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不同品种小麦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2等小麦赤霉病发生较轻,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58、皖麦32、宁麦16、扬麦12等小麦产量较高。建议在小麦赤霉病重发区,推广种植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2。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东台市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以镇麦12、明麦133、农麦88、盐麦1号、扬辐麦13、扬麦23、扬麦25、扬麦28、扬麦33、扬麦34等10个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2021-2022年度新品种比较试验,鉴定这些品种在当地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为这些品种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镇麦12、扬麦33、明麦133、扬麦25、盐麦1号较当地大面积种植的扬麦23产量增加明显,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可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寿县小麦主推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半冬性中强筋小麦品种泛麦5号产量最高,应扩大种植面积;春性弱筋小麦品种扬辐麦2号、弱春性中筋小麦品种偃展4110产量较高,可稳定种植面积;春性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产量最低,应缩减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相同施肥水平下(N 180kg/hm2)不同弱筋小麦品种在安徽3个主要生态区产量、体积质量和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的差异,为安徽弱筋小麦产量提升和品质改善提供研究支持。研究表明,舒城县试验点产量较高品种依次是‘宁麦9号’(5 845.85kg/hm2)、‘扬麦22’(5 681.12kg/hm2)和‘扬麦9号’(5 460.55kg/hm2),庐江县试验点依次是‘宁麦9号’(4 954.62kg/hm2)‘扬麦15’(4 801.53kg/hm2)和‘扬麦9号’(4 500.71kg/hm2),怀远县依次是‘扬麦15’(5 706.67kg/hm2)‘扬麦22’(5 651.40kg/hm2)和‘皖西麦0638’(5 649.74kg/hm2),弱筋小麦在舒城和怀远生态区种植相比庐江生态区具有一定产量优势。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指标符合国家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品种在舒城县和庐江县试验点为‘扬麦15’‘宁麦9号’‘扬麦9号’和‘皖西麦0638’,在怀远县为‘扬麦15’‘宁麦9号’和‘皖西麦0638’。相同施肥水平下不同弱筋小麦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种植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间的差异可达显著水平;相同弱筋小麦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产量、体积质量和品质会发生一定变化,其中部分小麦品种的产量、体积质量及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指标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
2009年江苏省泰兴市小麦测产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江苏省泰兴市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乡镇间种植小麦品种的产量情况,在小麦乳熟末期,随机测定了全市21个乡镇310个村9个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并估算了理论产量.结果表明,2009年全市小麦理论产量为6 663.6 kg/hm2,宁麦13和扬麦16产量较高,分别为6 994.5和6 987.5 kg/hm2,比全市平均理论产量分别高26.1%和24.4%,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乡镇间产量变幅为5 435.1~8 404.7 kg/hm2,元竹镇和泰兴镇的理论产量最高,均超过8 250 kg/hm2.全市310个村小麦理论产量分布范围接近于正态分布,扬麦16、宁麦13和华麦2号3个品种在8个村的理论产量均超过9 000 kg/hm2.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6个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麦13是泰州市高港区2012年秋播的主推品种;扬麦11和扬辐麦2号可在该区搭配种植;宁麦9号预计该区今后将逐年减少种植面积;扬麦15建议翌年继续参加品试;扬麦13建议翌年秋播减少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7.
适期播种是小麦增产的必要因素,为探究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生育期、茎蘖动态、抗逆性表现、穗部性状及产量等因素的影响,选用“扬麦16号”“扬麦23”“宁麦19”“镇麦12号”作为参试品种,在12月1日、12月10日两个播期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晚播情况下,4个参试小麦品种的生育进程差异不大;但播期延迟后,千粒重指标上,“扬麦23”受影响较小,其他3个品种下降明显;从产量表现来看,“扬麦23”产量差异不明显,“宁麦19”“扬麦16号”“镇麦12号”受晚播影响产量显著下降,但“扬麦16号”在晚播情况下实收产量仍尚可,总体而言,“扬麦23”“扬麦16号”耐迟播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沿江地区小麦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出适宜在白湖地区种植的产量高、性状优、抗性好的小麦品种,在沿江地区进行了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实际产量最高的品种是扬麦19,其次是宁麦13和宁麦518,实际产量最低的品种是南农0686,再次是扬麦13和宁麦17;有效穗数最多的品种是生选6号,其次是扬麦19、宁麦518和白农0902;千粒重最重的品种是宁麦17,其次是宁麦16和宁麦518;平均每穗总粒数最多的品种是宁麦17,其次是南农0686和扬麦19。因此,适宜在白湖地区生产的小麦品种主要是扬麦19、宁麦13和宁麦518。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东台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加快当地小麦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于2021-2022年在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东台推广示范基地开展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对其产量、茎蘖动态、田间表现等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扬辐麦13、扬麦34、盐麦1号、扬麦33、扬麦28等5个品种增产优势明显,且综合表现较优,可以在东台地区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扬麦23、扬麦25、镇麦12号作为东台市主推小麦品种,稳产性丰产性好,可继续作为主推品种进行种植,其余品种要进一步加强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0.
