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观察到兰州21种园林树木枯萎现象,多数树种零星发病,国槐和3种绿篱灌木病株较多,约占1%.通过文献调研,认为枯萎症状与多见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青枯病相似,属于维管束病害.  相似文献   

2.
2016年5-9月,对贵州省铜仁市建成区园林树木进行调查,并按吴征镒的分布区类型对其进行区系地理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建成区共有园林树木共有191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不包括栽培变种和杂交种),隶属于68科131属,属种系数68.59%;其中原生植物43科67属72种,外来植物50科79属119种,外来植物种类是原生植物的1.65倍,具有典型的人工化与城市化特征。与临近纬度的地级市相比,铜仁市建成区树种资源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居中。属级地理成分上,表现出温带成分高于热带成分,说明该地区园林树木的区系组成以温带成分为主;并以外来植物表现较突出,反映铜仁市建成区以温带性质树种引种栽培为主,符合当地区系地理。外来植物在属级各类热带成分上,与原生植物的属总数几乎等同,但是种总数及种类多样性上却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河西地区的立地条件和园林树木引种情况,阐述了河西地区在引种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方法,并且列举了该地区已引种试验过的112种园林树木,经分析表明:该地区已引种成功、可大力推广的园林树木有59种;需驯化后方可推广的有33种,不宜推广的有15种。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引种的园林树木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对昆明市现有园林树木(包括外地园林树木和本地野生树种引种的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以及生活力表现等的调查资料,对其引种园林树种的适应性作出了初步评价。昆明市栽培的园林树木计有84科240属623种(包括变种、变型及品种)。其中531种适应或基本适应昆明的园林环境条件,占总数的85%。在原产于北热带的树种中,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36%,不适应的占64%,其中濒死或死亡的占30%;原产南亚热带的树种,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70%,不适应的占30%;原产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树种均能适应或基本适应昆明的园林环境条件;在原产温带的树种中,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88%,不适应的占12%。昆明野生树种适应性较好,而原产高海拔地区的树种适应性较差。在原产国外的树种中,引自北美洲西南部、中美洲高原、澳洲东南部、日本、欧洲地中海沿岸、印度、缅甸的树种适应性较好;而引自非洲、美洲、澳洲、东南亚、南亚热带地区的树种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5.
扎兰屯地区园林树木病害种类及发生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病害在吊桥公园、秀水风景林、雅鲁河两岸、东山、断桥及市区道路两旁等地分布普遍,共发现为害园林树木的主要病害30种,其中,叶部病害19种,茎干部病害9种,根部病害2种。树木长期生长不良,树种间不合理配植,不遵守适地适树原则等是扎兰屯地区园林树木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点滨海城市,其被台风影响频率较高。基于对深圳前海前湾片区园林树木应用现状与生长状况的实地调研,从生态价值、养护管理和美学价值3个方面构建深圳滨海地区园林树木景观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前湾片区被台风“山竹”袭击后的71种园林树木进行一年后的景观评价。结果表明,园林树木的评价结果为“优”“良”“中”等级的分别有23种、26种、22种,整体恢复良好,景观呈现效果佳,得益于植物本身抗风能力强和后期养护管理措施及时合理。  相似文献   

7.
1、调节气温:在炎热的夏天,树木花草的叶子能大量吸收热量,蒸发水分,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产生微风。在夏季,有林荫的地方要比空旷地的气温低3——5℃,而在冬季,有树地区比无树地区的气温高出2——4℃。 2、降低风速:园林内的树干,枝叶能够控制气团的移动,削弱风速,改变风向,使风力变小,风通过园林绿地时的风速,一般可降低40—60%。 3、供应氧气:种植树木花草,进行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一公顷园林绿地,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730公斤氧气;每公顷草坪,每天能吸收900公斤二氧  相似文献   

8.
论园林绿化树木的种植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园林树木种植的原则、要求 ,进行了简要论述 ,并对园林树木的配置要点进行了说明。为园林树木的选择和树种搭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3年冬-2014年春季,昆明出现反复寒潮天气,对当地部分园林植物造成严重的低温伤害。通过对昆明城市园林植物受害情况调查,并结合气象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植物受害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昆明遭受低温危害的园林树木有77种,分属34科59属,受害等级达Ⅱ级及以上的共计27种,占35.1%。长时间的持续低温和反复冻融的天气及树种选择不当是造成低温危害的主要原因。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或南亚热带的树种受害较重,引自昆明以北的温带、亚热带地区的树种或本土乡土树种受害较轻或没有受害。植株的受害程度与其生长小气候环境有关。研究结果将为昆明城市园林树木低温危害预警管理和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园林树木的疏枝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树木是构成园林绿地的主体,不仅可美化环境,而且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滞尘减噪等。为了使园林树木健康、长寿、美观,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效益,消除树木生长中的不安全因素,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园林树木进行科学疏枝是必不可少的养护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绍兴市古树名木白蚁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绍兴市6县(市、区)古树名木白蚁危害情况的调查,查明危害古树名木的白蚁3科6种,其中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是优势种;古树名木受害率达25.1%以上;分析了易受白蚁危害的树种及古树名木受白蚁严重危害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山东省美国白蛾发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一种对林木、农作物危害严重的害虫。本文针对山东省2008~2009年度出现的大面积的美国白蛾危害,从其分布特征、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美国白蛾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防治措施,以期对美国白蛾防治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镇康县膏桐林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08年3~4月在镇康县勐捧乡流水村膏桐种植基地对膏桐林病虫害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膏桐林主要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害虫类群及发生率分别是白蚁77.78%、金龟22.22%、金针虫22.22%,其中白蚁的危害指数达到52.78;主要病害有膏桐茎腐病及膏桐根腐病,其危害率分别为9.67%、3.17%,危害指数分别为7.83、2.22.另外,冻害的危害率达13.0%;幼林管护中存在牲畜破坏的问题,因放牧造成的机械损伤达18.67%.提出了把好育苗关、进行科学造林、适时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等病虫害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芳香木蠹蛾是危害薄壳山核桃的蛀干害虫,近年来危害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分析了芳香木蠹蛾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发生规律、生物学习性、危害特征,提出了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沥青混凝土面层早期破坏主要以水害为主,尤其在高寒地区,本文重点阐述沥青路面病害主要形式及防治形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立固定样地,详细调查了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的危害特征和林分受害情况。调查发现,毛竹菱斑病主要危害2年生以上立竹,毛竹纯林、位于西北坡及海拔1 000 m左右的竹林感病较为严重;同时人为干扰会加快病害的蔓延,自然灾害会导致病害加重。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红树林寒害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2月对广东省红树林遭受严重寒害的情况开展调查,并选取较有代表性的珠海淇澳岛红树林区作为样点进行详查。调查结果表明:①粤西红树林受寒害最重,粤中次之,粤东较轻;②受寒害严重的主要红树林造林树种为海桑类;③乡土树种的抗寒能力明显强于引进树种;④由寒潮引起的长时间持续低温是造成寒害的主要原因,红树林的受害程度还与生物学因素、生境因素相关。最后就灾后的红树林恢复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思茅松梢斑螟为思茅松新记录害虫,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森林枝梢害虫.2007~2009年,在云南省普洱市通过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地理分布、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在室内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思茅松梢斑螟在普洱市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于海拔700~1 800 m;思茅松的被害株率为31.90%~98.82%,枝梢被害率为25.49%~32.33%.成虫寿命9.3天,每次产卵1~3粒,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2月上旬到11月中旬为幼虫主要危害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