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南方红壤低丘岗区农田种植业结构不合理,效益低等问题,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引进、筛选、培育新品种,优化种植制度。稻田和旱地改制,引进扩种饲料玉米、特用玉米、烤烟和其他经济作物,红壤旱地重点发展以春玉米为主裁作物的多元多熟种植模式,对部分中低产稻田进行改制,适当调减早稻面积,尽快淘汰早灿稻、大力发展优质稻、饲料稻和玉米,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经济作物和高价值作物,如烤烟、西瓜等。研究提出了本区主效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及作物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并在试区示范推广,促进了红壤丘岗区种植业三元结构优化和核类型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吕富周 《耕作与栽培》1997,(6):11-11,16
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红壤的开发、耕地不断减少而红壤园地面积却不断扩大。1994年全市以种植柑橘为主的红壤园地达6万hm2。由于新果园的开发及老果园的更新或品种的调整,幼龄果园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常年在2万hm2左右。因此利用幼龄果园套种大豆,不仅是发展大豆生产的有效途径,而且对提高红壤园地的肥力促进果树的生长均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新垦红壤园地套种春大豆与粮田粮地种大豆比较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是红壤园地的肥力水平低,一般红筋泥经新垦园地有机质含量仅0.47%左右、全氮0.036%、速效磷0.27x10-6、速效钾92x10…  相似文献   

3.
红壤旱地多元多熟复合种植制的物能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红壤旱地3熟4作和3熟5作复合种植制与2熟制比较说明,多元多熟复合种植制有较高的物质与能量的生产水平,光能利用率、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都显著提高,节约生产成本,这对于红壤地区旱地农业的持续发展、建立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湘北红壤丘岗区种植业现状及结构调整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优化种植制度。引进扩种饲料玉米、特用玉米、烤烟和其他经济作物。旱地重点发展以春玉米为主栽作物的多元多熟种植模式,对部分中低产稻田进行改制,适当调减早稻面积,尽快淘汰早籼稻、大力发展优质稻、饲料稻和玉米,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经济作物和高价值作物。通过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红壤丘岗区种植业结构优化,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比较不同有机肥对云南高原红壤理化性状的作用,为培肥云南高原红壤提供理论依据。2011—2019年连续8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有机肥对红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冬闲-玉米(CK)、冬闲-玉米+施用腐熟农家肥(FM)、种植并翻压肥田萝卜-玉米(R)、种植并翻压光叶紫花苕子-玉米(V)、冬闲-玉米+玉米秸秆还田(MS) 5个处理。每年玉米收获后,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R、MS、FM、V增加红壤有机质含量3.92%~14.03%,增加红壤速效钾含量6.64%~76.63%,降低容重6.22%~10.50%;R、FM、V增加红壤碱解氮含量0.70%~24.18%,而MS则降低0.31%;FM提高红壤速效磷含量43.74%,MS、V、R降低红壤速效磷含量2.73%~8.20%;MS、V、FM分别增产玉米217、377、537 kg/hm2,而R处理减产474 kg/hm2,FM、V玉米产量显著高于R。不同有机肥均能提高红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容重;FM、V明显提高红壤碱解氮,...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红壤旱地上优化的棉田种植系统,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能流特征、物流特征、价值流特征,以及养地效果等5个方面对红壤旱地6种棉田立体种植模式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13软件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层次10个指标对各种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处理C(豌豆/棉花+玉米)综合效益指数值最大,为0.982,其次是处理D(油菜/棉花+花生),其综合效益指数值为0.850,这两种立体种植方式是最适宜在南方红壤旱地上推广应用的高效棉田种植系统。  相似文献   

7.
红壤旱地棉田覆盖种植对棉花生长和农田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覆盖种植作为红壤旱地保护性耕作措施之一,在农业生产上日渐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是南方红壤旱地保护性耕作中的两种主要覆盖方式。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对红壤旱地土壤温度、水分的变化,以及对土壤碳氮比的影响待,以期探讨不同覆盖方式下的生态环境效应,从而为红壤旱地推广适宜的覆盖种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探索有机种植对红壤性水稻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红壤性稻田的水稻生产质量和产量,主要采用施生物肥的方法进行有机种植。分析了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在有机种植和常规种植方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水稻生理特性以及各项指标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种植方式有利于红壤中的有机质积累,水稻在生长阶段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会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而提升,减缓水稻的养分释放时间,这种方式同常规种植水稻的方式比较,营养流失的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胡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6):139-144
研究红壤表土结皮发育特征及其与土壤溅蚀的关系,可为理解红壤的侵蚀机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溅蚀试验,采样制作土壤切片,同时测定红壤溅蚀速率,观察分析红壤土表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土壤溅蚀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母质和质地是影响土壤结皮形成的主要因素。母质是花岗岩的红壤不易形成结皮,而母质是红砂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的红壤较易形成结皮。石砾和粗砂含量较多的红壤不易形成结皮,而粉粒和粘粒含量越多,红壤表面越易形成结皮。  相似文献   

