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滴灌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机械灌溉方式,安装好的滴灌设备,使用时只要打开阀门,调至适当的压力,即可把水分送到作物根区自行灌溉。滴灌比地面沟灌节约用水30%~40%,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大大减轻。滴灌的温室地温比传统地面灌溉的高,有利于栽培作物早长早发;湿度较低有利于减轻病虫害发  相似文献   

2.
滴灌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机械灌溉方式,安装好的滴灌设备,使用时只要打开阀门,调至适当的压力,即可把水分送到作物根区自行灌溉。滴灌比地面沟灌节约用水30%~40%,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大大减轻。滴灌的温室地温相对来说要比传统地面灌溉的高,有利于栽培作物早长早发;湿度较低,有利于减轻病虫害发生,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一般果菜类可以增产10%~20%。  相似文献   

3.
滴灌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机械灌溉方式,安装好的滴灌设备,使用时只要打开阀门,调至适当的压力,即可把水分送到作物根区自行灌溉。滴灌比地面沟灌节约用水30%~40%,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大大减轻。滴灌的温室地温相对来说要比传统地面灌溉的高,有利于栽培作物早长早发;湿度较低有利于减轻病虫害发生,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一般果菜类可以增产10%~20%。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溉技术条件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并得到3种不同灌溉技术(滴灌、喷灌、漫灌)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的大田试验.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其灌溉总量相同,漫灌和喷灌采用浇底墒水加浇两水,滴灌采用浇底墒水加浇四水的方式;从冬小麦整个生长期内的作物高度、叶面积指数、籽粒重等指标,考察不同灌溉技术对冬小麦生产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表层含水量下降速度最小,整个生长期,含水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滴灌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高,其次是喷灌;在成熟期,滴灌条件下,作物高度比漫灌高12%,比喷灌高5%;滴灌和喷灌的条件下产量分别比漫灌高8.63%,7.75%;滴灌、喷灌、漫灌的籽粒千粒重分别为43.36,42.17和41.17 g,滴灌和喷灌籽粒重明显高于漫灌,且生物量分别比漫灌提高了6.9%,3%.这说明3种灌溉技术中,滴灌技术最有利于实现节水保墒、小麦增产,其次是喷灌.  相似文献   

5.
一、滴灌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省水.滴灌是局部灌溉,它可根据作物的需要精确地进行灌溉.用管道输水,非常省水,一般比地面灌省水35%~55%,有些作物可达85%左右,比喷灌省水15%~25%.  相似文献   

