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油气储运》2009,(3):4-5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 1.选用品种。适宜山东省种植的品种有圣稻301,圣稻13,豫粳6号,镇稻88,香粳9407等,但品种的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穗型粳稻新品种(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高产粳稻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豫粳6号为对照,对大穗型粳稻新品种新选1号、蒲粳2号、3优32、两优豫101、X65003、郑稻05094、郑选3号、新粳优1号、焦杂粳1号和金稻1008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供试品种中有8个品种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4%~11.2%,其中较对照增产5%以上的品种有6个,分别为郑稻05094(增产11.2%)、焦杂粳1号(增产10.3%)、新粳优1号(增产9.9%)、X65003(增产8.8%)、两优豫101(增产8.7%)、新选1号(增产6.3%);进一步分析发现,株高增高、长势增强、穗长增加、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大幅度增加是大穗型粳稻品种高产的主要因素。[结论]供试的部分品种可代替豫粳6号在黄淮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不同穗型寒地水稻高产栽培肥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水稻超高产生产目标,采用小区对比法研究了不同肥密水平对不同穗型寒地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高产结构。结果表明:加大施肥量,进一步稀植后,与理论产量相比,穗重型品种松粳9号的实际产量仍有提高空间。中间型品种松粳5号和穗数型品种松粳3号的实际产量在3个密度下都有提高空间。松粳9号穗粒数随施肥量增加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大,说明靠穗重增加而增产;松粳5号和松粳3号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小,是靠增加穗数而增产。穗重型品种适宜密度20穴·m-2,中间型和穗数型品种适宜密度均为23穴·m-2。  相似文献   

4.
优质中粳稻连嘉粳1号由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秀水405中系统选育而成,集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该品种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品质指标达到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符合国家水稻品种审定标准,于2003年7月通过国家审定。适宜江苏、安徽省的北部、河南省沿黄稻区、山东省南部以及陕西省关中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1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产量9234kg/hm2,比对照豫粳6号减产0.03%(不显著);2002年续试,产量9417kg/h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3.7%(不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产量8535kg/h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3.4%。在连云港市…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用12个品种参试,比较了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抗逆性以及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对照品种扬两优6号平均亩产650.70 kg,居第5位;比扬两优6号增产的有甬优4149、春优11、甬优4949、JY12,甬优4949比扬两优6号(对照)增产4.45%;其余参试品种均比扬两优6号减产,其中粳两优5057、武运1152、扬粳306(常)、盐稻12号(常)、南粳9108(常)相比扬两优6号减产极显著,常优12-11相比扬两优6号减产显著,甬优4351比扬两优6号减产不显著。参试品种甬优4949表现为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  相似文献   

6.
《农家参谋》2011,(1):24
品种名称:新稻18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8选育单位: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盐粳334-6//津星1号/豫粳6号审定情况:200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两年平均每亩产634.4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5.6%,增产点比例100%。生产应用,良种良法一般每亩产650 ̄750千克。2009年10月14日,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原阳县祝楼乡蒙城村的1580亩示范  相似文献   

