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花生消费趋势研究——以北京和山东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青  唐忠 《花生学报》2008,37(1):32-36
分析了我国食用花生与油用花生消费比例的变化趋势,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食用花生消费比例会不断增加,与世界趋势趋同.利用山东和北京两地区花生及其食品消费的样本数据分析了我国消费者对花生及其食品的消费意愿,对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给促进小麦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从生产、加工、消费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质量认可是小麦产业融合的基础。小麦产业链上下游对其质量的需求不一致或利益不关联,是小麦产业链脱节、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的主要原因。建立一套完善和系统性强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推动我国小麦产业结构性调整和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关键。同时分析了小麦生产、收储、制粉、食品加工和消费等各环节对其质量的具体要求,并据此提出小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及综合农艺品质、数量品质、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加工品质、食品品质等多单元评价层次。  相似文献   

3.
为给小麦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弱筋小麦品种郑麦004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增铵营养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旗叶、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籽粒中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铵营养条件下,两种小麦旗叶、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与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在灌浆期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灌浆中后期差别较大,与郑麦9023相比,郑麦004对增铵营养的响应更为显著。在NO3-∶NH4+为50∶50时小麦旗叶、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淀粉积累增加最显著。在此处理下,花后24d郑麦9023和郑麦004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7%和21%;增铵营养对两个小麦品种淀粉组分支/直比例影响不一,与对照相比,增铵营养导致郑麦9023下降了3.2%,使郑麦004增长了1.1%。增铵营养可能主要通过增加小麦旗叶中可溶性糖含量促进籽粒淀粉积累,与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相比,弱筋小麦品种郑麦004的各项指标表现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4.
小麦籽粒质量标准与小麦的生产、收储、加工和食品制作的适用性、经济性及市场价格有关.本文在依据谷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小麦籽粒质量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小麦产业链的生产、收储、加工和食品制作主要环节的质量需求,分析了小麦主产区多年多点农户大田小麦样品和仓储小麦样品籽粒质量特性的现状,讨论了小麦籽粒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及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长期以来笼统的把高产、耐病、优质做为育种目标.但随着对马铃薯需要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食品加工业用量的增加,对育种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性状指标.根据不同的用途,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育种目标,使日本马铃薯育种从过去的以高产低成本为中心的产量育种,向专用品种和全年稳定供应为中心方向转化.1 根据食品加工业要求提出的育种目标在日本马铃薯需要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油炸马铃薯片,油炸马铃薯条,炸肉饼和色拉等加工食品的需要.而家庭鲜薯用量在减少.因此,要求育种者培育出新的适于不同用途的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良小麦品质势在必行。小麦品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又可分为制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营养品质除指蛋白质含量外,还要求各种氨基酸成份的平衡。小麦的用途不同,对品质的要求也不同。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平均含量为12.76%,变幅为8.07-20.42%;赖氨酸平均含量为0.40%,变幅为0.28-0.55%。但面筋强度不符合烘烤面包的要求。如果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从现有水平提高2-3%,(以1981年小麦总产量计  相似文献   

7.
中国豆油市场供求与企业经济行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豆油已经成为中国食用油消费的主要品种,近几年豆油市场供需双方面均增长迅速,但主产区与主销区的供需平衡逐步被打破,供需结构变化趋势稳定.国内供给稳定,进口豆油以及进口大豆榨油量逐年增加;需求结构依然是以食用为主,工业用油及其他消费缓慢增长.在需求刺激下,外资以及"洋豆"纷纷涌入国内,国内豆油生产企业竞争环境日趋恶化,相关企业的经济行为也做出了调整,主要体现在经营策略和企业布局方面.  相似文献   

