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下种草养鸡的两段饲养分为育雏和育成。1~28日龄左右(夏天25日龄,冬天30日龄)为育雏阶段,此阶段采取集中育雏,使用全价饲料,采用平养或网上平养方式。免疫脱温后分散到各养殖户进行第二阶段的育成饲养,时间一般为30~100日龄,方式为林下规模化人工种草放牧散养,每群300~500只左右为宜。该鸡由于采取第一阶段的集中育雏,在育雏技术、饲料营养、防疫等方面条件有保证,所以鸡只成活率高:第二阶段是种草放牧养殖,所以鸡肉品质和风味好,深受消费者喜爱,经济价值高。育成阶段无鸡粪处理问题,鸡粪排放牧地肥草,草养鸡,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饲养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业。  相似文献   

2.
星杂579是加拿大谢弗公司培育的优秀褐壳蛋鸡。该品种引入我省后的生产性能一直没有做过报道。为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西宁华青蛋禽公司饲养的两批星杂579商品代鸡生产性能进行了观测,现报告如下: 1 育雏、育成期(0—18周龄)饲养工艺和管理 1.1 饲养工艺:育雏、育成期采用密闭式鸡舍高床网上平养,网距地面1.8m,暖气供温,风机通风。育雏期钟型小饮水器饮水,料盘喂料。育成期链条喂料,普拉松饮水器饮水。 1.2 饲养管理:测定两批鸡的时间为:1989年8月11日至12月12日和1989年8月27日至1990年1月12日。密度:育雏期57只/m~2,育成期11只/m~3。温度:1—3日龄32—34℃,4—7日龄30—32℃,以后每周降温2℃,至18—23℃。湿度:50%—65%。光照:人工光照;1—3日龄23h光照,4日龄—18周龄  相似文献   

3.
林下种草养鸡的两段饲养分为育雏和育成。1~28日龄左右(夏天25日龄,冬天30日龄)为育雏阶段,此阶段采取集中育雏,使用全价饲料,采用平养或网上平养方式。免疫脱温后分散到各养殖户进行第二阶段的育成饲养,时间一般为30~100日龄,方式为林下规模化人工种草放牧散养,每群300~500  相似文献   

4.
本场近两年来相继建成投产了几栋中雏育成鸡舍,其中有笼养和网上平养两种形式,通过两年来的生产实践,生产经济效果如下: 一、设备情况 1.笼养设备,全部使用蛋鸡笼,由于蛋鸡笼放进40日龄中雏鸡吃料、饮水困难,先在育雏笼内过渡到70日龄才转到蛋鸡笼内,每笼进鸡5只,以后逐渐过渡到4只。已建成一个大车间8个小车间养鸡17,280只,饲养员7人,平均每人养鸡2,469只,饲养方式:人工喂料、饮水和清粪。  相似文献   

5.
<正> 本表为养鸡生产工县表,应用于养鸡生产中的计划,调度及鸡群周转。本表共有五个日龄日期、六个阶段、分别为种卵入孵日期、鸡雏出壳日期、育雏结束日期、育成鸡结束日期和预产期。各阶段时数分别为:孵化21天、育雏42天、即6周龄。育成日期以鸡雏开始126天、即18周龄和140天即20周龄种。预产期以计算产蛋的161日龄前,即23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对育雏育成采用密闭式鸡舍,网上平养,育雏育成(1—140日龄)在一栋鸡舍完成,雏舍有一栋,长87.05米、宽11.8米,总面积1028.19米~2。舍内用2米高的铁丝网分成30栏,中间有1米宽的人行道。这样便于分群饲养管理,避免惊群压堆,减少互相啄羽等缺点。每栏饲养500只,每平方米饲养育成鸡14只左右,总饲养鸡数为15000只。生产实践证明:这样的育雏方式,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养鸡业集约化、工厂化的发展,养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在整个养鸡育雏工作中,保证雏鸡生长发育的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1 雏鸡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差.刚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2~3 ℃,3日龄后逐渐上升,约在10日龄后体温与成年鸡相同,3周龄以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才趋于完善.环境温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雏鸡的体温.  相似文献   

8.
育雏的效果直接关系养鸡生产。育雏有平养和笼养。平养又有网上育雏、厚垫料育雏和火炕育雏。笼养育雏是当前的主要形式。但笼养育雏由于底网是金属所制,吸热性较强,对雏鸡的卵黄吸收很不利。在育雏初期,雏鸡除采食,饮水外,有80%的时间处于腹卧状态。为了提高雏鸡腹部温度,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加速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型蛋鸡场的蛋鸡生产分成三个阶段,即育雏阶段(1—40日龄左右)、育成阶段(40—120日龄左右)和产蛋阶段(120—140日龄以后维持一年左右)。多年来中小型鸡场采用的免疫程序一般为12日龄左右和35  相似文献   

