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耕地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直接的劳动对象,是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对近年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途径和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造成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途径和原因。  相似文献   

2.
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耕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研究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山东省耕地资源在1987~2008年间的变化趋势,定量分析了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三因素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苏统计年鉴等数据,对江苏省耕地变化态势和需求预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面积总量逐年减少且耕地边际减少率有扩大趋势,至2007年江苏省耕地面积总量已不足474万hm2;(2)江苏省耕地转出速率(1.20%)远大于转入速率(0.51%),其中耕地转出的主要流向是其他类型农用地(速率为0.56%)和建设用地(速率为0.53%),耕地转入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开发(速率为0.20%)、土地复垦(速率为0.15%);(3)基于粮食需求量的分析,预测近期(2012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0年)江苏省耕地需求量分别为465.4万、462.6万、460.6万hm2.研究结论能够为江苏省耕地保护和公共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明  冯冬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66-19567,19570
以2001~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耕地变化驱力,揭示沈阳市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和土地政策是影响沈阳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笔者针对当前中国学者对耕地数量变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重庆市荣昌县1996—2004年耕地数量变化为例作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04年全县耕地数量减少较快,平均每年净减少率为0.99%;(2)耕地变化区域性差异明显,且耕地相对减少较快的乡镇并不是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3)生态退耕是全县耕地减少的主导因素;建设占用耕地并不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4)当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与社会经济发展各因素间的相关性不大,而累计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且建设占用耕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时间上的错位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于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相似文献   

6.
岑巩县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娟娟  周德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70-7871,7988
以1999~2008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岑巩县10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特点。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以及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岑巩县耕地数量变化的三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耕地资源安全是土地资源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在总结郑州市耕地资源安全态势的基础上,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耕地资源安全的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5,(9):7-8
本文利用1998-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和统计年鉴上的数据,分析了我国总体和东中西部各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状况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在逐年下降;(2)我国各区域耕地减少量不一,西部地区减少最大,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3)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建设占用耕地、灾害损毁耕地、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耕地数量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近年来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川省耕地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从四川省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来看 ,主要经历了快速减少 -缓慢减少 -急剧减少 3个阶段。从计量模型分析的结果来看 ,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以及非农产业的不断发展。因此 ,能否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 ,不断增加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 ,坚决贯彻和实施国家耕地保护政策 ,协调好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是决定今后耕地数量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笔者依据济南市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济南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8—2004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至2004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为0.055hm2。(2)1978—1999年粮食总产量总体以增长为主,1999年粮食总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以后,粮食总产量大幅度下降。(3)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具有持久的约束作用。1979—1982年耕地面积与粮食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1983年以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变小,表明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总产的约束作用弱化。但是,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制约,粮食总产的增加不可能完全依靠提高粮食单产来实现,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直接的劳动对象,是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 最基本要素之一和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在研究中国耕地资源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 生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提高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的4个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天水市1996~2002年土地变更数据对天水市耕地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水市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但减少的速率具有降低的趋势,减少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对耕地面积变化的总趋势预测表明,未来耕地面积仍然具有逐渐减少的特征,但减少的速度会相对变慢且比较平稳;耕地减少的数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天水市未来发展的定位与规模、土地地貌特征和开发利用历史与程度、耕地减少速度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速度之间的矛盾是控制耕地减少速度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上思县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3460个样品统计,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9.93g/kg,高等级仅占总面积10.1%,总体水平较低。分析结果认为:耕地有机肥的投入意识不强和用量极少,耕地质地偏砂、不合理的施用化学氮肥和干湿效应的自然条件等,是造成耕地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建议采用发展冬季绿肥和夏季绿肥,推广秸秆还田,发展间套种粮肥作物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杜集区耕地质量等级与高、中、低产田在各乡镇的分布,探究杜集区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有效措施,本文利用ArcGIS软件平台、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单元、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数据库,完成杜集区的耕地质量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杜集区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58级,高产田主要分布在朔里镇、石台镇和段园镇,面积1 547.93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9.34%;中产田分布范围较广,包括矿山集街道、朔里镇、高岳街道、段园镇和石台镇,面积6 455.68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0.66%。依据杜集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结果,初步判断杜集区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限制因素为灌溉能力和排水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耕地质量提升措施,并分析了耕地质量提升模式及其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6—2005年宁夏国土部门的统计数据,对宁夏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反映出近10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推进,宁夏耕地面积存在下降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宁夏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社会经济综合作用、农业发展和退耕还林三大因素是影响宁夏耕地面积变化的三个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区位指标等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采用极限条件法对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 100.09km~2,仅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33%,其他以草地为主。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东营市和德州市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多,面积分别为266.59和210.91km~2;青岛市、聊城市、淄博市和威海市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占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比例均3%。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可开垦其他草地和可开垦内陆滩涂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可开垦盐碱地和可开垦裸地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其他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少,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可复垦采矿用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76.67km~2,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46%。相对稀缺、零散破碎化程度较高、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是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特征。耕地保护不应只注重占补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还应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等提高对现有耕地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加强对各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姚涛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9):229-232
介绍了1980-2011年陕西省耕地面积的变化态势,对影响陕西省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指出陕西省耕地面积变化受政策因素和社会-经济-农业系统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政策因素一方面在促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当中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另一方面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保护耕地红线,又通过政策因素来抑制耕地过快和非理性减少;社会系统因素中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经济系统因素中耕地面积的变化是由投资、外延扩张以及农业经济调整引致的;农业系统因素主要是通过农业科技要素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在实证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区域耕地动态平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湛江市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湛江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在分析耕地面积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湛江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湛江市耕地面积在未来10年仍将呈减少趋势,耕地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成果全面客观反映了土地利用状况,也反映出耕地面积普遍减少,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节约集约用地仍需加大力度,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为摸清恭城县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按照建设占用耕地“以补定占”的原则,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未来10年我国耕地数量质量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产量具有直接影响,分析预测粮食产能的变化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基于耕地数量质量的变化,通过定量分析与对比分析,预测未来10年我国耕地资源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耕地质量存在差异,耕地面积仍将呈进一步减少趋势,集中分布于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水平较高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将耕地统计面积按照国家最高等别1等与最低等别15等折算为标准面积后,耕地减少与增加的比例为0.25:1,标准粮产量减少与增加的比例为3.07:1,与占用低等别耕地相比,占用高等别耕地对粮食产能损失影响更大,因此各省应加大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力度,避免占用优质耕地.揭示全国及各省域耕地的变化趋势及对粮食产能的影响,有助于确定不同区域耕地资源变化格局与态势及预测粮食产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