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而且上、中、下游的用水矛盾尤为突出。本研究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现状,探讨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针对民勤地区从多方位研究确定治理目标,对于恢复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解决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提供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控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石羊河流域相关资料,对石羊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及流域水资源总量控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利用水平和程度及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造成了区域内水资源萎缩,沙漠化进逼,沙尘暴肆虐,盐渍化加剧,大草原退化等等的严酷现实,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治理和保障石羊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且对省内三大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及社会经济情况进行比较,深入细致地剖析了石羊河流域目前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该区域内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绿洲农业发展对水资源转化影响的角度,研究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转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辨证地分析了流域平原区水资源转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洲农业发展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变了流域水资源的转化格局,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为绿洲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同时,由于水资源转化关系的巨大改变,也引发了地表水域萎缩、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泉水资源量衰减、水质污染与盐化、植被退化、土地沙化和土地盐渍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了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石羊河流域蔡旗断面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 BASIN模型,根据研究区降水、蒸发和用水等资料,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型,模拟了石羊河流域蔡旗断面下泄水量变化特征。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所建立的水资源管理模型是正确的,选取的参数和计算的结果基本合理,模拟结果总体上反映了蔡旗断面水量变化,符合石羊河流域蔡旗断面的实际情况,可用于该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预测研究,可为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西营河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营河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石羊河流域全局,提出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用水结构调整,工程配套,制度建设,创建节水防污型灌区,推行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石羊河流域平原区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密不可分。结合MATLAB7.1,通过趋势项、周期项、随机项的迭加建立地下水AR(p)时间序列预报模型,预报近年的地下水水位,预报结果显示该区地下水位将持续下降,应及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武威市石羊河流域种植结构调整与节水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羊河流域武威市属区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从水资源实际和供水情况看,现状农业种植结构存在总种植面积大、水资源严重超栽、夏秋作物种植比例不合理、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种植结构调整要围绕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以水定灌溉规模,以结构调整促发展的思路.节水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变革耕作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运用水价杠杆,激励结构调整,依法治水,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利用WEAP软件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量和水质预测模型,选取2010年为现状基准年,通过参考预案对流域未来的水量平衡关系、用水结构和水质变化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预测流域水量和水质的变化趋势。结合石羊河流域治理规划,设计不同的预案组合,模拟水资源的管理决策,进行方案比选择优。结果表明:调整产业结构、压田节水、促进工业发展有利于流域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通过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为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仍恶化、用水管理不够完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基于"三条红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和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指出在未来应加强流域水资源污染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资源研究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1.
缺少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及其研究制约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分配纳入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影响了绿洲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恢复重建;为此,首先明确界定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的流域分配内涵,然后确定了绿洲生态水权的流域分配方法和模型,计算了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主要结果表明:绿洲生态水权纳入流域水权初始分配是落实三源流和干流上中下游生态水权主体权责与客体分配的重要制度保障。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主要在叶尔羌河流域与干流中下游;年内分配主要在3-5月和6-9月。而且,适宜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与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流域分配较高。这不仅是塔河流域绿洲生态水权流域分配方案确定的参考依据,也成为绿洲生态水权行政区域分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2000-2003年间,在国务院和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黄委会及所属黑河流域管理局,会同流域内有关省区,通过了黑河水量调度和实施流域近期治理规划,于2003年如期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分水目标2001年己全面完成了年度调水任务,实现了黑河水量调度的又一重大突破针对当前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现状,对黑河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体制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HEC-HMS及其在篓子沟流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C-HMS系统集大量降雨径流计算模型于一体,包括净雨计算模型、直接径流过程计算模型、基流计算模型和河道洪水演算模型.将其用于篓子沟流域进行了实例应用,根据自然分水线将流域划分成43个子流域.所用产汇流计算模型为:初损后损法模型、单位线、指教消退模型和Muskingum河道演算模型.根据对12场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可以看出,结果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4.
辽河流域径流序列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河干流、浑河、太子河3个子流域为研究区域,依据地域代表性选取辽河干流石佛寺水文站、浑河沈阳水文站、太子河辽阳水文站为分析测站,依据各测站1956-2000年月径流资料,分析辽河流域径流年内、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月径流变化幅度比较大,其中辽河干流最大月径流可占年总径流的60%以上;径流年际变化趋势不显著,约存在10a、12a、19a、21a的周期.  相似文献   

15.
苏子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流域生态补偿已成为恢复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苏子河流域是大伙房水库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近年来由于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严重阻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制约了流域经济的发展。探讨了苏子河流域生态价值的计算,为该地区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在分析苏子河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的基本思路和较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以确保整个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桂江流域具有降雨量大,汇流快,难预报的特点。利用EasyDHM模型建模,采用EasyDHM产流模型和马斯京根法汇流模型演算方法进行产汇流计算。经过参数率定,模型模拟的洪水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模型所率定的参数适用于验证期的洪水。对桂江流域比较重要的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适用于桂江流域的一组参数。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2-2006年资水流域益阳段的水质监测资料,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法,评价该河段总体水质现状,评价结果表明:(1)资水流域益阳段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是粪大肠菌群、石油类、挥发酚、NH3-N,其中粪大肠菌群污染十分严重,各监测断面均严重超标;(2)从上游到下游,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程度逐渐增加;(3)资水流域益阳段污染源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及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的工业源,因此进行流域水质规划时应将生活污染源与农业非点源污染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汉江流域水文序列变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汉江流域15个测站的月径流量、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水文序列的正态分布性和非正态序列的正态化,采用里和海哈林法等分析了流域径流、降水和气温的变异性。结果表明,在汛期时,汉江流域降水和径流的变点年份基本一致;枯水期时,变点年份不一致。主要原因是丹江口水库的调节作用,对汉江中下游径流量的影响枯水期远远大于汛期。而气温与径流的变点年份相差较大,表明汉江径流量变异的主要因素不是气温,主要受降水和水库调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单位线方法在水文计算及洪水预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今仍然是汇流计算的重要工具。以沿渡河流域为研究背景,分别采用分析法及矩法推求了该流域的时段单位线,并分别用这两种单位线模拟了该流域的同次洪水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分析法得到的单位线更加适合该流域的洪水计算。最后,在详细分析两种方法误差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Waterlogging and salinization are major impediment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irrigated lands and livelihoods of the farmers, especially the smallholders, in the affected areas of the Indus Basin. These problems are the result of a multitude of factors, including seepage from unlined earthen canals system, inadequate provision of surface and subsurface drainage, poor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insufficient water supplies and use of poor quality groundwater for irrigation. About 6.3 million ha are affected by different levels and types of salinity, out of which nearly half are under irrigated agriculture. Since the early 1960s, several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salt-affected and waterlogged soils. These include lowering groundwater levels through deep tubewells, leaching of salts by excess irrigation,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amendments (e.g. gypsum, acids, organic matter), and the use of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methods. However, in spite of huge investments, the results have in general been disappointing and the problems of waterlogging and salinity persist.This paper reviews sources, causes and extent of salinity and waterlogging problems in the Indus Basin. Measures taken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over the last four decades a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installed drainage systems were initially successful in lowering groundwater table and reducing salinity in affected areas. However, poo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se systems and provision of inadequate facilities for the disposal of saline drainage effluent resulted in limited overall succes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o ensu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irrigated agriculture in the Indus Basin, technical and financial support is needed and enhance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cluding coordination among different federal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 agencies to resolve inter-provincial water allocation and water related issues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