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田林县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田林县4种不同林龄段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1年、2年、3年、4年生林分平均胸径依次为5.0 cm、8.0 cm、9.7 cm和10.7 cm;平均树高依次为5.1m、8.8 m、11.2 m和12.1 m;平均蓄积量依次为8.2902 m2/hm2、31.7597 m3/hm2、51.4477 m3/hm2 和71.8946 m3/hm2.从总体上看,田林县营造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较低,其林分蓄积量相应比广西东门林场同种速丰林分降低39.1%~46.5%. 相似文献
4.
5.
6.
采用对比试验分析6年生尾巨桉纯林与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氮素含量及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各层土壤容重都显著低于纯林;尾巨桉与降香黄檀混交能显著改善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其中A层(0~20cm)土壤分别增加了0.52%、11.07%、13.24%,B层(20~40cm)土壤增加了3.11%、12.76%、13.15%。虽然各层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与纯林相比差异不显著,但相对纯林也有一定的增加;混交林各层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显著高于纯林,A层土壤分别提高了26.98%、19.30%、3.70%,B层土壤分别提高了24.17%、9.08%,2.62%;混交林各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Ca~(+2)及交换性Mg~(+2)含量均高于纯林,但混交林与纯林之间在各层养分含量的差别各异。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交林比尾巨桉纯林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上思县平广林场连续年龄系列(1-6年)巨尾桉人工林生长量进行测定,并估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巨尾桉连续年龄系列胸径年总生长量为4.0-15.3 c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3.4、2.6 cm;树高年总生长量为5.0-19.2 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4.3、3.2 m;林分立木年总蓄积量为7.7-289.7 m3·hm-2,年平均蓄积量和连年蓄积量分别为33.6、48.3 m3·hm-2。回归分析表明,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分别与树龄呈紧密的对数和直线关系(R2=0.9638-0.9898)。因此,可根据不同树龄段估测其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本研究中,当林分生长至6年时,其产出∶投入=2.3∶1.0,年均纯经济收入达12246元·hm-2。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为构建尾叶桉和巨尾桉叶面积优化测算模型。[方法]以尾叶按和巨尾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面积与几个叶形特征值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2个树种的叶形特征值存在一定差异,各自的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长×叶宽、叶的长宽比、形状因子等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可以与叶面积构建回归模型。其中,利用尾叶桉和巨尾桉的叶长×叶宽值构建的2个叶面积测算模型效果最好,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际应用价值。[结论]该研究为这2个树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叶面积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差异。[方法]对七坡林场上思分场不同坡位的巨尾桉人工林进行连年(1~5年)监测。[结果]坡位显著影响巨尾桉人工林生长进程,其生长状况下坡最优,中坡次之,上坡较差;随着年限增加,巨尾桉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逐渐降低,但蓄积生长量逐年增加;自第2年起,各坡位巨尾桉胸径、树高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开始出现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随着年限增加,差异越加显著。[结论]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优先选择中、下坡进行造林,上坡林分应加大施肥量;桉树属于前期快速生长树种,应加强前期经营管理,确保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沿海兵陵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培肥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经营密度和造林措施的巨尾桉林分林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结构和孔隙组成研究,表明合理经营密度以及采取合理的造林和营林措施的巨尾桉林分林地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能力,表现为提高土壤有机质,N,P,K以及各种土壤酶活性,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和土壤孔隙度均比对照好,尤其是密度1325株.hm^-2的巨尾桉林分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营造尾巨桉(3229品系)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树种在该区域的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可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在万州区乃至三峡库区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福建省漳州市1-6 a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土壤(0-60 cm)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土壤pH随林龄增加而升高,有效硼的变化规律与pH相反;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表现为随林龄增加而显著下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相关关系分析发现, pH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有效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林分土壤肥力得分依次为:1a>2a>3a>4a>6a。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是全钾、有机质、全磷、水解氮、有效硼。因此,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注重测土配方施肥和营养诊断施肥;注重无机肥、有机肥、菌肥的配施;注重对磷肥、硼肥的施用,控制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广西国有高峰林场16年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与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规律,为合理选择碳汇人工林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在巨尾桉大叶栎混交林内进行样方调查,分别采用收获法和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混交林生物量和碳含量,研究混交林各层次及两个树种各器官的生物量、碳含量、碳储量分布规律.