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4):F002-F002
2002年9月,广西农科院水稻所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室主任陈成斌领导的课题组实施“野生稻资源调查”国家课题.在玉林市重发现国内罕见、连片分布、面积最大的野生稻原生地.引发了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并派员前来视察.经科学论证和积极申报,国家农业部批准“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立项、  相似文献   

2.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玉林)包括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区,资源现状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稻种质贮量达110.90万份(丛),其中药用野生稻2.91万份(丛),普通野生稻107.99万份(丛);包含白芒直立型、白芒半直立型普通野生稻,半卷叶型与展叶型药用野生稻等类型,优异种质资源丰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保护、研究、利用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建议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广东农业科学》2007,(9):119-119
野生稻是水稻的原始祖先,被专家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优良基因。世界上目前共有20种野生稻种,其中中国有3种,即药用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中国野生稻在云南分布最广,生态类型多。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通过对云南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与收集研究,摸清了云南野生稻资源自然分布的“家底”。  相似文献   

4.
野生稻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综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方法.种质库、种质圃和原位保存相结合是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较为完整的方法,种质圃保存要注意创造与不同野生稻种相适应的环境条件.收集采样时注意根据不同野生稻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采样策略,包括采集样本数量、采集方式、采集点设置.  相似文献   

5.
浦野一号野生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不可再生的基因资源。对研究我国稻种起源、演变、亲缘关系等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作为水稻育种的亲本,也是水稻基因研究的宝贵材料。详细阐述了浦野一号野生稻的特征特性、生长环境条件及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对浦野一号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前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取得了良好进展,异位保存体系较为完善,但原位保存工作则在“十五”期间刚刚起步。建立完善的原位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意义重大:有利于种质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有利于种质资源的深入鉴定、评价与可持续利用;有利于稻作基础理论研究;有利于决策者的有效管理与利用调配。文章提出管理体系的模式图,明确了各部门的保护职责及保护区内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等,并指出法律法规是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管理体系的核心,保护好野生稻原位保护区内的种质资源必须依托独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做好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的历史概况以及广西野生稻资源信息与实物共享机制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建立新机制必须遵循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多赢原则、平等诚信原则、赏罚分明原则,并建立相应的投入机制和监督机制,各相关人员应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促进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使之既繁荣科研事业又服务于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 1978—1980 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 5 188 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 4 000 余份,涵盖 20 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 1 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 156 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 18 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 3 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9.
IRRI野生稻种质资源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RI野生稻种质资源应用研究福建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杨仁崔一、野生稻研究的内容和方法60年代末,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从野生稻中筛选到抗草状矮缩病毒病的唯一抗源———尼瓦拉野生稻(O.nivara),并通过杂交、回交,把抗性基因导入栽培稻。...  相似文献   

10.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始祖,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较高的研究、开发、利用价值,身上蕴藏着高产优质、耐寒抗旱、抗病虫等基因[1]。野生稻资源中保存的栽培稻进化过程中丢失的优良基因,是栽培稻突破性育种的宝贵基因源。一个基因创造一个产业,一粒种子改变整个世界,在分子生物技术的今天,谁掌握种质资源优势,谁就掌握未来农业的优势。“民以食为天,食以质为先。”  相似文献   

11.
野生稻资源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生稻资源含有栽培稻在进化过程中丢失的许多优异基因,是栽培稻突破性育种与稻作理论研究的宝贵材料,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综述野生稻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具有的优异种质及其在育种上应用的成就,提出加强野生稻原位与异位保存,加强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遗传学研究,促进优异种质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资源考察、记录和收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S结构的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以《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为规范采集数据,将海南普通野生稻居群资源的表型数据、来源地、经纬度和水稻生产数据等有机结合,具备数据管理和用户查询功能。通过本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库内各个普通野生稻居群种质的特征特性,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的科学管理与数据共享构建基础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基于热区农业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理论,以海南某公司利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独有的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科研成果为依托,构建从培育、种植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实践过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热区种质资源开发和构建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的诸多因素.旨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及生态省建设和甩掉农业欠发达省份的帽子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依据20年前贵港市覃塘区野生稻分布记录情况,对该区原生地野生稻现状进行了重新考察评估。通过考察,弄清了该区野生稻分布现状及原生地野生稻濒危现状和原因,并抢救性收集了一批宝贵的野生稻种质新资源;提出建立野生稻保护区、加强抢救性收集保存、加强保护野生稻的立法与宣传、加强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与合作研究等措施,以保护和利用现有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发挥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南稻种资源丰富,地方资源遗传多样性复杂,并且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八五”期间参加全国统一编目的资源有586份,其中疣粒野生稻100份。据2003年海南野生稻调查结果,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仍有分布,但受破坏严重。本文主要探讨海南稻种资源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建立了野生稻的细胞种质库和无性繁殖系库,并获得普通野生再生植株,为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初步探讨广西玉林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生态学问题,为做好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野生稻的种质资源概况、野生稻所具的优良性状、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及其在常规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上应用等方面论述野生稻种资源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并提出应加强对野生稻中优良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促进其在水稻超高产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2005年3月6~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茶叶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和“国家圃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两个项目启动会。  相似文献   

20.
广西是我国现存野生稻分布点最多的省(区)之一,野生稻资源丰富.文章介绍了广西野生稻资源保护概况、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与评鉴情况及野生稻育种应用现状,认为稳定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收集及原位、异位保护的力度,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平台及合作模式是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保障,今后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高新技术加大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抗虫、抗病、抗胁迫等优异基因资源的评鉴、定位和克隆,利用连续回交、复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加快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和材料创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