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四角蛤蜊稚贝滤水率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饵料及密度、规格、温度对四角蛤蜊稚贝滤水率(FR)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角蛤蜊稚贝对4种单胞藻的滤水率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达到一定密度后,滤水率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2)四角蛤蜊稚贝的滤水率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符合幂函数回归关系:Y=13.429X^0.6118,R^2=O.9971;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四角蛤蜊稚贝滤水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4℃时滤水率达到最大值2.31ml(个.分钟),随后滤水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盐度对柄海鞘滤水率的影响。柄海鞘滤水率随盐度的升高有缓慢增加趋势,当盐度达到 31-35时,滤水率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盐度的增加开始下降。在各盐度下柄海鞘的平均滤水率与体重之间的回归方程经F 检验盐度与体重对柄海鞘滤水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橄榄蛏蚌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下橄榄蛏蚌(Solenaiaoleivora)的滤水率。结果表明,在15℃、20℃、25℃、30℃4个温度梯度下,橄榄蛏蚌的滤水率呈一个峰值变化,滤水率最大值出现在20℃,最小值出现在30℃;对于大规格和小规格橄榄蛏蚌,最大值分别为0 2388L/(ind·h)和0 1353L/(ind·h),最小值分别为0 0607L/(ind·h)和0 0358L/(ind·h)。方差分析(ANOVA)表明,温度和个体大小对橄榄蛏蚌的滤水率有极显著影响(F>F0 01),并且不同规格的橄榄蛏蚌,小规格组滤水率大于大规格组滤水率。此结论与多数双壳贝类的生理现象一致,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理活动越旺盛;温度过高或过低均能使生物生理活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季节海鞘滤水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桑沟湾用模拟现场流水法对滤食性附着生物玻璃海鞘和柄海鞘的滤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海鞘,在不同季节其滤水率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水温范围内,以5月份水温在17℃左右时海鞘滤水率最大,栖海鞘为3.19l/h·ind(chl-a)和4.531/h·ind(POM),玻璃海鞘为0.731/h·ind(chl-a)和0.761/h·ind(POM).11月和9月水温在7℃和25℃左右时其滤水率均降低至17℃时的1/3~1/5左右。由此反映出这两种海鞘的生理现象和生活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12月,以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饵料,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了不同饵料密度、体重和盐度下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 flavum)的滤水率。结果表明:饵料密度、体重以及盐度对黄边糙鸟蛤滤水率均存在显著性影响。在实验饵料密度范围内,当饵料密度小于10×104cell·mL-1时,黄边糙鸟蛤的滤水率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饵料浓度与滤水率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体重对滤水率的影响呈幂函数关系,个体滤水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大;在一定盐度范围内,滤水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2.7时滤水率达到最大值0.249 L·(g·h)-1,随后随着盐度的升高滤水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盐度和饵料密度对栉孔扇贝稚贝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恒定温度(24±0.5℃)、饵料密度(3.0×104cell/ml)、不同盐度(20、25、30和35)和恒定温度(24℃±0.5℃)、盐度30、不同饵料密度梯度(3.0×104、4.5×104和 6.0×104cell/ml)对栉孔扇贝稚贝(壳长1.177~2.017 mm)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栉孔扇贝稚贝的滤水率(FRS)开始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5~30之间存在最大值,然后随盐度的升高而下降,与盐度(S)间的相关关系为FRS =-30.893S2+1 691.5S-19 610 (r =0.847,以整体干重计算)或FRS=-0.022S2+1.223 6S-14.522 (r = 0.928,以个体数量计), 通过公式推算在盐度27.8时FRS达到最大值,为3.54L/g*dw*h(2.49×10-3 L/ h*ind);投饵密度(Q)对栉孔扇贝稚贝的滤水率(FRQ)有显著影响(P< 0.05),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FRQ=-0.069 3Q2+0.648 4Q-1.083 5(r = 0.722),其变化趋势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推算金藻密度为4.7×104cell/ml时滤水率最大,为0.43×10-3 L/ h*ind.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子对缢蛏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潘鲁青 《水产学报》2002,26(3):226-23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滤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pH对缢蛏的滤水率有极显著影响(F>F0.01)。当温度、pH值分别在15-30℃和6-9时,缢蛏的滤水率呈一个峰值变化,当温度为20℃、pH值为8时,其滤水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当盐度在6-30时,随着盐度的增大缢蛏的滤水率亦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水法研究不同饵料种类(等鞭金藻、盐藻、扁藻)在相同密度、相同生物量的环境下对卤虫的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h内卤虫的滤水率顺序为等边金藻组盐藻组扁藻组,等鞭金藻与盐藻和扁藻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中最大滤水率为1.78mL/(ind.·h)。研究显示,食物粒径越小,卤虫对其滤水率越大,等鞭金藻因其具有相对较小的粒径表现出了较高滤食优势,因此在渔业生产上可作为一种卤虫的适口饵料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单细胞藻类饲养青蛤稚贝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试验以几种单细胞藻类为饵料,研究青蛤稚贝的生长和成活率。经21天饲养证明,小球藻、扁藻、三角褐指藻、底栖硅藻都是青蛤稚贝的适宜饵料,其成活率均达90%以上,其中又以投喂底栖硅藻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0.
海洋双壳贝类滤水率测定方法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双壳贝类滤水率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对国内该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青蛤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青蛤人工育苗技术,2001年7~8月,利用72m3水体进行青蛤人工育苗试验。采用阴干5h 流水3h对亲贝刺激催产,以叉鞭金藻、扁藻为饵料,培育幼虫,以100目筛绢网筛出的细海沙做附着基,自亲贝产卵起历时20d,培育出壳长(318~487)μm的双管期稚贝9250万粒,浮游幼虫培育成活率86 7%,底栖稚贝培育成活率平均85 6%。结果表明,试验中所采取的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青蛤人工育苗及增养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室内人工催产、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幼虫培养密度、幼虫饵料及青蛤增养殖进行了研究。采用阴干、遮光和充气的方法对青蛤进行催产,成功率达95%;平均孵化率为88.6%;室内育苗中,幼虫培养密度控制在11 ̄16个/ml,幼虫变态后,减少培养密度,可以提高幼虫成活率;幼虫的饵料以叉鞭金藻为主,混合投喂较单一投喂效果更好。在105.61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内,培育出  相似文献   

