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大豆生理指标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大豆生理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并筛选出最适合的大豆抗旱鉴定生理指标,选用同一大豆杂交组合产生的4个品系为试验材料[73-1(尖叶白花)、73-2(圆叶紫花)、73-3(圆叶白花)、73-4(尖叶紫花)],于营养生长期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其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渗透势等生理指标;收获后测定株高、百粒重、分枝数、结荚数、单株粒重等农艺性状,并利用抗旱隶属函数值的分析方法,对各品系的抗旱级别进行了划分;进而分析了各品系生理指标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品系抗旱性从强到弱的次序为:73-2(圆叶紫花)、73-1(尖叶白花)、73-3(圆叶白花)、73-4(尖叶紫花)。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与抗旱性呈正相关;而相对电导率、渗透势与抗旱性呈负相关。对各指标综合比较发现,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渗透势与抗旱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以作为大豆抗旱鉴定的最佳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
大豆幼苗期根系特性和抗旱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豆苗期的根系特征入手,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定,用于早期大豆的抗旱性筛选,此法简单易行,为建立耐旱种质群体或基因库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为大豆抗旱品种的选育增加预见性。  相似文献   

3.
大豆成苗期根毛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择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试验室条件下对成苗期品种抗旱性与根毛活动特性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抗旱性愈强的品种根毛愈长。土壤水分胁迫时,各品种根毛长度均增加,但是抗旱性强的类型增加幅度大,是弱抗类型的3~4倍。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中抗类型单位根长根毛密度较大。胁迫时,各类型根毛密度均增加,强抗和弱抗类型增加幅度较大。根毛密度与抗旱性之间无明显的规律性。单位根长根毛总长度上与根毛长度有相似的表现和变化。品种间根毛长度和密度差异显著。根毛长度可作为成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4.
选用不同抗旱类型大豆,测定萌动期子粒浸出液中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H值和液体比重值4种特征性状。结果表明,4种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差异与品种抗旱性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浸出液表现出蛋白质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高、pH值低和比值大的特征。蛋白质含量与比重值、可溶性糖含量与pH值之间关系密切。可考虑将比重值和pH值作为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的抗旱性,以陇薯系列和LK99的幼苗为材料,用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将所有参试品种的根系在20%PEG溶液浸泡2 h后,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叶片各测定指标间有较大差异,但不同...  相似文献   

6.
选用13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利用隶属函数与大豆抗旱性有关的10个特征性状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桂春8号、桂春11号、桂春10号和桂春1号可作为春旱及灌溉条件差的地区进行大力推广品种和作为重要的抗旱性品种资源进行利用,选择抗旱主要的特征性状,利用隶属函数方法进行大豆品种(系)抗旱性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大豆生态,形态及产量性状与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利用生育期降雨量为100毫米甘肃省张掖地区玉米原种场,进行大豆品种资源抗旱性直接鉴定的同时,我们还对大豆的生态、形态以及产量性状与抗旱性进行了研究。其方法是在综合评定大豆品种资源抗旱性基础上,按大豆不同生态性状分别统计抗旱级别的品种数,然后计算中度以上抗旱品种数及占同一生态类型总数的百分比,冉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生态性状的抗旱性。形态及产量性状与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选用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具有代表性的10个品种,在水、旱(胁迫)条件下进行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抗旱性研究。对生育期、株高等农艺性状进行抗旱性综合分析,利用抗旱隶属函数值对大豆抗旱级别进行了划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对抗旱性及后期产量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每个与抗旱性有关的农艺性状对大豆抗旱性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筛选大豆抗旱性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75种园林树木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保水力、束缚水含量及束缚水/自由水,采用隶属函数值聚类分析法对其抗旱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75种园林树木分为4类:第Ⅰ类为抗旱性强的树种,包括桑树(Morus alba L.)等12种;第Ⅱ类为抗旱性较强的树种,包括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等15种;第Ⅲ类为抗旱性中等的树种,包括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等20种;第Ⅳ类为抗旱性弱的树种,包括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Hance)Hedl.]等28种。  相似文献   

