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气象要素和初始病情对早稻纹枯病病情进展的影响,不同氮肥用量、不同早稻品种受纹枯病为害所致的产量损失,以及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病情与最终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早稻纹枯病病情进展呈S型曲线,其进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病情与最终病情是高度正相关,据此建立了不同抗病水平品种的病情预测式;日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初始病情与流行速率关系最密切,据此建立了病害不同进展阶段的流行速率预测模式;不同品种受纹枯病为害所致损失不同,组建了不同品种的产量损失估计模型,施氮量对同等病情程度的损失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相对较高的氮肥施用量,在浠水县开展了氮肥不同用量对早稻纹枯病发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与纹枯病病指、病株率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病指、病株率相对增大;氮肥的用量与产量不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氮肥施用量为150~195 kg/hm~2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2个早稻品种最佳氮肥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个早稻品种在江汉平原的最佳氮肥施用量。[方法]对两优9168和华两优103进行225、150和75kg/hm23个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筛选2个早稻品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结果]供试品种间生育期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氮肥施用量对生育期影响极显著,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水稻全生育期有延长趋势;氮肥施用量对产量影响显著,随着氮肥施肥量的减少,产量呈递减趋势;氮肥施用量对经济系数影响显著,且均在150kg/hm2水平下经济系数最大。[结论]该研究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氮肥不同用量对南四湖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东南四湖稻区氮肥施用量过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农田氮素失衡、氮素流失严重的现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氮素积累与转移、稻谷产量及其构成、氮素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抑制了水稻营养生长,显著降低了水稻分蘖和成熟期有效穗、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吸收量及稻谷产量;氮肥施用量过大,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形成大量无效分蘖,降低了氮肥利用率,对提高水稻产量无显著效果。在当前氮肥施用水平上减施30%,可有效抑制无效分蘖,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更加协调,提高氮肥利用率,且对水稻产量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路梅  张发成  钱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53-17555,17573
[目的]调查金华市主栽水稻品种纹枯病田间发生情况,探讨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明确其经济闽值。[方法]参照国家水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1—1995)进行病情调查,并测定不同水稻品种的各种产量性状;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不同接种量下水稻品种——金早47的病丛率、病情指数、水稻产量及产量损失率,并计算其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经济阈值。[结果]金华市现有水稻主栽品种的抗病性为中抗水平以下,缺乏高抗品种;其中水稻金旱47为中抗,两优培九为中感,协优46则为感病。同一水稻品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生育期的抗性表现有所差异,水稻产量的损失随水稻品种抗病性的减弱而加重。孕穗期,金早47的病丛率和产量损失率成线性关系.要将产量损失率控制在7%以下,孕穗期的病情指数必须控制在4.2以下。[结论]明确了金华市水稻主栽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及其经济阈值.为水稻纹枯病的有效、合理控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浠水县进行氮肥不同用量对早稻纹枯病发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探索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相对较高的N肥施用量。结果表明:N肥的用量与病指、病株率成明显的正相关;随着N肥用量的增加,病指、病株率相对增大;N肥的用量与产量不成明显的正相关;N肥施用量为10-13公斤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水稻生长后期不同施氮量对稻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水稻生长后期不同氮肥水平对稻谷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期增施氮肥,能提高水稻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增加水稻产量。但保花肥纯氮用量超过10 kg/667m2产量构成因素有下降趋势。后期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稻米的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硅肥)相比,5个施用硅肥处理(施用量60~30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分蘖,增加穗长、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增长2.0%~9.0%。  相似文献   

9.
氮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氮的吸收、同化和运输直接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并决定水稻产量和品质。为明确黑龙江省浓江农场最佳施氮量,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施用量,水稻平方米收获穗数、穗粒数、空瘪率也相应提高,但千粒重降低,氮肥用量105~120kg/hm2时稻谷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丘陵山区冬水田水稻的单产水平及氮肥的利用率,实现区域水稻高产高效和生态友好等目标。笔者以大面积水稻生产代表品种‘渝香203’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肥施用量与施用方式对水稻抽穗—成熟期生物产量积累与分配、氮素利用率及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生物产量、氮积累总量以及稻谷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水稻的生物产量积累和合理分配,在中氮处理(10 kg/666.7 m2)采用底肥:穗肥=5:5 的施氮方式下,水稻茎鞘输出率和转换率均较高,分别达到56.59%和48.59%。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提高氮农学利用效率和表观利用率,适宜的施氮比例受施氮量的影响而不同。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穗平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实现大穗高产。兼顾稻谷产量与氮肥高效,重庆冬水田地区杂交水稻的高效施氮策略为纯氮10 kg/666.7 m2,且采用底肥:穗肥=6:4 或5:5 的施氮方式。稻谷实际产量为9910.68~9940.62 kg/hm2,平均产量为9925.65 kg/hm2。  相似文献   

