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西部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条件的边缘性和过渡性使生态环境脆弱性和敏感性显著。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本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强度进一步扩大。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活动导致生态环境不断退化,土地盐碱化、沙化、草场退化明显。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类生存环境,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应更新发展观念,合理调整农、林、牧业结构,科学利用草地资源,建立生态经济型草地牧业,完善防护林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林”,有效进行沙化、盐碱化土地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人工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研究探索了在遏制草原退化、沙化和盐碱化蔓延趋势、恢复重建草地植被方面应采取的人工培育技术措施,达到"三化"草地的综合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3.
草地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地覆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0.81%,可利用率在70%以上,是我国的生态主体和重要屏障,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不适当的破坏等综合作用,造成了草地功能降低和稳定性减弱,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已经无法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最后导致草地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草地生境恶化。本文分析了草原三化的原因,阐述了草原土壤三化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总土地面积118.3万公顷,草地资源比较丰富,由于长期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虽然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综合治理,但生态环境仍呈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局面。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问题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大庆地区农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庆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土壤退化严重,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日趋严重,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加剧了土壤沙化,本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建立农业基地,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以及增大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6.
1 格尔木生态农业现状 1.1 本来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再加上人为的乱开荒乱挖沙生植被,造成农业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 1.2 格尔木农业生态区由于地下水位高,次生盐碱化严重,每年都有大部分可耕土地撂荒;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生态问题以湿地退化的盐碱化闻名,已严重影响到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区域的盐碱化是否会与国内外其他生态退化区一样,成为热力洼地型的盐尘暴源地,危及吉林省乃至黑龙江省的农业区的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需进行必要的科学评估.利用2000~2013年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雪盖等数据产品,采用长时间序列分析和地理空间相关性原理方法,计算了MODIS表征地表储热性能的昼夜地温指数.结果显示,盐碱化区域没有形成热力洼地,冬半年的雪盖和云的分布也显示盐碱退化区并未“干涸”.该区域需要注意控制好地下水水位,防止真正的热力洼地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中西部干旱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极为突出,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不仅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而且增加了人类生产的困难和费用.所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尤为重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恢复植被,增加绿色覆盖.由于我国中西部干旱区降水量小于400 mm,不能大面积植树造林.为此,应该把多年生牧草种植作为植被恢复的重点.那么,该种植什么牧草呢,应首选"牧草之王-苜蓿".  相似文献   

9.
一、草地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草地“三化”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在恶化草地退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原因很多.气候变化,人为破坏,虫、鼠、鸟、兽的介入,利用不合理都会导致退化,其中超载过牧是造成退化的根本原因.多年来盲目发展家畜头数,使得草地被过度利用而退化、沙化和盐化.  相似文献   

10.
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草地和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模式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分析了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基本现状,系统论述了农牧交错区存在的草地“三化”突出、农业生产低下、自然灾害频繁等问题,研究和寻求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和重建的关键技术与途径,进一步探讨在西部大开发中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探索四川地区土地退化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地区的土壤侵蚀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20.0万km^2,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有土壤退化、土地石质化、土地沙质化和土地沙石化,全省沙质荒漠化面积达95.14万hm^2。毁林垦殖、滥伐森林、工矿生产污染是造成土壤侵蚀、土地退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由人为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森林资源减少、草馒质量下降及土壤退化和沙化等。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生态环境退化的成因,并对黑龙江省生态保护工作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西藏农牧业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瑶  何政伟  陈涛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3):147-149
从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土壤侵蚀、鼠虫害、地质灾害等方面阐述了西藏农牧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了两藏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研究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该文在GIS技术支撑下,以贵阳市花溪水库流域花溪区范围为研究区,将石漠化因子引入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进行土壤侵蚀量的计算和侵蚀等级划分,并对研究区土壤侵蚀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花溪水库流域花溪区范围属于中度侵蚀,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侵蚀强度呈不均匀分布,人类活动频繁地方侵蚀比较严重。其中,以旱地(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最大,灌草地、其他林地、疏林地、有林地次之,水田最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宁夏地区的土地退化现状,并从3个方面包括盐碱化土地、沙漠化土地、水土流失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对策,以期为解决宁夏市土地退化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吉林省大安、乾安、长岭地区不同退化草场土壤养分的分析,掌握了解不同退化草场土壤养分的情况,以便为退化草场改良提出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变化对河北坝上农业水土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通过坝上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监测,对20年来的农业水土资源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地、草地面积的增加,使流域蓄水能力增强。影响土壤风蚀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起土壤理化性状有规律的改变,土壤退化正向着恢复逆转的方向发展。在不同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组合中,以坡梁草地-旱滩耕地-滩地水浇地-下湿滩天然草地的可持续性最佳。  相似文献   

18.
方淑荣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6):22-24,40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其环保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吉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但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肥沃的黑土大量流失、农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给该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黑土地,促进吉林农业的持续发展。作者分析了吉林省黑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为因素,如随着人口增加和片面地追求产量,多年来农民过度垦荒和不合理地耕作;二是自然因素,如风蚀、雨蚀、冻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黑土地,促进吉林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吉林省粗饲料资源和草食家畜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草原地区存在着严重的超载过牧现象,西北部草原地区超载541.24万个羊单位,加速了草原的沙化、退化。然而各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却很低,若利用率达到50%以上,东部山区和西部台地丘陵区仅秸秆资源尚有生产潜力260.33万个羊单位,中部丘陵半山区和西北部草原区仍超载484.17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20.
黑土地作为优质的农业资源,其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今后更好地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