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从小麦亲缘种属发掘新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利用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混合流行菌株对100份小麦-野生亲缘种属添加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6份抗白粉病材料,并将抗病基因分别定位在沙融山羊草4S~(sh)#8,高大山羊草3S~l#3、4S~l#3、6S~l#3,尾状山羊草E#1,两芒山羊草2M~(bi)#1染色体上。除3S~l#3外,其余5条外源染色体所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均为新基因。此外,利用小麦表达序列标签(EST)和全长cDNA序列开发了106个STS和FlcDNA分子标记,从中筛选出12个携带抗白粉病基因外源染色体特异的分子标记,其中STS标记2个,FlcDNA标记10个。这些特异分子标记可用于进一步筛选小麦-野生亲缘种属外源染色体易位系,及向小麦转移抗白粉病新基因。  相似文献   

2.
简单重复序列(AAG)_5在百萨偃麦草染色体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百萨偃麦草是小麦亲缘物种之一,对环境胁迫和生物胁迫具有很强的抗性,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为了对导入的外源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合成的简单重复序列(AAG)5在百萨偃麦草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AAG)5在百萨偃麦草上有多个位点,利用(AAG)5作探针可以将百萨偃麦草的各条染色体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
向小麦转移外源抗病性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亲缘植物向小麦品种转移抗病性已成为小麦抗病育种中解决种内基因资源贫乏和抗原单一化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在回顾小麦通过染色体工程转移外源抗病性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近10多年来,从亲缘植物中寻找、鉴定与转移白粉病和赤霉病抗性的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其中特别侧重介绍了该所在综合应用有利于精确鉴定外源染色体或其片段的各种方法技术方面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4.
新合成的小麦遗传资源——几种多倍体小簇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有着众多的亲缘植物,异源属种对小麦育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簇毛麦属(Dasypyrum)是小麦的近缘属之一,该属有簇毛麦(D. villosum)、二倍体和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D. hordeaceum)等三个种。据国内外研究。簇毛麦蛋白质含量高,抗旱、抗多种病害,是小麦育种的宝贵资源。在转移簇毛麦种质方面,Hyde(1953)、Blanco(1987)已分别将簇毛麦染色体附加在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上,刘大钧等(1986)也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5.
细胞核或染色体组DNA含量与高度重复DNA序列的研究,为物种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综述近年来多倍体小麦及其亲缘物种染色体组的DNA含量与高度重复DNA序列测定和分析的一些报导,并对多倍体小麦A、B与D染色体组的来源与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小麦属中栽培最广的是普通小麦(Tr·acstivum)。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异源六倍体,染色体数为2n=6X=42,包含有A A、B B、D D三个染色体组。关于各组染色体的来源问题,曾引起国内外很多小麦科研工作者极大的注意,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A组和D组的来源已有比较明确的结论。一般认为A组来自一粒小麦(Tr·mono-coccum),D组则由粗山羊草(Aegilops squarrosa)提供。至于B组,虽然一直有人认为来自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speltoides),但也有人认为是由A组演化而来,或来源于已绝迹的二倍体亲缘物种,成为两个以上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相近的物种所提供,并人工合成了普通小麦。即:  相似文献   

7.
小麦育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将小麦亲缘属的有益基因引入小麦,改良小麦品种,簇毛麦(Haynalia villosa,2n=14)就是小麦的一个重要亲缘属。它分蘖旺盛,对小麦条锈、叶锈和杆锈均免疫,对全蚀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亦很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抗源。但是,六倍体的通小麦与簇毛麦的属间杂交十分困难,获得的杂交种子极少。近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8.
百萨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萨偃麦草是小麦亲缘物种之一,对环境胁迫和生物胁迫具有很强的抗性,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结合南京农业大学多年来的研究进展,对百萨偃草麦抗性基因向小麦中的转移与利用、百萨偃草走基因组与染色体分析等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如何更好地研究和利用百萨偃草麦有益基因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百萨偃麦草是小麦亲缘物种之一,对环境胁迫和生物胁迫具有很强的抗性,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为了对导入的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创造新种质。利用顺序分子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45SrDNA在百萨偃麦草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45SrDNA在百萨偃麦草上有1对主位点,但在百萨偃麦草1J染色体上没有观察到45SrDNA位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引言在小麦遗传及育种研究中,远缘杂交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普通小麦(T.aeslivum L.)是一种多倍体植物,属内及属间亲缘种很为丰富。中间鹅冠草[A.intermedium(Host.)Beauv.]是一种六倍体种(2n=42),包含有E_1、E_2和Z_1三个染色体组,由于它易于同小麦杂交并可作为许多重要抗性的供源而早已被人们所注意。我国自苏联引进中间鹅冠草(又称天蓝冰草  相似文献   