11.
高氮水平下施用硅肥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氮水平下施用硅肥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施用硅肥可降低水稻株高,增加穗数和千粒重,提高结实率和产量,同时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和抗病性。其中施用硅肥150kg/hm^2处理的水稻,经济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湘早籼45号为早稻材料、丰源优299为晚稻材料,在马铃薯–双季稻种植模式下,研究麻沙泥、灰泥、紫泥、红黄泥、黄泥、河沙泥6种不同水稻土对双季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河沙泥处理早稻叶片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高;河沙泥处理早稻的产量较高,3年平均产量为6 806.49kg/hm~2,显著高于紫泥田(6 210.70 kg/hm~2),但与其他处理的差异不明显;各处理3年晚稻的平均产量差异不明显;各处理双季稻的总产量为13 432.91~14 838.89 kg/hm~2,最高的是河沙泥处理,最低的是紫泥田处理,2处理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水稻纹枯病不同病级之间产量损失原因的灰色关税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水稻纹枯病不同病级之间产量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是结实率的下降,其次与千粒重的下降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到试验第3年,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经3年6季水稻种植,由作物收获带走的氮、磷、钾养分越多。不同肥力土壤在连续施肥条件或不施肥条件下,肥力养分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种植体系中养分输入-输出平衡状况有一定关系。【结论】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如果连续不施肥,其基础地力下降得越快。因此,对于地力水平较低的土壤应注重合理施肥,培育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地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也应注意高效合理补充养分,以维持土壤较高的肥力水平和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培育和利用氮高效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适宜广西稻区的6个水稻品种,设4个施氮量水平(0、75、150和225 kg/ha)的田间试验,测定不同施氮量下各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和氮积累量,并计算氮肥利用率,通过回归分析各水稻品种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估算出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及其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果】在0~225 kg/ha施氮量范围内,6个水稻品种的株高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高,但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与施氮量的关系表现不一致;水稻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225 kg/ha时,除桂野丰产量开始下降外,其他品种产量增加缓慢。与无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在35.92%~67.45%,由高到低依次是恒丰优777>桂育11号>野香优3号>桂野丰>百香优139>桂育9号。6个水稻品种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氮肥贡献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225 kg/ha时,氮肥贡献率增加缓慢甚至开始下降;不同水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不同,氮高效利用品种(恒丰优777)的平均氮肥吸收利用率是氮低效利用品种(野香优3号)的1.53倍。6个水稻品种当季获得最高产量时的适宜施氮量在181.9~219.7 kg/ha,氮肥农学效率在10.1~17.9 kg/kg,氮肥偏生产力在30.6~41.9 kg/kg。【结论】不同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条件下,初步筛选出恒丰优777和桂育11号两个氮高效利用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8.
水稻种衣剂防治稻瘟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旱圃接菌测定表明,6种水稻种衣剂防治稻瘟病的效果都十分明显,除种衣剂1号的防病效果为69.35%外,其余5种种衣剂的防效均达91%-98%,田间不上区接菌试验胞衣稻种水育秧47天,种衣剂2号,3号,4号,6号的防效为72.96%-84.89¥%,1号,5号为555左右。  相似文献   

19.
对资中县杂交水稻稻瘟病历史资料和气象资料统计表明,气象条件影响稻瘟病流行程序,但与稻瘟病能否流行没有必然的相关性。而致产现生理小种的存在及其比例上升,是导致稻瘟病流行的关键。资中县杂交稻稻瘟病流行存在“9年周期”。1个杂交稻优良品种只能种植7年,至第8年后,稻瘟病即流行成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