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红松苗木不足,促进红松人工林的迅速发展,我们于2005年春在草河口镇于西沟村,选择东南坡,坡度18°的地方,进行了13年生红松幼树移栽造林试验,共移栽1000多株。据2008年8月份调查,保存率85%,平均树高3.33 m ,直径3.9cm ,各年平均树高生长:2008年为0.46m ,2007年为0.48m ,2006年0.50m ,2005年(即栽植当年)0.15m ,2004年(栽植前1年)0.50m。  相似文献   

2.
为迅速发展红松果材经济林,尽快满足市场对红松产品的需求,开展了红松不同林龄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红松移栽成活率能达到80%以上,5年后保存率达到70%以上;红松移栽后2年内生长缓慢,以后生长逐渐加快,并能很快恢复到保留树的生长速度;红松移栽后林木分化遵从正态分布,优势木随年龄增大逐渐占30%左右,不良木在林分中占10%~20%。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磐石市江南林场红松人工林为案例,从幼树采挖(采挖原则、采挖林分、采挖时间、采挖与包装、装车与运输)、幼树移栽(地类选择、整地挖坑、栽植、浇水、支架)、后期管理几个方面对过密红松人工幼林开展了移栽间疏抚育技术探讨,并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为初植过密的红松人工林经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叶树幼树移栽与容器大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半干旱地区针叶树造林的成活率,在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开展了针叶树幼树带土坨移植试验与塑料容器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8年生境子松幼树移植成活率达88% ̄98%;4年生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成话率达76% ̄87%。樟子松容器苗成活率比裸根苗高53%;流动风沙土造林地比生草风沙土造林地高45%。  相似文献   

5.
采用2年生容器苗进行了带状、林下及中孔径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方式造林,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高生长量明显高于裸根苗,缓苗率大大低于裸根苗。  相似文献   

6.
红松苗分级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红松Ⅰ、Ⅱ、Ⅲ级及混合苗的造林成活率、幼林保存率及幼林的高径生长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不同级苗木造林后幼林的生长差异,提出了红松造林苗木的分级标准,并指出红松Ⅰ、Ⅱ级苗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快,是最适宜的造林用苗。  相似文献   

7.
红松引种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近30 a的引种造林试验表明,红松在大连市中北部地区生长表现良好,造林保存率达到33%~88.7%,在林龄10 a以前其生长速度略低于赤松和樟子松,但从其生长期长、材质优、综合效益大的特点上看,认为红松在本地区更具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场现有林地面积11万亩,其中人工林7万亩。建场初期造林树种比较单一,绝大部分是落叶松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而红松(P.koraiensis sieb ec zucc)比重甚小。其原因是认识不足,认为红松虽然材质优良,用途广,但生长慢,对立地条件要求严,而且成材晚,收益慢。红松生长是否缓慢,对立地条件要求如何?我们就这个问题于1965年开始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已取得了成效,并逐年扩大了红松造林范围。现已营造红松林2.5万亩,目前已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9.
针对枣树发芽晚、体内含水量低、抗逆性和自身保护能力强的特点,在不使用生长素和保水剂的情况下,利用枣树粗根皮部、根系愈伤组织和少量未失水的须根生根,主干和枝干皮部隐形芽萌发的原理,通过6年的试验,使大枣幼树移栽获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大枣幼树移栽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建园当年即可收回造林成本;不仅使原过密园得到合理稀疏,而且把稀疏下来的幼树用于移栽建新园。  相似文献   

10.
红松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为了探讨红松苗分级造林的效果,于1973年春进行了红松苗分级造林试验,现将栽后五年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红松丛植造林法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丛植造林,也称“植生组”造林。这种造林方法、主要是利用种内不同生育阶段的相互关系,造成种内群体的优势,增强与种间竞争的能力,达到本种生存之目地。为了探求这一理论与实践,我所于一九七一年在林改迹地上做了红松丛植与单植的对比试验。一、造林地概况我所于一九七一年春季在大、小驮子沟口进行了红松丛植造林试验,总面积33公顷,其中三株丛植区为30公顷,单株植苗区为3公顷,作为对比试验地。造林地为疏密度0.3以下的林改迹地,坡度5°—18°,土壤为山地暗棕壤,肥力中庸,湿度适中,呈弱酸性反应。地被物有山茄子、白花茶等。于头一年秋季进行横山割带整地,带宽2.5米,保留2.5米。  相似文献   

