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作物生长分析法对云南省中部和南部有代表性的甘薯地方品种进行物质生产性能分析。地方品种"甘心红薯"、"呈贡红皮"、"蒙自白皮"、"路南红皮"及"蒙自红皮"的LAI,RGR,LAR均显着优于对照品种"徐薯18",干物质积累量也明显高于"徐薯18".表明上述地方品种的物质生产性能较好,在云南省甘薯生产上推广利用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叶片老化对甘薯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不同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对3个品种的光合特性和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徐薯18较其他两个品种JS008和JS004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有关指标随叶片的老化下降速度慢,叶片老化速度慢,T/R值小,其光合成产物分配到地下部块根的比例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甘薯种质资源产量性状和光合特性,筛选光合效率和产量较高的品种,为高光效高产甘薯育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对57份甘薯品种(系)的主要光合参数和产量性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光合特性以及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甘薯品种(系)产量性状变幅较大,各品种(系)中,单株结薯数在1.4~6.8个,单株产量在0.24~0.94 kg,单株商品薯产量为0.13~0.80 kg。光合参数差异显著,变异系数为5.12%~28.15%,表现为蒸腾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羧化效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不同甘薯品种(系)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光合参数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6.38%;57份甘薯种质资源聚为五个类群,其中类群Ⅲ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产量性状方面表现突出。【结论】不同甘薯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和光合特性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  相似文献   

4.
云南高原甘薯地方品种征集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3年以来,分别深入到云南省的14个地、州、市,45个县、区实地征集甘薯地方品种资源。1995~1996年将收集到的105份地方品种材料进行田间比较鉴定。对地区来源相同,名称相似的品种材料进行分类比较,初步认定。根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对一些同名异种,异名同种的品种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区分、整理、归并。将全省所征集到的105份甘薯地方品种材料归并为40份。并经生产力鉴定,筛选出“瑞丽紫红皮”、“普洱黄山芋”等一批具有推广潜力的优良地方品种,可在云南省甘薯生产上逐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云南高原不同甘薯品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在云南高原条件下,以甘薯“徐薯18”为对照,对自育的20个甘薯品系和7个国内、外甘薯品系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生理性状、块根性状、薯数及大中薯数情况、块根产量和薯块烘干率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云薯48-1、云薯103、云薯112、云薯120、云薯122等品种经济产量较高,性状较好,在云南甘薯生产上开发利用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6.
叶片老化对甘薯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不同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对3个品种的光合特性和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徐薯18较其他两个品种JS008和JS004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有关指标随叶片的老化下降速度慢,叶片老化速度慢,T/R值小,其光合成产物分配到地下部块根的比例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7个甘薯品种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产量表现及淀粉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永红703、永红719、永红701、永红713、永红725、永红708、永红729、永红724的淀粉含量相对较高,可作能源甘薯利用;永红711、永红706、永红727、永红728产量相对较高,但淀粉含量低,可作为饲用型品种利用;永红701、永红703、永红719、永红725的淀粉含量和产量均较高,薯形好,通过示范栽培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甘薯品种徐薯18为对照(CK),采用生长分析法,通过田间试验,对贵州6个甘薯地方品种的生长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道真白皮苕"的块根和茎叶鲜重明显高于CK的;品种"道真白皮苕"、"紫云红心薯"的干物质积累量、LAI、RGR及NAR均明显高于CK的。因此在供试的6个甘薯地方品种中,道真白皮苕和紫云红心薯的物质生产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9.
以甘薯品种徐薯18为对照(CK),采用生长分析法,通过田间试验,对贵州6个甘薯地方品种的生长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道真白皮苕"的块根和茎叶鲜重明显高于CK的;品种"道真白皮苕"、"紫云红心薯"的干物质积累量、LAI、RGR及NAR均明显高于CK的。因此在供试的6个甘薯地方品种中,道真白皮苕和紫云红心薯的物质生产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所选9个不同成熟期杏品种的光合特性,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成熟期杏品种光合特性差异,及与其果实发育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方法]在果实第二次缓慢生长期(即6月上旬~7月上旬),测定各品种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结果]9个不同成熟期杏品种光及CO2响应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不同熟期类型光合特征模拟参数值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光合能力以早熟品种巴都玉吕克、库买提最强,而晚熟品种中的大果胡安娜和亚布拉克佳娜丽相对较弱,极晚熟品种冬杏居中.影响不同成熟期杏品种果实发育期的主要因素为AQY、LCP、LSP、CE、CCP、CSP.极晚熟品种冬杏除了受AQY、LCP、LSP、CE、CCP、CSP的影响外,较高的Rd是其发育期延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结论]9个不同成熟期杏品种的光合特性模拟参数值在相同熟类型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不同熟期类型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光合特性模拟参数中,AQY、LSP、CE、CCP、CSP与果实发育期的长短密切相关,较高Rd值是造成极晚熟品种冬杏果实发育期较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甘薯品种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和室内贮藏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21个甘薯品种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抗性。结果表明:高抗品种有4个:华北52-45、烟252、徐州781和176;抗病品种有北京553等7个;中抗品种有梅营7号等6个;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各2个。收获后室内贮藏30 d,各品种的病情指数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贵州甘薯地方品种的性状鉴定与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贵州甘薯地方品种资源的特性,采用田间比较鉴定、室内检测分析等方法对贵州地方甘薯品种的地上及地下部分性状、产量、烘干率、熟食味和块根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独特的立体气候,造就了丰富的甘薯资源品种;从熟食味和块根成分看,紫云红心薯、凯里板栗薯的各项指标较好;从鲜薯产量看,道真白皮苕最高。研究结果可为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雅安市甘薯品种品质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选择适于雅安推广种植的优质甘薯品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种植不同甘薯品种,对其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供试品种中,农大22、豫薯7号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但其他品质指标均相对较好,综合品质佳;遗306、豫薯5号的淀粉含量较高;豫薯4号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显著高于供试的多数甘薯品种。[结论]农大22、豫薯7号的综合品质佳,适宜于在雅安推广种植;遗306、豫薯5号可作为饲料、酿酒等行业的原料种植;豫薯4号适宜作为食品行业的原料种植。  相似文献   

