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子同醉     
有父子俩,都是酒鬼。一天,父亲在外面喝得酩酊大醉,摇摇晃晃地回到家来。一进门,盯着儿子的脸看了半天,生气地说:“奇怪,你的脸怎么变成三个了?像你这样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怎么会是我儿子?我这房子绝不能留给你!”  相似文献   

2.
3.一鸣惊人我三岁的时候,妈妈开始教我算术和唐诗,而我爷爷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傍晚干活回来,一家人围在一起,听我咿咿呀呀地背诗,尽管我爷爷并不明白这些诗,可是周围的人都夸我好聪明,这让他与有荣焉,感觉倍好。  相似文献   

3.
掌心的光阴     
1奶奶今年84岁了,靠每天出去卖粥维持生计,她的腿患有风湿,却从不舍得花钱给自己买药。每天早晨她推着三轮车出去卖粥,走几米路,就得歇一歇。有人无数次劝她:"年纪大了,就不要逞强了,去社区福利院养老吧。"奶奶坚决不去。她说她还能自食其力,不乐意去享清福。我知道奶奶不去的原因,全是因为我,因为她要给我一个家,她走了,我的家就没了。2我不是奶奶的亲孙子。2008年,我到百里外的镇上上初中。我的家庭条件很不好,爸爸患有肾病,妈妈是个残疾人,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了,我上学的钱一直是全村人凑来的。那段时间,家里很久没有给我寄生活费,我的餐卡上已经没有一分钱了,怎么办呢?我一个人沿着马路,漫无目的地行走着。奶奶正在路边卖粥。她看到我,热情地招呼我:"小伙子,喝粥啊,2元一碗,要不要茶叶  相似文献   

4.
<正>从家到单位,是一段漫长的路程。每天坐公交,单程行驶需要40分钟,这还不将塞车的时间计算在内,如何打发这段时光,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家住在农村,有兄弟4人。5年前,在我结婚的时候,我父亲和三叔立下字据,将我过继给三叔,并在村里举办了过继仪式。结婚后我便和妻子一起搬到三叔家细心照顾三叔。前不久,三叔突发脑溢血死亡。在分割三叔遗产时,我和三叔的两个远嫁的女儿发生了争执,她们认为过继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传统仪式,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我对三叔的遗产没有继承权。请问她们的说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7.
卢一清当站长已经20多年了,他常说:“一个站就好比一个家,我明白我肩上的份量。”济水电管站在一幢临街的楼房里办公,卢一清一年365天生活在这里。翻开交接班记录,每一次交班中有他,接班中还有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似乎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电管站。他住办公室的隔壁,每天早上一起床,便挥动着大扫帚把楼前的那片空地扫得于干净净,接着又去办公室忙活一阵,忙完了,他一个人便开始静静地考虑一天的工作,对每天的工作都做好了事故预想,并对每一个施工的细节都做了详细接排。在站里,他组织了各式各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如针对站里…  相似文献   

8.
<正>安全与危险只有一步之遥,一次不安全经历使我终生难忘。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在河北省邢台供电公司从事高压试验工作。在一次预防性试验中,我们一组三人对35kV油断路器做介质损失角试验,以判断绝缘性能。三人的分工是一人操作,一人倒引线头,一人监护。  相似文献   

9.
如果以每天睡眠八小时计算,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的好坏,与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我刚分配到交警队工作时,领导把我安排在事故组,协助老赵处理交通事故。老赵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他的熟人、朋友特别多,每天来找老赵办事的人都把办公室挤得满满的。  相似文献   

11.
我是这样一位农民象一只线梭穿行于城乡与田野太阳每天总是把我的身影第一个印在城乡路月亮星辰每晚总是听完我最后一句如歌的马达音我是这样一位农民象一头勤劳守规的黄牛田间总是第一个刻下我的脚印乡径总愿甘作琴弦任我奋力奏弹啊,我是这样一位农民——乡村农机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四化路上建功勋  相似文献   

