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43份芦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收集43份芦笋种质,利用多重分析,研究了芦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5个农艺及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为8.03%~53.90%,Simpson多样性指数Ds为0.279 1~0.850 2,该批芦笋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重分析显示芦笋总产量与优质笋产量、商品笋产量极显著极强正相关,与株高极显著极强正相关,与茎粗、生育指数、第二主茎株高、第一分枝高度和优质笋率极显著中等正相关;上述性状的改良有利于快速提升芦笋品质。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9.121%,主成分综合评价将43份种质分为4个群集,聚类分析将其也分为4个群集,第Ⅰ群集综合性状一般种质;第Ⅱ群集低产、株型矮小、晚出笋种质;第Ⅲ群集高产、株型高大、早出笋种质;第Ⅳ群集高产、株型高大、出笋特早种质。2种评价方法比较发现,获得的优良种质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杂交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杂交玉米产量比较试验中11个参试组合的产量与11个相关性状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穗粗>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籽长>千粒重>株高>穗长>穗位高>茎粗>秃尖长。因而,在杂交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当注重选择果穗比较粗、出籽率高、穗行数较多、行粒数比较多、籽粒比较长的组合,对于秃尖长、茎粗、穗位高等可放宽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21份不同来源地半夏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各种质资源株高、茎粗、分茎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得出影响半夏产量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半夏资源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半夏的株高、茎粗、分茎数、须根数、块茎百粒重、珠芽百粒重、块茎到珠芽距离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块茎百粒重>分茎数>须根数>株高>茎粗>叶片长宽比>块茎到珠芽距离>珠芽百粒重;块茎到珠芽距离对产量产生较弱的负效应,叶片长宽比与块茎百粒重、株高、茎粗、分茎数、须根数具有负效应。综上所述,半夏的块茎百粒重、分茎数、株高、须根数、茎粗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块茎百粒重贡献率最大。因此,在半夏高产品种选育中,不仅要注重半夏块茎大小的选择,还应增强对半夏叶型和块茎到珠芽距离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进行薏苡品种选育,以25份不同薏苡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调查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叶 片数、茎粗、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无效分蘖数、有效分蘖率、总果粒数、实果粒数、空果粒数和实果粒率共12个性状,对得到的各种质性状数据采用SAS,DP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因子、产量因子、有效分蘖率因子、实果率因子和总分蘖数因子等5个主要因子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可达9536%,依据主成分向量可将25份薏苡种质系统聚类为4类。本研究为云南薏苡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提高了优良薏苡品种的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5.
晋南夏播油葵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弄清在晋南复播条件下油葵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及相关程度,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支持,对15个油葵杂交种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及通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单盘粒数、单盘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伏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盘粒数和单盘粒重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影响产量,茎粗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产量,株高和倒伏率通过综合效应影响产量。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随株高和单盘粒数的增加,产量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当株高172.1~176.8 cm,单盘粒数1352~1428粒时,产量达到最大值。故此认为在新品种选育中应通过对单盘粒重、单盘粒数等一些直观的性状的选育达到选育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在晋南复播条件下油葵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及相关程度,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支持,对15个油葵杂交种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及通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单盘粒数、单盘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伏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盘粒数和单盘粒重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影响产量,茎粗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产量,株高和倒伏率通过综合效应影响产量。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随株高和单盘粒数的增加,产量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当株高172.1~176.8cm,单盘粒数1352~1428粒时,产量达到最大值。