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个完整的工艺体系,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就要从前茬作物的收获开始考虑,其主要作业内容有收获及其秸秆处理、深松、表土作业、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我市共有耕地面积220万亩,其中旱田145万亩,主要作物是玉米为主,玉米各植面积在100多万亩,其中90%以上适宜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土壤耕作的实质是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度的孔隙比例,从而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的矛盾,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4.
5.
盛玉梅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6-6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常常由于缺水而出苗不齐、后期减产。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蓄水保墒土壤耕作技术。
1.“保二水”耕作技术由于近些年常常出现的季节性干旱,特别是春旱,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克服春旱带来的困难;采用“保二水”的土壤耕作技术是抗御旱灾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农业与技术》2016,(9)
基于吉林省中部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调查数据,利用基于农业生命周期评价(LCA)分析的碳足迹分析研究,对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的碳足迹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均匀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碳足迹为516.38 kg·CO_2~(-eq)/hm~2,宽窄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为522.30 kg·CO_2~(-eq)/hm~2,高光效玉米栽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碳足迹最大,可以达587.1kg·CO_2~(-eq)/hm~2。分析发现,氮肥的施用和农机机械的使用对玉米生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碳足迹分析有最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大玉米种植的规模效应,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定量施肥并增强单位面积上氮肥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8.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与耕作栽培技术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总结了黑龙江省建国以来不同年代在玉米耕作栽培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优良玉米杂交种的普及应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玉米保护地栽培技术、玉米综合栽培技术模式的建立及推广应用、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玉米产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王万春 《新农村(黑龙江)》2014,(6):85-85
耕地与整地的目的在于改善耕层的土壤结构,恢复土壤肥力,覆盖残茬和杂草,减少病虫害,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合理的耕作方法是保证玉米播种质量,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先决条件,合理的耕地整地使耕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和排水性良好,蓄水、保水、供肥能力强。土温稳定,从而增强抵御干旱、涝害的能力,有利于玉米根系和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籽粒产量。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土壤和气候条件较为复杂,耕作制度也有差异,但经长期生产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精耕细作特点的土壤耕作方法。但无论哪一种耕作方法,都要因地制宜的采用。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玉米作为重要的大田作物,在有效的种植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玉米保护性耕作能力,通过引入有效的技术措施,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提高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水平,通过进一步实践研究,本文对其相关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不断提高玉米产量,从而保证玉米种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城市地处辽东半岛东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7.9℃,无霜期156天,平均降水1083厘米,适宜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现有耕地6.3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占60%。近些年水土流失、土壤风蚀等问题加重,土壤不良和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研究、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自然界 相似文献
20.
<正>1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概念和应用优势1.1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概念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保水保土、免耕少耕、防治土壤侵蚀,包含了免耕播种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深松技术、杂草控制技术等,在操作措施上融合了残茬覆盖、生物覆盖、作物轮作,可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解决土壤失墒严重、耕层变浅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玉米单产,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中,作物秸秆的残茬覆盖面积需要达到耕地总面积的3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