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专用棉新品种选育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在广泛收集和评价长绒、低酚、耐旱碱和抗虫4种专用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全程逆境鉴定和定向选择技术,提高了对逆境抗性的选择效果,混交混选和分裂交配技术的应用,减弱和打破了专用性状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负相关,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抗逆性鉴定技术和指标,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转Bt基因抗虫棉,实现了我国棉花育种技术的新突破。利用上述技术体系“八五”期间育成各类专用棉新品种17个,其中抗虫棉和耐旱碱棉新品种为我国首次育成。  相似文献   

2.
《作物育种信息》2005,(10):13-14
我国棉花抗病育种工作起步较早,先后育成了86-1、中棉所12号、盐棉48等多个抗枯(黄)萎病棉花新品种。随着生态条件的变化,与棉花有关的病虫害也有了改变,特别是90年代部分年份大发生的棉铃虫,对棉花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棉铃虫的育种工作得到了重视,引进和育成了33B、99B、中棉所29、鲁研棉15号等品种,对棉铃虫的危害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目前,抗虫棉育种已成为棉花育种的主体,但由于抗病棉的特殊性,它在抗虫棉花育种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陕棉抗病种质资源对棉花枯、黄萎病具较高的抗性、丰产性及优质性。累计在我国病区推广60万hm2,有效地控制了枯、黄萎病的蔓延,起到防病增产作用;同时为全国棉花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抗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棉花早熟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早熟棉适于麦(油)后直播,实现粮棉一年两熟,对棉花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早熟性的遗传特性、早熟相关QTL定位、早熟相关基因挖掘的进展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早熟棉的发展与育种现状以及早熟棉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介绍了早熟棉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棉区的生产示范应用情况;提出了我国早熟棉育种的研究展望,为我国早熟棉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疆转基因棉花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新疆转基因棉花育种现状,比较分析了主要转基因棉品种在新疆的表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疆转基因棉育种的方向和加快转基因育种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疆长绒棉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加工区和出口创汇区,也是我国唯一盛产长绒棉的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从前苏联引进海岛棉品种中亚埃及型海岛棉,经过试验、试种,陆续形成了我国适宜的海岛棉种植区域,同时也育成了一批适宜当地种植的海岛棉新品种,至2000年新疆已先后育成并审定22个长绒棉新品种,为新疆的棉花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多年来新疆育成的长绒棉主要品种进行系谱分析,对拓宽品种资源研究的思路,提高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新疆长绒棉品种系谱分析新疆长绒棉分布于南疆塔里木和东疆吐鲁…  相似文献   

7.
低酚棉的防杂保纯措施河北省河间市棉花种子公司(062450)哈亮华近几年来,由于广大育种工作者在低酚棉育种上的不懈努力,培育出了不少产量、品质、抗病等方面都不逊于有毒棉的好品种,有的品种在某些方面还有新突破。搞好低酚棉的防杂保纯是使低酚棉品种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国确定了优先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等11种优势农产品,予以重点扶持,尽快提高这些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专用品种的选育和扩展,将对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良种产业化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期将重点报道国内外农作物育种专用品种的相关信息,供领导和育种者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林昕 《种子》2001,(6):61-64
我国人口众多 ,对粮棉需求迫切 ,为了缓解矛盾 ,开发新的增产途径 ,以推动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需要。夏播棉育种就是配合我国棉区耕作栽培制度的改革 ,从品种改良着手选育短季栽培、宜于麦后夏播连作一年两熟 ,实现保粮增棉、粮棉双丰收为目的的一种育种方法。作者在育种实践中 ,以及在逐年资料的汇总过程中 ,发现麦后夏播棉花品种的早熟性和丰产性两个性状存在着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育种效果和质量的进一步突破与提高 ,以致影响到棉区耕作栽培改制的完善。为了使从育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从而达到指导我们今后棉花…  相似文献   