6.
以温室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下滴灌,对最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度、水分胁迫指数和干物质转化因子3个作物生长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确定了膜下滴灌黄瓜的经济灌溉制度。结果表明:采用经济灌溉制度比实际灌水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产量和效益分别增加2.54t/hm~2和2.36万元/hm~2,节约灌溉水量7.59%;在经济灌溉条件下灌水前土壤含水率(0~60cm)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较作物生长期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幅度小得多,取各次灌水前土壤含水率的平均值作为作物经济灌溉的灌水下限值,对于本研究中的黄瓜,其值为0.240。按照该灌水下限值灌水,可使温室膜下滴灌黄瓜单位面积的灌溉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膜下滴灌小麦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及根系分布特征,在河套地区开展了常规畦灌小麦与膜下滴灌小麦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内的保墒作用明显,且其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在主要的浸润层0~30 cm均优于CK;种植模式不同时,1膜5行的种植模式的根系指标数值在各个土层内平均大于1膜6行5.9%;灌水水平不同时,充分灌溉促进了0~30 cm土层中的根系生长,而轻度水分亏缺有利于深层土壤中根系的生长.膜下滴灌小麦各处理的产量、作物水分生产率与灌溉水分生产率显著高于CK,产量较CK分别提高了19.6%,14.6%,19.5%,14.7%,作物水分生产率较CK分别提高了28.2%,27.3%,29.6%,27.3%,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提高了37.1%,40.7%,42%,41.8%.1膜5行的充分灌溉处理不仅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同时为产量、作物水分生产率、灌溉水分生产率最优,是兼顾高产与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的优良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东圣一号番茄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了无压灌、滴灌和沟灌三种灌水方式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条件、番茄的形态指标、水分生理指标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压灌溉通过调节作物根区土壤水分,优化了根冠比,提高了壮苗指数。无压灌溉和滴灌相对沟灌,减小了气孔导度和蒸腾失水,而光合速率并未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1%和17.2%。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微润灌溉对大田玉米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玉米微润灌溉与膜下滴灌田间对比试验,对微润灌溉和膜下滴灌不同处理条件下灌水量、耗水量、作物的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等进行试验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微润管进口压力为2.0、2.5和3.0 m的微润灌溉分别较滴灌少耗水29.8%、17.9%和11.7%。微润管进口压力为3.0 m的玉米籽粒产量为10 507 kg/hm^2,比膜下滴灌对照高11.5%,WUE达到4.33 kg/m^3。说明微润灌溉通过优化全生育期水分配置,进而达到节水、增产、增效的效果,在干旱区可适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作物蒸散量模型的智能化滴灌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中小规模温室大棚的滴灌问题,设计出一套由作物蒸散量模型计算作物灌溉量的智能化滴灌控制系统。系统采用温湿度传感器测量不同高度上的温湿度差,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算出作物的蒸散量,并将蒸散量换算为灌溉量,通过单片机设定程序控制电磁阀的开关时间即控制灌溉量多少。对比试验证明,该方法方便、可靠,可应用于温室大棚的精确灌...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油桃节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夏州降水量稀少,水资源匮乏,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行节水灌溉,在该地区进行了日光温室油桃节水灌溉试验研究,研究了滴灌与沟灌技术在生育期内对土壤含水率、作物的生育动态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比沟灌平均节水1251 m3/hm2,"92-1"品种在滴灌条件下比沟灌每株增产5.9 kg,每公顷增产29475 kg,日光温室反季节油桃栽培应选择滴灌节水技术。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采用滴灌最优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塔里木灌区主要种植作物.通过对该灌区历年滴灌面积、常规灌溉与滴灌棉花灌溉定额、单产及单方水效益等具体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棉花实施滴灌后每公顷可节水1 200 m3,计144元;到"十一五"末,滴灌比常规灌溉可节水约1亿m3;每公顷可使籽棉增产215 kg,计1 182.5元.  相似文献   

13.
1滴灌技术的特点滴灌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较好的一项灌溉方式.与传统的沟畦漫灌方式相比,滴灌技术具有以下3方面明显特点: 1.1可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滴灌可节水50%~80%以上.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小量的水,可一次性对大面积土地进行灌溉,对各种不同条件的地形、地块都可均匀地灌溉,并且可极大限度地避免水在输送过程中的不必要渗漏,保持土壤地表部分湿润,减少地表水份蒸发.同时,由于滴头的灌水速度小于土壤入渗速度,从而避免了径流的损失和水分的漂移损失.在温室大棚使用滴灌技术,能使大棚内湿度明显降低,提高冬季地表温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另外,滴灌能依照作物耗水规律适时、适量地、均匀而又缓慢地供水、供肥,使作物根层土壤经常保持在最佳的水分、通气和养分状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高钙镁离子地下水滴灌施肥系统堵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高钙镁离子地下水滴灌条件下施肥系统堵塞风险及综合影响效应,开展了大田春玉米田间滴灌试验.选择地下水和再生水2种灌溉水源,使用圆柱型迷宫流道灌水器和片式灌水器两类灌水器进行试验,并从灌水器堵塞及其对作物生长、产量的影响角度,对比分析了高钙镁离子地下水、再生水滴灌施肥的安全性问题,结果表明:该种高钙镁离子质量浓度(180 mg/L)地下水滴灌施肥比40~60 mg/L的再生水滴灌施肥具有更大的系统安全性问题;高钙镁离子地下水滴灌系统灌溉7次后灌水器相对平均流量Dra降至77.6%,灌水器均匀度CU降至79.9%,比再生水滴灌还低3.0%和5.3%,春玉米植株株高、茎粗、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再生水降低7.4%,3.5%,3.7%,3.7%.研究可为合理利用地下水滴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滴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滴灌技术是近几年来推广的一种先进的灌溉方法.也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有利于农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它是利用水泵或高架水箱将灌溉水通过干管和滴管,在一定的压力状态下.向作物根部表面缓慢滴水,达到灌溉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甘肃省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对于喷灌、滴灌、渗灌及波涌灌几种方式下,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的灌溉节水机理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这两种作物的节水性和生育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降雨、灌溉水量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在喷灌、滴灌、渗灌及波涌灌几种节水灌溉技术中,渗灌的节水性最好,依次为滴灌、喷灌、波涌灌。小麦和玉米在渗灌条件下产量比滴灌、喷灌和波涌灌都高,小麦渗灌产量比滴灌增加7.6%,比喷灌增加13.1%,比波涌灌增加22.4%。玉米渗灌产量比滴灌增加1.3%.比喷道增加6.3%。  相似文献   

