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株拮抗辣椒炭疽病菌的放线菌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生产的主要危害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辣椒炭疽病,采用土壤稀释法从云南等地土壤中分离得到100多株菌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实验以及抑菌谱检测,筛选对辣椒炭疽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的放线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00多株放线菌中,有10株放线菌的发酵液对辣椒炭疽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中以18号菌株抑菌效果最好,发酵液稀释10倍抑菌率达到68.2%。通过培养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放线菌为华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eus),其16S rDNA在GenBank的注册号为JX293177。  相似文献   

2.
旨在对2 株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的发酵液进行稳定性和抗菌效果分析,为明确其生防潜力和剂型研发奠定基础。采用杯碟法、平板生长抑制法、菌丝体干重法、孢子萌发抑制法检测抗菌活性,采用电导率法测定对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 株链霉菌的发酵液均能在日光灯照射和低温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活性;经蛋白酶K处理后,活性均能保持在80%以上;但对有机溶剂的敏感性不同。HD-103、HD-109 的抗菌活性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97.9、120.2 μg/mL,对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90.57、83.36 μg/mL。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2 株菌的发酵液均可破坏尖孢镰刀菌细胞透性。菌株HD-103 和HD-109 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其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开发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旨在对2株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的发酵液进行稳定性和抗菌效果分析,为明确其生防潜力和剂型研发奠定基础。采用杯碟法、平板生长抑制法、菌丝体干重法、孢子萌发抑制法检测抗菌活性,采用电导率法测定对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链霉菌的发酵液均能在日光灯照射和低温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活性;经蛋白酶K处理后,活性均能保持在80%以上;但对有机溶剂的敏感性不同。HD-103、HD-109的抗菌活性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的EC_(50)值分别为97.9、120.2μg/m L,对孢子萌发的EC_(50)值分别为90.57、83.36μg/m L。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2株菌的发酵液均可破坏尖孢镰刀菌细胞透性。菌株HD-103和HD-109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其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开发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土壤放线菌K2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筛选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的放线菌是农用抗生素开发的基础。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8株拮抗放线菌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获得一株对植物病原菌有较好抑菌作用的菌株K2,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其抑菌谱进行研究,以及进行菌种鉴定。生长速率法试验表明,放线菌菌株K2发酵液对10种供试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57.38%。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K2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一个菌株。放线菌K2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有很大的研究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的青霉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海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霉菌菌株QW1,对该菌株进行了显微特征、菌落特征以及2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在土豆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的内生菌丝无横隔膜;孢子梗顶端膨大成帚状;单个分生孢子为椭圆形,蓝色;产有性孢子。菌落生长开始为白色,培养成熟后,气丝逐渐因产生孢子由白色变蓝色。以2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相关种属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其与青霉菌株的2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大于为99%。将该菌株鉴定为青霉菌。将该菌株和香蕉枯萎病病菌在土壤中进行了共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土壤中有较强的生长力,并表现出较好的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连作地健康株与病株根区土壤微生态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甘肃省连作马铃薯健康生长的微生态机制,采用常规养分分析法测定了健康株与病株根区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稀释平皿涂抹法测定土壤放线菌数量,琼脂块法筛选拮抗放线菌;16S rRNA序列分析法鉴定优势放线菌,发酵液抑菌试验检测优势放线菌灭癌素链霉菌(S. gancidicus)对马铃薯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在连作4年的田中:马铃薯病株根区土壤的速效P、K含量分别较健株低29.9%、12.5%,铵态氮含量较健株高24.1%。在高氏1号培养基上,病株根区土壤中放线菌总数、小单孢菌及未鉴定放线菌数量较健株分别减少51.1%、83.0%及53.9%;腐植酸琼脂培养基上,病株根区土壤中放线菌总数、链霉菌数量较健株分别减少46.0%、46.7%。在病、健株根区土壤中,对4株靶标真菌的拮抗潜势SAAP值均病株小于健株。健株根区土壤中的优势放线菌为灭癌素链霉菌(S. gancidicus),该菌对4株马铃薯常见土传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 solani)、茄病镰刀菌(F. solani)、硫色镰刀菌(F. sulphureum)及大丽轮枝菌(V. dahliae)均有抑制作用;病株根区土壤中的优势放线菌为加利利链霉菌(S. galilaeus),该菌为马铃薯疮痂病致病菌。由此可知,保持连作马铃薯健康生长的根区土壤微生态特征是,高量磷钾及低量氮的速效养分组合,较多放线菌且拮抗放线菌的拮抗潜势较大,优势放线菌为有益菌。  相似文献   