10.
伴随人类社会步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位一体”的时代,国外种业已逐渐进入智能育种的4.0 时代,而我国仍处于传统育种(2.0 时代)到分子育种(3.0 时代)过渡阶段。目前,我国农作物特别是粮食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已超过95%,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6% 以上。由于育种主体增加、试验渠道拓宽、审定方式改革,审定品种井喷,品种推广集中度降低。中小种企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生物育种创新联盟和科企联合体,共同推动分子育种商业化,重点扩繁制种、推广优势地域的国审品种,全产业链开发优质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不同棉花品种对棉蚜羧酸酯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取食不同棉花品种后棉蚜羧酸酯酶比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对棉蚜羧酸酯酶活性影响较大,并且能影响棉蚜羧酸酯酶对底物的活性。棉蚜取食高抗品种后,总的羧酸酯酶活力提高,并且酶活力与单宁的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787)。这种相关性表明棉花中的单宁的含量可能是影响棉蚜外源解毒酶活性提高的一个因素,同时棉蚜羧酯酯酶的活性也是衡量棉花抗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棉酚合成及棉花腺体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棉酚是限制棉籽开发利用的重要因子。培育低酚棉,特别是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创制低酚棉是解决棉籽开发利用难题的关键。棉酚合成以及棉酚储存场所棉花腺体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是基因工程创制低酚棉的基础。综述了国内外对于棉酚合成途径、棉花腺体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创制低酚棉的相关实例,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滴灌年限对棉田苗期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滴灌年限对膜下滴灌棉田苗期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的影响,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21团连续应用膜下滴灌0~16年棉田——8个相近地块,对各地块在苗期的水盐运动规律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滴灌应用7年以上地块,垂直方向上,苗期含盐量由表层至深层呈上升趋势。滴灌应用7年以内及荒地,含盐量由表层至深层逐渐下降;第一次灌水后土壤中水盐水平方向向远离滴灌带方向运移,在蒸发作用下,盐分逐渐在膜间裸地0~10 cm聚集。垂直方向,盐分随水向下运移至90 cm以下,0~20 cm土层深度储盐量变化率为负值;滴灌7年内棉花出苗率和株高随滴灌应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滴灌7年以上棉花出苗率基本稳定在83%以上,滴灌7年以上棉田苗期株高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
棉花品种对棉铃虫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食不同品种棉叶的棉铃虫,其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酯酶、谷胱甘酞-S-转移酶的活性不同,用新复极差法测验,解毒酶活性差异显著。取食高抗品种棉叶的棉铃虫,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较大,而取食感虫品种叶片的棉铃虫,其比活力较小,由于食料不同,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对羧酸酯酶,辛硫磷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杂交棉制种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经济有效地生产杂交种子,是生产上利用棉花杂种优势的前提条件之一,杂交棉制种包括人工辅助授粉和昆虫传粉两大类。概述了杂交棉不同育种途径的制种研究和生产实践,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抗虫陆地棉对红铃虫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2年,以33份次陆地棉新品种(新品系或新组合)为材料,对不同类型棉花的抗红铃虫性进行了研究。抗虫鉴定在网室进行,以种子虫害率为抗虫鉴定指标,以鄂棉18为感虫对照品种,根据棉花受红铃虫危害情况将棉花的抗虫性分为免疫(I)、高抗(HR)、抗虫(R)、中抗(MR)、感虫(S)和高感(HS) 6级。试验结果表明,对红铃虫表现高抗的品  相似文献   

17.
天然棕色棉纤维色彩遗传特性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将深棕色棉品种与白色棉杂交,观察F1代和自交F2代棉纤维的颜色表现,并且测定了各世代植株棉纤维中的色素含量。杂交F1代棉纤维的颜色介于两亲本之间,自交F2代可以分为三类:深棕色类型、中棕色类型和白色,F2代深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接近亲本棕色类型,F2代中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与F1代较一致,F2代三种类型经过卡平方检验符合1:2:1的比数(p >0.05),所以棉纤维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遗传。本文还讨论了质量性状与“修饰基因”的关系。本试验有助于天然彩色棉的品种选育和新色彩品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棉抗棉铃虫鉴定技术及抗性表示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7~1998年通过接幼虫和即将孵化的卵,进行转Bt基因棉室内鉴定技术及表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以接即将孵化的卵粒,4d后观测其取食情况最为简便准确,根据试验结果拟定检测分级标准,提出利用抗虫指数计算各抗虫棉群体抗性,依此可以量化地表示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对不同密度棉蚜两次为害棉株的生态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棉株在受到棉蚜二次为害后,无论是棉株生长点或是不同生长期棉株受害,均可影响棉蚜种群数量下降,增长率降低,发育历期增大,扩散率提高,体色趋变黄色。可以证明受害棉株明显存有诱导抗性,且6片真叶以后的诱导抗性大于6片真叶以前。  相似文献   

20.
转Bt基因棉310品系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棉铃虫的毒性表达测定表明,(1)棉株各空间组织在不同发育阶段均能强力阻止棉铃虫取食,表达出较高的抗虫效果。(2)棉株不同空间组织在同一时期,毒性表达存在差异,以营养组织,中、小蕾高于大蕾和铃。(3)同一组织毒性表达随着棉株生长、发育、成熟、衰老逐渐呈动态下降。(4)前后各阶段,同一组织饲喂棉铃虫,死亡所需要天数呈动态增加,但最终生存率降低到一个较低水平。存活老熟幼虫重量、蛹重及蛹羽化率比对照棉铃虫下降30%~50%,羽化的蛾子进行自交或异交均能产下受精率、孵化率很高的卵。取食Bt转基因棉的雌蛾产卵量比对照减少5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