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水稻采用不同插秧密度,筛选出产量最高的处理。其研究效果表明:龙粳31插秧密度为9*4处理中5株产量最高,产量达到628.6kg。龙粳36插秧密度为9*3处理中7株产量最高,产量达到608.4kg。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水稻采用不同插秧密度,筛选出产量最高的处理。其研究效果表明:其中插秧密度为9×4处理中9株产量最高,产量达到673.2kg。  相似文献   

3.
龙粳26作为主栽品种空育131的搭配品种,为寻找龙粳26的最佳栽培模式,做这个试验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龙粳26在当地的最佳栽培密度为9×3寸,8株/穴产量为708.1kg/亩,其次是9×3寸,6株/穴产量为707.5kg/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稻采用不同插秧密度,筛选出产量最高的处理。其研究效果表明:其中插秧密度为9*4处理中9株产量最高,产量达到673.2kg。  相似文献   

5.
为了系统地研究插秧密度对高纬寒地水稻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以龙粳47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了3种插秧密度,即30.0 cm×10.0 cm、30.0 cm×13.2 cm和30.0 cm×16.6 cm,研究不同插秧密度对龙粳47的茎蘖动态、干物质量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插秧密度下,龙粳47的茎蘖动态、干物质量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均在插秧密度为30.0 cm×13.2 cm时达到峰值,且其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分别达30.4 g、92.3%和5 085.75 kg·hm-2。因此插秧密度为30.0 cm×13.2 cm时,为龙粳47在黑河市最适插秧密度。  相似文献   

6.
寒地优质超级稻龙粳21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超级稻品种巨大的增产潜力,以寒地超级稻龙粳21为试材,通过对其不同播种时期、播种量、插植密度和施肥量进行研究,结合良种良法,组装集成其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龙粳21的适宜播种日期在4月15~20日,最佳播种量为200~250g·m-2;最适宜的插植密度为25穴·m-2,插秧规格为30.0cm×13.3cm,每穴5株;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30kg·hm-2、P2O565kg·hm-2、K2O 65kg·hm-2时,产量可达到9t·hm-2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铁粳9号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的插秧密度和插秧株数研究其最佳的栽植模式。结果表明,插秧密度为30 cm×13.3 cm和插秧株数为3株时,由于铁粳9号具有较高的亩有效穗数及每穗总粒数,同时其他产量构成因素也达到适宜优化,群体结构合理,使得其产量达最高为706.2 kg/亩,较其他各处理提高4.1%~19.0%,因此可以作为铁粳9号的最佳栽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避免建三江地区水稻栽培品种的单一性,七星农场分公司进行了龙粳46的试验示范,研究不同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通用插秧机30 cm×12 cm的插秧规格下,每穴插秧株数为7株时龙粳46产量最佳,为9 251.0 kg/hm~2。  相似文献   

9.
<正>试验结果表明:在插秧机30x12cm的插秧规格下,亩施氮肥用量8kg/亩,最佳每穴插秧株数为8-9株时,品种龙粳31产量最高,亩产680kg。根据洪河农场大面积种植水稻品种龙粳31的现状,为探索适合该品种的最佳施肥量和插秧株数,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洪河研发中心于2012年进行龙粳31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试验。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龙粳31作为主栽品种空育131的搭配品种,为验证在增加每穴株数的同时,相应地产量是否增加。试验结果表明:龙粳31在8-10株/穴的密度下,虽然出现了1级倒伏,但是在产量方面,8-10株/穴的产量最高为632.5kg/亩,达到了设立次试验的目的,增加龙粳31每穴株数,产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龙粳21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每穴不同插秧株数,来研究适合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1-3]。试验结果表明:龙粳21公顷产量随公顷施纯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龙粳21氮肥用量120kg/hm~2,平方米基本苗240~250株时,产量最高,为8385.0kg/hm~2。  相似文献   

