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来,粮食生产和供求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2008年下半年,全球20多个国家出现粮荒,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1997~2003年我国粮食连续7年大减产后,迎来了5年的连续增产,尽管目前粮食供大于求,库存充裕,市场稳定,粮食安全暂时不会出现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形势严峻。虽然这几年粮食生产得到了恢复发展,但也要看到,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依然较多。未雨绸缪,探索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优质粮食品种和经济作物面积扩大,畜牧、水产和林业稳步发展。但对于我们这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来说,依然要坚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粮食问题的原则。在当前粮食总量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形势下,尤其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从未来一段时期来看,我国的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环境等问题将影响粮食安全,因此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确保粮食安全。 1.沮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德昌县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及当前的粮食生产情况,站在提高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对粮食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确保德昌县粮食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温州市粮食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人民的生存和社会的安宁 ,对于人多地少粮缺的温州市尤其如此。分析了温州市粮食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认为应从政策扶持、科技投入、市场建设 3个方面入手解决温州市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星的安全后,食品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国家已从制度安排,工程、项目实施,立法推进三个层面全面推动农业生产质量安全工作。土肥工作如何抓住机遇,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做贡献,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在中国是一个古老而不可回避的话题。目前,粮食问题不只是单一的农业生产问题,已成为一个事关“三农”问题解决,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中央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必然选择。“保护”,关键抓耕  相似文献   

7.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祥 《农业考古》2007,(6):301-304
我国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就对策建议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8.
2014年以来,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2013年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6.02亿t。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粮食需求量快速增长,粮食安全处于紧平衡态势。2014年,中央提出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此,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积极发展高效节地节水农业,解决"地少水缺"瓶颈问题;重视粮食安全后备产能技术研究开发,加强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农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培育主要粮食作物高产优质良种及配套生产技术体系,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研究;结合"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需要,制定重要农产品"适度进口"的国际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9.
实施超高产工程确保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一直是人类发展的关键,国际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中国粮食生产面对着更加严重的人口增多、耕地减少、水资源不足等现实状况,同时还要面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多重压力.解决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是通过单产增加来提高粮食生产力,其中在高产条件下发展超高产技术是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主途径.目前超高产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其中,新的超高产可能在理想株型、杂种优势和高效光合集成上将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一直是人类发展的关键,国际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中国粮食生产面对着更加严重的人口增多、耕地减少、水资源不足等现实状况,同时还要面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多重压力.解决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是通过单产增加来提高粮食生产力,其中在高产条件下发展超高产技术是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主途径.目前超高产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其中,新的超高产可能在理想株型、杂种优势和高效光合集成上将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共存,各种贸易壁垒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都将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挑战。近来由美国挑起的中国农产品安全问题就是具体写照。我们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研究提出农产品质量标准,尽快同国际接轨,确保农产品安全。还要警惕经济全球化和由此带来的动植物病虫害和病原体的毁灭性风险,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了化肥用量等19个食物生产要素,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宜春市食物安全度。结果表明,1978~1984年宜春食物安全度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平均水平;19851、986年短期走低;1987~2002年均高于平均水平;2000年以后明显降低,2003年跌至平均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13.
大食物观要求把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要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面临资源约束加剧、供需数量与质量等结构性矛盾突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一系列挑战,端稳端牢中国饭碗、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面临诸多考验,树立大食物观具有强大的时代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为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提供要素支撑。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优化农业支持政策,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技支撑因素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详细阐述了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论述了科技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作用,分析了粮食安全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我国粮食安全的科技支撑建议,如高度重视对粮食情报领域的研究,密切跟踪掌控国际前沿动态;不断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力度,确保公益性研究的主导力量;加强对外来作物病害管理与防控等。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对其粮食生产状况进行研究,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了山东省粮食生产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山东省粮食生产取得了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等成效,但在稳定粮食面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耕地质量、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方面面临挑战。结合山东省在优良品种和生产技术、加工转化能力、中低产田改造潜力等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搞好资源集约利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政策保障力度等对策建议,推动全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进步在保障粮食安全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粮食科技发展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未来粮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为确保21世纪中国人口高峰期到来之际的粮食安全提供科技储备,战略重点是力争在粮食科技的若干重大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为此提出了实施国家粮食安全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运用“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建立新型粮食科技推广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平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农业科技平台是开展农业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提升农业科技平台管理效率和保障农业科技平台平稳运行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文章总结了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平台管理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提高平台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制定科学管理制度、加强专业技师人才培训、加强平台硬件设施管理与维护、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加强平台内创新文化建设及学术交流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对加强我国农业科技平台管理、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与营养学科的发展及其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勇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210-212,171
该文阐明了食品安全与营养学科的内涵、学科概况和发展现状,提出设置该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展望了食品安全与营养学科的发展前景,为更好地培养食品专业人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江西省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指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土地经营规模、资金、技术和市场竞争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这种优势可谓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食的产值和效益;另一方面,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对粮食安全有潜在威胁,对稳定粮食市场供求和粮食价格影响巨大。提出了稳定种粮收益、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展科技社会化服务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