14.
玉溪市红薯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苏薯8号、鄂薯3号、鄂薯4号、鄂5205、渝薯153、渝薯162、渝薯123、渝I_2-8 8个优良甘薯新品种,以当地板栗甘薯为对照进行引种试验.对引进品种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结薯数及大中薯数、块根产量和薯块烘干率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苏薯8号的产量最高,达54.15 t/hm~2,肉色为桔黄色,食味香甜,在玉溪甘薯生产上开发利用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以甘薯品种皖84-559,徐州18,为材料,测定功能叶片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水分胁迫下,徐州18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下降较少;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增加较少。表明徐州18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光合机构受破坏较轻,其吸收的光能能较多的用于光化学转化能力,通过热耗散的能量较少。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条件下干旱对甘薯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给甘薯抗旱高产栽培提供依据,采用盆栽的方法,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秦薯4号和61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干旱对甘薯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会明显降低甘薯总叶数、绿叶数、分枝数、总茎长、茎干重、根系发育、单株光合面积和光合速率,而通过施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可极显著促进甘薯根、茎、叶的生长发育,增强光合能力。氮磷配施的施肥效应大于单营养施肥。施肥与土壤水分之间互作显著或极显著,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会降低施肥效应。  相似文献   

17.
甘薯品种的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薯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栽后连续干旱70天,徐薯18(ck)的植株存活率为30.0%,豫薯13号、遗306、豫薯10号、豫薯11号和辽薯44存活率高于40%,表明这些品种(系)抗旱性较强;甘薯品种地上部生长与其抗旱性偏相关不显著。因此,不能以植株地上部生长作为甘薯品种抗旱性强弱的评价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