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施肥对毛竹笋材两用林土壤养分分布与肥力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明市毛竹笋材两用林施肥前后土壤10项养分指标分布特性及施肥后土壤综合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施肥后土壤养分指标变异系数为3.2%~76.5%,属弱变异至中等变异程度;除pH值、全磷含量偏斜量绝对值小于5%之外,其它养分指标分布发生不同程度偏斜。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取前3个主成分作为土壤养分的综合指标,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全氮、速效钾首先反映出土壤养分状况,其次为有效磷,第3为pH值、交换性镁。14个试验处理的土壤养分水平差异较明显,试验处理N2P2K2、N1P2K1、N2P2K1的养分综合得分值最高,而缺素试验处理(N0P2K2、N2P0K2、N2P2K0)综合得分值分列第11、13、12位,说明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施肥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杂交榛子种植园土壤养分状况,通过收集测定不同类型种植园0~20 cm和20~40 cm不同土壤层次的6项养分指标及其综合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土壤0~20 cm的养分含量普遍高于20~40 cm,更有利于促进榛子营养生长。6项养分指标变异系数在1.21%~9.62%,依大小排列为速效磷全钾有机质全磷pH值速效钾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全磷及pH值变异数4%变异性强,速效钾和水解氮属变异性较小,这与种植园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能综合反映土壤养分状况的首先是N、P、K与有机质,其次才是土壤pH值。将种植园土壤综合得分值进行聚类分析,种植园分为3类,第1类属退耕地种植园,综合得分值2.0;第2类为林缘区种植园地,综合得分范围在-0.34~-1.03;第3类为弃耕荒地种植园,综合得分范围在-1.88~-2.43。测试的土壤养分中速效钾含量很丰富,而有效磷含量、水解氮、有机质的含量偏低,处于缺乏水平,因此,在以后生产上要以控钾肥,增施氮、磷肥的科学施肥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杂交榛子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鄂赣地区竹林土壤与植物营养特性及其信息化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鄂赣地区进行的竹林土壤与植物营养特性及其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的成果:初步摸清了湖北、江西2省竹类主产区竹林生长和养分管理现状,明确了存在的问题;系统研究了湖北、江西2省竹类主产区土壤营养状况;建立了毛竹林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叶片营养诊断指标;摸清了毛竹主产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提出了较适宜的毛竹叶片营养诊断技术;系统开展了毛竹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的研究,提出了湖北、江西2省竹类主产区竹林全营养优化施肥配方和配套施肥技术;建立了毛竹林优化施肥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研究马尾松纯林、桉树纯林和3种不同模式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主成分综合排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 N、全 P、水解 N、速效 P 和速效 K 皆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全 K 则表现相反;在各林分中,桉树纯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 P 含量最高,混交林次之。混交林则土壤全 N、全P 和速效 N 含量总体上大于纯林。马尾松纯林除在浅层土中速效 P 含量最高外,其他养分指标都低于桉树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为桉树纯林>混交林 A>混交林 C>混交林 B>马尾松纯林,表现为桉树纯林养分状况最好,马尾松纯林最差,与针阔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凋落物养分归还能力有关。混交林中种植密度较大的混交林A 养分状况相对较好,表明其养分储存能力较好,消耗较少。而相同种植密度下,混交林 C 的林分土壤养分状况优于混交林 B。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各地油茶种植林地的490个土壤样点的15个养分指标为基础,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指数和评价法,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和油茶种植适宜性分区。根据指数和梯度分段值,将油茶土壤养分适宜性划分为3个分区:最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分区。分区结果,大部分油茶主产区都在土壤养分最适宜或者较适宜分区内,三江、融水、融安3县处于土壤养分不适宜分区,生产中应适当注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6.
分析区域、龄组对桢楠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影响,从土壤养分探讨区域尺度上桢楠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特征,为桢楠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立地质量精准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四川省不同区域、林龄桢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形取样法对不同土层(0~20 cm、20~40 cm)进行养分试验研究,一般线性模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相结合,探究桢楠人工林土壤养分因子在不同区域、不同龄组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显示,四川不同地区桢楠人工林土壤在全氮、全磷、全钾、钙和镁5项指标上差异显著(P0.05),有机碳差异不显著。所有养分因子在不同龄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养分含量整体上呈递减趋势,具有表聚性。仅有机碳和全氮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余各养分指标间相关性均不显著。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桢楠人工林土壤养分综合得分前三位分别为雅安市荥经县、乐山市峨眉山以及雅安市雨城区。因此,要根据不同区域土壤养分特征适地进行桢楠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7.
对山西毛建草5个不同产地的土壤肥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综合评价,对不同产地的土壤进行比较,以综合水平较高的土壤作为参考,为毛建草资源调查及引种驯化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073%.狐爷山和云顶山的土壤肥力指标最好,原平川的土壤肥力指标较差。  相似文献   

8.
小果冬青多分布在南方高大山脉及其余脉,适宜生长在海拔600~1100 m的阔叶林中.文章观测了不同种源的小果冬青种实性状,测定果实的横径、纵径、千粒重、千粒脱水重、种子数、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小果冬青果实的性状指标存在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表明果实的横径和纵径都与千粒重有关;第二主成分表明小果冬青的果实形状跟所含的种子数及发芽率有一定相关性;第三主成分表明种子含水率与种子的发芽势相关.再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出所有种源按千粒重划分成适中、偏小和偏大三类,结合主成分分析计算出的综合得分排名,围绕着千粒重这个关键指标,江西修水和重庆种源在纵径数据上是没有差异而聚类;江西婺源和浙江宁波P2种源因为含水率和脱水后重量2项指标是相似的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9.