12.
我州干旱或半干旱的造林地类型占全州总造林面积的30%。由于降雨量较少,春旱时间长,造林成活率一直很低。近年来红松是我州的重要造林树种,造林面积占全州总造林面积的12%,除了采伐迹地更新外,大部分荒山荒地的造林成活率普遍很低。甚至在一些恶劣立地条件上,采用常规方法造林,  相似文献   

13.
通过选用红松优质苗进行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选择红松优质苗造林成活率能达到99.6%,优质苗比常规苗保存率提高10个百分点;栽后9a时树高生长量比常规苗提高28.5%,胸径生长量比常规苗提高13.5%,优质苗造林可使红松幼林提前2a郁闭;苗造林结实时间比常规苗能提前3~4a;林分整齐,离散度小,栽后15a,优质苗Ⅰ级木比常规苗提高31%,Ⅲ级木降低56%。  相似文献   

14.
在凤城宝山林场45年生日本落叶松冠下,研究营造红松果材兼用林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以冠下4m×5m和带状5m×5m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量影响最大。适宜的造林密度有利于幼树的生长,防止由于过密而产生的偏冠现象,3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较对照1.5m×1.5m提高21.8%~58.4.8%。  相似文献   

15.
<正> 红松是东北珍贵的乡土树种,树干高大挺直、木材较软不易翅裂、耐腐朽、抗压力强是建筑、交通、矿山、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用材。由于该树种经济价值较高。所以很多地区进行引种,扩大栽培范围,特别是在阔叶树林冠下造林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河北省大庙林管局冰沟林场在河北省林科所指导下,从1976年春到1981年进行了林冠下造林试验,总面积340.19亩,最高保存率78.4%,最低13.7%,平均保存率49.4%优势树高已达118厘米,地径2.7厘米,林分已经稳定,目前长势喜人。我们认为在承德地区引种红松大有希望,现把我们的调查结果做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16.
云锦杜鹃种子繁育及幼树移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云锦杜鹃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幼树移栽试验,结果表明,云锦杜鹃种子的萌发率不高,在比较合适的基质(腐殖土 锯末和腐殖土 洗净剪碎的苔藓)中,萌发率为38.6%和38.2%;幼苗的生长状况也与基质密切相关。同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还与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联系,直射光照射5h效果最佳。4-5月是幼树移栽的适宜时期,移栽成活率高达90%;但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强光照会使成活幼树的叶片变薄,叶绿素含量下降,并出现枯焦现象,甚至死亡。因此,光照和湿度是影响云锦杜鹃幼苗和幼树生长发育最主要的生境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三年,我们在凉水林场后山红松人工幼林内,发现二十二年生红松幼树梢头分叉情况,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成材,我们在小兴安岭其他林场红松人工林内也发现同样的情况.看来,这种现象在红松人工林内是比较普遍的. 一九七四年,我们通过标准地每木调查,想要了解人工林内造成红松幼树分叉的原因,哪一年开始分叉以及林分因子对树木分叉的影响.方法是:1、我们选择十四和十六两个林班为标准地,采用随机取样五点式调查方法,在每一林班上取五个点(成梅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七年五月下旬,我们对红松播种苗进行了芽苗移栽试验,效果很好,成活率达95%以上。秋后观察,移栽苗和坐地苗没有什么差别。具体做法是:在红松播种幼苗刚刚出土,“帽子”还没有脱落,主根长10厘米左右,侧根尚未形成的时候,在出  相似文献   

19.
金佛山方竹母竹移栽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金佛山方竹不同母竹栽植成活率试验、不同栽竹时间成活率试验、不同肥培抚育措施试验结果比较得出:在用金佛山方竹母竹移栽造林中,母竹应选用2~3 a生2株以上为一丛的方竹;金佛山方竹栽植的最适季节是12月、2月、3月;栽植后要加强肥培抚育措施,及时松土、锄草、埋青、施肥,造林3 a后竹林郁闭度可达50%。  相似文献   

20.
对香樟绿化大苗装袋移栽后不同培育时间的袋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装袋移栽培育袋苗对提高香樟造林存活率和生长有着显著成效,装袋移栽培育时间不同而造林效果也差别较大,以装袋移栽培育1~2a的袋苗造林效果最好,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达96%以上。当年抽梢可达45~46cm,第二年树高生长量平均达55~56cm,米径年生长量达1.58~1.61cm,分别比地苗相应提高了69.1%~70.3%、51.5%~53.4%和38.6%~41.2%;结合实践提出香樟大苗装袋移栽的关键技术,为提高香樟大苗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早期生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