[结果]由方差分析及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可知,巨尾桉和大叶栎各器官间的生物量、碳素含量、单株碳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树干生物量和碳储量及树叶碳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巨尾桉和大叶栎单株生物量分别为272.93和322.61 kg,各器官间生物量差异极显著,其中树干生物量最大;巨尾桉和大叶栎混交林总生物量为309.42 t/ha,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各层次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半分解凋落物层>未分解>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混交林生物量结构特征表现为光合器官与非光合器官比值(FC)较小,枝叶比(BNR)偏大.巨尾桉和大叶栎单株碳含量分别为463.37~513.59和460.74~504.67 g/kg,各器官碳含量排序为树叶>根桩>树干>树枝>粗根>树皮>中根>细根.地被层碳含量排序为未分解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半分解凋落物层.巨尾桉和大叶栎的单株碳储量分别为135.81和159.68 kg,主要集中在树干.混交林植被总碳储量为153.16 t/ha,其中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碳储量分别为147.99、4.41、0.61和0.14 t/ha,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混交林年净生产力为23.04 t/(ha·年),年净固碳量为11.50 t/(ha·年),折合成CO2固定量为46.17 t/(ha·年),混交林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结论]大叶栎单株生物量和碳储量高于巨尾桉,可作为优良固碳树种.巨尾桉大叶栎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水平,能增加林分生产力水平和碳汇能力,在今后营造碳汇人工林生产实践中宜推广巨尾桉大叶栎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崇左市江州区以零星分布在林中的已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严重为害的巨园桉(Eucalyptus grandis×E.tereticornis)DH201-2植株作为虫源株,研究其产生的桉树枝瘿姬小蜂对由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DH32-29组成的幼林自然扩散为害情况。结果表明:以虫源株为中心约100 m2范围内尾巨桉DH32-29平均受害株率69.6%,平均有虫瘿株率51.9%,受害植株中平均枝条受害率20.4%,平均有虫瘿枝率1.9%。根据受害植株中有虫瘿枝率,巨园桉DH201-2虫源株所产生的桉树枝瘿姬小蜂对尾巨桉DH32-29扩散为害程度为轻度。 相似文献
17.
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是一种适宜萌芽更新的树种,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生产上广泛培育速生丰产的尾巨桉.采用萌芽更新的方法作为尾巨桉第二代、第三代林的更新方式,可以节约造林成本,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高的适用性.所以文章将对尾巨桉萌芽生产经营的要点技术进行探讨,以提供尾巨桉以及类似桉树造林需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种植的东门尾巨桉无性系品种,于2021年选择立地条件相一致的林地进行东门尾巨桉DH32-26和DH32-29种苗种植试验,以DH32-27为对照,对种苗苗高、地径进行9次测定,并测定种苗生物量增量。试验结果表明:种苗生长前期,DH32-26苗高、地径生长速度较缓,苗高、地径、生物量增量不明显;种苗生长后期,DH32-26苗高、地径生长速度快,苗高、地径、生物量增量明显,与DH32-29、对照相比,DH32-26苗高、地径更高、更大,且生物量增量最大。因此,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东门尾巨桉DH32-26的生长量更优,更适宜在钦州市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试尾叶桉(母本)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4种桉树杂交家系的生长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为选育优良桉树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建立杂种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性状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测试。【结果】以巨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75.0%~10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以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均只有5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赤桉与尾叶桉杂交的家系(X807)生长量最大,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56.81%,但有50.0%杂交家系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其次是巨桉作父本的杂交家系(X420),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35.48%。综合单株材积和抗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能力,筛选出优于母本自由授粉家系的杂交家系5个,林龄3.4年时其材积生长量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高11.11%~35.48%,且无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结论】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的家系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以巨桉为父本的杂种优势家系所占比例最高;可选择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系转化并测试后择优利用。 相似文献
20.
对尾巨桉萌芽林和大叶栎杂木林土壤种子库进行了取样调查,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各土壤层种子萌发的规律基本一致,大约从第7天开始进入种子萌发高峰期,第19天后进入缓慢萌发期,至最后停止萌发;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尾巨桉萌芽林(7 356粒/m2)显著高于对照大叶栎杂木林(3 614粒/m2)。尾巨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共计物种8种,分属于7科,其中以禾本科的刚莠竹为优势种,占土壤种子库总量的95.8%;种子库垂直分布格局显示,80%以上的种子储存在枯枝落叶层和0~5 cm的土壤中。尾巨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具有较高的生态优势度指数,但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的相似性系数均低于大叶栎杂木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