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麦成熟期病株上的闭囊壳都是不成熟的;干燥条件下不产生子囊孢子,淹没在18℃水中亦不产生孢子,但能存活2天。在室内干燥条件下,闭囊壳存活期限,多雨年份(1984)约在8月上旬,干旱年份(1985)约在9月上旬。子囊孢子产生的适温是16.5—18.5℃,但在31.7—36℃和降雨7.6mm 的条件下仍有16.7%的闭囊壳产生孢子。高温和高湿交替作用,易使闭囊壳失去生活力;50℃干热处理10天,25%的闭囊壳诱发出了子囊孢子。用带有闭囊壳的病叶大量接种小麦,只获得了0.05%的病叶率,因此在本地闭囊壳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是不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葡萄白粉菌孢子扩散动态与田间病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葡萄白粉菌分生孢子时空分布动态,并分析其与田间病情的相关性,为准确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葡萄生长期应用便携式孢子捕捉仪分别观测1 d内不同时间、不同高度及整个生长期白粉菌空中孢子数量.同时定点系统调查田间葡萄白粉病情,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分生孢子主要发生在每日10:00~22:00,14:00~16:00捕孢量最多而稳定;距地面1.5 m左右的捕孢量最大,冠层以上捕孢量随高度增加而逐次减少. 2009年当地葡萄白粉菌分生孢子始见期在6月中旬,扩散期为6~9月,7月下旬~8月下旬为扩散盛期,9月后进入消退期.自捕捉到孢子5 d后田间开始陆续发病.葡萄生长期白粉菌孢子扩散量与田间病情的相关系数为0.83.[结论]葡萄白粉菌分生孢子释放扩散具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孢子扩散主要发生在白天,扩散高峰期在14:00~16:00,大多分布在葡萄冠层以下,以1~2 m处最多.分生孢子扩散动态与田间病情扩展动态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1995-1996年,从贵阳地区采集分离小麦白粉菌有性世代菌株45个,无性世代功株62个,分别接种9个鉴别品种上。鉴定结果表明,两类菌源在主要生理小种的组成,出现 及对9个鉴别品种的毒性频率等方面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4.
 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 fusca)的重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在PSA,O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以PSA最好,而在A &; HA和Czapek上生长较差,且在Richard上不产孢; 菌丝生长和产孢适温20~25 ℃,适宜pH值4~9,光照促进产孢,而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水解乳糖等6种碳源为好, 甘露醇最佳, 淀粉最差;产孢以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为好,葡萄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蛋白胨和酵母膏为好,酵母膏最好;产孢以酵母膏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0~25 ℃,相对湿度65%~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其中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值5~7, pH低于2和pH高10于孢子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采自吉林省的4个中国东北地区白粉菌新记录种:合叶子迴白粉菌(Erysiphe ulmariae)、博落白粉菌(E.macleayae)、华阴白粉菌(E.huayinensis)和绣线菊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spiraeae),根据标本对其进行了形态描述和分析讨论,为中国东北地区白粉菌的物种多样性增补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对内蒙古地区白粉菌进行调查,鉴定出寄生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大青山周围的22科41种植物上的7属24种白粉菌,其中有13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22科41种寄主植物中,有9种寄主为国内新记录,16种为内蒙古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白粉菌分属鉴定计算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陕西等地二年调查研究中发现了17株自然寄生白粉菌的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AQ)菌株,于室内对部分菌株分离物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定,不同分离菌株特性差异显著,可能属于不同类群,在温室中用白粉寄生孢不同菌株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结果表明,在选择压较大时,其均能显著寄生黄瓜白粉,但未能有效控制其扩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鉴定和分析苦荞白粉病病原菌,并确定其在白粉菌系谱中的位置。

方法

通过孢子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核糖体大亚基(ribosomal large subunit,LSU)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苦荞白粉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

结果

苦荞白粉病病原菌鉴定为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经ITS多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发现该白粉菌(607 bp,MW494930.1)与甜荞上的白粉菌(E. polygoni,KP076437.1)相似性为100.00%,与大黄、酸模、蓼、竹节蓼、珊瑚藤等蓼科植物上的16个菌株ITS扩增片段相似性均高于98.83%;基于LSU序列扩增获得1条长度为910 bp的片段(OK490143),与酸模上的白粉菌(E. polygoni,MT361769.1)序列相似性为99.89%。