12.
闲言碎语话家庭我的家是一个很普通的三口之家。我和妻子结婚27年了,儿子如今还在念大学。两人世界时,物质生活清淡,一间小房子,平时从食堂打饭在家里吃,周末,就下饭馆。虽然工资不多,但总能有吃饭馆的富裕钱,加之那时吃一顿饭很便宜。常吃的一道“松鼠桂鱼”焦...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他喜欢玩三节棍、飞镖之类的自制玩具,上小学时,他喜欢每天去教室外的操场上跑步、打球,而待到读书考试时,他却快乐不起来了,学习成绩总在众人之下,班级排名位居倒数。小学三年级时,他由上海来到成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转学过程中,由于入学考试不合格,本应人读四年级的他只得留级,再次从三年级读起。中学时,他比较喜欢的课目是历史和地理,对数、理、化课目感到非常头疼。为此,父母请来了学校里最好的老师为他补课,但他的学习成绩仍是提不上去。16岁那年夏天,一家留学机构到成都招考留学生时,他正在读  相似文献   

14.
事故连着你我他,交通安全系万家。行车走路有学问,遵守规则是根本。有困难, 找交警,预防事故保平安。顺道走,靠右行,人车相会要警惕。多人成行走,不要碍交通。人走人路,车走车路,人车争路,事故发怒。红灯停,绿灯走,一慢二看三再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人车安全,阎王不找。十次事故九次快,麻痹大意把人害。遵守规则要认真,争强逞能害自身。平安大道人人创,交通安全有保障。交通安全谚语@方文  相似文献   

15.
现年16岁的雷恩·普赖斯,家住犹他州亚美利加福克,正上高中。由于住得比较偏远,父亲又有残疾,每天早晨只好由妈妈开车送他到校,很是辛苦。暑假开学后的第一天,雷恩就高兴地说,以后再也不用妈妈送我了,学校的校车改变了行车路线,每天早上都会从我们家门前经过。爸爸戴尔显得特别兴  相似文献   

16.
陈举 《农电管理》2014,(8):60-61
<正>作为基层供电所,革一供电所有一种理念,那就是把供电所建成一个家,一个让客户感到信赖的家,一个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家。以全新面貌和"辛苦我一人,点亮千万家"的南网精神,守护苗乡这片热土,为服务地方经济和广大农村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草花是我的中学同学,一位乡村教师,每天都过着今天重复昨天明天重复今天的生活,当她从另一个同学嘴里得知我家庭、事业都经营得不错时,她开始要到我的联系方式,不断地向我倾诉她生活的不幸福和不如意。草花说现在自己负担很重,有两个孩子,男人指不上,得靠她省吃俭用,力挺这个家。我对草花说:"你就是全省下,一分不花,一共才有多少呢?你只有想办法去挣才行。结果草花说学校不许兼职,她只  相似文献   

18.
上网干什么?     
自从买了电脑之后。为了上网 ,便四处投师。结果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过去只听说“网虫”们都忙得不亦乐乎 ,这时才发现 ,里边的秘密多着呢。可能玩的最心跳的是“炒股族”。上午到了一家单位 ,正是上班时间 ,但只见七八个脑袋都全神贯注地聚集在三台电脑旁 ,十几只眼睛几乎一动不动地盯着彩色屏幕。一个熟人怕我上前干扰 ,连连向我摆手。后来一问 ,才知他们是在网上炒股。这些人深信“网上自有黄金屋”,所以每天一到办公室 ,便打开电脑关注行情。据说其中一个小姑娘 ,一年就赚了一万多元呢。但办公室的电脑 ,是用来炒股的么 ?可能最兴…  相似文献   

19.
董卿的家教     
央视当家花旦、著名主持人董卿,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说到这样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记,一直难以忘怀。她说,每天无论多么繁忙,回到家,她必看的一份报纸是《人民日报》。董卿的话,让记者好生困惑,于是问道,你一个主持人,又不是从事政工工作的,为什么喜欢看《人民日报》呢?听到记者疑惑的问话,董卿的目光中泊满了深情,她说道,这份报纸其实是我父亲亲自给我订阅的。说起来,自己与这份报纸还是很有缘分的。那一刻,董卿的思  相似文献   

20.
一台配S195型柴油机的三轮车,连续三次烧坏气缸垫,在工作中功率不足。笔者被聘修理。经检查分析,烧坏气缸垫和功率不足,都是因经常用面汤做为冷却水所致。我问机手:为何向柴油机内加面汤?他说:冬天我每天早起赶集卖肉,三轮车不易启动,煮熟面条人吃,剩下热面汤灌入柴油机,我认为这样做是“人吃饱,车好着”,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面汤灌入柴油机内,使水套表面累积起一厚层面膜,影响柴油机散热,由于气缸内热量散不出,造成柴油早燃,工作粗暴,功率不足;另一方面,温度过高,会使气缸垫软化,导致烧毁气缸垫。经用10kg水、1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