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外源有机物输入对土壤磷素转化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两种石灰性土壤(砂姜黑土和潮土)磷素有效性及磷形态对不同铁氧化物与秸秆混合腐熟物施用的响应特征,为含铁秸秆腐熟物的合理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培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施秸秆腐熟物(S)、施含水铁矿秸秆腐熟物(SF)、施含针铁矿秸秆腐熟物(SG)和施含赤铁矿秸秆腐熟物(SH)5个处理,分析土壤磷有效性和形态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施用秸秆腐熟物均能显著提高两种土壤有效磷含量(P <0.05),培养60 d后,两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0.2%~14.8%和24.7%~35.0%,秸秆腐熟物处理对砂姜黑土和潮土有效磷提升效果高低顺序分别依次为S> SG> SH> SF和SF> S> SG>SH。施用秸秆腐熟物,砂姜黑土活性磷库和中稳性磷库相对含量增加,而稳定性磷库相对含量降低;培养60 d后,SG处理活性形态磷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较CK增加19.8%。潮土活性磷库相对含量增加,而中稳性磷库(除SG处理外)和稳定性磷库(除S和SH处理外)相对... 相似文献
2.
施用有机肥和溶磷细菌肥料对砂姜黑土磷素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砂姜黑土中施用有机肥 ,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 ,而使用含有一定量溶磷细菌的肥料 ,除了提高土壤中的中等活性有机磷和活性有机磷之外 ,还能促进土壤中Ca8 P、Ca10 P向Ca2 P、Al P、Fe P等形态无机磷的转化 ,从而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长期施肥下砂姜黑土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生物有效性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耗竭状况下Ca2-P和Ca8-P的植物营养效率最高,其次为Al-P和Fe-P,O-P和Ca10-P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Fe-P和Al-P对植物的营养贡献率最高,虽然Ca2-P和Ca8-P活性最高,但由于含量低,对磷素养分的贡献率较低,土壤磷素极度耗竭下,Ca2-P的植物营养贡献率甚至低于Ca10-P和O-P。砂姜黑土对磷的固定严重,土壤中积累的磷主要向Al-P、Fe-P和有效性更低的Ca10-P和O-P转化,Ca2-P、Ca8-P的增量较少。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无机磷组分对有效磷的贡献为:Al-P>Ca8-P>Ca2-P>Fe-P>O-P>Ca10-P;建立了Olsen-P与无机磷组分间的回归方程:Y = 3.8751 +0.4674X1 +0.4470X2+ 0.3769X3-0.1166X4-0.07838 X 5 (Y代表有效磷含量,X1、、X2、X3 、X4 、X5分别代表Ca2-P、Ca8-P、Al-P、Fe-P和Ca10-P含量;P<0.01,R2=0.9989)。 相似文献
4.
5.
淮北砂姜黑土区夏播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淮北地区淤黑姜土、淀白黑姜土和普通黑姜土上对玉米进行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氮肥在一定施用量范围内,是玉米高产的主导因素,钾肥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磷肥的增产效果较小。根据平衡施肥和节磷的原则,拟出淮北砂姜黑土区夏播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6.
