-乳白蛋白(α-La)是最主要的过敏原。通过蛋白质改性的方法,可以控制和消除乳清蛋白的过敏性。综述了β-Lg和α-La引起过敏的主要结构片段,并介绍了常用的降低乳清蛋白过敏性的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乳清蛋白经碱性蛋白酶酶解的产物,经超滤、凝胶过滤色谱以及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一种纯度较高的多肽。多肽经液质分析,初步确定其氨基酸序列为Asp-Gln-Trp-Leu,为一种新的肽段。本文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包括~1H、~(13)C、~1H-~1H COSY(~1H-~1H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HMBC(heteronuclear multiple bond correlation),HMQC(heteronuclear multiple quantum coherence),TOCSY(tot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NOESY(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spectroscopy)]对其结构进行了解析,并对核磁信号进行了归属。实验结果显示TOCSY、HMBC和NOESY技术在多肽核磁共振信号的归属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豆多肽酶解液膜分离浓缩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分离设备对大豆多肽酶解液的分离浓缩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分离浓缩的工艺流程、操作步骤和各项工艺参数.试验工艺可使酶解液中分子量10kD以上的蛋白质、大分子杂质以及悬浮物基本脱除.蛋白质、干物质、总糖、还原糖等主要指标经检测均可达到大豆多肽产品的质量要求.大豆多肽的收率在60%左右,浓缩倍数达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甲壳质、低聚糖对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甲壳质1 500 mL.hm-2在开花期、结荚期各喷洒一遍对大豆菌核病防治效果63.7%,与农利灵防治效果相当;2%甲壳质3 000 mL.hm-2大豆增产作用明显,增产11.7%,与农利灵差异极显著。建议在大豆菌核病防治中甲壳质与农利灵混合使用,以减少化学药剂用量,稳定生物药剂防效。  相似文献   

20.
应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不同大豆种质材料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磷处理对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而蛋白质含量与蛋脂总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高磷条件下,蛋脂总量超过63%的“双高”种质占14.09%;在低磷条件下,蛋脂总量超过63%的“双高”种质占15.45%,这些种质是今后选育“双高”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