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段美平 《齐鲁渔业》2005,22(6):43-44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沿海群众积极进行海参养殖尝试,部分养殖单位已取得初步成功,这对改善当地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养殖经济效益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但黄河三角洲沿岸为黄河淤积形成,潮间带跨度大,滩涂平坦,沉积物为粗粉沙,土壤为发育在海相上的黄土母质,因此其养殖环境有别于其他沿海,进行海参养殖有其独特性,在养殖实践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问题,现归纳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海参养殖业在以山东东营、滨州为核心的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据初步统计,目前仅东营沿海海参池塘开发面积近20万亩,已发展成为继胶东、大连之外的全国第三大海参养殖基地.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加之沿海水域环境恶化、养殖户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管理和防病意识,海参病害增多,产品质量存在较大隐患.因此加强海参养殖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建立完善的海参产品质量保障体系,避免重蹈池塘养虾大面积死亡灾难的覆辙,对于整个海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日,由河口区海洋与渔业局渔技站与当地海参养殖龙头企业共同承担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海参育苗及池塘筑礁养殖试验荣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提高海参养殖科技水平奠定了基础。该项目立足黄河三角洲地区广阔的滩涂资源优势,通过引进海参进行池塘养殖的研究和推广,在参池的建造、筑礁、底栖藻等养殖技术和模式的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及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2018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我国北方经历了罕见的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沿海养殖的海参(刺参)出现了大面积死亡。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海参绿色高效养殖岗位专家一行走访了沿海多家海参养殖企业,查看了海参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和浅海增养殖等不同养殖模式的生产情况。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和浅海增养殖海参基本未受此次高温天气的影响,未发现海参死亡现象,生产处于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5.
刚毛藻对海参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宗岩 《中国水产》2010,(12):53-53
<正>目前海参养殖已成为山东、辽宁两省沿海水产业的主打品牌,养殖产量逐年增加,养殖效益不断增长,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时间的延续,海参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几年来刚毛藻的大量繁殖,在某些养殖区域的泛滥成灾不但给海参养殖户的管理带来诸多麻烦和不便,而且还引发出许多海参病害和中毒死亡事件,严重地影响了海参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刚毛藻的规律并总结出刚毛藻对海参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海参池塘养殖发展迅速,给多年来一直不景气的池塘养殖带来了新的生机,胶州湾沿岸有条件的池塘在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扶持下,纷纷改造用于养殖海参,但由于池塘老化、清淤困难,改造成本高,海参的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病害多,养殖效果不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也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90年代起,山东、辽宁两省相继掀起了海参养殖热潮,以后又扩展到河北、福建等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到2012年,全国海参产量达到17万吨,仅辽宁省养殖面积就达到了百万亩,产量6.5万吨。一、丹东市刺参养殖业发展历程丹东市于1997年首次开展海参池塘试养,到2004年养殖成功,经历了8年时间。试养成功后3年内养殖规模缓慢发展,2007-2008年为较快发展期(表1),面积接近翻番;2010-2012年是养殖规模膨胀期,沿海到处在改造虾池用于养殖海参,养殖面积  相似文献   

8.
海参养殖池塘中几种大型藻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海参养殖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随着海参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参养殖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夏季高温季节,海参养殖池塘中大型藻类的过度繁殖将会对海参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在海参养殖池塘中发现的常见大型藻类主要有钢丝草、川蔓藻及青苔等。笔者将海参养殖池塘中常见的大型藻类作一总结,以期为海参养殖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1钢丝草1.1危害特征钢丝草繁殖力极强,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迅速繁殖生长,对海参的生长产生极大的危害。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量的钢丝草会抑制池塘  相似文献   

9.
海参发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 ,为解决虾病带来的危害 ,我国北方沿海开辟了围堰、虾池筑礁养殖海参的新路子 ,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海参养殖很快成为北方沿海主要繁养品种之一。但在海参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今年入春以来 ,部分海参养殖区相继出现了海参肿嘴、烂皮、排脏、不摄食  相似文献   

