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大队地处长江口,属稻棉轮作棉麦夹种地区.夏熟以三麦、油菜为主,秋熟以水稻、棉花为主.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广大干群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选育油菜良种,落实增产措施,实行科学种田,粮油连年丰收.三麦亩产连续五年超过570斤,油菜籽亩产连续五年超过300斤.1975年,在批林批孔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广大干群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战胜了自然灾害,又获粮油双丰收.780亩三麦亩产603斤,191.5亩油菜亩产318斤.  相似文献   

2.
1978~1980年,我们在太湖地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点吴县越溪一大队进行了三麦机械化栽培试验.实践结果证明,不仅能高产稳产,而且能提高经济效益.1979年915亩三麦平均亩产753斤,比上年增产129斤.1980年三麦生产遇到多种灾害,单产仍然超过大丰收的1979年,亩产达到764斤.100亩小麦机械化高产栽培试验方,亩产848.5斤,其中1.95亩“宁7317”小麦,亩产达到1042.9斤.百亩试验方与人工操作相比,每生产1斤麦子,减少工本费0.04元,降低30%;每工时生产麦子6.18斤,为手工操作的2.75倍.  相似文献   

3.
我镇农技部门在前几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操作简便、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单季晚稻免耕栽培技术,取得增产增效的好成绩.2001年,我镇单季免耕直播稻面积超万亩,达14102亩;亩产比常规超百斤;亩效益比常规超百元.  相似文献   

4.
我区常年植棉70万亩左右.回顾1968年以来的棉花生产情况,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68~1970年棉花采用直播,套种在以大元麦为主、麦幅占地35%左右的麦垅中,茬口好,亩产119.6斤.1971~1977年棉花前茬片麦面积大(50~60%),条播麦幅占地40~50%,腾茬季节迟,棉花产量下降,亩产为91.9斤.1978年以来棉花以育苗移栽为主,产量有所上升,亩产为102.4斤.为使棉花产量能持续增长,更好地发挥移栽棉增产优势,我们从棉花生产有关资料,分析了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场广大职工昂首阔步登上了科学实验的舞台.育良种,创高产,积极开展小麦移栽试验.今年夏收,场部560亩三麦(全部稻茬),平均单产886斤,比去年猛增两成以上.其中移栽的“泗阳117”小麦单作12亩,平均单产1048斤,最高的一块(2.2亩)达1112斤;棉麦套作22亩,按虚面积算亩产634斤,折实1268斤.  相似文献   

6.
免耕机播麦高产的生育指标 由于高沙土地区三麦生长期间热量资源较丰富,无明显越冬期,加上土壤通透性好、养分释放快和蓄肥能力差,使免耕机播麦常出现前期早发,中期脱力,后期施肥水平高的易倒伏、施肥水平低的易早衰,影响三麦产量。为此,我们从1985年起进行了小麦高产试验,並在梁徐乡搞了有1342.5亩田的小麦免耕机条播的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371.5公斤,比一般大田增产17.9%,基本形成了免耕机播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常熟县王市公社南塘大队倪永福生产队1965年三麦获得了大丰收。全队129亩三麦,亩产500.5斤,比1964年增产56.4%,其中82.6亩小麦,亩产498.1斤,46.4亩大元麦,亩产505斤;接种中稻茬的  相似文献   

8.
1974年,我所开始探索沿江稻麦两熟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4年1.25亩扬麦1号丰产田,亩产683.2斤.1975年7.27亩小麦,平均亩产968.47斤,其中0.78亩扬麦1号,亩产达1008.1斤.1976年7.086亩小麦,平均亩产1007.6斤,其中1.23亩扬麦1号,亩产达1069斤.1978年6.89亩小麦,平均亩产954.5斤,其中1.9亩扬麦3号,亩产1007.3斤,0.9亩扬麦2号,亩产达1093斤(见表1).通过四年来的实践,我们对小麦高产栽培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我们大队是晚稻晚麦地区.过去三麦单产一直在一百五十斤上下.“农业学大寨”以来,我们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武器,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改造生产条件,努力探索高产规律,三麦持续稳产高产.今年,在毛主席三项重要指示的指引下,我们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三麦生产又有了新的突破.按计划面积计算,亩产九百三十一斤.按实种面积计算,亩产七百九十一斤半.单产和总产都比去年增长一成多.生产实践再次证明,三麦生产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1980年,靖江县在太和、土桥等地,试行在前季稻收后完全不耕,即板茬泡水免耕法(简称免耕,下同)栽培后季稻,取得成功经验.1983年,全县用免耕法栽培的面积达8.27万亩(占移栽面积的50%),平均亩产770.1斤,比常规栽培每亩增收49.9斤,增产6.92%.免耕法栽培后季稻所以能增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抢得季节.靖江县双三制面积大,季节是影响后季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常年在8月3日以后,每迟栽一天,亩产要减20多斤,栽期愈迟,减产愈烈.免耕栽插,由于免去了耕耙地等工序,不再受忙季机、牛安排等因素制约,前季稻一离田,即可上水栽秧,可比常规耕法早栽1~2天.  相似文献   

