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棉标杂A2高产栽培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 ,标杂 A2 杂种优势强 ,产量高、纤维品质优良 ;其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旺盛且协调一致 ,“库”与“源”协同的统一性好 ;消光系数低 ,透光性好 ,群体采光性好 ;苗、蕾期根系伤流量高 ,根系活力强 ;蕾期棉叶内 IAA含量高 ,ABA含量低 ,利于棉花营养生长 ,促进现蕾开花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来,我场在剑麻生产上走了不少弯路。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最近几年,根据东1号麻特点,先后提出了五项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剑麻生产发展。这五项改革是:改四行育苗为两行育苗;改挖穴定植为开沟定植;改老麻园全面深翻平整后挖穴定植为以沟换畦定植;改老麻更新为老麻套新麻;改参照上一年产量订计划为以科学估产订计划。现将“五改”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制种“九二○”使用技术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对“九二○”的使用技术从5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即改连喷3d为按母本抽穗率喷施;改单一喷施为与增效剂混喷;改“前轻、后重”和“前轻、中重、后补”为“各次等量”喷施;改大水量喷雾为低容量喷雾;改所有母本都“养花”为只对父迟母早型花期的母本“养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水西公杜1959年植棉11,500亩,平均亩产皮棉132斤,比1958年亩产69斤增产109%,其中有1.05亩试验田,亩产籽锦1,207斤。他们获得丰收的经验,主要是植棉技术实行了“十大改革”,即是:①改棉田迟熟前作为早熟前作;②改分散棉田为集中成片;③改泥田为沙田或沙田掺潮泥;④改浅耕粗作为深耕细作;⑤改迟播为早播;⑥改等行排列为宽窄行密植;⑦改重施追肥为重施底肥;⑧改大坵平作为  相似文献   

5.
南方双季晚稻籼改粳优势及技术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国“十二五”方针政策,对南方稻区双季晚稻“籼改粳”进行了历史回顾,并综述分析了“籼改粳”在温光资源的利用、稻米品质、经济效益以及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优势,同时提出了“籼改粳”在品种选择、栽培技术、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措施,为南方双季晚稻“籼改粳”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增四改”是2012年黄淮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主推技术,即增加种植密度,改平展叶形品种为耐密型高产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施肥为按叶龄指数配方施肥,改人工播种为机械播种。为加速推广该项技术,做到家喻户晓,群众乐于接受,本文就主推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的原因展开解读。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 ,广华监狱在棉花生产上不断探索、推广“三改一降”技术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具体内容及效果分析所谓“三改一降”,即改常规棉为杂交棉、杂交抗虫棉 ;改小钵育苗为大钵育苗 ;改四行种植为三行种植 ;降低种植密度。1 .1改常规棉为杂交棉、杂交抗虫棉。广华监狱历年来坚持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在五年时间里即完成了常规抗病棉、常规抗虫棉、杂交棉、杂交抗虫棉 4种类型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种植。引进常规抗病棉是基于解决当时老棉田“两病”严重的突出问题 ,引进常规抗虫棉是针对棉铃虫、红铃虫的…  相似文献   

8.
以保靖黄金茶1号夏季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鲜叶→萎凋机萎凋→晒青→做青→再萎凋的工序进行萎凋,从鲜叶的叶与梗的角度,分别探讨其在萎凋过程中的内含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叶内与梗内的生化成分变化主要集中在晒青与做青阶段;萎凋过程中,叶内茶多酚、可溶性糖、黄酮类物质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始终高于梗,而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则低于梗;叶内与梗内的生化成分的变化受做青次数的影响不同,叶梗在第四次做青时仍受影响,而叶片则主要表现在前三次做青过程。  相似文献   

9.
湘西州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茂 《中国马铃薯》2002,16(6):367-368
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 ,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根据马铃薯地下块茎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情况下 ,只要将植株基部遮光就可以结薯的原理研究成功的一项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栽培新技术。1 技术特点1 1 减轻了劳动强度这项新技术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有“三改” :即耕作时改“翻耕”为“免耕” ,免去了种植马铃薯前将整个稻田耕翻一遍的麻烦 ,只需分厢开沟 ,把开沟铲出的土在厢面上稍做平整 ;下种时改“种薯”为“摆薯” ,将种薯直接摆放在稻茬田的土面上 ,盖上 8~ 10cm厚的稻草 ,免去了开播种穴或播种沟的烦琐 ;收获时改“挖薯”为“…  相似文献   