12.
绥粳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1997年以龙粳10号为母本、绥粳3号为父本杂交,经过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年2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117.5 kg/hm2、插秧密度30.0 cm×10.0 cm时产量最高,为9 516.0 kg/hm2。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模式对龙粳26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总量186.0 kg/hm2,基肥、第1次蘖肥、第2次蘖肥、调节肥、穗肥施用比例为4.5∶2∶0∶1.5∶2时产量最高,为9 185.70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单位面积穗数、穗长与产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0.904,实际生产中应该兼顾各产量因素,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寒地高产水稻品种推广,本文对龙粳2305的选育经过、亲缘关系、品种特征特性及配套的栽培措施进行了简要介绍。龙粳2305的母本为高产资源龙粳39,父本为优异材料龙盾204,通过人工杂交手段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龙粳2305在2020年获得黑龙江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稻20200027。2017-2018年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平均产量达9 281.8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粳31平均增产7.9%;2019年生产试验多点平均产量为8 563.2 kg·hm-2,较对照品种龙粳31平均增产8.2%。该品种为主茎11片叶早熟粳稻品种,全生育期日数130 d左右,适合种植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10℃有效活动积温2 400℃以上的地区,该品种在多年多点鉴定中丰产性突出,株型紧凑,不早衰,抗倒、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15.
<正>以龙粳31为试验品种,对其不同插秧行距进行田间栽培对比,研究不同行距下插秧对龙粳31的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经过综合考虑不同行距处理的成熟期﹑丰产性状等因素,推荐龙粳31的栽培方法为插秧行距26-28cm,插8-9株/穴。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前茬作物水稻。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基本理化性状:有机质含量34.3g/kg,碱解氮191.5mg/kg,有效磷24.6mg/kg,速效钾125.0mg/kg,pH 5.6。1.2试验设计采用简单对比法进行试验,共设4个不同插秧行距试验处  相似文献   

16.
龙粳20号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早熟、优质、耐冷性强、穗大、秆强抗倒、抗稻瘟病,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8894.4kg/hm2,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为了充分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2007年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研发中心进行了适宜插秧群体密度研究,对插秧规格和单穴插秧株数进行组合,为本地区寻求一套适宜的插秧群体密度,以利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7.
《天津农业科学》2015,(6):112-115
以龙粳25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子回归设计及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析了氮肥及密度与产量的单因子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产量与氮肥或密度均呈显著的先上后下降的二次曲线关系,并且获得了单因子情况下产量最高时的施氮量:(144.2±5.0)kg·hm-2,密度:(26.5±1.0)穴·m-2。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中等水平的氮肥和密度配合更易获得高产,当X1取0、X2取0水平时,可以取得理论最大值9 771.31 kg·hm-2。  相似文献   

18.
龙粳2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于2000年以日本优质米品种上育418为母本,以龙粳12为父本有性杂交,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熟新品种,2009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龙粳27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9.
试验于2012年在857农场进行,以水稻龙粳31为供试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保花肥施用尿素量对供试材料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花肥对龙粳31叶面积指数(或高效叶面积指数)、总颖花量(或有效颖花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及整精米产量各指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单位面积穗数受保花肥影响不大;施氮量在22.5~67.5 kg/hm2范围内,各指标存在最适值,产量及整精米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1 951、8 560 kg/hm2;供试品种保花肥氮量在45.0~67.5 kg/hm2范围内时精米率与整精米率有明显提高;高施氮量67.5~90.0 kg/hm2时,供试品种的垩白率与垩白度有显著增高、降低外观品质。适当施用保花肥,在提高龙粳31产量及整精米产量同时,不会降低水稻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丰产早熟优质水稻新品种龙粳1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粳 1 2 (龙选 970 7)是从藤系 1 37/龙花 84 - 1 0 6组合的花培后代中选择的变异植株 ,经系统培育而成。主茎 1 1片叶 ,生育天数 (插秧栽培 ) 1 2 8d ,需活动积温 2 35 0℃。大穗大粒 ,秆强抗倒 ,抗病耐寒。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 761 3.4 3kg/hm2 ,较对照合江 1 9增产 6.7% ,生产试验产量80 79.73kg/hm2 ,较对照增产 8.9%。米质优 ,各项指标均达国家优质食用稻米二级以上标准。2 0 0 3年审定推广 ,2 0 0 4年种植面积 7 1 6万hm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