10.
在养鸡生产中,影响鸡的生产性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育雏期到产蛋末期饲养管理的好坏都与生产性能密切相关,但育成期的体重控制却是饲养的关键,其对开产日龄、产蛋数量、高产持续期、蛋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探讨鸡育成期控制体重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特进行了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1蛋鸡主要生产工艺蛋鸡生产工艺流程一般为两段饲养或者三段饲养,两段饲养包括育雏育成鸡(0~140日龄)、蛋鸡饲养(141~532日龄);三段饲养包括育雏(0~49日龄)、育成(50~140日龄)和产蛋(141~532日龄)。育雏一般采用育雏伞平养育雏,伞内侧均匀分布发热灯管,保证雏鸡所需要的环境温度。在新建条件好的养殖场可采用温度环境控制等组成的  相似文献   

12.
<正>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雏鸡的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提高雏鸡的育成率,增加养鸡经济效益。1育雏方式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一般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经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鸡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相似文献   

13.
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雏鸡的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提高雏鸡的育成率,增加养鸡经济效益。 1育雏方式 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一般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经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鸡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相似文献   

14.
饲料、垫料及鸡舍地面、墙壁、天棚、食槽、饮水器等受潮发霉后很容易引起初生雏鸡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和曲霉菌病。笔者在临诊中发现30日龄肉用仔鸡暴发曲霉菌病,并引起严重死亡。 一、发病经过与诊断 养鸡专业户赵某,饲养从肉鸡1800羽,采用网上育雏,25日龄育雏成活率达98.7%。从25日龄开始,赵某将肉鸡由网上育雏转换成垫料平养,到29日龄时,部分鸡陆续出现张口呼吸现象,当日死亡48羽。经笔者前去临诊表现:鸡群长势良好,饲养管理水平一般。鸡群  相似文献   

15.
所谓蛋鸡的产蛋性能,主要指蛋鸡的开产日龄、产蛋高峰期及其维持时间、产蛋期死淘率等。养鸡生产实践中,常见鸡开产日龄提前或推迟,不出现产蛋高峰期或产蛋率攀升时间较长,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短,产蛋期死淘率高以及提前休产等产蛋性能下降等现象。要注意分清原因,采取相应对策。1原因1.1育成鸡合格率低合格率是在成活率基础上的体重和均匀度的统一,有些鸡场直接用育成合格率反映育成情况,育成合格率低说明育雏育成期死亡多,育成鸡体重低,均匀度差。体重偏轻或偏重都将导致产蛋推迟或提前,产蛋高峰期不稳,产蛋性能低。而均匀度则是直接关系到…  相似文献   

16.
蛋鸡产蛋性能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蛋鸡的产蛋性能,是指蛋鸡的开产日龄、产蛋高峰期及其维持时间、产蛋期死淘率等。养鸡生产实践中,常见鸡开产日龄提前或推迟、不出现产蛋高峰期或产蛋率攀升慢、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短、产蛋期死淘率高以及提前休产等产蛋性能下降的现象。一、产蛋性能下降的原因1.育成鸡合格率低。合格率是在成活率基础上的体重和均匀度的统一,有些鸡场直接用育成合格率反映育成情况。育成合格率低说明育雏育成期死亡多,育成鸡体重低,均匀度差。体重偏轻或偏重都将导致产蛋推迟或提前、产蛋高峰期不稳、产蛋性能低,而均匀度则是直接关系到产蛋高…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北京市种鸡场在育雏育成鸡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使1~140日龄的鸡成活率达到91%以上。在育雏车间,从雏鸡1日龄开始就有一套完善的饲养管理程序,对鸡舍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进行了科学的管理,现将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和重点防治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鸡的饲养方式主要分为平养和笼养两种. (一)平养平养指鸡在一个平面上活动.平养又可分为落地散养、网上平养和混合地面平养.平养鸡舍的饲养密度小,建筑面积大,投资相对较高,目前我国一般肉鸡才使用这种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育雏是养鸡中一项最艰苦细致而又最讲科学技术的工作,建立和健全鸡场培育雏鸡的专列科学保健程序。是养鸡业成败的首要一环。我们在培育10批共23856只雏鸡,采取如下保健程序,经28—30日龄育成雏鸡共22997只,育成率98.4±96%,平均96.4%。 1、一日龄:脱壳后按头份量接种马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县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散养户养鸡数量不断增多,但是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养鸡生产也暴露出技术的难点和管理的盲点。经调查农村散养户80%养鸡成活率维持在15%~20%左右,主要是雏鸡成活率低,1~20日龄死亡率达80%以上,甚至有的农户死亡率达到100%,农民年年养鸡,到年终空笼无鸡过年,较多农户干脆不养鸡,认为养鸡不如买鸡吃。为了发展我县养鸡生产,鼓励和激发广大农村散养户养鸡的积极性,我们针对散养户养殖技术,主要是1~20日龄育雏管理和免疫程序难以掌握突出的主要原因。我们从1990年开始至今一直坚持从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