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转座子是自然发生的 ,能够从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的遗传因子 ,它存在于染色体 DNA上。转座子的基本成分是一个基因 ,该基因编码转座作用所需要的酶—转座酶 ,以及供转座酶识别的侧翼序列。自主的因子编码转座酶的功能拷贝 ,拥有介导转座的识别序列。非自主的因子通常含有转座酶的变异拷贝 ,却又保留识别序列 ,因此 ,其它来源的转座酶能够移动非自主因子。转座子被频繁用作基因突变的手段 ,转座子标签在基因克隆中极其有效 ,是通过变异表型和特定的转座子的相关来克隆基因的 ,转座子插入到特定的基因 ,或插入到由转座子切除引起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端粒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它对维持染色体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端粒酶能够以自身的RNA序列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的重复DNA序列,对端粒长度的维持以及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1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1.1端粒的结构和功能1.1.1端粒的结构:端粒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  相似文献   

3.
LTR反转录转座子是植物基因组内大量可移动的遗传因子,是基因组的重要成分之一。无芒隐子草基因组大小为543 M,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了299079个LTR反转录转座子,占全基因组的26.54%,但是缺少无芒隐子草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的研究。基于无芒隐子草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845个,其中有410个属于Gypsy超家族,435个属于Copia超家族。对这些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和插入时间的分析,发现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的大量转座发生在4百万年内,插入时间较近,插入高峰期是1~1.5百万年间。筛选出被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中断的基因有183个,145个被中断的基因得到了GO功能注释,分析了被中断基因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对反转录转座子的鉴定有助于深入了解无芒隐子草的进化过程,为无芒隐子草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与中断基因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PCR克隆,从家蚕基因组中获得大小为975bp的DNA片段(登录号:EU352872),Blast搜寻结果显示,该片段DNA序列的52-449nt区域与野蚕mariner-like元件DNA(登录号:AB237562)的同源性达90%,推测为家蚕类mariner转座子相关序列,在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第5内含子、微卫星S1104-R序列、BmBRC-NZ3 mRNA终止码的下游序列、ErB·1基因的内含子均检测到家蚕类mariner元件相关序列的同源区,暗示家蚕类mariner元件在家蚕基因组中发生了多次转座,并在家蚕基因组的不同区域随着进化发生了歧化。  相似文献   

5.
鸡组织细胞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真核细胞端粒DNA序列的共同特点,设计了一条引物(TELO02)(24nt)。按照TaKala克隆试剂盒的介绍方法,染色体基因组DNA经HaeⅢ和Hinf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先进行初级PCR(C1和TELO02)扩增,得到的产物为模板再经过次级PCR(C2和TELO2)扩增,得到的产物用试剂盒回收,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转化到JM109受体菌中,从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DNA进行PCR和酶切鉴定,确认后进行序列测定,获得了一段243sbp的鸡端粒相关序列。此序列与人第7条染色体基因组末端序列的同源性为63.5%;与鼠端粒旁序列同源性为63.2%;而与MDV基因组序列的BamHⅠ酶切片段76.6%的同源。  相似文献   

6.
转座子是不需要同源重组便能在基因组内和基因组间移动的遗传学顺式元件.mariner是最简单的真核转座子,在昆虫中广泛分布.mariner转座子的转座作用只与转座酶有关,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转基因载体,可以实现异源昆虫间的基因转移,产生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品系.  相似文献   

7.
反转录转座子 (retrotransposon)是一类通过RNA实现转座的遗传因子 ,以多拷贝形式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由其产生的转座会导致基因组序列的删除、扩增、移位、断裂、重组等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转录转座子是生物遗传多样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Telomerase)是真核生物细胞内的一种核蛋白酶,用它自身携带的RNA作模板进行反转录,不断合成新的DNA序列添加到染色体末端,从而弥补细胞分裂时丢失的端粒。近年来研究表明,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殖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能明确端粒酶功能、结构及调控方式,将会进一步推动抗衰老及肿瘤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转座子又称跳跃因子.其实质是基因组上不必借助于同源序列就可移动的DNA片段.它们可以直接从基因组内的一个位点移到另一个位点。自1951年美国McClintock在玉米中首先发现了DNA转座子以来.转座子已成为各种生物基因分析的有效工具之一。不仅可利用转座子诱变找到原核生物的单性生殖基因.而且在真核生物中.P-转座子的发现和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果蝇遗传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Tn3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转座酶,其是基因组中具有一段特异的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从而对目的基因起调控作用。转座酶Tn3具有基因敲除的功能,Gal4能识别DNA启动子上游两端保守的17bp长的一段序列,因此将Tn3与Gal4相组合,实现靶向敲除目的基因的目的。论文综述了转座酶Tn3的结构及其转座机制、Gal4的结构及其机制、Tn3-Gal4系统的简介和酶分子的定向进化,旨在为今后靶向基因的敲除以及靶向基因的修复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HA基因、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马立克氏病病毒(MDV)Rispens CVI988毒株基因组的sorf 1和sorf 2序列、两端带loxp位点的lac/smGFP标志基因,构建含这些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MHA;以MDV Rispens CVI988毒株的基因组DNA和PMHA质粒DNA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采用同源重组方法将LTR、lac/smGFP和HA基因插入到MDV基因组,获得重组病毒rMDV-HA/GFP;以cre介导的同源重组去除lac/smGFP标志基因,再转染CEF,获得仅带LTR启动子和HA基因的重组MDV疫苗毒株rMDV-HA.rMDV-HA仍保留了MDV RispensCVI988疫苗毒株的复制特点,并能稳定表达AIV的HA.  相似文献   