7.
黄瓜枯萎病是严重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土传病害。从大棚土壤中分离出放线菌,对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亲缘关系最近的G8菌株进行了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试验和大棚黄瓜枯萎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从大棚黄瓜土壤中共分离出43个放线菌,其中31个属于链霉菌属;G8菌株可抑制黄瓜枯萎病菌丝生长,对大棚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75.5%;基于16S rDNA和特异性引物PCR产物测序序列与NCBI-BLAST数据库比对,将G8菌株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  相似文献   

8.
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BH0954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目的】对具有抗菌活性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用海水配制高氏一号培养基,采用稀释分离法将所采集的土壤样本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抗菌试验筛选,从广西北海红树林高盐泥样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BH0954,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该菌株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28 ℃,最适生长pH为7.0,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提取其基因组总DNA,用通用引物对其16s r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BH0954初步被鉴定为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仙台链霉菌(Streptomyces sindenensis)的变种。【结论】红树林土壤放线菌BH0954具有抗菌活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广西红树林土壤放线菌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非培养方法解析烟草根部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烟草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烟草根部总DNA,利用细菌16 S rDNA基因通用引物对烟草根总DNA进行16 S rDNA扩增,构建烟草根部内生细菌16 S rDNA克隆文库;挑取具有不同酶切谱型的克隆进行测序、比对并构建16 S rDNA基因系统发育树。构建的烟草根部内生细菌16 S rDNA克隆文库中,155个克隆分属于36个不同的分类单元,Blast结果表明,大部分克隆与已知细菌的16 S rDNA序列相似性较高,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Alpha、Gamma、Beta亚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甲基菌属(Methylobacillus)、食酸菌属(Acidovorax)、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16个属,其中13.5%的克隆序列与非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a)的相似性在93%~99%之间,假单胞菌属细菌是烟草根部内生细菌的优势种群。这些研究结果说明烟草根部存在较为丰富的内生细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并且潜藏着未知的内生细菌资源。  相似文献   

10.
采集鸡关节肿胀渗出液、骨髓等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PCR鉴定、16S rDNA序列测定和药敏试验。经分离培养试验,从病鸡采集样品中分离出1株,在LB固体培养基上呈圆形,表面光滑湿润整齐有隆起,普通PCR检测16S rDNA结果呈阳性,细菌16S rDNA核酸序列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为葡萄球菌。分离菌对萘啶酸、磺胺复合物、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从新疆马兰荒漠地区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拮抗真菌作用的放线菌AF1,经16sDNA鉴定为链霉菌属的Strep-tomyces macrosporus种。在贝奈特琼脂培养基(Bennett's agar)中,利用异步十字交叉培养法的实验发现,其分泌的活性物质对黑曲霉、白曲霉、青霉等丝状真菌具有抗性,但对酵母菌和细菌无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菌灵降解菌XJ-D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行多菌灵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笔者从长期施用多菌灵农药的葡萄园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多菌灵降解菌XJ-D,经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和16S rDNA序列比对,以及系统聚类分析等鉴定菌株XJ-D为红串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多菌灵降解菌XJ-D可利用多菌灵为唯一碳源、氮源进行生长,将其接种在600 mg/L多菌灵的无机盐培养基中,11天时多菌灵的降解率达99.0%,平均降解能力为52.87 mg/(L?d)。  相似文献   

13.
旨在为今后研究新疆野扁桃的分子调控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利用Rt-PCR技术及生物测序等方法,从新疆野扁桃的幼嫩叶片中,克隆得到了一个全新的新疆野扁桃Cullin1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Pet Cullin1。并进一步的利用在线软件分析发现:Petcullin1基因全长为2677 bp,其开放阅读框2217 bp,该基因的氨基酸共有738个编码,预测得出Petcullin1蛋白的分子式为C3887H6064N1028O1133S34,原子总数为12096,相对分子质量为85814.61,理论推导出其半衰期为30 h,带正负电荷的残留的总数分别是108和113,不稳定指数和平均疏水指数分别为40.19、-0.452,该蛋白属于水溶性不稳定蛋白。  相似文献   