应用Bowman和Cole的有机磷(P)分组方法,研究23年田间定位试验下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有机P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休闲、不施肥对照和长期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P的总量,不同有机肥对有机P的累积效应是牛粪>猪粪>麦秸.长期施肥主要是提高中活性有机P的含量,活性和中稳性有机P的增幅相当,高稳性有机P的含量几乎没有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活性有机P是土壤有效P的直接P源,中活性有机P是活性有机P的有效补充,而中稳性有机P和高稳性有机P的有效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土培方法,比较0~14 d持续淹水胁迫条件下,不同形态的氮肥以及施氮、磷和钾肥对砂姜黑土区富钾低肥土壤上种植玉米苗期植株的地上部生物量、氮、磷和钾含量与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3叶1心期(淹水胁迫处理前),施硝酸钾处理地上部的生物量明显高于除施硝酸铵处理以外的其它处理(P0.05)。在3个缺素处理中,不施钾处理地上部的生物量明显低于不施磷处理(P0.05),但与不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在淹水胁迫过程中,施肥和淹水胁迫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在淹水胁迫处理7 d时,施不同形态的氮肥以及施氮、磷和钾肥显著影响玉米地上部的生物量和氮累积量(P0.05),并极显著影响磷累积量和钾累积量(P0.01);淹水胁迫也显著降低了此时玉米植株地上部的氮累积量,并极显著降低其钾累积量(P0.01),且当胁迫处理延长至14 d时,淹水胁迫还引起生物量和磷累积量的显著下降(P0.05)。延长淹水胁迫持续时间,对生物量、氮累积量和钾累积量的肥效差异与胁迫的抑制效应分别呈现加大和增强的趋势。比较F值大小可知,在淹水胁迫处理7 d时,氮肥种类是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氮和磷累积量变化的主要诱因;而当胁迫处理延长至14d时,淹水胁迫则上升为主要决定因子。与此不同,胁迫处理开始后,淹水胁迫始终是钾累积量变化的主要决定因子。在淹水胁迫条件下,尿素可能是有利于提高富钾低肥土壤苗期玉米耐淹水胁迫性的氮肥种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含磷量的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理,为秸秆还田促进砂姜黑土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方法,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高磷和低磷小麦秸秆取自长期定位试验的施磷和空白对照小区,小麦秸秆含磷量分别为2.17、0.51 mg/kg。培养试验设不添加秸秆对照(CK)、添加低磷小麦秸秆(LS)、添加高磷小麦秸秆(HS) 3个处理,保持70%田间持水量,25℃下恒温培养90天。在培养0、3、7、15、30、60、90天时,测定土壤Olsen-P、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磷酸酶活性、解磷菌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磷(MBP),计算土壤MBP的周转量和周转率。【结果】土壤Olsen-P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在培养第15天达到稳定。培养90天时,HS处理Olsen-P含量比CK提高了59.4%,而LS处理土壤Olsen-P含量比CK降低了23.9%(P<0.05)。培养90天时,HS和LS处理土壤Ca10-P和Fe-P含量均显著低于CK处理,而Ca8-P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HS处理的Ca2 相似文献
9.
黑土无机磷形态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顾、蒋提出的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吉林省黑土进行了无机磷形态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黑土中60%~80%左右的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其组成如下:O-P(16.25%~61.0%)>Fe-P(11.42%~38.63%)>Ca10-P(11.66%~34.48%)>Al-P(8.71%~23.77%)>Ca2-P(5.17%~22.51%)>Ca8-P(1.81%~27.19%)。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比较了各组无机磷对有效磷的相对重要性,它们依次是:Ca2-P>Al-P>Fe-P>Ca8-P>O-P>Ca10-P。在吉林省黑土中Ca2-P是主要磷源,而Al-P、Fe-P是Ca2-P的有效补充。黑土中各形态无机磷的组成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它们可以通过自身或者另外一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建立了Olsen-P与对其影响较大的二因子间的回归方程:y=2.433 0.466x1 0.134x3。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量有机酸类物质对红壤和黑土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恒温培养条件下,研究低分子量有机酸类的钠钙盐(LA)和低分子量有机酸类与混合氨基酸的钠钙盐(LAA)不同用量水平对红壤和黑土磷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低分子量有机酸类混合物在各不同水平下均能显著提高红壤和黑土磷有效性;随着培养的进行,添加有LA、LAA的各处理对红壤和黑土中磷有效性均有明显提高。无论是LA或LAA,红壤中以半量处理对提高磷有效性作用效果更为明显,而黑土中则以LAA作用效果更好,且以常量LAA处理的效果最好,常量LA和LAA处理间差异显著。在添加磷肥的基础上,与不加有机酸物质处理(CKp)相比,添加常量LA、LAA和半量LA(0.5 LA)、LAA(0.5 LAA)处理,在红壤中磷固定率平均值分别降低10.5%、22.3%和11.3%、19.4%;在黑土中分别降低8.6%、10.6%和14.1%、11.8%。LA和LAA对降低红壤和黑土磷固定率效果显著,红壤以半量处理的效果较好,黑土则以常量LA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集约化设施土壤中磷素过度累积,本文开展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施用对糯玉米干物质积累、磷素吸收及土壤磷素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70%+明矾30% 处理玉米的长势最好,其盆干生物量最高为44.6 g/plant,显著高于对照处理19.57%。土壤总磷和水溶性磷含量在施用调理剂后与种植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方面,明矾100% 与生物质炭100% 处理均提高了缓效性磷源的含量,生物质炭70%+明矾30% 处理显著提高了速效性磷源含量。生物质炭70%+明矾30%、生物质炭30%+腐植酸30%+明矾30% 处理可以有效抑制土壤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同时抑制土壤有机磷素的矿化。综合来看,生物质炭70%+明矾30% 处理在释放土壤潜在性磷源、提高土壤速效性磷源、促进作物磷素吸收、提高作物干物质量积累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2.
