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关草地螟草原生态的研究,我们分别在两个地区进行。一是在锡林浩特,本所试验场内,其地理位置在东径116°04′,北纬43°57′,海拔989.5米,淡栗钙土,土壤 pH 为7.6—7.8,气候特点为冬春两季,异常寒冷和干燥,一般早春风沙大,温度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3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气温1.4℃、极端最低温度—39℃,最高38.3℃,无霜期100天左右,属于典型草原区。另一地区为距呼和浩特市西南40公里,本所另一试验场内,地理位置在北纬40°36′,东径111°54′,海拔1070米,沙壤土,有分布不 相似文献
2.
3.
4.
5.
6.
草地螟发生程度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把草地螟的监测预报工作做好,与有关省、自治区合作,对草地螟的发生程度进行了划分。明确选择分级要素时要遵循普遍性和通俗性原则;确定分级量化指标时要依据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以及统一与协调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原则和方法,协调解决各方面的矛盾,使部分省、自治区完成了草地螟发生程度的划分工作。对尚未完成划分的地区具有一定示范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草地螟是一种暴发性害虫。1956、1979、1980、1982年黑龙江省曾四次大发生,一次比一次发生范围广泛,为害严重。1956年草地螟在克山、北安等五个县发生,受害面积只有几十万亩。1979年德都等九个县发生,受害面积110万亩。1980年扩展到37个县,受害面积达1370多万亩。1982则蔓延53个市、县,72个国营农场,受害面积达470多万亩。这种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8.
9.
10.
檫树Sassafras tzumu Hemsl为我省山区主要造林树种,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七十年代初期以来,由于各地忽视了适地适树的原则,出现了丘陵地区成片造林,加上管理粗放,因此,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病虫种类亦日益增多和少数种为害严重,直接影响生长和成材。笔者等先后在我省赣南地区的赣县、大余、兴国、崇义;赣中地区的吉安;赣北地 相似文献
11.
12.
和田昆仑山区天然草场草地螟发生及为害规律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又称黄绿条螟、甜菜网螟,属螟蛾科,为突发性多食迁飞害虫。在新疆和田地区,于2003年在皮山县局部山区草场首次发现草地螟幼虫为害后,2006年在山区草场局部严重发生,2007~2009年,植保技术人员与地区草原技术人员联合对昆仑山区草场草地螟发生为害情况、地理分布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初步掌握了本地区高海拔昆仑山区草地螟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为草地螟的防治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发生情况自70年代以来,草地螟在我省曾三次严重发生,第一次是1979年,第二次是1980年,第三次是1982年。1979年在嫩江、黑河、绥化三个地区9个县发生,受害面积110万亩。1980年扩大到嫩江、黑河、绥化、松花江,伊春等五个地区的38个县、市,发生面积达1,370万亩。1982年是特大发生年,南自松花江、北至黑龙江、东起乌苏里江、西到嫩江沿岸普遍发生,有八个地区,67个县,市遭受为害,发生面积达5,876万亩,比大发生的1980年增加三倍多。除为害农田外,还为害林木150万亩,比1980年增加30多倍。 相似文献
14.
防控新发突发植物疫情是保障农业领域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草地螟是我国“三北”地区农牧业重大迁飞性害虫,具有暴发性、多食性和周期性发生特点,严重威胁国家粮食、油料和牧草等作物生产安全,已列入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当前我国草地螟已进入建国后第4个发生周期。根据全球气候变化、农作物结构调整,结合草地螟生物学习性以及当前发生现状,研判本轮周期草地螟发生区域可能更广,为害作物可能更多,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发生程度可能更重。为控制草地螟发生为害,提出加强草地螟境内跨区域及跨境迁飞、滞育越冬和周期性发生等成灾规律研究;建立自动化、智能化早期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异地测报技术;集成区域化防治技术模式并推广应用卵、幼虫和成虫一体化绿色可持续治理技术,从而为遏制草地螟新发生周期暴发势头,保障国家粮油生产安全和生物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2014年我国草地螟发生情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我国草地螟继续维持2010年以来的轻发态势,发生面积小、发生区域缩减、种群密度低,是第三个暴发周期以来发生最轻的年份。造成轻发的原因主要是越冬虫源基数小、春季死亡率高、关键发生期气象条件不利。在轻发年份进行系统调查和持续监测,对掌握草地螟种群动态、揭示年度变化规律、进行长周期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泰安地区玉米霜霉病(丛顶病)发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霜霉病(丛顶病)是由指梗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a(Sacc.)Thirum.Shwa Naras.)引起的。一般发生在温带地区,已报导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欧州、非洲和亚洲等地,我国江苏、四川等省曾零星发生。1977年8月,在我区肥城县城关公社大王大队玉米制种田内首次发现,近些年来发生面积和严重程度逐渐扩大和加重。由于这种病害系统性侵染,感病植株颗粒不收,对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2002年黑龙江中西部草地螟发生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裕县地处黑龙江省中西部,属典型的半农半牧农业区。继1996~1999年草地螟大面积发生为害后,2002年再次严重发生,全县发生面积达17.3万hm2,占全县种植面积的72%,严重发生面积13.3万hm2。据6月24日调查,富海镇宏升村草地螟幼虫最高密度,大豆45头/株,葵花148头/株,甜菜48头/株,玉米32头/株,一般地块平均有虫210头/m2,草荒严重地块高达2000头/m2,是近年来发生最严重的1a。草地螟在本县1a发生2代,主要以迁入代幼虫为害。6月2日,外地虫源开始大量迁入本县,1盏黑光灯…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草地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植保导刊》1987,(Z1)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的一种杂食性、间歇性、突发性害虫。解放前,吉林省仅在有的年份局部地方发生。解放后,发生为害频率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已成为农作物和牧草的毁灭性害虫。过去,我省对草地螟研究很少。为了控制其发生和为害,我们对它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等做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总结于后。一、分布和为害经查阅大量文献和近五年来对草地螟发生实况调查,草地螟主要发生在吉林省中、西部 相似文献
19.
草地螟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成灾的害虫。可为害作物近200种,特别是对甜菜、向日葵、苜蓿、马铃薯、瓜类、玉米等作物威胁大,大发生时可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或绝产。2004年5月下旬以来,大量草地螟成虫迁入本区,在山川各地均有发生,且发生范围广,虫口密度大。5月20日,固原市原州区测报站调查,城郊各乡路边杂草、小麦等地蛾量达60~70头/m2,百步惊蛾3700头;彭阳县测报站调查,古城、红河、崾岘等路边杂草、小麦等地蛾量达65~75头/m2,百步惊蛾3850头;西吉测报站5月25日调查,5d黑光灯诱蛾860头,百步惊蛾5000头,百复网蛾量410头;惠农测报站5月27日调查…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我国草地螟具有发生面积小、见虫区域少、虫口密度低、为害程度轻等特点。造成轻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境内虫源基数小、境外虫源未大规模迁入以及夏季天气生态条件对其发生不利。尽管2011年草地螟发生是自1996年以来的第3个暴发周期内发生最轻的年份,但坚持系统监测、积累虫情资料,对研究草地螟年度发生规律、提高预警能力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