结论

本研究将侵染苦荞的白粉菌鉴定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属(Erysiphe)蓼白粉菌(E. polygoni)。研究结果可为苦荞白粉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粉菌属分种鉴定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方法,研究了塑料大棚内7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对白粉病和灰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两病的抗性表现不同。所研究的7个品种,除9307外,其余品种对灰霉病皆表现为抗病;而对于白粉病,早紫、凤凰51号、研选5号为低感品种,维多利亚为中感品种,粉红亚都蜜、新华1号、9307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12.
By natural field identification, the resistance of Chinese wild Vitis to Uncinula necator and its inheritance in F1 generation were studied with 35 clones of 9 Chinese wild Vitis species, 171 F1 individuals of 4 inter-species cross between Chinese wild Vitis and Vitis vinifera cultivars, and 16 individuals of selfpollinated Chinese wild Vit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enotypes of resistance to Uncinula necator in Chinese wild Vitis and its F1 generation were rich and diverse. Based on the segregation of resisitance to Uncinula necator in the progenies resulted from both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and self-pollination, of Chinese native wild Vitis species and clones were controlled by polygenes showing dominant independent heredity. Minor resistant genes were also exist in Chinese wild susceptible Vitis species and clones.  相似文献   

13.
欧亚种葡萄对霜霉病与白粉病的抗性及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自然感病调查,利用配对设计方法,研究了7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对霜霉病与白粉病的抗性关系。结果表明,在7个供试品种中,以藤稔、红宝石无核、矢富罗莎最抗霜霉病和白粉病,其它品种对这两种病害均无明显的抗性。欧亚种葡萄对霜霉病与白粉病的抗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野生葡萄及其F_1代抗白粉病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了中国野生葡萄9个种35个株系及其与欧洲葡萄品种种间杂交4个组合的杂种171株和自交后代16株的抗白粉病遗传表现。结果表明,中国野生葡萄及其F1代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抗白粉病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中国野生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显性独立遗传,在感病的中国野生葡萄中也存在着微效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5.
欧亚种葡萄对白粉病与霜霉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及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10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系)及一个欧山杂种对葡萄霜霉病及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无论采取那种鉴定方法,爱格丽和北醇对两种病害的抗性都最强;赤霞珠、白羽和佳利酿3个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最弱,88-02、88-03、88-04、梅鹿特、白克列海特和白诗南6个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中等;赤霞珠和佳利酿2个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最弱,88-02、88-03、88-04、白羽、梅鹿特、白克列海特和白诗南7个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中等。另外,3种鉴定方法对两病的鉴定结果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尤以田间接种鉴定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国内葡萄白粉病菌(Erysiphe necator)对戊唑醇的抗药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基于对葡萄白粉病菌CYP51基因第495位点突变A495T的检测,分析国内5个省份分离获得的134株菌株对戊唑醇的抗药性,利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供试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分析2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到国内葡萄白粉病菌对戊唑醇已出现抗药性,抗性频率为35.07%,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孢子萌发法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戊唑醇的EC50范围为0.085~280.917μg/mL,均值为24.208μg/mL,不同地区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2.5~3304。孢子萌发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间的检测结果趋势一致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葡萄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是造成新疆葡萄减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杀菌剂的应用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确定几种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室内药剂筛选、田间保护与治疗试验等方法,了解各供试杀菌剂之间对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异同,并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对不同处理的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从而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结果]2.00 g/L石硫合剂结晶、0.50 g/L冠信WP、0.15 g/L三唑酮WP能明显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6.57;、93.71;和85.71;.无论是田间预防还是治疗效果0.15 g/L三唑酮WP、2.00 g/L石硫合剂结晶和0.06 g/L敌力康WP均显著高于其它供试药剂;田间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8.85;和70.17;、87.88;和77.05;、82.86;和78.62;,0.50 g/L冠信WP和0.11 g/L好力克SC的防治效果也较好.[结论]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优先选用上述防效较好的药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华东葡萄抗白粉病基因差异表达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和克隆华东葡萄抗白粉病相关基因,以高抗葡萄白粉病的华东葡萄株系白河-35-1为材料,采用mRNA差异显示(DDRT-PCR)技术进行在白粉病病原菌诱导下抗白粉病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筛选出适宜DDRT-PCR的引物组合184对,获得抗白粉病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13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功能分别涉及转录调控、能量代谢、蛋白合成、防御反应等生理生化过程,表明华东葡萄白河-35-1抗白粉病是诸多代谢途径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这些差异片段的获得为探明葡萄抗白粉病分子机制提供了前期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葡萄白粉病分布于我国各葡萄产区,是危害葡萄(VitisviniferaL)叶片和果实的一种真菌病害。以欧亚种葡萄‘9307’和‘维多利亚’为材料,用“50%乙生WP”600倍液、“70%威尔达甲托WP”600倍液和“50%多菌灵WP”1000倍液进行了白粉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乙生WP”600倍液和“70%威尔达甲托WP”600倍对葡萄白粉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0%多菌灵WP”1000倍液的防效较差;3种药剂多次喷施对‘9307’的防治效果要显著优于‘维多利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