13.
鉴别牛早期胚胎性别PCR方法引物的设计与筛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牛Y-染色体特异重复序列、睾丸特异蛋白基因以及性别决定基因序列设计合成5对公牛Y-染色体特异引物,依据牛骨胳肌α肌动蛋白前体基因和微卫星DNA序列设计合成4对牛DNA特异引物(内标引物)。单重PcR扩增牛基因组DNA,筛选出4对牛Y-染色体特异引物和1对牛DNA特异内标引物。将不同的Y-染色体特异引物与内标引物组合,多重PCR扩增牛基因组DNA、已知性别的牛成纤维细胞和克隆胚胎,筛选出2个可用于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别的PCR引物组合:B34/A12和B78/A12。  相似文献   

14.
从杜长大猪的肠系膜脂肪中提取基因组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激素敏感脂酶(HSL)基因,获得一条633 bp的片段,以pGEM-T Easy Vector为载体,将该基因片断克隆到大肠杆菌中,从筛选的阳性克隆中分离出HSL基因,测定其序列.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长633 bp,为HSL基因cDNA的部分序列;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HSL基因(AY686758)有高达100%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5.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对养禽业危害巨大。MDV线性基因组末端具有与宿主鸡序列相同的端粒重复序列(TMR),这些TMR有助于在潜伏期将MDV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端粒区,从而使病毒终生留在宿主体内。整合到宿主端粒对于MDV致病及诱导肿瘤发生至关重要,也能够有效地重新激活整合的病毒基因组。除TMR外,MDV还编码端粒酶RNA亚基(vTR),其与鸡基因组中端粒酶RNA(chTR)具有88%的序列相似性。vTR在病毒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高度表达,增强端粒酶活性并在MDV诱导的肿瘤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文章重点介绍MDV基因组TMR序列和TR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巴马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我国特有巴马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 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的存在与 m 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了解巴马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的携带情况。方法 :根据以往建立的 PCR、RT-PCR检测方法 ,对来自于巴马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的 DNA和RNA样品进行 PERV核心蛋白基因 ( gag)、多聚酶基因 ( pol)及囊膜基因 ( env)的存在与表达进行检测 ;同时 ,根据目前通用的 env基因分型方法检测 PERV env-A、env-B、env-C的存在与表达。结果 :在 1 2个被检的 DNA样品中均检出了PERV特异性 DNA的存在 ;同样 ,在 1 2个被检的 RNA样品中均有 PERV特异性 RNA的表达 ,且所表达的 PERV均为 A型和 B型 ;其中有9个 DNA样品检测出 PERV-C型的存在 ,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 C型 PERV的表达。结论 :检测结果表明 1 2个被检巴马小型猪基因组中存在着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序列 ,且能以 m RNA的形式表达 ,这一结果为我国特有小型猪的开发、利用及其病毒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于苜蓿品种间遗传差异日益缩小,通过传统形态学鉴定表型愈加困难。在苜蓿育种过程中,利用分子标记可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鉴定。反转录转座子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广泛分布在植物基因组中,基于LTR的分子标记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和高信息量等优势,被广泛用于物种品种鉴定、评价种质资源多样性等方面。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和设计了大量蒺藜苜蓿LTR反转录转座子扩增多态性(IRAP)标记,并利用其对国内外40个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设计开发出的431个IRAP引物,并按照其染色体位置信息组合获得69对IRAP引物。利用筛选出的37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25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标记可产生8.8个等位位点;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50%~100%,平均值为79.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范围为0.34~0.88,平均值为0.69。基于遗传相似系数(GS)对供试品种采用算术平均值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0.82为阈值可将40份供试材料分为4类,其分组结果与不同材料地理分布信息以及STRUCTURE分析相对一致。本研究首次在蒺藜苜蓿全基因组水平上开发了IRAP分子标记并在紫花苜蓿种质资源中进行评价与应用,获得的大量IRAP分子标记可对后续苜蓿品种的鉴定保护以及遗传背景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析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基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强毒株458#为检测子,国际参考无毒菌株1330#为驱动子,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寻找其基因组水平的差异.采用3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分别酶切458#与1330#基因组获得3套酶切片段,经消减杂交后构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458#特异DNA的差异文库,并对差异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3套差异文库共计42个特异性差异片段,所有差异片段均与已发表的猪链球菌2型05ZYH33株全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构建了具有代表性的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与国际无毒参考菌株基因组差异DNA文库,差异片段通过Blast比对,部分差异片段与已知功能基因如转座子,耐药基因、1型限制酶修饰系统、表面蛋白和毒力相关蛋白等有同源性,尚有许多差异片段属于未知功能蛋白或假定蛋白,其中可能包括与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分析猪链球菌2型可能的毒力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火同血性肠炎病毒近年来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HEV基因组全长26263bp,是目前所知道最短的禽腺病毒。基因组中G+C含量为34.93%。与其它腺病毒相似,含有39bp的末端重复序列,晚期蛋白基因(52k,Ⅲa,五邻体,核心蛋白,六邻体,肽链内切酶,100k,P^Ⅷ,和纤维蛋白),早期基因(聚合病毒,末端蛋白,DNA结合蛋白)和中期基因VIa2及其编码蛋白与其它腺病毒相比具有相似性,基因组中无明显的E1、E4区。然而,作为腺病毒分类的三个标准即基因组长度、末端重复序列及G+C含量,其与牛腺病毒在分类地位上最接近,开放阅读框架与已发表的禽腺病毒无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提取SVDV毒株的RNA,用两对引物经反转录PCR扩增了包括VP1基因在内的约872bp的DNA片段,采用双脱氧DNA末端终止法测得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病毒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VP1基因的同源性在89%和98%之间,对应的氨基酸在89%和98%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