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了类锂V20+离子的激发态1s2nd(n≤9)的非相对论的电离能;将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作为一级微扰,计算了它们对体系能量的修正;利用有效核电荷方法计算了电子的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对电离势的贡献.为了得到高精度的理论结果,还考虑了离子实修正和高角动量分波对能量的贡献.在用FCPC方法得到的V20+离子的激发态能量的基础上,以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QDT)为依据,计算了Rydberg系列的量子数亏损;将得到的量子数亏损作为输入,又实现了对任意高激发态的能量的理论预言. 相似文献
2.
利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了类锂V20+离子的激发态1s2nd(n≤9)的非相对论的电离能;将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作为一级微扰,计算了它们对体系能量的修正;利用有效核电荷方法计算了电子的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对电离势的贡献.为了得到高精度的理论结果,还考虑了离子实修正和高角动量分波对能量的贡献.在用FCPC方法得到的V20+离子的激发态能量的基础上,以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QDT)为依据,计算了Rydberg系列的量子数亏损;将得到的量子数亏损作为输入,又实现了对任意高激发态的能量的理论预言.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优质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建设,提升小麦品质,应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技术,对小麦种子注入剂量为3×1017N+/cm2的氮离子,研究注入氮离子束对小麦种子活力、幼苗POD和CAT活性以及植株农艺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注入氮离子束处理相比,注入氮离子束的小麦种子发芽势和出苗率显著降低(P<0.05),发芽率、幼苗鲜重和苗长降低,幼苗POD、CAT活性增大;注入氮离子束的小麦植株形态变化明显,顶一叶长度突变,株高变矮,麦穗从有芒变为部分缺芒和无芒,千粒重增加。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小麦种子对小麦幼苗、植株及穗粒形态有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对小麦种质材料的改良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选育盐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离子注入对白色链霉菌的诱变效应,同时筛选高产盐霉素的变异菌株。[方法]利用不同剂量的氮离子对白色链霉菌S-11-04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低能氮离子注入对其存活率、菌落形状及产盐霉素能力的影响。[结果]低能氮离子注入对白色链霉菌的诱变效应显著,试验得到了13株盐霉素产量较高的突变菌株,其中N3-6菌株经连续传代4次,遗传稳定性较好,其摇瓶发酵水平较对照提高了41%,发酵生产后平均发酵水平提高了20.5%。[结论]离子注入诱变是获得高产盐霉素突变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能量的氮离子注入棉花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不同能量的氮离子注入棉花种子,分析了M1代的损伤效应及M2代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0Kev的氮离子M1代损伤度显著大于20Kev,M2代农艺性状变异谱较20Kev宽,30Kev变异率是20Kev的2-4倍,有较好的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6.
低能N+离子束诱导小麦农艺性状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剂量不同的低能(E=30kev)N+离子注入小麦稳定品系CH3286干种子,对M3代植株的株高、生育期(抽穗期)、抗病性、穗型和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对产生这种诱变效应的细胞学机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期(抽穗期)、株高、穗型和产量性状,对抗病性改善不大。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千粒重、株粒重、株粒数的影响,使千粒重极显著的降低(F=0.01),而使株粒重和株粒数显著的增加(F=0.05),对穗长、穗颈长、剑叶长、结实小穗数的影响不大。低能N+离子束注入,影响M1代小麦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使中期Ⅰ细胞的染色体配对频率降低,单价体频率增高,出现环状染色体、染色体断臂和多价体;在减数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断片和微核等染色体畸变频率比未注入小麦显著增高,其中以染色体断片和微核居多;染色体的畸变频率与离子注入剂量呈正相关,剂量越大,畸变频率越高,变异类型也相对较多。低能N+离子束诱导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是其诱导小麦农艺性状变异的重要原因,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高凝结芽孢杆菌NJYHHWG 877005菌株的拮抗性能,获得生防效果更好的菌株,利用低能N~+注入菌株进行诱变,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对诱变处理后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菌株存活率曲线遵循N~+注入生物效应的马鞍型曲线,根据其存活率及突变率确定N~+最佳注入能量为15 ke V,最佳注入剂量为140×10~(13)个/cm~2。通过筛选获得1株具有良好性状的突变株L1,芽孢形成率达77.42%,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制率高达87.81%,分别较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23.79、11.71个百分点,且连续传代培养8次,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1988~2009年各个城市的非农业人口为依据,对新疆的城市等级规模给予分析,发现新疆城市首位优势明显,2003年以前两城市指数、四城市指数以及十一城市指数相对稳定,但高于理想值,2003年以后各个城市值相对下降,首位优势相对下降。城市规模的分形理论的研究发现,分维值D不断增大,从1988年的0.889 3增长为2009年的1.043 4,说明各城市之间的规模趋向均衡,首位城市的垄断地位有所减弱。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计算得出,乌鲁木齐与其他城市的相互作用最强,确立了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城市群在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Na~+、K~+和Cl~-对玉米营养和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aCl、KCl、NaNO3和KNO34种盐处理非盐生植物玉米 (Zeamays)幼苗 ,比较Na+ 、K+ 和Cl- 的营养性和毒性。低浓度时 ,Na+ 、K+ 和Cl- 对玉米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其中K+ 的促进作用明显 ;高浓度处理时 ,Na+ 、K+ 和Cl- 的效应有差异。NaCl和KCl处理时 ,Cl- 表现出明显的毒性 ;NaNO3和KNO3处理时 ,Na+ 表现出的毒害作用较K+ 强。低浓度的Na+ 和Cl- 促进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 ;高浓度的Cl- 导致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 ,植株干枯或黄化。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氧化物纳米陶瓷中离子导电的模型,研究了系统中离子扩散激活能随温度、粒径、表面张力系数等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离子电导率与温度和粒径、表面张力系数的关系.以ZrO2:16%Y为例,探讨了线度、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振动使颗粒受的机械压力变化,降低了离子扩散的能量势垒,离子定向扩散是氧化物纳米陶瓷中离子导电的机制.离子扩散激活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粒径增大而增大;离子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理论值与文献给出的实验资料相符.Abstract: The model of ion electric conductivity is founded. Then the variation of diffusion activation energy with temperature, the grain size, and surface tension is studied and gets the relation. The example of ZrO2 : 16%Y gives the affe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grain size on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The result is followed. The reason of oxide ceramic conductivity is that the variation of mechanical force on grain decreases the potential barrier and made the ion conductivity. The diffusion activation energ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grows with the grain size,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The result of the paper is considered with the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讨离子注入对线辣椒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线辣椒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生物改性离子注入设备对‘陕椒2012’当代种子进行低能氮离子(N+)注入,探索N+注入处理线辣椒的适宜能量和剂量参数(处理能量为:10~25keV;N+剂量为:0~120×1014 cm-2),同时研究注入能量为10keV条件下,不同N+注入剂量(0、20×1014、40×1014、60×1014、80×1014、100×1014、120×1014cm-2)下辣椒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注入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注入剂量的增加,线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双马鞍型曲线,经回归分析,N+注入线辣椒种子的半致死剂量约为100×1014cm-2;叶绿素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呈下降的趋势,且明显低于对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N+注入剂量为80×1014 cm-2时,其质量摩尔浓度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SOD、POD、CAT活性在N+剂量为80×1014cm-2时达到峰值,而APX活性在N+60×1014cm-2时达到峰值。说明低能N+注入诱发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对激发抗氧化酶类的活性及代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