11.
免耕机条播种麦的几个栽培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免耕麦和条播麦是我省两个重点推广项目,也是实现三麦由中产水平(亩产250公斤)向高产水平(亩产300公斤以上)发展和省工节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途径。近几年有不少地方已经把这两个推广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免耕、条播两种优势同时发挥,达到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的目的。根据各地实践的结果:免耕种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保证大面积三麦适时播种,变晚茬晚播为晚茬早播;肥力集中在土壤表层,有利于壮苗早发和苗足穗多,同时省工节本,经济效益较高;条播麦则可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之间的矛盾,麦苗中后期通风透光好,有利于秆壮穗大和防止倒伏,因此免耕机条播麦增产增收显著,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县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广大干群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四级农科网为阵地,广泛开展了以间作套种为中心的布局革命,促进了农业大上快上。 1976年,全县间套种面积由1975年的6万多亩扩大到30多万亩。其中9万多亩麦、棉、绿套种的三麦,平均亩产600多斤,比单种的亩产高一倍多;17万亩棉花由于亩亩套种了冬绿肥,有12万亩还插种了春绿肥,每亩只施15斤标准化肥,比往年少施20多斤,  相似文献   

13.
1 水稻免耕抛秧(直播)示范推广情况和效益1.1 推广面积2004年我市水稻免耕抛秧(直播)示范推广面积达9860亩,其中早稻免耕1500亩,中稻8260亩,二晚100亩。免耕抛秧面积达3400亩,免耕直播面积5100亩,落实在高家、浯口、接渡、众埠、十里岗等12个乡镇,30个村委会。1.2 产量情况经对高家、浯口、接渡、众埠等乡镇示范点的测产验收,早稻免耕抛秧平均亩产389kg,较翻耕抛秧的368kg,亩增稻谷21kg,增长5.7%,共增稻谷3.15万kg;中稻免耕直播平均亩产525kg,较直播田的502kg亩增稻谷23kg,增长4.6%,共增稻谷18.998万kg。全年共增稻谷22.148万kg。1.3 效益分析实践证明,推广水稻免耕抛秧(直播)技术具有“四省两增“的特点。四省  相似文献   

14.
油菜是本区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万亩左右。1977年以前,双三制面积大,油菜以育苗移栽为主(移栽苗占70%),亩产不满百斤。1978年推广杂优稻后,早茬增多,油菜直播面积增加(占71.6%),单产随着提高,达161.6斤。1982年,油菜面积猛增到21767.1亩,直播油菜占96%,平均亩产高达312.03斤,并出现了亩产近400斤的高产片和超500斤的高产田。  相似文献   

15.
泗棉2号是我场1980年育成并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1984年审定通过的新品种.1981~1983年,在我场的百亩连片高产中间试验中,种植340亩,平均亩产皮棉208斤.其中春茬一熟棉161亩,亩产皮棉216斤;麦套棉179亩,亩产皮棉201斤.  相似文献   

16.
我县稻茬麦的传统播种方式为撒播.随着施肥水平和栽培技术的提高,七十年代后期全县三麦单产已达六、七百斤.生产实践表明,撒播麦单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个体与群体、多穗与大穗、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日趋突出,影响产量进一步提高.为此,我县与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协作进行了稻茬条播麦的多点试验示范.1982,1983年共有条播高产栽培示范方八个,面积516.4亩,1983年全县条播麦面积一万多亩,占三麦总面积的10%左右,普遍收到了增产降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 1980年新乡县棉田春播单作面积7万亩,棉麦套作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合计1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6,5斤,还收小麦170多斤.1980年全县向国家交售皮棉2867.4万斤,平均每个棉农贡献95.6斤,比1979年人均贡献45.3斤增加一倍多.棉花总产、亩产、人均贡献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获得大面积丰产的原因,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还狠抓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农村改革和劳力转移,必须大力推广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在条播麦高产实践和免(少)耕麦示范成功的基础上,1985年秋播我县开始三麦免(少)耕机条播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1986年秋播全县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54万亩,1987年秋播又扩大到7.2万亩。 生产实践表明,把免(少)耕技术与机械条播组装配套,能集三大技术优势于一体,有利于大面积增产。如宗村乡1986年秋播500亩免(少)耕机条播示范方,属中产水平,其中400亩小麦平均单产260公斤,比大面积耕翻撒播麦增产8.3%;1987年秋播扩大到2914亩,占三麦总面积的31.8%,小麦平均亩产315.3公斤,比耕翻机条播增产8.8%。与耕翻撒播麦相比,免(少)耕机条播省去耕耙、人工挖沟和整地等作业,每亩可少用2~3个人工,节省种子1.5~2公斤,节约柴油1~1.5公斤,机耕费减少2~3元,具有增产、省工、节本、增收的效益。现将免(少)耕机条播麦的生育特点及其配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春油菜是我省油菜生产上的新生事物.三年来,在各地通过试验、试种、示范都获得良好的结果.1973年淮阴地区30个示范点300亩春油菜,一般亩产100—200斤,徐州地区睢宁县试种两年,多数亩产100—150斤.1974年初冬油菜遇到严重干冻,不少单位补种了春油菜效果也良好.南京市遵义林场补种2.3亩春油菜,平均亩产166.2斤,而受灾的冬油菜,每亩只收37.3斤.1975年生产示范面积进一扩大,据徐、淮、盐三地区不完全统计,约种春油菜8000亩.盱眙县三河农场春油菜全部采用机直播.该场周王生产队种31亩,平均单产141斤,小刘生产队43亩春油菜,单产107斤,全场共繁殖6503良种15000斤.在试  相似文献   

20.
直播稻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新北区直播稻面积已达8.8万亩,占水稻面积的46.8%,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0.33万亩,其中水直播9.99万亩,旱直播9.41万亩,麦套稻0.93万亩。经过几年来的研究与推广,2004年全区直播稻平均亩产达617.8kg.涌现出了一批亩产超650kg的示范方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