10.
水乡茶店     
位于古运河畔的浙江德清县钟管乡的钟管集镇,是一个典型江南水乡小镇。自古以来,这里的人民“一天吃四餐”、“一日两市头”(即清晨4时至7时为“早市”;中午9时半至12时半为“饭市”),农民都习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明确合适的生物脱胶发酵方式,研究利用高效菌株DCE01通过湿润和浸泡发酵方式对苎麻韧皮进行生物脱胶,从0.5 h开始计时直至10.5 h结束,每隔2 h取样一次,结合半自动纤维分析仪法和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苎麻韧皮生物脱胶产物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水解液中半乳糖醛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5 h脱胶终止时,浸泡发酵苎麻韧皮生物脱胶产物中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和水解液半乳糖醛酸含量分别为4.28%、0.11%、91.88%、4.93μg/m L;湿润发酵的相应含量为4.55%、0.13%、91.56%、5.03μg/m L。整个脱胶期间,两种发酵方式生物脱胶产品中的半纤维素、木质素、半乳糖醛酸含量均随脱胶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纤维素含量不断上升,并经方差齐性F检验,表明两种发酵方式脱胶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闽南乌龙茶为半发酵青茶,其外形和内质所形成的特征,都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乌龙茶应是“绿叶红镶边”,红是朱红色的红,绿是淡绿的绿,其所以形成这个特征,完全在于乌龙茶的做青过程。一、做青的基本原理闽南乌龙茶的做青包括晒青和摇青两部  相似文献   

13.
关于普洱茶的人工渥堆发酵工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特定品质的形成,后发酵是关键性加工工序.后发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晒青毛茶及其压制茶在一定的贮藏条件下长期存放,经长时间的缓慢自然发酵;另一种是用晒青毛茶经人工促成后发酵,即采用“渥堆”方法.显然,人工渥堆发酵,是普洱茶加工的一道重要工序之一.如果将渥堆工艺说成是“速成做旧”,是不对的,是对普洱茶的有关制茶工艺还不太了解.下面简要介绍普洱茶的人工渥堆发酵有关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对茶“乳凝”(Cream)进行转溶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热茶汤中添加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糊精对茶“乳凝”转溶是无效的。但是,在揉切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糖类物质象木糖、山梨糖醇、葡萄糖、乳糖、蔗糖和麦芽糖糊精,随后经过不同历时的发酵,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使茶“乳凝”转溶。效果依次如下:单糖>双糖>多糖。其原因可解释为在发酵叶中形成了单宁—糖—蛋白质(酶)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15.
《福建茶叶》,1986,第二期萧伟祥副教授所发表的《制茶发酵的生化机制研究进展》(以下简称“进展”),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关于制茶发酵生化机制各家的研究报导,涉及茶叶发酵和呼吸的联系和发酵茶香气的形成,超越过去有些人把茶叶发酵局限于“儿茶酚”(即儿茶素)氧化,茶叶“转红”的范围,这对今后制茶理论的探讨,开阔了视野。  相似文献   

16.
旱地小麦“135”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旱地小麦“135”高产栽培技术,即以提高土壤单位水分生产效率为中心,打好蓄水保墒,增肥地力和适时早播三个基础,改种植耐旱耐瘠品种为种植耐旱丰产品种,改平播为沟播,改大播量为适宜播种量,改不追肥为看墒追肥,改重种轻管为种管并举五项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旱地小麦“135”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 ,总结出旱地小麦“135”高产栽培技术 ,即以提高土壤单位水分生产效益为中心 ,打好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和适时早播三个基础 ,改种植耐旱耐瘠品种为种植耐旱丰产品种 ,改平播为沟播 ,改大播量为适宜播种量 ,改不追肥为看墒追肥 ,改重种轻管为种管并举五项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它综合了绿茶不发酵和红茶全发酵的制法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优良品质,具有绿茶的鲜浓和红茶的醇厚、香气著高及“绿叶镶金边”等特色。乌龙茶的制法,为我国劳动人民所创造,是我国特有的一个茶类。但是,形成乌龙茶特有品质的实质是什么?鲜叶加工过程物质的变化规律如何?目前研究资料尚届少见。此外,在加工上怎样进行生化理管,使制茶过程的物质变化更随人们的意愿而有定向地转化,这还是待试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适合轧花废弃物发酵的腐熟剂,以仅添加自来水为空白对照,比较6种腐熟剂进行轧花废弃物的发酵效果试验。6种腐熟剂处理分别为在50 g轧花废弃物中加入推荐用量的“沃宝”腐熟剂0.05 g、“君德”腐熟剂0.167 g、“人元”腐熟剂0.167 g、“欧克”粉剂0.05 g、“欧克”液剂0.05 m L、“发粪宝”腐熟剂0.025 m L。结果:添加腐熟剂能显著提高轧花废弃物的腐熟率,其中“欧克”粉剂(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有效活菌数≥5.0亿·g-1)、“人元”腐熟剂(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有效活菌数≥0.5亿·g-1)处理在发酵后21 d的腐熟率分别达到59.84%和59.46%,与空白对照相比腐熟率提高了24.44和24.06百分点。试验结果表明“欧克”粉剂、“人元”腐熟剂更适用于轧花废弃物发酵。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三年六月初,省茶叶公司邀请茶叶专家和有关茶厂技术人员座谈制茶工艺改革问题,要求把制茶工艺改“简”,加工生产改“快”。通过座谈进一步明确了工艺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会上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要简化工艺,必须结合改革产品,把产品外形适当放大放长,净度要求也适当放宽;另一种意见是不能放,特别是净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