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健康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健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针阔混交林中土壤物理性质较好,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和各养分含量上层明显高于下层,且各养分含量均以针阔混交林最高,进一步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种植被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主成分得分,针叶林为-8.309,针阔混交林为6.876,阔叶林为1.433。各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表明针阔混交林能够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建议在徐州石灰岩山地上应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要恢复模式,从而提高该地区土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该文旨在揭示重庆市山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培肥管理提供依据.以重庆市南川区山区小流域为例,选取3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共采集样品81个,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隶属度函数,分析山区小流域的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质量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酸化严重,林地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旱地全氮、全磷和速效磷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林业资源管理》2017,(6):27-33
以黔西北5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12项有关土壤和凋落物养分的指标,分析养分含量变化规律,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法对各植物群落进行养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黔西北地区各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为灌木阶段乔林阶段灌丛阶段乔灌阶段乔幼林阶段,随着演替的正向进行,其他土壤养分指标无明显变化规律,凋落物养分总体呈升高趋势;2)养分质量综合指数为灌木阶段(1.510)乔林阶段(0.938)灌丛阶段(-0.737)乔幼林阶段(-0.771)乔灌阶段(-0.940)。结合植物群落养分差异分析和养分质量评价结果,可采取凋落物原位保护、植物群落结构调整等经营措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养分质量。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沙棘林地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综述土壤抗蚀性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衡量人工沙棘林地土壤抗蚀性的12个指标压缩为5个最佳指标;用土壤综合主成分值表示的试验区4种主要立地的沙棘林地土壤抗蚀性排序为:阴沟坡>阳沟坡>阴山坡>阳山坡;模糊聚类结果表明沙棘林地土壤抗蚀性在对比26种乔灌草地中处于前列.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海拔毛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西省大岗山地区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海拔(300、400、500、600、700m)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淀粉酶、β-葡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化学指标表现出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的变化特征,除碱解氮外,其他各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但物理指标的变化各不相同;随海拔升高,β-葡糖苷酶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纤维素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规律;几种土壤酶对土壤肥力的指示效果不同,β-葡糖苷酶在评价毛竹林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指示效果,其后依次为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但淀粉酶不适宜用来评价土壤肥力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综合得分,不同海拔毛竹土壤肥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锥栗人工林营养综合指标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辉 《林业科学》2001,37(Z1):52-59
在叶片中5种主要养分元素测定和分析的基础上,首次应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了综合指标诊断判别系统,对不同产量类型的锥栗人工林营养进行了判别诊断分析.当将产量水平划分为2类时,采用1维判别分析进行回判,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得到不同的正判率,高产类及(中产+低产)类的划分所得到的正判率均为100%;而(高产+中产)类及低产类的划分所得到的正判率分别为88.33%和86.67%.将产量划分为高、中、低3类的情况下,用1维判别进行回判的结果其正判率分别是100%、86.70%和83.33%;用2维判别进行回判,则正判率分别为100%、100%和83.33%.因此,类别的划分及判别函数的维数是影响判别诊断分析效果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辽东典型次生林和红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红松人工林和次生林在养分特征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次生林土壤养分状况明显高于红松人工林;森林土壤养分状况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建议应该积极开展红松人工林与阔叶树种混交造林工作,以提高林地的土壤肥力和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过程土壤指标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沙漠化程度土壤进行分类,并划分了土壤理化特征的指标。其中,土壤有机质和物理粘粒是重要的指标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浙南绿竹5个主要产区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各产区土壤偏酸性(pH5.20),但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养分状况最好的为凤岭,土壤养分等级为三级;OM与N(T)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N(A)、P(T)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N(T)与N(A)、P(T)、K(A)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通过聚类将5个产区土壤分为3类,第1、2类分别是凤岭和荆谷,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第3类为凤池、观美、南湖,土壤肥力较差。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低质阔叶混交林不同改造模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兴安岭低质阔叶混交林中建立不同宽度的带状改造试验区和不同面积的块状改造试验区,选取生物多样性、枯落物持水特性、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碳通量和更新苗木生长状况等33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改造模式的改造效果。结果表明:顺山带状皆伐改造模式优于块状改造模式,对于带状改造样地,不同带宽的改造效果依次为10 m带宽>6 m带宽>18 m 带宽>14 m 带宽,对于块状改造样地,不同面积的改造效果依次为100 m2>25 m2>225 m2>400 m2>900 m2>625 m2,其中10 m 带宽顺山带状改造模式和100 m2块状改造模式最适宜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其改造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土壤肥力是土壤各方面性质的综合反映,是衡量林地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技术指标。为了指导竹林的合理平衡施肥及管理,提高竹林经营水平,并为促进广西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对广西不同栽培区的吊丝竹林土壤中N、P、K等主要养分含量和土壤主要物理性状等指标的测定分析,掌握广西石山区吊丝竹林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与吊丝竹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蒙古栎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在维护区域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对辽东山区不同林龄蒙古栎次生林的结构及生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林分的直径分布整体表现为正态分布,径级结构q值显示大多林分结构需要调整;蒙古栎林分水平分布特征表现为随机分布,平均角尺度处于0.475~0.517;区域蒙古栎次生林土壤养分总体表现出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成熟林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幼龄林和中龄林;综合区域天然蒙古栎林群落组成、林分结构和土壤养分等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林地土壤养分、林分的角尺度和混交度是区域蒙古栎次生林林分特征因子。该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区域蒙古栎林地生产力,改善林分质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