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豇豆种质资源的鉴定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国内外35个蔓性长豇豆品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全国各地种植的长豇豆品种以早熟、早中熟和中熟为主,种植晚熟品种只占14.3%,种植极早熟品种仅占8.6%。与之豇28-2相比,约有62.9%的品种迟熟;约有74.3%的品种抗病性较差;约有68.6%的品种产量较低;约有20.0%的品种性状与其相似。各地育成的品种中,单一性状上有所突破,但综合性状仍不如之豇28-2,抗病性、早熟性和高产不能兼顾。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择之豇系列的5个长豇豆品种之豇28-2、 之豇60、 之豇106、 之豇616、 之豇618,对其嫩荚可溶性糖、 纤维素、 维生素和游离氨基酸4类品质性状进行了检测分析.5个品种在这些性状上变异丰富,可溶性糖含量为19.81~32.92 mg·g-1,纤维素含量为343.15~536.29 mg·g-1,VC含...  相似文献   

3.
之豇106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经多重杂交并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长豇豆新品种。表现为早中熟,不易早衰,分枝少,初荚部位低;商品性佳,嫩荚油绿色,荚长约59 cm,单荚重16.7~26.6 g;条荚肉质致密(密度0.969 g/cm3,比对照之豇28-2提高7.5%),耐贮运性好;兼抗病毒病和锈病,总产量比之豇28-2提高10%以上。该品种于2006年6月23日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总结了之豇106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探讨奇多、奇宝2个豇豆品种在本地区秋延栽培的适应性,试验以之豇28-2为参考对照,研究比较3个豇豆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以及始花节位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秋延栽培过程中,奇宝为中晚熟品种,产量低,不适宜作为秋延栽培的推广品种;之豇28-2和奇多为早熟品种,产量较高,可作为当地秋延栽培的主推品种。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奇宝、之豇28-2与奇多3个豇豆品种的产量与始花节位有较大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1、0.75和0.58。  相似文献   

5.
测定4个长豇豆品种的耐贮藏性,从条荚发泡率、密度及失水率3个指标变化来分析,之豇60和之豇106嫩荚的耐贮藏性明显好于之豇282、扬豇40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豇豆品种,特进行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材料早生王(常德产)、特早30(浙江产)、扬豇40(江苏产)、扬豇12(江苏产)、宁豇3号(江苏产)、高产4号(广东产)、特长80(广西产)、之豇28-2(浙江产)。以之豇28-2为对照。  相似文献   

7.
“成豇一号”豇豆是通过对杂交后代进行系统选育而成的定型品种。该品种早熟、耐低温和高温,结荚率高,荚长,比对照之豇28-2早熟约5天,一般产量为30t/hm2,高产可达52.5t/hm2,比对照之豇28-2增产11.8%,该品种已在国内多个省市推广应用,种植面积达1100hm2。  相似文献   

8.
《浙江农业科学》2007,(6):623-623
由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长豇豆新品种“之豇108”通过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蔬菜专家组的种植现场考察,并一致同意推荐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熟,生长势较强,不易早衰,适宜夏、秋高温季节栽培;二是嫩荚油绿色(“之豇282”为浅绿色),高温条件下嫩荚光泽度仍较好,荚长约70 cm,肉质致密,耐贮运性好;三是根系强劲,耐旱、耐涝性能好,对病毒病、根腐病和锈病综合抗性强,在连作田块种植时优势更明显。适宜于夏、秋高温季节栽培,耐连作,综合抗性强,商品性佳。长豇豆新品种“之豇108…  相似文献   

9.
1.之豇28-2 之豇28-2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选育的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该品种适应性较强,较耐病,早熟丰产,坐荚率高.其叶深绿,嫩荚呈淡绿色,荚长60~~70厘米、粗0.8~~1厘米,单荚重20克左右,肉厚籽少,纤维少,不易老化,品质佳.之豇28-2采收期集中,生育期70~~100天,每667平方米春季栽...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耐贮性的长豇豆品种之豇28-2和新品系长5.1为材料,对嫩荚采后贮藏过程中鼓粒程度、种子鲜重/嫩荚鲜重和嫩荚比重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嫩荚采后鼓粒程度加剧,种子鲜重/嫩荚鲜重的比值增大,比重下降,嫩荚逐渐失去商品价值。耐贮藏品系长5.1的3个指标变化速度慢、幅度小,耐贮性好。  相似文献   