选择10个油菜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扬优8号、红油杂2号、丰油701、秦优10号、史力佳等适宜在泰兴市推广;沪油16、杂油1号因产量低不宜在该区推广;德油8号、红油3号则需进一步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特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扬麦18、扬麦19、镇麦5号、扬麦158、镇麦8号、扬麦13、扬麦12等品种的小麦纹枯病发病较轻,对小麦纹枯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2、扬麦158、镇麦5号、扬麦19等品种的小麦叶锈病发病较轻,对小麦叶锈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建议在小麦纹枯病、叶锈病重发区,推广种植扬麦19、镇麦8号、镇麦5号、扬麦12等品种。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淮南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指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泰州地区栽培环境的产量高、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的小麦品种,本文选取近年来通过国审或苏审在江苏地区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进行同田对比试验,对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间农艺性状和实际产量差异显著,其产量变幅在5150~7350 kg/hm2之间,平均值为6095 kg/hm2。‘华麦8号’、‘宁麦22’和‘扬麦27’实际产量优势明显,其中‘华麦8号’实际产量较其他品种平均值超过1200 kg/hm2,‘华麦8号’和‘扬麦27’的容重均在800 g/L以上。根据田间综合表现,认为‘华麦8号’、‘宁麦22’和‘扬麦27’的丰产性较好,抗倒性、抗病性中等,生育期适中,经济性状突出,可以在泰州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该研究为筛选出适宜泰州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各品种小麦的生育特性、产量特征,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2019~2020年度邗江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扬麦29、扬麦20、镇麦9号总体表现较好,产量水平高,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可在邗江区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4.
扬麦158为春性小麦品种,生育期186天~201天,后期熟相好,熟期与扬麦5号相当,比湘麦13号早3天~6天。较抗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但不抗梭条花叶病毒病。新邵县已种植多年,反映较好,一般667平方米小麦产量为200公斤~250公斤,高产丘块每667平方米产量达到了312公斤。扬麦158的高产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邗江区小麦品种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水平。[方法]对邗江区2015年引进10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对10个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扬麦20、扬辐麦4号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结论]下一步将加大扬麦20、扬辐麦4号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张家港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小麦优良品种。结果表明,扬麦23、扬麦25、镇麦12号等品种产量较高,抗性较强,综合表现优良,可以在张家港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扬麦158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在扬麦4号×st1472/506选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育种方法育成.我市于1988年引进,1990年秋播起对其生育特性、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一、产量表现据我市3年品比和生产示范,该品种亩产352~421.gkg,平均390kg,比扬麦5号增产13.4%,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我市超稀播繁殖(亩播量3~3.5kg)450亩,平均亩产377kg.其中洋溪乡徐(?)村135.6亩连片示范方,平均亩产402.1kg,比扬麦5号增产14.9%.该村农户邵坤法种植的2亩,实收亩产达480.8kg,均创我市小麦生产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8.
金运麦1号出叶快、分蘖早,长势旺盛,生长优势明显,具有耐迟播的优良特性。在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全生育期175 d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58(本地区推广品种中较早熟品种)相当;金运麦1号在2014—2015年度浙江省区试中,平均产量5 080.5 kg/hm~2,较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9.40%,增产点次率100.00%;2015—2016年度区试中,平均产量3 806.7 kg/hm~2,较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4.35%,增产点次率71.43%;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结果 ,平均产量5 016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80%,增产点次率100%;金运麦1号连续5年在江苏、浙江省的赤霉病接种保湿鉴定结果 ,均为中抗-抗(MR-R);各地初步试验(种)和小面积示范结果 ,浙江一般产量5 250 kg/hm~2左右;江苏一般产量6 000~6 750 kg/hm~2,高产地区及田块可达7 500 kg/hm~2左右;适合江淮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种植,尤其适合本地区的中晚熟(直播)水稻茬选用。本文中阐述了金运麦1号的选育经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快优良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进程,提升优质小麦产业化水平与农民种植效益,对引进的10个优良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大区试验示范与展示。结果表明,扬麦25号、扬麦20号综合表现较好,熟期适中,抗逆性强,产量结构协调,产量水平较高,稳产性好,可作为南通及沿江地区优良主体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不同小麦品种播种期种植试验,研究播种期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选择里下河地区的当家品种扬麦158、苏麦6号、宁麦9号进行种植试验。[结果]冬前期干物质积累量苏麦6号和扬麦158比较接近,宁麦9号比较低;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苏麦6号、宁麦9号和扬麦158之间都比较接近;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宁麦9号>苏麦6号>扬麦158。[结论]综合考虑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与播期的关系,里下河地区小麦的最佳播期为10月25日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