长期施肥对酸性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长期施肥对集约化果园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本研究对琯溪蜜柚主产区29个果园的土壤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张守敬和Jackson的酸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蜜柚果园土壤磷素累积对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集约化蜜柚果园中,土壤磷素累积丰富,随树龄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上升显著,且土壤磷形态在不同土层存在显著性差异;当全磷含量≤0.5 g/kg时,土壤磷形态主要以有机磷、铁磷为主,随着全磷含量的上升,铝磷含量、占比均显著上升;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中铝磷与速效磷相关性最好。果园土壤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磷库,且有效性较高,可适当减少磷肥投入,降低土壤磷含量,减少经济成本,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滴灌条件下不同磷肥品种对土壤磷有效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模拟试验及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肥施用后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动态变化和分布特点,以及玉米磷吸收和产量响应的影响。田间和模拟试验包括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施磷肥)、MAP(磷酸一铵)、UP(磷酸脲)和AAP(水溶性聚磷酸铵)。模拟试验中,不同磷肥均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APP处理10—15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增加最多。在均匀的养分投入和管理水平下,3种磷肥品种均有土壤酸化效果,其中UP处理最为显著。田间试验中,玉米生长后期,AP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深层土壤分布较高,UP处理土壤pH较低,均有利于改善土壤的供磷能力,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APP处理对根系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玉米组织磷含量和磷吸收量最大,产量最高(14.40 t/hm^2)。3种磷肥中,APP处理移动性较好,土壤深层有效磷含量增加,利于根系生长和养分的吸收,提高产量。水溶性聚磷酸铵(APP)是一种适合于玉米灌溉施肥的肥料。 相似文献
14.
选取4种钝化材料(赤泥、海泡石、钙镁磷肥和磷矿粉)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它们对玉米吸收镉与土壤有效态镉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海泡石外,施用其他3种钝化材料均能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叶、茎与籽粒的重量。4种钝化材料都能降低玉米对镉的吸收,其中:高量赤泥(用量1.5%)能明显降低玉米茎、叶片及籽粒中镉的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60.6%、33.6%与49.3%;高量钙镁磷肥(用量900kg·hm-2)明显降低玉米籽粒中镉含量,较对照降低57.4%。4种钝化剂明显降低土壤EDTA提取态镉、DGT提取态镉的含量。其中,高量海泡石处理的EDTA提取态镉含量最低,高量赤泥次之;高量赤泥处理的DGT提取态镉含量最低。本试验结果表明,1.5%用量的赤泥是最佳的功能钝化材料。 相似文献
15.