11.
曹长雷  曹玉  蒋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09-7810,7899
2008~2009年,采用样线法和鸟鸣声识别法对长江师范学院校园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园内共有鸟类39种,隶属于8目25科,其中留鸟22种,约占总数的56.41%,夏候鸟13种,约占总数的33.33%,冬候鸟4种,约占总数的10.26%;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洋种鸟类16种,占总数的41.03%,古北种15种,占总数的38.64%,广布种8种,占总数的20.51%,其中八哥、白颊噪鹛、白头鹎、白鹡鸰等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2012年在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进行的8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资料,从鱼类分类学和生态类群等方面,结合多样性、资源密度和相对重要性指数,对该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海域共采集鱼类55种,隶属2纲12目32科44属。其中,鲈形目鱼类26种,占47.3%;趋礁性鱼类41种,占74.5%;暖温性、暖水性和冷温性鱼类分别为30、24和1种,其中暖水种约占所有偶见种的70%;定居种、近海洄游种和季节性种分别为27、24和24种;底层、近底层和中上层鱼类分别占40.0%、36.4%和23.6%,其中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和鳀科鱼类分别成为各水层的绝对优势种。所有调查站点鱼类平均生物量指数夏季最高(1043.7 kg/km2),春季最低;尾数密度指数春季最高(122×103 尾/km2),冬季最低;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指数最高与最低季节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多样性的分析显示,Margalef丰富度(D)冬季最高,秋季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H'')与Pielou均匀度(J'')均为夏季最高,秋季最低。聚类和NMDS方法分析显示不同季节鱼类群落组成格局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表明,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鱼类资源结构受近海季节性洄游种类影响较大,鱼类分布季节动态多呈现洄游性更替节律,保护区内虽已出现鱼类多样性下降趋势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现象,传统经济种类的优越性在逐渐下降或边缘化,但独特的岛礁生境仍能很好地发挥着维持固有种类和提供良好栖息场所的优势,随着海洋牧场建设与一系列资源保护与修复措施,石首鱼科幼体已形成优势群体,而且保护区内出现大量小型饵料鱼类。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频占18%,共记录538只次,雌雄比为1.43:1。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日有两个活动高峰期,上午雄性个体的活动高峰期比雌性个体早两个小时。白冠长尾雉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到总频次的40.71%和33.10%,其余5种行为依次为: 警戒9.29%,梳理7.14%,休息5.00%,对抗2.62%,育幼2.14%。雌性白冠长尾雉的警戒行为频次比例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 < 0.05)。不同季节之间取食行为、移动行为、对抗行为比例之间有显著差异,冬季的取食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夏季(P < 0.05),夏季移动行为比例显著高于秋季(P < 0.05)和冬季(P < 0.05),而警戒、梳理、休息和育幼行为比例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完整性是渔业资源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8-2012年夏季(8月)湛江湾海域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本文通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种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在此基础上应用赋值法构建了鱼类完整性评价指数(F-IBI),以评价该鱼类群落的完整性和受干扰程度。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捕获鱼类103种,隶属于17目48科,以鲈形目种类数(58种)最多;质量渔获率、尾数渔获率依次为39.5~75.1 kg/h,1.0×103~1.8×104尾/h;优势种以裘氏小沙丁鱼(Sardinella jussieu)为主。鱼类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34~5.03和2.80~3.28。2008-2012年CPUE均值为(16.11±5.13)kg/(kw·d),整个海湾的年均资源量约为(93.04±26.44)t。鱼类群落完整性分析表明,2008-2012年湛江湾鱼类群落受轻度干扰,鱼类群落完整性较好;2009、2010年湛江湾鱼类群落受干扰程度较重,其余年份较小。此外,2010-2012年鱼类个体平均体质量较2008-2009年降低了53.9%,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鱼类个体的小型化。  相似文献   