10.
大豆苗期抗旱性与根系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抗旱性强、中、弱的大豆品种各4个,研究苗期抗旱性与根系生长,胚轴伸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发很早,主根长,侧根数量多,侧根总长度长,胚轴长,成苗率高。在干旱条件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Fifty soybean germplasms with drought resistance selected from Huang-Huai-Hai Region were studied under field drought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diversity of drought resistance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Some varieties had drought resistance in whole growing period, but some only at one stage or several stages. Some varieties had both drought resistance and higher yield characters, some with drought resistance but lower yield. It was also found in present study that some drought resistant germplasms showed higher yield potentials under irrigation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2.
大豆生理生态干旱胁迫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维佳  常志云  李宁  张晓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16-12517,12520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的健康生长需要大量水分。综述了干旱胁迫对大豆根系、叶片(生理变化及形态、光合作用)、大豆产量与品质及大豆鲜重分配等生理生态指标方面的影响,并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响应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的方法,研究其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差异。[方法]将供试样品用80%甲醇溶解提取,净化后用Wonda Sil C_(18)WR(4.6×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磷酸水溶液(p H 3.0)作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柱温为40℃,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波长260 nm检测大豆异黄酮组分,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大豆最高,其次是豆芽、豆腐、豆浆。供试样品的大豆异黄酮组分中大豆苷相关系数为0.997 2,黄豆黄苷相关系数为0.999 6,大豆苷元相关系数为0.994 7,黄豆黄素相关系数为0.999 1,染料木素相关系数为0.994 2,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均低于算术平均值的10%。[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大豆抗旱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抗旱性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大豆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高产稳产的影响因素之一。笔者综述近年来大豆抗旱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并论述了大豆抗旱育种工作的发展前景,旨在为大豆抗旱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大豆的高产生理生态提供依据。[方法]在大豆高产田选用单基因型大豆鲁豆13、日选、黄沙、科丰6号、92-8,并等量混合种植组成包括6个双基因型大豆的11个处理,研究多基因型大豆的生理生态。[结果]双基因型群体日选+科丰6号的产量最高,比单基因型增产18.6%~44.7%。极值出现在日选+科丰6号中的生理指标有茎粗、分枝、叶数、中部叶重、上部叶重(第2峰值)、叶面积指数(第2峰值),与产量关系较为密切,但没达显著水平。高产双基因型的指标几乎均超出或接近单基因型高值,茎粗、分枝、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中上部叶重、产量有明显优势,产量较低的双基因型相反。盛花期中上部截留96.0%~97.0%、漏光损失1.0%~2.5%较为适宜;鼓粒期中上部截留65.0%~75.0%较为适宜,到达地面的光不宜超过10.0%。[结论]基因型搭配较单基因型增产显著,增产幅度达8.7%~44.7%,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中上部叶重明显提高,以尖叶品种与阔叶品种搭配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筛选转录因子基因作为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丰富和补充小麦抗旱鉴定体系。以4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个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TaERF1,TaMYB30,TaNAC69,Wabi5)在不同处理时间的表达,同时分析干旱胁迫下4个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究4个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与抗旱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因TaERF1、TaMYB30、TaNAC69和Wabi5的表达都受干旱胁迫的诱导,且在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TaERF1在各胁迫持续时间点的表达量都与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胁迫处理3h、24h和48h时,TaERF1的表达量与相对含水量(RWC)显著相关,TaMYB30、TaNAC69和Wabi5在一定时段的干旱胁迫后的表达量也分别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RWC和MDA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转录因子基因TaERF1、TaMYB30、TaNAC69和Wabi5的表达可以作为评估小麦抗旱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大豆纹枯病与其种植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豆不同密度条件下大豆纹枯病的发生级别及普遍率的关系研究 ,发现大豆纹枯病的发生级别与普遍率都随着大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并提出防治大豆纹枯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