13.
青蛤工厂化育苗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2002年和2003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财育苗厂和江苏省金桥盐业公司东山育苗厂分别进行了青蛤工厂化育苗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促熟培养成熟的亲贝和自然发育成熟的亲贝,经过5h阴干、遮光充气3~5h的诱导催产,在水温26~29℃、比重1.017~1.023、pH值8.1~8.5条件下,催产成功率达100%,受精率90%左右。受精卵25~36个/ml,孵化率在85~96%;D形幼虫培养密度7~11个/ml,5~6d全部附着变态。用300目筛绢过滤海泥,沉淀池底2mm,附着率80%左右。东财育苗厂2002年3~10月,在1000m~3水体中,培育出4~300×10~4粒/kg稚贝2618kg,其中1.0~3.0×10~6粒/kg稚贝796.50kg,平均单位出苗量0.248kg/m~2,4~100×10~4粒/kg稚贝1821.50kg,平均单位出苗量0.495kg/m~2;2003年7~10月,在1000m~3水体中,培育出1.4~20×10~5粒/kg稚贝1260kg,平均单位出苗量1.5kg/m~2,小个体的单位育苗量0.25kg/m~2,大个体的单位育苗量2kg/m~2左右。东山育苗厂,2002年7~8月在45m~3水体中,培育出7.4~40×10~5粒/kg稚贝47.8kg,平均单位出苗量1.59kg/m~2;2003年6~7月,在231m~3水体中,培育出4.0~50×10~5粒/kg稚贝72kg,3.0×10~7粒/kg幼苗22kg,共出苗94kg,单位出苗量在0.29~0.47kg/m~2。  相似文献   