故此认为,在新品种选育中应通过对单盘粒重、单盘粒数等一些直观的性状的选育达到选育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甜高粱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现时期江苏沿海地区优质高产甜高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甜高粱新品种(系)14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鲜重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有茎秆出汁率、株高、生育期、茎粗等;丝黑穗病接种发病率同时与茎粗、分蘖数、倾斜率、倒折率、穗长关系最密切。说明在甜高粱群体产量、品质改良的过程中,要注重茎秆出汁率、株高、生育期、茎粗的选育力度,同时对丝黑穗病接种发病率的鉴定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亚麻主要性状与原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6个亚麻品种(系)的主要性状与小区原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与原茎产量的关联度不同,其关联序为:株高>工艺长度>单株茎重>生长日数>茎粗>分茎数>千粒重>分枝数>着粒数。因此,在亚麻品种选育过程中应侧重对株高,工艺长度长,单株茎重等主要性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豆不同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05-508
以48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供试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分枝数、有效分枝数5个株型性状和株生物量、主茎荚数、单株荚数、百粒质量、虫蚀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7个产量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型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为茎粗、有效分枝数、株高、分枝数和主茎节数;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为株生物量、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虫蚀数、主茎荚数和百粒质量;48个供试品种的12个指标中可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这4个主成分为产量因子、株型因子、籽粒因子及籽粒因子Ⅱ,各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在不同主成分中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一、品种选择因芦笋为雌雄异株,必须选用杂交一代种子种植,可挑选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产量高,笋型好,畸形率低的优良全雄杂交一代(雄株植株矮小、抗病强、产量高)留作种子。目前常用的有冠军、硕丰、京绿2000等国产品种。二、繁殖方法芦笋繁殖可分为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分株繁殖是选择优良丰产的植株掘出根块,按芽分割多块,栽于小块土地或庭院花盆里。此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庭院种植,可常年采收新鲜芦笋。种子繁殖多用于大田生产。三、育苗  相似文献   

11.
对46份芦笋种质进行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至第三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9.87%、15.38%、11.92%;二级分枝长度、主茎粗、二级分枝数、二级分枝粗、一级分枝粗、鳞片宽、笋鳞片长度、笋粗、笋鲜重、第1分枝以下的鳞片数量、第1分枝高度是芦笋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也是芦笋选育种形态性状选择上关注的重点。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将46份芦笋种质分为两大类:Avalim、Pacific Endeavour、Pacific Peak、Backlim、Pacific Challenger 2、硕丰、JK107、Herkolim、Thielim、京绿芦1号、JK101、Precoce、Pacific 2000归为一类,其余33份种质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芦笋的养分累积特性,研究分析了芦笋不同器官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干物质在母茎、嫩茎、地下部中的累积比例分别为46%、25%、29%。母茎和地下部中各种养分含量大小为:NKPCaMg;而嫩茎为:NKPMgCa。N、P、K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特点为:嫩茎母茎地下部,而Ca含量为:嫩茎地下部母茎;Mg含量为:母茎嫩茎地下部。芦笋全年每株养分累积量分别为N 6.84 g,P 0.84 g,K2.25 g,Ca 0.43 g,Mg 0.37 g。N,P,K,Ca,Mg累积比例为1∶0.12∶0.33∶0.06∶0.05。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引进8个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在广西进行冬种栽培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Belmont品种出芽情况最好、分枝数最多、主茎较粗、叶片数较多、上等薯率较高;Salem品种出芽情况次之,产量最高、上等薯率较高;Elba品种植株生长较高、分枝数较多、主茎最粗、叶片数最多、上等薯率最高,这3个马铃薯品种均适宜在广西冬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叶面肥对芦笋长势和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不同叶面肥在芦笋上施用作对比试验,以探讨对芦笋的长势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芦笋株高、茎粗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相应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芦笋在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分别喷施叶面宝、害立平、喷施宝及清水对芦笋的长势与产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效应,其中喷施叶面宝对芦笋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影响均优于其它叶面肥。与对照相比,芦笋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喷施害立平与对照相比,芦笋株高和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喷施喷施宝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喷施叶面宝产量最高(3 361.5 kg/hm2),经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喷施叶面肥芦笋的株高、茎粗与产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0.996 343。  相似文献   

15.