合肥市绿地土壤氮磷有效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肥市典型道路、公园和庭院绿地土壤为对象,测定分析了绿地土壤理化性状和氮磷有效性特点。结果表明,绿地表层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45g/cm^3,总孔隙度为43.6%;土壤电导率平均值为159μ S/cm;pH值多在7.5~8.5,碱性化明显。老城区土壤氮磷有效性显著高于政务新区,老城区表层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38g/kg和4.52mg/kg,高出政务区18.9%和42.1%;全磷和速效磷分别为1009.3mg/kg和41.9mg/kg,分别是政务区的3.0和1.9倍。园林绿地土壤具明显的富磷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保水剂与氮磷肥配施对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避雨桶栽试验方法精确控制水肥条件,研究保水剂(SAP)与5种氮磷肥配比(N∶P分别为1∶4,2∶3,1∶1,3∶2,4∶1)模式对土壤肥力水平、玉米植株生长及其养分吸收利用的效应。结果表明,保水剂与氮磷肥均衡施用(N∶P为1∶1)能够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及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生育期内平均株高、叶面积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3.36%~7.19%,5.36%~29.26%;干物质积累与植株氮、磷累积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13.79%~27.61%,15.91%~32.47%,18.66%~33.75%;同时与未施保水剂处理相比,生育期内土壤平均无机氮含量减少5.42%,有效磷含量提高3.55%;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SAP 1.68g/pot、N 2.89g/pot、P 2.89g/pot可得到最大玉米产量113.93g/pot,收获时产量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8.69%~30.94%。试验结果为华北地区应用保水剂条件下的夏玉米氮磷肥施用配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形态氮肥对磷肥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潮土中不同形态氮肥对磷肥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均有抑制油菜生长初期磷素累积的作用,氯化铵处理抑制作用最突出,其次是尿素,再次是硫酸铵、硝酸铵和硝酸钙处理;油菜生长后期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均逐渐显著促进油菜的磷累积,但氯化铵处理的促进作用仍然低于其它氮肥处理,这与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对油菜生长的影响较一致。土壤有效磷含量受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影响较小,而水溶性磷含量因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均表现显著地下降,氯化铵和硫酸铵处理使土壤水溶性磷下降较多,硝酸铵、硝酸钙和尿素处理使土壤水溶性磷下降较少。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复合污染土壤中施加氮肥(NH4Cl)、磷肥(Na2HPO4)和钾肥(KCl)对高生物量经济作物玉米(Zeamays L.)幼苗生长以及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和浓度处理对玉米生物量变化以及吸收重金属有不同影响,NH4Cl能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Pb、Cd有效态含量,增加玉米对重金属Pb、Cd、As的提取量,最大分别可提高1.7、2.0倍和1.2倍。不同施肥方式和处理浓度均显著影响土壤有效态Pb含量,Na2HPO4在中浓度处理时显著降低土壤Pb的有效性,高浓度时则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As含量,使玉米地上部对As的积累量有明显提高。在不同的浓度水平下,钾肥处理使玉米提取Pb含量显著高于氮肥和磷肥,其中低浓度KCl处理使玉米提取Pb量比对照增加2.4倍。对Pb-Cd-A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来说,施用氮肥(NH4Cl)处理对强化玉米的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2012,43(9-10):1546-1558
Abstract A phosphorus (P) greenhous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maize (Zea Mays L.) using surface horizons of three contrasted acid soils from southern Cameroon. The objectives were (i) to assess causal factors of maize differential growth and P uptake and (ii) to explore plant–soil interactions in acid soils under increasing P supply. Shoot and root dry‐matter yield and P uptake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oil type and P rate (P<0.000), but the intera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Soil properties that significantly (P<0.05) influenced maize growth variables were available P, soil pH, exchangeable bases [calcium (Ca), magnesium (Mg)], and exchangeable aluminium (Al). Data ordination through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 highlighted a four‐component model that accounted for 88.1% of total system variance (TSV) and summarized plant reaction in acid soil condition. The first component, associated with 36.1% of TSV, pointed at increasing root–shoot ratio with increasing soil acidity and exchangeable Al. The second component (24.6% of TSV) highlighted soil labile P pool increase as a function of P rate. The third and fourth components reflected nitrogen (N) accumulation in soils and soil texture variability,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