10.
红壤种植芝麻高产技术官国科(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芝麻是我场主要旱作物之一,由于栽培水平低及品种差,单产一直徘徊在40kg左右,经济效益不高。为摸索芝麻增产途径,提高芝麻产量,我们进行了夏芝麻高产栽培试验,面积1.1亩,取得了平均亩产103.2k...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发展生态果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果业未来的主要方向;【方法】针对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国实情开展了果树是生态栽培体系的研究与分析;【结果】提出了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构建思路和可行性,提出了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牧草(市场)为纽带,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将废弃物资源利用纳入果树产业的循环系统的模式构建,分析了应用果树生态栽培体系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论】这一模式揉合了多数果树生产的经验,从符合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是追求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和生态栽培技术集成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地系统的生态系统功能,而生态服务功能的改变将导致土地系统脆弱性的发生,笔者旨在引入净碳排放量来对土地系统脆弱性响应机理展开分析。通过分析荥经县土地利用变化(包括耕地、林地、园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地类)引起的碳排放量和碳储量的波动状况,得到研究区净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荥经县土地系统净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2)化石燃料消耗量增加是净碳排放量逐年递增的主要原因;(3)1997—2011 年荥经县土地系统脆弱性逐年增强。建议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展清洁能源和改善能源结构来减少研究区的碳排放量,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来增加其碳储量。  相似文献   

13.
为给新疆干旱区域河谷区的新增耕地质量评定以及高质量耕地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伊犁河谷区新源县10 个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伊犁河谷区的平均耕地质量水平比较,新源县新增耕地自然质量和利用质量较好,经济质量较低。伊犁河谷区新增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有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林网化程度较低,人为管理和施肥措施不到位,土壤盐碱化较重。伊犁河谷区在今后新增耕地开发利用中要注重考虑各质量影响因素,通过加强耕地管理、提高施肥技能、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等措施,保证新增耕地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硼镁钙土壤调理剂对红壤旱地土壤酸化的阻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国南方红壤旱地酸化问题,为硼镁钙土壤调理剂在该土壤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红薯为主要作物,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常规施肥(CK)与常规施肥配合施用硼镁钙土壤调理剂 750 kg/hm 2(T50)、1500 kg/hm 2(T100)、2250 kg/hm 2(T150)在江西红壤旱地上对红薯产量的影响,以及土壤酸化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连续2年施用硼镁钙土壤调理剂可以使红薯增产22.45%~78.40%,土壤pH提高0.13~0.30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总量降低0.07~0.28 cmol/kg,且总体上均表现为随硼镁钙土壤调理剂用量的增加改善效果越好。对土壤碱解氮含量没有明确影响,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效果不显著。总体来看,红壤旱地施用硼镁钙土壤调理剂可以明显提高红薯产量,在提高土壤pH和活化土壤磷、钾养分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解析干酪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乳品业的高速发展,产品市场结构调整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全球乳制品贸易举足轻重的干酪,顺理成章成为当前国内乳制品结构调整瞄准开发的另一块巨大市场。从特色干酪产品的特点、周边国家的发展史、国内市场产品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干酪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研究肥料中稻壳炭和沸石添加对赤红壤与潮土中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旨在利用稻壳炭和沸石提高磷肥在土壤中的有效性,进而减缓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采取室内培养试验与土壤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混合肥料中稻壳炭(R)和沸石(Z)添加量、混合比例对混合肥料在两种土壤中磷素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对番茄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炭和沸石总添加量和混合比例对赤红壤中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且其交互作用对赤红壤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添加量是影响赤红壤有效磷含量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稻壳炭和沸石混合比例对潮土中有效磷含量影响显著,是影响潮土中有效磷含量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混合肥料中添加5%~10%的沸石和稻壳炭后,番茄的磷肥利用率提高了31.05%~76.46%。与稻壳炭、沸石单独使用相比,在稻壳炭和沸石混合处理下,番茄的磷肥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混合肥料中添加稻壳炭和沸石可以提高混合肥料在土壤中的磷素生物有效性,这对减少磷肥施用量和提高磷肥当季利用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壤性水稻土面临土壤结构退化、土壤养分失衡和酸化等土壤质量问题,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区植烟的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相关及冗余分析等技术方法,研究了烟-稻复种连作(YDLZ)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变化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YDLZ后的红壤性水稻土>5 mm团聚体含量、土壤团聚体重量平均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显著降低,<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分形维数(D)则显著升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且以YDLZ 5~10年(YDLZ5~10)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影响最大。相关及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是引起团聚体分布的关键指标;>5 mm和<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是引起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关键指标。烟-稻复种连作引起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变化,主要导致>5 mm团聚体含量的减少,<0.25 mm团聚体含量增加,从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针对YDLZ的红壤性水稻土结构培育和土壤质量保育,需关注土壤有机质及粘粒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从农业自然资源状况、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以及试种实践等方面,分析了西辽河平原发展甜玉米产业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发展甜玉米产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红壤山地生态果园开发及成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红壤山地果园开发中存在生态退化,经济效益低等现状,依据红壤山地农业资源开发整体耦合效应理论,提出了以套种优质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开发模式,并详细论述了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这一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和提高果树产量与品质,同时以牧草为纽带发展牧业、渔业、食用菌业和气能源业,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促使丘陵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以优化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