14.
施惠  田益玲  王颉  张伟 《水产科学》2012,31(3):152-155
连续3年4个季节调查了青蛤携带的微生物系。结果表明,青蛤体内以细菌为主,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达到70%以上。经鉴定,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微杆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莫拉氏菌属、弧菌属是青蛤四季占主体的微生物,在活体青蛤中基本未检出霉菌和酵母等真菌。在不同季节,原料青蛤带菌量存在一定差异,对成品卫生指标产生影响。当青蛤菌落总数超过欧盟标准时,高温杀菌为128℃、5min,可使青蛤达到商业无菌条件;青蛤带菌量低于国家卫生标准时,其杀菌条件为120℃、5min。  相似文献   

15.
在盐度25和水温26~28℃下,将壳长为(35.32±0.89)mm的青蛤暴露于Zn~(2+)质量浓度10.00、19.95、39.81、79.43、158.49、316.23mg/L试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得出Zn~(2+)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之后又研究了Zn~(2+)在青蛤鳃和内脏团中的蓄积和血淋巴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Zn~(2+)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91.56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92mg/L;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下,Zn~(2+)在青蛤鳃中蓄积速度快于内脏团,血淋巴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诱导再抑制的趋势,安全质量浓度下无明显变化,但均高于对照组;两种组织中的Zn~(2+)质量浓度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青蛤健康养殖和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五个青蛤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本文利用RAPD方法对我国浙江、江苏、辽宁、天津和福建沿海青蛤地理群体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从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其中12条扩增效果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青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五个群体的多态度在0.249~0.307之间,平均为0.278,按递减依次为江苏>福建>辽宁>浙江>天津;经分子方差分析(AMOVA),10.6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89.31%来自于群体内,遗传分化除辽宁与江苏、天津群体间不显著外,其它群体间分化显著;根据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浙江群体与江苏群体,辽宁群体与天津群体分别先聚在一起,最后与福建群体聚类;S11、S424、S228、S4254个引物可以区分这五个青蛤地理种群,作为群体特征标记。  相似文献   

17.
将壳长(1.00±0.09)cm的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1.50±0.08)cm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1.00±0.09)cm的青蛤Cyclina sinensis置于粒径251~500μm的沙质中,水温控制在5℃、9℃、13℃、17℃、21℃和25℃,比较不同水温下这三种贝类的潜沙时间和12h的潜沙率。结果表明:随水温的升高,三种贝类潜入沙中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潜沙率升高。毛蚶、文蛤、青蛤分别在水温25℃、21℃和17℃时潜沙所需时间最短。不同水温下,毛蚶12h的潜沙率非常接近,为86.7%~100%。文蛤在21℃下12h的潜沙率最高(69.3%),25℃次之(61.7%),5℃最低(31.3%),5℃与17℃、21℃、25℃相比,潜沙率差异显著(P0.05)。21℃时青蛤的潜沙率最高(83.3%),17℃次之(72.4%),均显著高于5℃和9℃下(P0.05)。  相似文献   

18.
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2 mg·L^-1、8 mg·L^-1和32 mg·L^-1)双环芳烃——萘暴露对环文蛤(Cyclina sinensi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丙二醛(MDA)生成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萘(32 mg·L^-1)在15 d内对环文蛤有很强的致死效应;在非致死条件下,随暴露时间延长SOD活性持续升高,CAT活力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AKP活性随暴露时间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MDA生成量则随暴露时间延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环文蛤应对氧化胁迫的过程中SOD和CAT呈现协同作用(R=0.439,P〈0.01),SOD和AKP表现拮抗关系(R=-0.571,P〈0.01)。在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性方面,CAT和AKP可能较SOD发挥更大作用(R=-0.490,P〈0.01)。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Zn2+、Cd2+对青蛤幼贝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96h内海水中重金属离子Zn2+、Cd2+的不同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青蛤幼贝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和Cd2+对青蛤幼贝的96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60mg/L、14mg/L和1.60mg/L、0.14mg/L;而二种离子的交互作用表现为二者间存在拮抗作用,其中,Zn2+的毒性略大于Cd2+。  相似文献   

20.
青蛤生境及生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于业绍 《水产学报》1995,19(3):276-279
青蛤生境及生长HABITATANDGROWTHOFCLAM(CYCLINASINENSISGMELIN)¥YuYeshaoandWangHui(EastChinaSea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ASF,Shanghai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