17.
为明晰不同节水灌溉措施和灌溉量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以设施番茄为植物材料,设计不同灌水模式(喷灌、滴灌和浇灌)及不同灌溉定额(140、180、220 m~3/hm~2),观测不同处理下番茄总产量、叶面积指数(LAI)、果实品质、土壤盐分及有效养分等指标。结果表明:相比浇灌处理,滴灌和喷灌增产效果明显,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滴灌优于喷灌,滴灌处理番茄总产量达到118.3~138.7t/hm~2;相同灌水模式下,较低的灌水量有利于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Vc含量的增加。高灌水量有利于耕层土壤盐分的去除,不同灌水模式以滴灌效果最佳。此外,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形成的土壤干湿交替的状态有利于肥料元素的矿化,可提高耕层土壤有效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温室小气候对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温室小气候的变化特点导致温室作物更容易发生病害;温室小气候对致病因子的活性和作物的抗病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灌溉方法(滴灌和沟灌)对温室小气候的影响差异较大,滴灌在改善温室小气候方面具有重要潜力.基于小气候因子的调控与作物病害的发生条件,优化灌溉制度,有利于降低作物的发病几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有助于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9.
农田水热传输过程的量化对于农业用水管理和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波文比通量观测系统实测数据和气象站资料,对覆膜滴灌紫薯农田的水热通量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热通量是全生育期覆膜滴灌农田能量支出的主要部分,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支出占比较小,全生育期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土壤热通量支出占比分别为69.12%、25.14%、6.57%。不同天气条件下,显热通量的大小和变化范围均小于潜热通量。潜热通量对降雨和灌溉的响应最为显著,且降雨影响程度大于灌溉。净辐射、气温对潜热通量的影响较大,表层土温和风速变化的影响则较低,各环境因子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对潜热通量产生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以深化对覆膜滴灌紫薯农田水热传输规律的认识,为作物高效用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2个灌水水平下(I1:高水,I2:低水)以不同滴灌带间距(A1:1m,A2:0.5m)与覆膜方式(M1:全膜覆盖,M2:半膜覆盖)进行2a田间试验,结合作物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产投比筛选适宜的膜下滴灌模式,并利用产量水分敏感系数(ky)确定最优的膜下滴灌模式。结果表明:在低频灌溉模式下,部分覆膜处理的蒸腾(ET)高于全覆膜处理,而产量和WUE低于全覆膜处理。尽管滴灌带间距对ET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在高水处理下,“一管单行”作物的产量与WUE高于“一管双行”。高频灌溉模式下,作物产量及WUE对灌溉量、覆膜方式、滴灌带间距的响应呈现耦合性。低频灌溉条件下,ky对灌溉量及滴灌带间距的响应均不显著,而部分覆盖处理WUE低,ky高,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敏感。高频灌溉条件下,覆膜方式、灌溉量以及滴灌带间距均对ky 产生影响。高频灌溉条件下,ky能对经WUE筛选出的膜下滴灌处理进行进一步的优选。基于ky的结果,结合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投比,建议在高频灌溉条件下采取“全膜低水+一管双行”模式或“半膜高水+一管单行”模式,在低频灌溉条件下采取全膜高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