8.
张丽娟 《中国马铃薯》2009,23(6):357-359
<正>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它的用途广泛,营养全面均衡,单产水平远高于小麦、玉米和水稻。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马铃薯品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满足这种要求,培育优良品种,就必须加大对马铃薯种质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9.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4):118-118
《谷物品质与食品加工-小麦籽粒品质与食品加工》是作者及所领导的学者群体以陕西关中及黄淮冬麦区的小麦品种为材料,根据自己近十年来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实践,对我国小麦磨粉品质、蛋白质及淀粉特性与加工品质、小麦籽粒品质与啤酒酿造、营养强化与小麦食品加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总结。本书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小麦的磨粉品质;第二章,小麦谷蛋白溶涨指数与食品加工品质;第三章,小麦籽粒淀粉性质的研究;第四章,小麦籽粒品质与小麦啤酒质量关系的研究;第五章,苜蓿营养强化面粉加工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在全球粮食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十年来 ,世界小麦生产发展很快 ,小麦总产从 1 949年的近 1 6 0 0亿 kg增长到 1 999年的 5780亿 kg(FAO统计资料 ) ,增加了 2倍多 ,平均年递增 2 .6 %。在我国 ,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我国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左右。世界和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的历史证明 ,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与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增进中国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在小麦遗传育种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快小麦遗传育种的研究步伐 ,经国家科技…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福建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减少、控制各种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加工利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糯玉米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做到优质与高效确非易事。我们从1993年开始对糯玉米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及加工利用进行了研究。本文阐述了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和合理加工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低平易涝地大豆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英良 《大豆科学》1997,16(3):187-193
低平易涝地耕层土壤水分大,土质粘重冷浆,通气透水性差,释放差分能力低等不良理化性状,是障碍大豆高产穗产的主要因素。大豆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是以机械化深松施耕整地和带状栽培相结合的技术体系,改变了生产上翻,耙,压的耕作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低平易涝地土体构造不良状况的大豆和合理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海南雅星林场芒果园间作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南儋州雅星林场4龄芒果园的4种间作模式土壤中养分流失、养分淋失、氨挥发、养分输送循环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园不同生态系统中,间作柱花草模式养分盈余最大,达到349.8kg/hm2,养分再循环量大,有利于果园不断的培肥;间作木薯模式养分盈余最少,只有7.64kg/hm2;而只有间作木薯模式的P,K和间作番薯—花生模式的N素才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亏缺2.32kg/hm2 ,2.34kg/hm2 ,7.78kg/hm2。在果园生态系统中,不同养分损失量大小顺序为:有机质>速效钾>全氮>水解氮>速效磷。不同季节施肥(尿素),NH3挥发损失有明显的差异。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N的淋失量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进行了田间、温室土壤盆栽及营养液栽培筛选鉴定试验,以评价大豆基因型的耐酸铝性差异及其几种筛选方法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基因型间存在明显的耐酸性差别;几种筛选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在田间试验中,秋种大豆受害比春种严重,而且秋种与其他筛选方法较一致,因此应以秋种筛选为主。铝毒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因此盆栽和营养液试验主要应以根部的耐性差异进行评价,而株高受酸铝毒的影响较小,在5m g/ L和8m g/ L处理下多数品种株高高于0m g/ L处理,但在幼苗期虽然大豆根部受害,但受害程度与收获时差别较大,40 天收获的结果与其他筛选方法较一致。在铝毒和干旱的双重胁迫下,没施石灰的处理明显表现出干旱症状,但耐铝毒强的品种表现耐旱性强。本试验中来自南方酸性红壤地区的品种耐性明显较好,而东北品种耐性较差,这说明筛选大豆耐铝毒种质应以原产我国南方的大豆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搜集油菜品种资源5200余份,并进行农艺、品质性状及抗病性鉴定。筛选出抗(耐)菌核病资源21份,抗(耐)病毒病资源41份,抗(耐)霜霉病资源68份,高含油量及优良品质资源244份,并陆续提供各地利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了食用玫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总结概括了综合防控技术,为食用玫瑰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总结了辽藁本白粉病、根腐病及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病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红麻病虫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英  刘伯忠 《中国麻业》2003,25(1):28-30
本试验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防治红麻病虫害,试验结果表明,托福灵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剂,对红麻立枯病和炭疽病有较好防治效果。辛硫磷是一种长效高效杀虫剂,对红麻地下害虫和根结线虫病有较好防治效果。轮作也是防治根结线虫病的有效办法。Bt乳剂对红麻造桥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简明综述了2009年我国长江、黄河流域棉区棉花主要流行病虫害如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枯黄萎病、棉蓟马、地老虎、棉铃虫、棉叶螨、棉盲蝽、斜纹夜蛾、棉蚜在各时期的发生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农业和药剂并举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