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蚕期氟污染治理系统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建材工业的发展,大气氟污染日益严重,每年除局部蚕区氟化物中毒从未间断外,大面积氟化物中毒事件也屡有发生。80年代湖州重点蚕区曾发生过两起大面积氟化物中毒事件,1982年春蚕期全市氟化物中毒蚕种8.8万张,损失春茧852t,经济损失456万元;1986年春蚕期全市氟化物中毒蚕种15万张,占总饲养量的73%,损失春茧2900t,经济损失1300万元,进入90年代,大气氟污染不仅对春蚕生产造成危害,而且对秋蚕生产也带来严重威胁,氟污染危害已成为制约湖州地区蚕茧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应用推广国内外氟化物研究成果与防治技术的同时,结合本市特点和实际状况,对氟污染成因、防治方法作了进一步研究,建立了春蚕期氟污染治理系统模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6年春蚕氟化物污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春蚕氟化物污染是继1982年以来影响较大的一次,今年氟化物污染的特点是时间长,污染面广、影响大、损失重、从5月11日开始出现蚕氟化物中毒,其中大面积中毒的时间为5月13日至5月18日,这时,蚕正好进入三龄期。我市135个蚕乡中有107个乡,698个村,7636个村民小组的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氟化物的污染。在359730盒春种中受氟污染的达163800余盒,占发种量的45.53%,损失重。1986年春蚕遭受氟化物污染中毒,经过采取停窑和综合技术防治措施,春茧基本  相似文献   

3.
70年代以来,工业三废污染桑叶,危害蚕作的情况日趋严重。1976年余杭县勾庄公社的朝阳、运河、邱家门、新建、万荣等大队首次较大面积发生春蚕氟化物中毒,使这5个大队的蚕茧产量由1975年的486.8公担下降到349.92公担,减产131.88公担,损失茧款49280元,到1980年,氟化物中毒扩展到当时的4个公社的31个大队,当年4073亩桑园严重污染,导致1828盒春蚕中毒,平均盒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在春蚕期能否在氟化物污染区饲养抗氟能力较强的夏秋用蚕品种,使之获得一定产量,减少污染损失,1985年春期在氟化物污染较严重的湖州市郊区含山乡砖溪村山西组进行试验,获得预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2年春,我国主要丝绸产地之一的杭嘉湖地区,由于受工业废气为害,发生大面积春蚕中毒。从春蚕中毒症状和桑叶、蚕体的分析判断,主要为氟中毒。污染大气中的氟化物,被桑叶叶面吸收、吸附,使得桑叶含氟量增加。蚕食下氟污染桑叶后,经过消化作用,一部份随蚕粪排出体外,一部份残留在蚕体内,导致蚕中毒。这就是说,桑叶作为大气污染的中间介  相似文献   

6.
1982年杭嘉湖地区春蚕因发生大面积中毒而减产,其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大小不齐、不眠或眠起极不齐、环节隆起、环节间膜出现黑色斑点、皮肤易破流出液体,经有关单位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是氟化物中毒.现在有争议的问题是污染桑叶的  相似文献   

7.
<正> 大气氟化物污染危害蚕桑,日本五十年代已有报导。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也有发现。但真正认识其危害并引起足够重视的,大概是82年春蚕期浙江省杭嘉湖地区大面积发生氟化物中毒以后的事。继后,86年春,江浙蚕区又一次爆发了氟污染危  相似文献   

8.
家蚕氟化物中毒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桑生产是我省的一项传统产业,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蚕桑生产基本上向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转移.但这些蚕区多是发展砖瓦厂的好地方,砖瓦窑排放大量氟化物气体和尘氟,日益污染着大气环境,家蚕氟化物中毒日趋严重,在砖瓦窑密集蚕区,区域性氟化物中毒时有发生,给蚕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极大地挫伤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针对我省家蚕氟化物中毒现状,笔者认为,了解中毒途径和氟化物对家蚕的毒性,掌握中毒症状和中毒机理,总结分析影响中毒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轻家蚕氟化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湖州市春蚕期环境改善,氟化物污染越来越少,多丝量蚕品种又被不断推出。从2007年开始,对湖州市农科院蚕研所新育成蚕品种华东×春晨进行了试养,2008年和2009年春蚕进行了农村区试工作,现就两年春蚕的情况进行调查小结。  相似文献   