14.
从患病缢蛏(Sinvnovacula constricta)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12#菌。对该菌株的16S rDNA的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然后用NCBI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12#菌与多株气单胞菌的16S rDNA的同源性均在95%以上。在细菌系统分类学中应归属于气单胞菌属。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可以看出:12#菌与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共同构成一个分支,且该菌株与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的16S rDNA同源性达到99%以上,由此可以初步认为该菌为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相似文献   

15.
一株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7-47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全国各地棉田采集土样,筛选对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通过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8株,复筛选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7-47,并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的观察及16S rDNA的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认为菌株7-47属于漠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对辣椒疫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生防菌株,达到控制辣椒疫病的目的,从辣椒种植区土壤中分离大量微生物,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辣椒疫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XD6,通过常规方法和16SrDNA确定其分类地位,并测定相关酶活性变化。试验分离得到的XD6菌株,平板对峙试验防治效果高达80%~100%,初步鉴定为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酶活测定显示,生防菌株XD6的β-1,3-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都存在显著变化,且接种XD6菌株的辣椒植株PAL活性、PPO活性、POD活性均明显升高。菌株XD6对辣椒疫病具有较高防效,其生防因子可作用于辣椒疫病菌细胞壁,并诱导辣椒自身防御酶系的增强,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聚乙烯醇(PVA)降解菌1-21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聚乙烯醇(以下简称PVA)废水污染严重,生物方法降解PVA可显著降低处理废水的成本,因此筛选高效PVA降解菌对PVA废水的治理十分重要。采集的土壤样品经85℃水浴及富集培养,并采用I2-KI及硼酸染色法进行初筛,初筛选到PVA降解菌9株,初筛菌株经摇瓶发酵培养并对其发酵液进行PVA降解酶酶活力测定,复筛得到4株PVA降解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其中菌株1-21的酶活最高为1.136 U/mL,通过对该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与相应标准菌株BCRC 11601的16s RNA序列相似度达99.77%,为用生物方法高效处理PVA废水提供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与魔芋软腐病发生相关的土壤微生物,从患软腐病腐烂的魔芋球茎深处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ZX001。将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菌种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结合细胞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结果,将ZX001菌株初步鉴定为Bacillus megaterium。该菌株具有降解和利用魔芋葡甘聚糖的能力。在降解利用魔芋球茎的实验中,该菌株不能在魔芋球茎皮的表面上生长,但能够在魔芋果肉上生长。这些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株不是魔芋软腐病发生的致病菌,但其有可能通过球茎皮上的伤口进入,并产生多种酶降解魔芋果肉,从而加剧魔芋球茎的腐烂,增加魔芋软腐病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牛支原体FJ-HJ分离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省患呼吸道疾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支原体,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特异性PCR检测和16S r RNA序列分析等进行鉴定,旨在明确该病病原。结果显示分离株菌落呈典型的油煎蛋状,中心有棕褐色突起,命名为FJ-HJ分离株。分离株不能水解精氨酸,不能发酵葡萄糖,不分解尿素,血细胞吸附试验和溶血试验呈阴性,胆固醇需要试验、美兰还原反应和氯化四氮唑还原反应均呈阳性;PCR反应扩增出牛支原体特异大小为1911 bp的目的片段;分离株16S r RNA基因序列与牛支原体标准株PG45的序列相似性为99.7%。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分离到的支原体为牛支原体,证实福建省存在牛支原体病的流行,为福建省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品种生育期是水稻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通过遗传育种方法改变品种的生育期,特别是缩短生育期.对水稻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材料乐香202B是由乐山市农科所提供的早熟稳定性较好的品种.对其研究表明,乐香202B具显性早熟基因,经遗传分析表明,符合3:1分离比,且不具感光性及胞质效应。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染色体第2染色体短臂端,暂定名为Ef-2(x)。与微卫星标记RM279、RM154有连锁关系,遗传距离分别为13.5cM和8.9cM。该基因的定位为下一步的基因分离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