7.
黑龙港低平原地区直播春花生高产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品种引进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两年大田品种比较试验对黑龙港低平原地区引进的9个春花生品种进行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株饱果数,荚果产量受百果重影响较大,而百果重与百仁重、主茎高、侧枝长、籽仁长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总分枝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当地种植品种‘冀花4号’相比,‘豫花25’、‘豫花9326’、‘豫花22’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平均籽仁产量分别增加28.95%,17.91%,17.67%,且‘豫花9326’粗脂肪含量较高。综合分析,黑龙港低平原地区通过引进春花生品种‘豫花25’、‘豫花9326’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江西省"籼改粳",采用湿润育秧人工移栽和人工条直播种植方式,明确赣宁粳1号、赣宁粳2号、赣宁粳3号常规粳稻品种在赣北地区的丰产稳产性。研究3个不同种植方式的品种生育进程、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等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粳稻品种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全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差异。采用人工条直播方式的播期延迟,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提高,但全生育期相比人工移栽的缩短,且产量增加;播种期推迟和全生育期缩短对水稻的亩有效穗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水稻产量由品种、种植地点、品种与种植地点互作、不同年际间、不同管理水平产量也不相同,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且不同品种间适应性、稳定性存在着差异。AMMI试验结果表明:绥粳9号比较稳产,其次是绥粳8号、龙稻3号,绥粳10号有较大增产潜力。绥粳8号、绥粳9号适宜在黑龙江省63监狱、鸡西、庆安种植;绥粳10号适宜在黑龙江省63监狱、鸡西、庆安种植,特别是在鸡西地区有较大增产潜力,即最佳适宜地点;绥粳11号、龙稻3号、东农416适宜在黑龙江省63监狱、鸡西、庆安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高产抗病材料郑稻2号为母本,以优质材料郑稻5号为父本杂交育成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粳稻新品种郑稻18号,2004~2005年河南省区试该品种平均产量8 593.9kg/hm2,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8.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800.5kg/hm2,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12.5%.品质优良,抗水稻穗颈瘟、白叶枯病及条纹叶枯病等.属于高产型抗病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是改造低产水田、促进水稻高产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对10个试验点产量的统计分析,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比对照增产1291.5kg/hm^2,增19.7%,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因子的分析表明:该项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有效穗、穗总粒和穗实粒,分别增加11.3%、10.7%和10.5%,而千粒重的提高则不明显。该项技术在具体操作上,要严把杂交种、旱育秧、全层肥、湿润管、群体优5个技术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晚熟粳稻品种高产性状及其利用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7份晚熟粳稻品种的12个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结果表明:(1)单苗分蘖数,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植株高度为高产性状,以上性状表现型值高的品种产量亦高。(2)单苗分蘖数,每穴有效穗数多的穗数型品种,遗传相关及遗传贡献大,可以做为晚熟粳稻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后代材料可以在低世代结合单穴粒重进行选择。(3)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晚熟品种,可以做为高产品种在生产上直接利用,本文还报道了高产品种资源的利用情况及高产管理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制种节水节肥高产稳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杂交稻制种节水增效关键技术和节肥高产稳产关键技术及其3项改进措施.即在技术路线上,改主攻穗数的高投入途径为采取穗粒兼顾的节本高产稳产途径;在施肥量上,改"高氮高磷钾"施肥为"适氮高磷钾"施肥:在各次肥料施用比例上,改"前促一轰头"施肥为"稳促"施肥,从而实现杂交稻制种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5~1987年寒地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施肥的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量过高产量下降;水稻株高、有效分蘖、空秕率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在适宜施肥水平,水稻茎秆直立无倒伏,在高肥水平茎秆有倾斜。增加氮肥比例,水稻株高和空秕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增加磷肥比例,空秕率降低,千粒重提高;降低钾肥比例,有效穗数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选用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有差异的2个粳稻品种配制的杂交组合,以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为选择指标对杂种后代进行连续的定向选择,研究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杂种后代的食味值下降.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的株系,其最高黏度和下降黏度值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个高产水稻品种(系),研究了与产量有关的12个经济性状的基本遗传参数,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穗数/m2、产量、株高、千粒重的遗传力较高,结实率、干物重、颖花量相对较低;剑叶面积、穗下节长、穗数/m2、颖花量、实粒数/穗、单株产量、单株干重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入选品种主要特征性状为产量、实粒数/穗、单株穗数、株高、穗数/m2.以上结果说明,在淮北地区气候条件下,超高产育种应采取在单位面积足穗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以密度27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1.2粒,每穗实粒数132.4粒、结实率77.3%,产量9466.97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377.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66.5粒,每穗实粒数50.2粒、结实率75.5%,产量3350.17kg/hm2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卓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84-7686,7702
[目的]研究栽培措施对佳早1号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间筑小田埂,并覆盖地膜,排灌分开,每个小区面积是14 m2,栽插规格是20 cm×20 cm,每丛插4本。共进行播栽期试验、栽植密度试验、不同N肥水平试验、N肥施用比例试验。[结果]不同播栽期对佳早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大,在不影响晚稻安全齐穗的前提条件下,佳早1号的播栽期可比当地正常时期推迟10 d左右。不同栽植密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栽植25、30和36丛/m2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比21.43、18.37丛/m2处理增产显著或极显著;以获取最大效率的高产为目标,现行适宜的栽植密度为25~30丛/m2(19.8 cm×16.5 cm至19.8 cm×19.8 cm)。不同N肥水平现行适宜的施N量为150~195 kg/hm2;比较各处理的产量构成看出,适量施N量的处理穗多穗大,单位面积总粒数多,结实率高;施N偏少的处理,穗数较少,单位面积总粒数少,引起减产;施N偏多的处理,虽然穗也多,单位面积总粒数多,但由于结实率偏低而减产。基蘖、穗粒肥比8∶27、∶36、∶4各处理之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从平衡施肥的角度出发,现行适宜的基蘖、穗粒肥比例可选7∶3。[结论]该研究可为佳早1号在宁德市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机插密度对连作杂交晚稻"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明确其合理的群体起点,为连作稻区晚季杂交稻机插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插秧机设计的行株距规格,设栽插丛数为12万、15万、18万、21万和24万丛/hm25个处理,采用小区重复试验,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最高苗数、有效穗增加,穗粒数减少,成穗率降低;机插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增产增效。[结论]"甬优6号"在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机插密度以21万丛/hm2左右,每丛插2.5~3.5本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插秧密度,以‘空育13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为10 cm、每穴插3株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0353.26 kg/hm2。显著高于行距为16 cm、每穴插2株的处理,此处理主要是通过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增加产量,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与结实率也存在较小的正相关关系、与每穴着粒数和每穴穗数呈负相关。结实率与每穴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每穴着粒数与每穴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本试验条件下,行距为10 cm、每穴插3株处理的插秧密度最好,是水稻实现高产的理想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