10.
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目前春蚕生产仍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排氟企业的增加,氟化物越来越成为影响嘉兴蚕区的主要污染源。本文就浙江嘉兴蚕区春蚕期桑叶含氟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多元回归模式,为今后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并提  相似文献   

11.
春蚕桑叶氟化物中毒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历年来桑叶含氟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找出春蚕期桑叶含氟量日均值变化规律,并对规律成因进行探讨研究,为春蚕防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有机氟中毒主要指动物误食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等有机氟杀鼠药引起的中毒.畜禽中毒多是因误食(饮)被有机氟化物处理或污染的植物、种籽、饲料或饮水所致,甚至由于吃入有机氟中毒死亡的尸体引发二次中毒.由中毒引起的生理机能紊乱可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从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深入了解猪中毒的诊断和防治原则,有利于减少由此引起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我省今年春蚕出现大面积发育不良,受害地区集中在湖州、德清、桐乡、海宁、余杭等五个省(市)的72个公社,27万张蚕种,被害原因,众说纷云“一说是气候造成;一说是社队工业(特别是砖瓦厂)的缘故——主要是氟化物污染桑叶中毒;也有的说是蚕种原因。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乡村企业的发展,杭嘉湖蚕区春蚕屡遭氟污染中毒危害。氟污染中毒除造成蚕茧减产外,对上茧茧质、丝质影响如何也是我们急需了解的问题之一。为了解春茧氟污染中毒对茧,丝质量的影响,笔者于1987年春蚕期就湖州市郊区农村和所内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氟化物是当前环境中比较突出的污染物质。由于氟的污染,使很多地区家畜发生了慢性氟中毒。为了保证在工业氟污染区畜牧业的发展,我们于1981年7月31日至1982年8月30日进行了倒场放牧对山羊慢性氟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春用蚕品种耐氟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中小砖瓦窑类企业的增加,造成了以氟化物污染为主的大气污染,给各地蚕丝生产带来了危害.据林建荣、沈海铭、林昌麒等研究报道认为,不同蚕品种对氟化物污染抵抗性有明显差异.结合1999年农业部桑蚕一代杂交种成品质量抽查,1999年春蚕期,我们对占全国推广量80%的6对春用蚕品种进行了耐氟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氟化物浓度在55~80mg/kg之间,各品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龄期经过延长,体重增长倍数下降,但品种间的耐氟性能有较大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余杭区是杭嘉湖蚕茧产区之一,但是该区曾多次发生春蚕氟化物中毒事件,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环保部门对春蚕期桑叶含氟量进行严密监测,并把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决策部门.通过对1994~2003年春蚕期桑叶含氟量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寻找出桑叶含氟量的变化规律,为春蚕防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家蚕解氟剂"为一种新型的缓解家蚕氟中毒的药剂,能消除氟污染桑叶中氟化物对家蚕的毒性,缓解家蚕氟中毒的症状,用于养蚕生产中防治家蚕氟中毒症."家蚕解氟剂"的剂型为白色粉剂,由2种化学试剂配伍而成.该药剂极易溶于水,故生产上使用时可将它溶于清水,喷洒在氟污染的桑叶上,消除氟污染桑叶中氟化物的毒性,避免家蚕的氟中毒.  相似文献   

19.
在预防春蚕氟污染中毒的农业技术措施中,饲养对氟污染桑叶耐受力较强的蚕品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为比较不同蚕品种对氟污染桑叶的耐受力,以便氟污染区选择饲养耐氟力较强,产量、产值较高的蚕品种,于1988年春蚕期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大气中氟化物浓度很低的情况下,植物可通过叶片吸收而在体内累积氟化物。有些植物吸收累积能力很强,叶片的含氟量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植物常成为大气氟污染对人体和其它生物体危害的中间介质,桑叶即是其中一种,而蚕恰恰又是对氟非常敏感的生物之一,近年来国内蚕区的桑叶受大气氟污染使蚕茧减产的情况陆续发生,今春,著名的杭嘉湖地区,春蚕又因此而蒙受损失。为了掌握田间条件下桑叶对大气中氟的吸收和积累规律,我们以浙江农业大学桑园为主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