10.
海参养殖是目前我国北方沿海养殖中的热门品种。由于海参生长2~3年才能达到商品规格,如果在养殖周期内水相控制不好,大多出现减产或绝产,将严重挫伤养殖业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近几年生产试验中,启用大规格苗种,春季放苗,深秋一次性收获,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海参池塘当年养成技术和方法做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全国沿海各地海水养殖发展迅猛,品种从鱼、虾、蟹、贝、藻到海参、沙蚕等,但对于黄河三角洲来说,由于其特有的环境因素,到目前对虾仍然足主要的养殖品种,病害多、药残多、效益低仍然影响着该地区的养虾业。为此,2000~2001年,我们在东营市水产养殖服务中心滩涂养殖科技示范园承担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控绿色养虾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饵料生物的定向移植培育,建立虾池新的人工生态体系,实现了池水净化、池底改良、防病、高产、高效、绿色无公害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海参健康养殖培育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新亮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山东省是海参原产地,有着发展海参养殖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地域优势。随着渔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和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推广应用,海参养殖在我省沿海蓬勃发展,规模和产量不断增加,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连华 《齐鲁渔业》2004,21(12):22-24
由于刺参营养价值高,抗逆性强,繁养殖技术比较成熟,近年来已成为北方沿海的主要繁殖养殖品种之一。尤其是海参池塘养殖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改造的对虾池塘和新建的潮间带池塘从事海参养殖的面积已达30万亩。为使养殖刺参达到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现将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林培振 《齐鲁渔业》2008,25(2):26-26
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海参池塘养殖已成为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海参池塘养殖的模式和人工礁的材料多种多样,其养殖效果参差不齐,特别是软泥底质的池塘,老化程度严重,清淤困难,海参成活率低,生长速度缓慢,病害时有发生,阻碍了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实际情况,2003年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养参户王立云在6.7hm^2(100亩)水面软泥底质的池塘中,  相似文献   

15.
刺参生存盐度下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池塘养殖海参在北方沿海迅速发展,成为许多地区的主导产业。然而地处江河人口的沿海地区却发展缓慢,因为这里受江河径流的影响,每当雨季到来之时,盐度就相对偏低,所以对养殖海参不敢问津。然而我  相似文献   

16.
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沿海等地人工养殖海参形势方兴未艾。在养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1.片面地追求高产量,盲目增大放苗量;2.不考虑养殖池的地理环境、水质交换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刺参属棘皮动物,产于辽宁、山东、河北等地方沿海,是我国海参中最主要的经济种类。近几年来,北方地区刺参养殖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北方沿海地区养殖热点。刺参生存的水温15~30℃,最适宜生长水温12~18℃。温岭市沿海10月至翌年的5月海区水温条件适宜海参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李玉兵 《齐鲁渔业》2011,(10):56-56
由于受黄河径流影响,山东省垦利县沿海盐度不稳定,且全部为黄河淤积泥质滩涂,一直被视为海参养殖的禁区。2003年,垦利县渔业技术推广站与水产公司联合进行海参养殖试验,在孤东海堤十八号桥建设了2hm^2(30亩)海参养殖试验基地开展海参养殖,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在海参繁育及养殖中,生物饵料的培养必不可少。生物饵料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且养殖动物喜食、容易消化吸收。黄河三角洲海参的育苗一般采用常温育苗技术,培育生物饵料从4月上旬开始进行,一般需要培育小新月菱形藻、角毛藻、盐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深井海水+温室大棚”的养殖模式在北方沿海各地得到了极大推广。但这种养殖模式也导致地下井盐水资源逐渐减少,因此如何合理、充分利用地下井盐水成为摆在科研、推广单位和广大养殖户面前的难题。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与山东科合高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探索工厂化养殖大菱鲆及海参育保苗的地下水再利用养殖海参的新模式,即将工厂化养殖大菱鲆和海参育保苗的污水经过排水系统排入沉淀池,污水经充分沉淀后,再循环利用,排入室外海参养殖池。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