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志丹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现就如何用现代农业机械来装备农业谈几点思考。1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的意义1.1现代农业机械是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把"生产发展"提到了首位。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机械化是先  相似文献   

2.
<正>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直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农村经济健康而持续地发展才能够让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果具有牢固的经济基础,农业生产就可以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如果农村经济建设停滞不前,那新农村建设就只能是一片幻影,不可能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经济发展来带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当前城市化进程已经明显加快,但农业仍然是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过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成为极为重要的课题。无论是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环境改善还是农民生活,都离不开农村能源的支撑。而当今能源危机和能源利用中的污染,又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除了对现有农村能源在使用过程中节能减排外,还要千方百计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通过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并彻底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我国整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民,而农民素质的高低又决定着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  相似文献   

5.
<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主动承担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积极作用。一、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为目标,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杠杆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要求.在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 "生产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更是"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榆次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是做到了领导到位、资金到位、帮扶到位、督查到位;二是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将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产品和产业作为发展重点,集中精力定位主导产业;三是不断提升农业服务体系功能,使其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保护伞"和"助推器";四是突出打造亮点工程、精品工程,整体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五是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社会环境,整体推动新农村建设。通过上述措施,使农业主导产业壮大提升,农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民收入稳步持续提高,全区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文化建设。无论是从农村生产、农村管理还是从农民身心健康等方面,都需要文化的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为重要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在农村,农业是基础、是根本,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其基础地位尤为重要,水利事业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既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所面临的生产停滞、生态破坏严重和农业资源过于浪费等问题给农村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才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唯一出路。用生态学的原理指导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生态模式,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原理和技术进行农业景观规划,从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高等农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文章首先分析了高等农业教育致力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能加快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能有效促进社会民主管理的作用等,然后引发了高等农业教育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的思考:教育投资经费不足、高等农业院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但传统农科专业在校生人数比例却在下降、高等农业教育的生源有待改善,就业形式严峻,农业高校不应该盲目综合化,农业高校农业科技成果多,但其转化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的一个综合性重大战略举措。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有效载体,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重  相似文献   

13.
<正>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生力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的决定因素已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农业劳动力的素质。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依靠科学技术,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就成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前提,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在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里,生产发展是第一位的,生活富裕是第二位的,产业发展是核心问题,而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农业龙头企业对实现中央制定的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机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十一五"规划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德勇 《吉林农业》2010,(11):157-157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实现农民生活宽裕是核心,农业现代化促进生产发展是物质基础。农机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的创新,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文章详细介绍了创新农机化发展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个方面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五个要求目标的实现,五个要求紧密联系,谁也离不开谁。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职能的扩展、农村劳动力的流转,都要求农业实现机械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也必须要发键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19.
<正>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生力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的决定因素已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农业劳动力的素质。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依靠科学技术,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就成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前提,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  相似文献   

20.
徐伟 《农民致富之友》2013,(19):103-103
农机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十一五"规划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发展农机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1.1农机化决定农村农业生产发展的程度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先进生产工具,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是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