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作制度     
《小麦研究》2004,25(2):18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耕作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作制度,涉及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与布局、复种、间套作、轮作与连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农业技术体系(如土壤耕作、地力培肥、水分管理、农田基本建设等),是农业战略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内围绕着耕作制度问题开展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在中国农学会和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先后召开了全国性的安阳、成都、昌平、湘潭等耕作制度学术讨论会,促进了这门  相似文献   

3.
国外耕作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国外耕作制度的发展概括起来有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在种植制度上熟制由少到多;二是在耕作次数上由多到少。这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相对减少,对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等要求不断增加,迫使人们除扩大耕地和提高单产外,为寻求新的增产途径,积极发展多熟种植;另一方面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持水土,降低成本,努力寻求新的耕作方法来代替传统的耕作法,推广少耕和免耕法。国外的耕作制度就熟制来说,在全世界范围,一年一熟的面积占多数。本世纪70年代以后,多熟制在许多国  相似文献   

4.
烤烟耕作制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综述了我国重要经济作物烤烟在不合理的连作下,引起烟叶产质量降低,并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总结了国外优良的烤烟耕作制度,以及国内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耕作制度与光能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作物产量的获得,是自然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作物的干物质来看,90—95%是来自太阳光的动能转化合成化学潜能而来,仅5—10%来自土壤中的矿物质养分。因此,夺取作物高产,在保证水、肥供应的基础上,应着眼于对太阳光能的充分利用,这是今后农作物持续稳产高产的方向。由于太阳光能在一年中有季节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受不同地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是研究环境与生物之间关系的科学。耕作制度中,用地养地问题与农林牧三结合问题,都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做到因地制宜。这就与生态学发生密切的关系。生态系统,就是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能量和物质转化所构成的循环系统。而农业生产的本质,就是通过绿色植物,把环境中的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质(土壤  相似文献   

7.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以来,我国的耕作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40年间,种植指数(即通称的复种指数)约增加25%。1949年约为128%(推算),1952年为130.9%,1978年已达151%,80年代前期落到146.4%(1983),后又逐步上升,到1990年为155.6%。华北改传统粮田的二年三熟为小麦玉米(大豆)一年两熟,江淮之间及西南地区大量发展麦(油菜)稻两熟,长江以南变单季稻与麦稻两熟为双季稻或双季稻三熟制。同时,套间作面积也增加到3亿亩上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暨耕作制度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四届一次理事会,及由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与江苏省农业厅联合主持的耕作制度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23—26日在江苏省昆山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单...  相似文献   

9.
镇江丘陵农业区,土地面积6212.0l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是全省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引进了棉花,扩大了油菜和三麦面积,绿肥面积缩小到10%以下,出现养用不协调,局部地区抗旱能力仍然不高,旱、湿、洪、涝尚未完全解决。因此,亟需研究符合丘陵地区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的耕作改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们自1987~1989年在慈溪市的彭桥、彭东等乡镇,进行了“草莓双季稻”耕作制度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雷州半岛夏季休闲耕作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适合雷州半岛推广的休耕制度,为促进当地耕作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分析了雷州半岛的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自然灾害严重;连作,病虫害严重;部分农作物产品上市期与其他地方同类农作物产品的上市期重叠,致使农民生产经济效益不高等。由此认为:雷州半岛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资源,发展农业很有优势。但是,该地区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很多限制因素,其耕作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雷州半岛农业应以冬春季为主要生产季节,使其逐渐成为当地的农业主导季节,而在夏季则对其耕地实行休耕与培肥措施相结合,避免恶劣天气对作物生产的危害,也使农田得到休养生息、快速恢复和提升耕地生产力,推行“秋、冬种春收”的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西省吉安县、上犹县、莲花县、瑞昌县、余江县、鄱阳县进行耕作制度调查,整理出8种常见复种方式。采用功效评分法对其进行评价得出:M6(冬闲—玉米+大豆—晚稻)、M2(绿肥—早稻—晚稻)两种复种方式综合效益最优,适合在江南丘陵区推广种植。其他冬闲二熟或一熟复种方式,农田综合效益较低,不宜推广。在生产实践中,应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耕作制度改革回顾与新世纪展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耕作制度改革是耕作学科立足与发展的根本,也是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体系中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功能的一个重要技术领域,在20世纪中国农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1世纪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农业科学技术全方位、飞跃式发展与进步,必将引发一场新的耕作制度改革热潮。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继续推进耕作制度改革,是摆在我国耕作制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120世纪后半叶发展回顾中国农耕历史悠久,源渊流长,其耕作制度改革大致经历了撂荒农作制、休闲农作制、常年农作制以及东方集约农作制历史阶段。但由于过去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14.
贵州耕作制度及种植模式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多地少从来都是贵州省农业生产中不可调和的矛盾,耕作制度的发展为贵州省解决粮食自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贵州省耕作制度和种植模式的发展及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今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省科协和省农业厅粮油生产处的支持帮助下,贵州省农作物学会于1981年9月1日至5日,在贵阳召开了贵州省1981年耕作制度学术讨论会和贵州作物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有省、地、县农业部门、科研单位、国营农场、省气象局、省农科院、贵  相似文献   

16.
遵义县辖18个区(镇)141个乡(镇),127.5万人口,耕地128.9万亩,稻田与早地各半,人均耕地1.01亩,海拔多在800~1200米之间,立体差异明显,年均温13.5~15.5℃,≥10℃积温4000~4800℃之间,年降水量900~1100毫米,无霜期270天左右,是旱地水田交错一年两熟或三熟地区。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我国耕作制度发展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49年以来,我国耕作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40年间,种植指数(即通称的复种指数)约增加25%。1949年约为128%(推算),1952年130.9%,1978年已达151%,80年代前期落到146.4%(1983),后又逐步上升,到1989年为153.2 %。华北改传统的粮田的二年三熟为  相似文献   

18.
在湘潭举行的南方耕作制度学术讨论会上,经川、滇、鄂、浙四省代表协商,决定于1983年4—5月组织此次联合考察。考察的目的是弄清南方早地耕作制度改革现状、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组织协作攻关,为促进南方丘陵、山区旱地耕作制度改革出现新局面作出贡献。中国耕作学研究会对我们组织这次考察给予支持和鼓励。名誉理事长沈学年教授对考察工作还提示了宝贵意见。在考察过程中,得到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对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将朝着多样化、规模化、机械化、轻型化、高效化和绿色、生态化方向发展。该文对当前及今后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改革与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于1981年12月中旬在湖南湘潭召开了南方十三省市区耕作制度学术讨论会。到会的140多位教授、专家和科技工作者,认真总结了建国30多年来我国南方耕作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以下建议。一、南方水田要以水稻为主,因地制宜地适当安排麦稻、油稻、花生稻、麦稻稻、油稻稻、麦豆(玉米、薯)稻、薯稻稻、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