11.
以附肢形成之前的蜘蛛胚胎细胞为材料,经秋水仙素处理、纸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对拟水狼蛛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拟水狼蛛的染色体数为:雄性2n=26,雌性2n=28,性别决定机制为X1X2O.C-带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都为端着丝粒染色体,端部有特异性染色质存在.  相似文献   

12.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 -低渗- -空气干燥法对达赉湖野生银鲫的核型进行了分析,肾细胞染色体的数目统计分析表明,达赉湖野生银鲫染色体组是由150条基本染色体和6条小的超数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型按着丝粒位置156条基本染色体可分为四组.银鲫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19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14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9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36对,染色体数目为156,核型公式2n=156,2n =38m+ 28sm+ 18st +72t,NF=222.染色体臂数(NF)222.  相似文献   

13.
A plant with four and one with six extra A chromosomes were discovered in a hybrid swarm involving Liatris aspera and Liatris spicata. In each plant, the extra chromosomes formed trivalents with chromosomes of the normal complement. This pairing behavior indicates that of the ten chromosomes in the complement the plants are triplicate for four and six chromosom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Chromosome pairing within genomes in maize-Tripsacum hybri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en the ten chromosomes of maize were inserted inlto a polyploid (2n = 72) Tripsacum dactyloides background they formed up to five pairs at meiosis. Two plants that each contained 36 Tripsacum and 14 maize chromosomes were deprived from the F(1) of maize x Tripsacum. Chromo. somes of these plants frequently formed 25 bivalents, 18 between Tripsacum chromosomes and seven between maize chromosomes. Maize chromosome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Tripsacum chromosomes on the basis of size. The withint-genome pairing is probably induced by the genetic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两种类型“琼花”小孢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芽尖体细胞有丝分裂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2n=2x=18,並且两者的核型组成也相同。2对最大的染色体和4对较小的染色体为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较大的染色体和2对较小染色体为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6.
赖双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09-10710
[目的]为特种野猪的遗传学研究、基因定位提供依据。[方法]用外周血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宁波特种野猪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特种野猪染色体数目为38,其中,A组由1~5号5对染色体组成,属于近中着丝点染色体(SM);B组由6~7号2对染色体组成,属于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C组由8~13号6对染色体组成,属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D组由14~18号5对染色体组成,属于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X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特种野猪染色体数目与家猪相同,但核型有些差异。特种野猪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有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有5对,与家猪的正好相反。[结论]特种野猪的核型可能是一些罗伯逊易位个体与正常核型个体间反复杂交,染色体重新组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硬粒小麦 -簇毛麦双二倍体纯系的簇毛麦染色体C -显带研究表明 ,纯系中每一条簇毛麦染色体的带型及分布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为簇毛麦染色体导入小麦后进行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双二倍体纯系中的簇毛麦与自然群体中簇毛麦染色体的带型比较发现 ,尽管带型有一定的可比性 ,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自然群体的簇毛麦染色体带型多态性远大于纯系 ,特别是 3V和 7V染色体 ,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该结果表明 ,把簇毛麦种质导入小麦后 ,为了对导入的簇毛麦染色体或片段进行准确的鉴定 ,最好采用双二倍体纯系作为供体亲本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我国云南中部的中国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染色体组型、G-带及高分辨G-带带型。染色体数目2n=82。性染色体雄性为ZZ、雌性为ZW。40对常染色体中,1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5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余皆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Z为中着丝粒染色体,W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全部染色体进行测量分析,计算相对长度和双臂染色体着丝粒指数。根据相对长度和着丝粒指数,绘制了染色体组模式图。制作了1—20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Z的中期G-带以及全部染色体的高分辨G-带,并进行了两种G-带带型特征的描述和比较,绘制了两种G-带比较模式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东北梅花鹿染色体R带核型,为梅花鹿的遗传变异、基因定位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外周血细胞培养,过量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阻断法使细胞分裂同步化,用RBG显带方法来研究东北梅花鹿中期染色体R带核型。[结果]梅花鹿单倍体染色体显带数目达400条。No1、No2、No3、No4、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R带和高分辨G带几乎完全是相反的;除了No21、No24、No28末端浅染外,其他的末端均为阳性深染带。[结论]RBG显带方法能使东北梅花鹿中期染色体显示出典型的R带带型。  相似文献   

20.
对秦川牛、岭南牛、西镇牛的染色体进行了 G带研究 ,结果表明 ,这 3个黄牛品种除 Y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对 ,其 G带带型基本一致。每对染色体都有其独有的带纹特征 ,可用于识别牛的每条染色体。Y染色体有中部 (或亚中部 )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根据 3个黄牛品种 G带带型的共同特点 ,对其染色体带型进行了描述、分区和命名 ,并绘制了牛 86个区 354条带的 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