15.
陈辉  张显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5):182-184
以西安市城区中有代表性的道路、居住区、公园、广场、单位等绿地景观类型为调查对象,对其中的植物及其群落进行物种数、植物配置情况、群落组成、自然度等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西安市城区绿化植物的组成中,有木本绿化植物43科85属124种,占绿化植物总数的89.86%,草本植物9科13属14种,占绿化植物的10.14%.乔木中48种为乡土种,23种为引入种;灌木39种为乡土种,13种为引入种,分别占乔、灌木总数的67%和75%.并提出今后工作中应加强树种选择和群落构建.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7年6月—2019年2月在热带太平洋东部海域(14°03′N~30°22′S, 179°36′E~114°29′W)开展的6个航次金枪鱼延绳钓渔获采样资料及胃含物组成数据,运用12个食物网网络分析指数,研究热带东太平洋中上层食物网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本食物网物种(类群)数为83,连接数为542,食物网的平均营养级为2.4,顶级物种、中间物种、基础物种的比例分别为10.85%、83.13%、6.02%。食物网不同营养级物种的比例、杂食性指数(omnivorous,O=92.77%)、连接复杂性指数(connection complexity index,CSC=13.22)和特征路径长度(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P=1.85)的分析表明,该食物网结构处于较稳定状态;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CC=0.242)表明食物网物种间可形成几个连接性较密切的子网络结构;由连接密度(linkage density,D=6.53)和连通度指标(connectance,C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与规律,探讨ADR的防治对策,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脑科医院2012-2014年上报的ADR 579例,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临床表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79例ADR中男性271例,女性308例。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为313例(50.73%),其次为口服254例(41.17%)。静脉给药与非静脉给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R药品种类中以精神障碍类药物最多为165例(28.25%),其次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分别为87例(14.89%)和77例(13.1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器官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为189例(32.6%),其次为消化系统113例(19.5%)。结论 用药前应充分了解药物及患者的ADR情况,减少联合用药,谨慎使用静脉给药。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给药方式,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毛乌素沙区的实地考察,初步调查了该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状况,结合野生植物资源类型的调查,对其沙生植物种群的]替规律和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区共有高等植物(包括蕨类植物)68科,224属,401种和4亚种11变种。其中国家二级濒危植物3种,国家三级濒危植物7种;可作资源利用的植物共有218种,其中纤维植物类38种;淀粉及糖类20种;油脂类30种;鞣料类11种;芳香油类18种;树脂及树胶类1种;药用植物195种;土农药6种;色素类1种;维生素类2种;钾盐类1种。  相似文献   

19.
分别于2010年2月与8月对南麂列岛4条潮间带断面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125种,其中软体动物72种,大型藻类23种,甲壳动物13种,多毛类10种,棘皮动物4种,其他3种。冬季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共72种,生物量(3 941.22±2 870.13)g/m~2,丰度(1 275.44±749.37)ind./m~2;夏季生物种类共93种,生物量(4 521.69±3 473.66)g/m~2,丰度(2 099.07±1 074.82)ind./m~2;不同季节的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差异。各断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62~2.95之间,平均为2.50±0.46;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1.99~5.88之间,平均为4.81±1.31;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60~0.77之间,平均为0.71±0.06;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0.71~0.92之间,平均为0.86±0.08。运用ABC曲线、等级聚类和MDS对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岩礁质3条断面的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存在一定差异,但相似度均大于50%,泥质的国姓岙断面冬季和夏季则分别为两个群落。除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国姓岙断面群落结构受到中等程度的扰动外,其他断面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土壤种子库是植被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决定了群落的演替方向.对铜陵杨山冲尾矿库6个植被群落及相邻两处生境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内各植被群落种子库的种子密度间存在较大差异,变化范围为57-593粒/m2,平均种子密度为370粒/m2,尾矿坝体和周围山体种子库种子密度分别为999和121粒/m2,各样地土壤中种子均主要集中在0-5 cm范围内.尾矿种子库与坝体种子库间的相似性指数大于其与周围山体种子库的相似性指数,但尾矿内各植被群落种子库间的相似性较差,相似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308-0.636.可见,群落微生境对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和物种组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尾矿种子库种类与地上植被的平均相似指数为0.355,低于坝体种子库种类与地上植被相似性系数.3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坝体>尾矿>山体.尾矿种子库在农田土壤中萌发并正常生长的幼苗为16科44属53种,而在尾矿基质中仅为9科36属45种,均以禾本科、菊科和豆科植物萌发和生长状况较好,这3科构成了尾矿地上植被的主要类型.尾矿种子库在尾矿基质中萌发成活率为62.2%-91.2%,约为坝体和山体土壤种子库在尾矿基质中萌发成活率的2倍.说明,组成尾矿种子库的种子大部分已经适应了尾矿的极端恶劣环境或者其本身就是耐性极强的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