生姜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秀  徐坤  巩彪  曹逼力  王忠宾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431-2437
【目的】研究分析生姜植株农艺性状变异特征,确定构成生姜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生姜种质评价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生姜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生姜生长发育特点,运用统筹分析,明确生姜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生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11.4%-51.3%,且植株茎粗(0.7934)、茎鲜重(0.7302)、株高(0.6024)、叶鲜重(0.5847)和根鲜重(0.5039)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茎干物质含量(-0.6155)、分枝数(-0.3680)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茎粗、根鲜重、茎鲜重、根茎干物质含量是高产型品种形态决定因子,而分枝数、叶片数、姜球数则为低产型品种形态决定因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入选的4个因子对生姜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8194。【结论】生姜单株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根茎干物质含量(-0.3984)、叶鲜重(0.2866)、茎粗(0.2711)及茎鲜重(0.2624),高产型生姜品种的主要特征为茎秆粗壮、分枝较少、叶片较厚、同化系统发达、根茎干物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在温热地区栽培的芦笋品种,笔者观察测定了‘新王朝F1’、‘达宝利F1’、‘格兰德F1’、‘Thielim F1’、‘Gijnlim F1’、‘UC157 F2’、‘井冈701’、‘井冈红’和‘京绿芦1号’等9个芦笋品种的成株期农艺性状、抗病性和耐寒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格兰德F1’株高、茎秆数、茎秆直径、第一分支高度分别为127.0 cm、8.2根、9.2 mm和37.8 cm,笋尖较紧密、长势较强、抗病能力较强、耐寒性好最适宜在福建地区栽培种植;‘Gijnlim F1’、‘京绿芦1号’、‘达宝利F1’、‘新王朝(New Dynasty)F1’笋尖较紧密、长势较强,株高、茎杆数、茎秆直径和第一分支高度等农艺性状较好,抗病能力较强,耐寒性较好,较适宜在福建地区栽培生产;‘井冈红’为紫色四倍体,茎秆粗壮,但其茎秆数偏低,可以作为特色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产量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类型的14个甜高粱品种,设置4个不同浓度(0、0.3%、0.6%、0.8%)水平的盐胁迫处理,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的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差异显著,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杂交种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常规种,表现出较高的耐盐优势;在高浓度条件下甜高粱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对盐胁迫下最敏感的性状依次为籽粒产量、穗粒重、穗重、穗粒数、千粒重、出苗天数、茎重、叶重、单株鲜重、鲜重产量;由逐步回归统计得出,影响籽粒产量的主要因子有穗粒重、穗重、千粒重、穗长、穗粒数、穗粗,影响鲜重产量的主要因子有单株鲜重、茎重、叶重、鞘重、茎粗、株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芦笋栽培困难的问题,选取‘冠军’、‘京紫’2个品种的芦笋为研究对象,设置田间持水量60%(T1)、45%(T2)、30%(T3)3种灌水条件,测量在不同灌水条件下芦笋茎高和冠幅等生长特性的差异,获得适合芦笋生长的最优灌水条件。利用CR-3000小型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大气中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和土壤温度等,分析环境因子对芦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条件下2种芦笋茎高和冠幅生长动态特征基本一致。T3灌水条件下,‘冠军’各项指标均呈现最优状态,增长量高于T1和T2处理;T2灌水条件下,‘京紫’各项指标均呈现最优状态,增长量高于T1和T3处理。芦笋茎高、冠幅动态生长特征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水汽压呈显著正相关。空气湿度和水汽压是促进芦笋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冠军’芦笋较‘京紫’生长势头更强,T3...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择适合山西旱地种植的豇豆品种。[方法]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对5个豇豆品种的株高、茎粗、复叶数、分枝数、产量及构成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品豇1号、中豇1号植株较其他品种矮,分枝数较多,籽粒产量优于其他品种,分别较5个品种平均产量提高29.84%、21.70%,商品性高,适合山西旱地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品豇1号、中豇1号品种在山西旱地条件下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绿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棚避雨栽培绿芦笋,可有效解决芦笋茎枯病问题,获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选择抗性强、色泽浓绿、生长势旺盛的芦笋品种,种子催芽后于育苗床育苗,苗期保持床土湿润;苗高25cm以上、地上茎3根以上、肉质贮藏根4根以上时移栽定植;定植后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预防病虫害;第一年起产的芦笋留2~3根母茎后起产;每年冬季当芦笋茎秆枯黄后应及时清园,并重施腊肥,为翌年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